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武汉亚锦赛中国男篮9场比赛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中国男篮在此次比赛中技术的优势及不足,为提高男篮竞技能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研究表明,在亚洲,中国男篮实力突出,内线进攻技术与外线防守技术是中国队获胜的核心因素,而在抢进攻篮板球和抢断球能力等方面与对手水平相差不大,团队攻守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后卫进攻能力和进攻手段单一,应提高后卫队员突破技术和突分配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理统计结合录像分析的方法,从后卫角度对2002年第14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失利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世界强队后卫相比,中国男篮后卫队员防守时“抢断球”意识和能力与对手存在较大差距;进攻方面,在攻击性很强的紧逼式防守面前,中国男篮后卫队员突破到2分区内进行攻击或主动造犯规的能力、妙传助攻能力,以及参与“抢进攻篮板球”的积极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量统计结合录像分析的方法,从后卫角度对2002年第14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失利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世界强队后卫相比,中国男篮后卫队员防守时“抢断球”意识和能力与对手存在较大差距;进攻方面,在攻击性很强的紧逼式防守面前,中国男篮后卫队员突破到2分区内进行攻击或主动造犯规的能力、妙传助攻能力,以及参与“抢进攻篮板球”的积极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4.
采用技术统计、数据分析和归纳整理等方法 ,对我国女子篮球队后卫与第 14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前 4名队后卫运动员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认为中国女子篮球队后卫运动员得分能力不强导致进攻能力下降 ,防守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不够。应加快优秀后卫运动员的培养 ,相应地提高后卫运动员的攻击意识和攻击能力 ;加强后卫运动员与前锋、中锋运动员之间的配合 ,提高防守技战术变化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赛录像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后卫的进攻能力和防守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中国男篮后卫的技术现状、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中国男篮后卫二分球、三分球、罚篮命中率低,得分少,失误多,抢断少,助攻次数少.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17,(11):979-985
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28届男篮亚锦赛前六名队伍后卫队员身体形态和防守能力中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中国与黎巴嫩后卫身高优势明显;菲律宾、日本和黎巴嫩后卫在体重和身体充实程度上占优;中国、菲律宾和日本后卫防守篮板表现较好;黎巴嫩和菲律宾后卫封盖能力表现突出;菲律宾后卫抢断能力最强。中国男篮后卫队员应加强身体素质的提升,增强力量和速度的训练,提高身体对抗能力,从实战出发,积极参加世界型大赛,不断丰富大赛经验,强化攻击性防守的意识,给进攻队员造成压迫性干扰。  相似文献   

7.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及总结归纳法等,对2023年世界杯中国男篮小组赛、17~32排位赛共5场比赛中攻、防两端各项技术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各项技术统计中总结归纳出中国男篮优势和劣势及胜负原因。结论:中国男篮优势体现在球员总体个人身体素质、战术执行、进攻回合数等方面,与世界强队相差不大;劣势在于犯规数较多、篮板球保护能力较差、进攻稳定性较差、进攻的延续性不能贯穿整场比赛。建议:增加与世界强队沟通交流的机会,提高运动员在高强度防守下的进攻稳定能力以及保护篮板球的能力,提升运动员个人持球进攻能力,合理地分配运动员的上场时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参与的全部比赛的分析,根据比赛数据和现场表现,总结与赛队后卫队员的技术特征,结合中国男篮内强外弱的实际,找出中国男篮后卫与世界优秀后卫之间的差距,为今后我国男篮后卫的进攻训练提供参考,促进我国男篮后卫进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夏强 《青海体育科技》2002,30(2):9-10,12
后卫不仅是球队的组织者,更是担负本队的进攻和防守重任,世界强队的后卫不仅有超强的个人进攻能力,还有个人防守能力。后卫的得分能力与防守能力已经成为世界蓝球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改一下规则     
