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6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本文叙述我院利用半导体探头测量X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的剂量学参数 ,并对其结果给予评价 ,说明小野剂量分布的特点。材料与方法 :由于半导体探头具有体积小 ,灵敏度高等优点 ,我们选择P型半导体探头 ,以测量准直器 5m~ 5 0mm直径照射野的百分深度剂量 (PDD) ,离轴比 (OAR)及射野输出因子 (Sc ,p) ,所得结果与其他测量方法诸如电离室 ,胶片等 ,以及有关文献报导进行比较。结果 : 1 0和 3 0准直器的PDD值 ,在 5cm~ 2 0cm深度范围内 ,测量值与文献 7报道值的差别在± 0 .6以内。将PDD转换为TMR(组织最大剂量比 ) ,外推法计算 6MV -X线零野的有效线性衰减系数为 0 .0 5 1 0cm- 1。测量射野输出因子 ,在常规用照射野范围 ,半导体探头与NE2 5 71电离室所得数值 ,偏差为± 0 .4%以内 ,但当射野直径小于电离室直径的 2倍时 ,偏差增大。而用半导体测量准直器直径在 1 2 .5~ 2 7.5所得值 ,与报导用MonteCarlo方法计算值基本相吻合。对于射野离轴比 ,半导体和我们自行设计的胶片法组出的结果 ,差别在 1mm以内 ;半导体所测得的照射野半影区宽度 (90 %~ 1 0 % )与报导值极其接近。结论 :对于小野 ,由于照射野边缘剂量梯度过大和缺少侧向电平衡 ,选用探头的大小和测量位置 ,是影响精确测量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分析大分割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前10年内22例不可手术且化疗失败的肝转移瘤患者,共33个病灶接受大分割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原发灶部位分别为乳腺12例和结直肠5例.单纯肝转移患者15例(68%),伴有其他部位转移患者7例(32%).中位病灶最大径2.0 cm(1.0~4.3 cm),中位靶体积3.68 cm~3(0.45~77.29 cm~3).接受一程治疗18例,二程治疗4例.中位总剂量40 Gy(30~60 Gy),中位分割次数为3次(2~6次).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3.9个月(5.0~36.4个月),随访率100%.中位生存时间为13.9个月.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90%.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49%,1、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28%.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无3级以上相关并发症.结论 大分割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肝转移瘤是安全有效的,局部控制率高且并发症可接受.  相似文献   
3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respiratory motion on target dose distribution in radi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lung tumors. Methods The Big Bore Brilliance CT with bellows system was used to gain the 4DCT sets and respiratory frequency information of the patients. The moving ranges of the tumors in left-right (LR), anterior-posterior (AP) and cranial-caudal (CC) directions were measured from the center coordinate values of gross tumor volume of ten time-phase CT sets in the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Then a breathing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tumor motions due to respiration. A 4-dimensional motion table was used to mimic the motion of lung tumor in beams-eye-view (BEV). A 2-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beams measurement system was fixed to the table to measure the 2-dimensional dose distribution of static and dynamic targets using the treatment beams at gantry angle of 0°. Finally, the differences of the dose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static and moving phantom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with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R. Results When the amplitude (half of the moving rang) in the CC direction was 1 cm, the passing ratio of relative dose difference ≤4% in one beam field was minimal (1.1%), and there was 58% maximal relative dose absence. The 4% passing ratios media in the CC direction were 94.7%, 79.4%, 58.6% and 37.1% in <0.25, 0.25-<0.50, 0.50- <0.75 and ≥0.75 mm amplitude (X<'2>=29.20,P=0.000), but were all similar in the AP and LR directions. The mean value of the relative dose change in the high dose area was smaller than the low dose area in the 89% beam fields. When only the CC direction was consid-ered, the 4% passing ratio of 3.6 s and 8.2 s period was 72% and 6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amplitude in the CC direction is a factor impacting the dose distribution of the moving target. The influence of respiratory motion on high dose area is more than that on low dose area. When the other respiratory param-eters are fixed, the motion of long period has more influence on the dose than that of short period.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atients with tumor of more than 0.5 cm amplitude in the CC direction when planning the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相似文献   
34.
气腔对高能X线剂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释光剂量元件测量相对表面剂量(RSD)随气腔和气道大小及射野大小的变化规律、通过有和天气腔存在时表面剂量测得结果的比较,发现采用两对空野照射时,只要射野相对气腔截面有足够大小,气腔各壁面的表面剂量不至于明显低于无气腔时空间同一处的剂量。如照射其它上呼吸道肿瘤,射野应在沿气道长径方向上有合理的长度,以使气道后表面剂量下降的可能性或程度降底到最小甚至可忽略。同时,对所用热释光剂量元件与本实验相关的性能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35.
本文对乳腺切线野的剂量计算法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乳腺切线照射时,必须用合适的楔形板进行组织补偿,以改善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用楔形板进行补偿时,靶区剂量应给在射野中心轴上射野间距的中心点,不应该用射野基底线的间距的一半进行查表;摆位时,源皮距离取在射野中心点还是取在基底线上,对剂量分布和靶区剂量大小均不影响。  相似文献   
36.
