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3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 患者女,17岁。右乳腺渐增性包块2年余,有胀感,但无疼痛及发烧,右乳头时有清亮天色液体溢出,肿块增大与月经来潮无明显关系。近因肿块增大明显,来院就诊。入院查体:一般可,发育营养良好。右乳房明显大于左侧,乳头无内陷,皮肤无破溃。右乳内可触及一13×7×5Cm~3大小的囊性肿块,分叶状,边界清,表面光滑,活动,与胸壁、皮肤无粘连,无触痛,仅在外下象限可触及正常乳  相似文献   
12.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核因子-κB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观察 NFκB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时的动态表达 ,探讨核因子 κΒ(NFκB)在胰腺炎炎症反应中的信号传导过程。方法 :12 6只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NP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 ,利用改良的 Pfetter法复制 SD大鼠 ANP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动态观察 3组大鼠胰腺组织中 NFκB的表达 ,并观察胰腺病理变化。结果 :病理观察显示 ,ANP组大鼠胰腺组织有明显坏死、出血及炎症细胞聚集 ,经地塞米松治疗后炎症反应减轻。胰腺组织中 NFκB在 ANP后 1小时开始表达 ,3小时达高水平 ,6小时后下降 ;而正常对照组无明显表达 (P<0 .0 1)。地塞米松治疗组 NFκB也有表达 ,但弱于 ANP组 (P<0 .0 1)。结论 :信号转录因子 NFκB参与了大鼠 ANP的炎症反应 ,地塞米松对 NFκB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核因子-κB在两种实验性胰腺炎时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在水肿型及坏死型胰腺炎时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制作大鼠水肿型及坏死型胰腺炎模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测定胰腺组织中核因子-κB的表达,并应用正常大鼠作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核因子-κB无表达,从水肿型组到坏死型组,核因子-κB表达明显增强,且三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水肿型胰腺炎较坏死性胰腺炎核因子-κB表达强度明显减弱,可能是由于水肿型胰腺炎时存在着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4.
148例甲状腺细针穿刺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用以诊断甲状腺疾病已有30年历史。文献报道北美成人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高达6%左右,其中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但常因多种检查未能明确诊断,且难以排除恶性病变,造成不必要的手术治疗,若保守治疗也有欠妥之处。自从开展甲状腺穿刺术后,能明确诊断,方便治疗。现将笔者的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973年4月~1984年底,本院内、外科共穿刺148例,大多数患者在门诊以甲状腺结节就诊,经5年、11年两次随访的病人中女118人,男30人,女/男=3.9/1。年龄14~73岁,平均35岁。以囊性包块最多,实质性包块次之,混合性包块少见。发  相似文献   
15.
胰岛细胞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1996年至2009年收治的27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检查手段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有明显的内分泌紊乱症状,瘤体较小,定位困难.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以腹部肿块、腹痛为首诊方式.B超、CT、MRI、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DSA的诊断率分别为30%、50%、57%、83%、90%.结论 胰岛β细胞瘤是胰岛细胞瘤中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低血糖可以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应尽早手术消除症状.肿瘤的准确定位可以减小手术创面,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选择合适的术式有助于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实验性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肺损害TXA2,PGI2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部分肺损害,如何防治这种致死性并发症,仍是胰腺外科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关键在于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前列环素I2(Prostaglandin,I2,PGI2)和血栓素A2(ThromboxaneA2,TXA2)在感染、免疫...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6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谷俊朝阮祥燕秦兆寅纪宗正黎一鸣西安医科大学二附院普外科陕西省西安市710004Subjectheadingspancreatitis;interleukin6主题词胰腺炎;白细胞介素6中国图书...  相似文献   
18.
氰基丙烯酸酯毫微球与肿瘤导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谷俊朝综述秦兆寅审校化疗是非手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是,化疗对肿瘤组织缺乏选择性杀灭作用,且存在多种毒副作用,在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寻找一种既能选择性杀伤肿瘤组织,又不损伤正常机体的治疗方法,成为...  相似文献   
19.
重组的r-Caspsae-3促凋亡基因体内外治疗胰腺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组活化的Caspsae-3(r-Caspase-3)促凋亡基因对胰腺癌细胞(PC-Ⅱ)及裸鼠皮下种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先前构建的r-Caspase-3促凋亡基因转染胰腺癌细胞,细胞形态学、DNA电泳、流式细胞学观察胰腺癌细胞凋亡状况;用脂质体-pcDNA3.1( )/r-Caspase-3复合物,治疗人胰腺癌细胞裸鼠种植瘤,观察肿瘤生长速度并计算肿瘤体积大小。结果 DNA电泳、流式细胞学可分别观测到特征性的DNA Ladder和凋亡峰,皮下种植肿瘤治疗后生长速度开始减缓,组织切片HE染色可见散在凋亡细胞;对照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治疗组。结论 r-Caspase-3具有自催化凋亡诱导活性,以r-Caspase-3为目的基因的基因治疗可能为治疗胰腺癌以及其它恶性肿瘤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初步探索生物人工肝治疗暴发性肝的方法与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我们建立了猪肝细胞悬液-中空纤维体外BAL,并对缺血性FHF犬进行了治疗,对照组7例,治疗组6例,在入肝血流完全阻断后,对照组用无肝细胞的中空纤维盒血液灌流5h,治疗组用在中空纤维盒外间隙樾主3.15×10^-9-3.60×10^9个活猪肝细胞的BAL血液灌流5h。结果表明,两组犬的血ALT、AST、LDH均进行性增高,两组间无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