看了奥运会男蓝比赛后,总感到中国男篮队员(特别是中锋)与欧美强队的队员相比,在一对一的攻防和强对抗下的得分能力上,存在着差距。而这一点正成为中国男篮取得更大突破的制约因素,所以笔者觉得有必要提高中国男篮的个人作战能力。对此,笔者认为如果把锻炼我国篮球运动员的C8A联赛的规则改一下,借鉴N8A的经验,只允许各队在上半时打人盯人防守,也许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由于人盯人进攻与防守,对个人作战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进攻时,要求队员有目的、有组织地利用人的穿插换位和球的转移调动防守,制造防守漏洞,在快速移动中完成战术配合;防守时,除了要根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男篮优秀后卫攻防能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03-2004年CBA12支队34名后卫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等方法,得出我国后卫平均年龄25 4岁,身高主要集中180-190cm之间;后位与中锋、前锋相比扣篮、盖帽、得分能力和篮板球较差,抢断、助攻方面较强;我国优秀后卫在得分、总篮板、被侵与外援有显著差异;按聚类分析结果,我国后卫攻防能力可分5个层次。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专家调查、录像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 ,对参加第 2 7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的中国与美国、法国、立陶宛队的组织后卫在阵地进攻中组织进攻的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我国组织后卫与组织进攻的活动范围小 ,传球助攻能力差 ,组织各种配合的数量和成功率均低于国外优秀的组织后卫。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第26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和约旦队2场比赛的技术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中国男篮不同位置运动员的优势与不足,认为中国男篮中锋队员和前锋队员攻防能力强于约旦队,后卫队员的攻防能力明显弱于对手,特别是内线强攻突破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观察等方法,对中、外男篮核心后卫的能力做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核心后卫攻击力弱、助攻能力不强、身体素质差、活动范围小。针对这种状况,提出青少年核心后卫的培养,要重视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基本战术、观察能力、心理素质的训练。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重点是提高核心后卫的攻击力。  相似文献   

15.
NBA优秀后卫技术指标分类的优化转释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因子分析、曲线拟合优度统计等方法对NBA优秀后卫运动员篮球技术指标进行了分类、选项,优化及评价,确立了时空特征因子是影响NBA优秀后卫运动员竞技专项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有助于更好地体现和评价后卫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阐述了篮球技术和技术指标的相关关系,并对篮球技术指标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中国男篮在第16届世锦赛6场比赛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男篮各位置球员较年轻;前锋队员身高已接近世界水平,中锋队员身高具有绝对优势,后卫队员身高显示不均衡;与世界强队相比中锋队员实力较强,前锋队员在2分球与3分球投篮次数及命中率、篮板球抢获次数和助攻与对手相比有较大差距,后卫线整体进攻能力依然是中国男篮的薄弱环节。针对中国男篮在快节奏、强对抗比赛中进攻侵略性不足和防守攻击性不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临场技术统计、现场观察和逻辑分析 ,对 2 0 0 0~ 2 0 0 1年我国甲 A男子篮球联赛常规赛中部分国内后卫与外援后卫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比较研究 ,旨在对比和寻找目前国内后卫与外援后卫在技术上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秩和比综合评价法、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17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男子组西北赛区前8名球队比赛的攻防竞技能力给予量化等级评价。结果表明:进攻方面,太原理工大学进攻实力较其他球队突出,其RSR值为0.885 4,评级为A级水平;山西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RSR值分别为0.656 3、0.625和0.614 6,评级为B级水平;防守方面,河南大学防守能力较突出,RSR值为0.775,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大学防守次之,RSR值分别为0.725和0.625,同属于B级水平;攻防方面,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攻防RSR值分别为0.937 5和0.812 5,评级为A级水平;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攻防RSR值同为0.687 5,评级为B级水平;河南理工大学攻防RSR值均为0.5,评级为C;石河子大学和新疆大学攻防值分为0.375和0.312 5,属于D级水平;西北工业大学攻防RSR值为0.187 5,评级为E。西北赛区前8名进攻RSR值与排名相关系数r=0.786(P<0.05),两者显著性相关。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要加强进攻能力训练的同时强调防守能力的提高,达到攻守平衡促进我国大学生篮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中国男篮的比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篮无论是在进攻还是防守上都呈下降趋势,难以对对手形成有效的威胁;其中三分投篮数、罚球命中率和前场篮板下降最为明显。建议中国男篮在今后要提高身体对抗能力、在防守和进攻端的侵略性,注重核心队员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