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法学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诊所式法律教育方法,它着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法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与问题的设计是关键,案例教学的组织是重点。然而,案例教学法目前在我国高校法学教育中要得到很好的运用还面临诸多限制,教育界需要寻求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法学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已越来越引起我国法学教育界的关注。选择创建社区"法律诊所"实践教学模式,构成大学法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社区"法律诊所"实践教学的特点,逐步建立其完备的管理机制,充分利社区"法律诊所"这个平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具有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案例教学是衔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纽带,是连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桥梁.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中,强化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法律实务技能培养,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法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提高学生运用法学理论与法律规范分析与解决具体实务问题的主要途径.富有成效的案例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助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法学教育引进案例教学法已有30余年,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主要有欠缺成熟的法律思维、受传统法学的灌输式教学法的束缚、缺乏高质量的教学案例以及法学案例教学法自身的局限性等问题。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着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打破灌输式教学法对案例教学的束缚,科学选择与撰写案例并建立合适的法学案例库,主动完善法学案例教学法等,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美国法学“小司法”的教育理念,决定了美国法学教育职业培养与职业目标一致性的突出特征,决定了美国初级法律学历教育的定位,也决定了美国法学是以实践教学为主体,采用案例教学的典型的经验化的教育模式。我国法学教育必须以转变教育理念为切入点,进行教育改革;法学教育模式的现代化选择,一是淡化理论的讲授,二是加强法律技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熊小松 《文教资料》2006,2(8):132-134
法律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是法学专业教育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将专业性的法学案例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于公共政治理论课教育,如何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案例,是搞好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学教育语境下的案例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案例教学法与普通法的判例法思维传统和美国式法律职业教育理念相契合,对法科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优势,但也存在着无法为学生提供体系化的法律知识和成本高昂等特征。指出我国法学教育的理念、法律思维习惯、法学教育传统、师资力量、案例来源等因素制约着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法学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提出在我国法学教育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应当采用坚持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完善案例库建设、规范案例教学法实施机制,并充实师资力量、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教学硬件设施,采用综合性方式实施案例教学法,以增强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法律高职教育中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案例教学法借助精选案例开展教学,强调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参与式自主学习,重在培养法律技能和法律思维.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形式主要有课堂讨论,模拟法庭、真实审判观摩、典型案例专题辩论会及诊所式法律教育等.法律高职教育应重稠运用法学案例教学法,但必须根据高职教育特点针对性使用,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9.
虽然我国法学教育中早就使用了案例教学法,但我们并没有理解案例教学的真谛,在案例的选择、教学的目的、手段等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我们应结合法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创新,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论“法律诊所教育”与实践性法律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法律实践教学存在不足。通过引入"法律诊所教育"方法到法律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给法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职业技能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带来创新;分析了我国目前在法学实践教学中引进"法律诊所教育"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为高等院校开展法学实践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法学教育应培养治国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人才作为建设法治社会的智力因素至关重要。反思我国目前法律人才的表现尤为欠佳,法律职业功利主义倾向严重,法律人的法律伦理、法律信仰、公平正义观念缺失,司法不公和腐败层出不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法学教育的失败难辞其咎。追本溯源,应当改革目前实用主义的法学教育观,加强法律信仰和伦理教育,拓展法学学生的人文视野,整合现有法学教育资源,集约化而不是粗放经营,建设高质量的法学院品牌,走精英化而非大众化的法学教育之路,以真正培养社会满意的治国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需以受教育权利与受教育义务为切入点,将该问题放到社会体制的背景中,社会体制便是探讨教育公平问题的正义维度,以分配正义与补偿正义、制度正义与个人正义为基本的分析概念。由此,在法哲学与伦理学的视域内,教育公平问题便转化成了受教育权利作为法治社会的基本人权如何公平实现的问题。同时,在应然与实然的范畴内,在国家与公民、国家与个人等关系范畴内,公平与正义作为法律价值则指向了受教育权利如何得以公平实现上。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处理国际性法律事务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我国法学教育应培养一批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广博的法律专业知识、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良好的法律职业伦理和开放性知识结构的涉外法律人才。社会实践需求和现实的制约性因素决定了现阶段我国培养涉外法律人才的主要的路径是法学双语教学。法学双语教学应定位为一种精英化教学模式,其课...  相似文献   

14.
做人要有人格,立国也要有国格。考察中国国名的含义与中国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长期以正义立国,国人普遍追求公平正义”的事实。中国的“中”在表示国格时,意思是“不偏不倚”与“正义”,“正义”就是中国的国格,是中国的国家认同与凝聚力之所在。中国追求正义不仅体现在宗教信仰、国民素质与传统文化中,更体现在中华法系的法律体系架构与国际秩序推动均以“正义”为价值取向,中华法系是全世界法律体系中最具影响力与智慧的正义法系,比单纯的自由法系更加成熟、自然,更少成本。以正义立国,返本复原不仅是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根本原因,也是当代中国复兴的起点与号角,还是世界完善幼稚自由主义,走向成熟自由、和平、稳定、正义的福音。  相似文献   

15.
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法律基础教育部分的法律规定(条文)和法律体系等归于“形”,将法律意识、法治观念等归于“神”,并明确提出法律基础教育重在传“神”。结合大学生法律基础教育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教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教学重点,意在着力传“神”。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学生的法律基础教育从1986年纳入到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之后,主要经历了“98方案”、“05方案”两次大的调整,并逐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之中.当前法律基础教育内容的专业性、系统性、庞杂性以及教学课时的有限性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师资教学水平等方面存在诸多矛盾.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改变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师资队伍的法学培训、增加必要的选修课、完善学分制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7.
卓越法律教育是国家在法学教育大规模无序扩张的前提下,注重内涵和质量提升而提出的国家教培、教改计划。卓越法律教育是法律实践品格的内在要求,反映了法学教育要上质量、出精品的追求,是法学界审慎思考法学教育现状基础上意欲完成法学教育根本转型的改革路线图。其要义为:定位于职业教育,追求卓越,突出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突破口在于高端法律人、基层紧缺法律人才的培养。卓越法律教育有助于法律职业共同体重塑尊荣,但针对目前社会上一些对法律职业的不利影响因素,法学教育不仅自己要争气,要葆有应有的信任和尊重,而且要争取从国家层面重构"小法学"格局,并限定司法考试的报名门槛。  相似文献   

18.
公平正义是教育一直所追求的,教师作为教育中的主体,更需要公平正义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评价的公平正义关系着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科研热情,关乎学校管理的合理有序。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评价制度等不公平因素制约着教师评价实现公平正义,所以需要寻求公平公正的教师评价制度与体系,注重伦理道德在管理中的价值,尊重、关怀、关爱教师,承认教师的权益和发展空间,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评价的价值体系,促进学校管理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针对我国现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而提出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革新"五重五轻"的观念,向重视法律应用能力的卓越教育培养理念转变;优化法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高校与实务部门共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开发优质教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的"五个梯次"人才培养格局;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以两个"基地"、四个"平台"和八个"专训"为内容的"248"实践性课程教学体系;重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形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实务部门对高校的评价、实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价所组成的"四方评价"闭环系统。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已经进入2013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但还没有用单独的章节系统论述"中国梦"。"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路径有:把"中国梦"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并外化为实际行动;把"中国梦"融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中,通过比较"中国梦"和"美国梦",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和善恶美丑;把"中国梦"融入道德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把"中国梦"融入法制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把"中国梦"融入择业和创业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提高择业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