国产与核通后装治疗计划系统治疗方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近距离治疗后装机治疗计划系统的质量状况。方法调查了5家国产后装机所做1管、4管单平面和7管双平面插植的治疗计划,对参考剂量区与所设定靶区的适合度、总治疗时间、各驻留位驻留时间和驻留时间比与核通(Nucletron)公司近距离治疗后装机(microSelectronHDR)所做同样治疗计划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种治疗方案的参考剂量区与设定的靶区适合度最好的为Nucletron,多数国产机的适合度可以满足靶区的要求,但在剂量区的长轴方向稍有向外扩展的倾向。总治疗时间:1管治疗的与Nucletron相比差异不大;4管治疗的除1家外,4家的与Nucletron相近;7管治疗,3家的较好,1家不能行50个以上驻留点的剂量优化,需分两步进行,在总治疗时间上失去可比性,1家不能做此项计划。驻留位的驻留时间和驻留时间比:国产机1管治疗在两端驻留时间和驻留时间比波动较大;4管和7管的各驻留位的驻留时间和驻留时间比与Nucletron相近,波动性很小,但少数国产机波动性较大。结论多数国产近距离治疗后装机治疗计划系统质量已与Nucletron相近,但在剂量优化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放疗中呼吸运动对肺部肿瘤患者靶区受照剂量分布影响.方法 使用配置腹带系统的大孔径CT获取17例肺部肿瘤患者四维CT图像和呼吸频率信息,在计划系统上通过10个时相的肿瘤靶区中心点位置坐标来确定肿瘤在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应用呼吸模型模拟呼吸引起的肿瘤运动,然后用四维运动平台模拟肺部肿瘤在射野方向观上的运动轨迹.将二维半导体剂量仪固定在运动平台上,测量机架角为0°时在不同射野下静止和动态的剂量分布.在统计软件R 2.8.1上编写一个脚本程序来计算在静止和运动时相对剂量之差≤4%的点通过率等.结果 当肿瘤头脚方向运动振幅(运动范围一半)为1 cm,射野相对剂量差≤4%的通过率最小(1.1%),且最大有58%的相对剂量缺失.头脚方向振幅分别为<0.25、0.25~<0.50、0.50~<0.75、≥0.75 mm的4%通过率中位值分别为94.7%、79.4%、58.6%、37.1%(X<'2>=29.20,P=0.000),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振幅分别为<0.15、≥0.15 mm的4%通过率均相似.89%(75个射野)的射野中高剂量区的相对剂量差比低剂量区的小.只考虑头脚方向后,运动周期为3.6、8.2 s的4%通过率分别为72%、60%.结论 头脚方向的运动振幅是呼吸运动影响剂量分布的因素,同时其呼吸参数不变时周期长的运动对剂量的影响要大于周期短的运动.做调强放疗计划时,应特别注意肿瘤头脚方向运动振幅>0.5 cm的患者.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腮腺癌术后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靶区的确定方法。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6年11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31例腮腺癌患者,男女比例14 ∶17,平均年龄38.2岁,肿瘤有包膜外浸润并与面神经关系密切(黏连或神经侵犯),采用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腺体切除术,术后行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匹配周缘剂量60 Gy。治疗前后行薄层螺旋CT扫描以制定治疗计划和质量验证,以腮腺周围骨性结构和肌组织为参照确定计划靶区和临床靶区,并比较治疗前后靶体积、靶区D90值的差异,同时计算粒子植入后颌骨、中耳D90值以及脊髓最大接受剂量。结果 125I粒子治疗前后靶体积、靶区D9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粒子植入后靶区D90值均大于匹配周缘剂量。本组病例随访时间3~7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根据目前随访结果,采用本方法确定125I粒子腮腺区组织间近距离治疗靶区,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 测量并计算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舌下腺恶性肿瘤的放射剂量在口底靶区及靶区周缘黏膜、颌骨、皮肤等组织器官的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利用仿生物人体模型进行实验,分别使用活度为29.6、25.9 MBq/粒的125I放射性粒子31粒,处方剂量(即周缘匹配剂量)120 Gy,模拟对单侧舌下腺恶性肿瘤进行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疗,采用热释光剂量计测量并计算口底靶区及周围组织器官的剂量值,采用辐射自显影胶片绘制剂量分布曲线.结果 靶区中心剂量达到390~500 Gy,靶区边缘剂量达到160~480 Gy,靶区边缘外1 cm剂量达到90~170 Gy.皮肤的接受剂量为25~81 Gy,下颌骨靶区外的接受剂量为7.9~67 Gy.靶区内剂量分布无明显冷区.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口底区舌下腺恶性肿瘤,可以达到有效的靶区内治疗剂量分布.对周围组织的放射剂量在安全限值以下.对下颌骨的放射剂量较小,减少了放射性骨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