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各亚群及细胞免疫应答产物干扰素-γ(IFN-γ)水平在弓形虫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应答中的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检测出Tox-Ig M阳性的34例患儿为Tox-Ig M阳性组,同时选取既往感染的TOX-Ig G阳性患儿12例为TOX-Ig G阳性组,另选取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4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CD19+和NK细胞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患儿血清中IFN-γ的水平。结果 Tox-Ig M阳性组患儿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TOX-Ig G阳性组和对照组,CD8+、NK细胞和血清IFN-γ水平高于TOXIg G阳性组和对照组(P0.05)。TOX-Ig G阳性组患儿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ox-Ig M阳性组患儿CD8+水平与血清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756,P0.05)。结论 CD4+、CD8+以及NK细胞等免疫细胞及其免疫应答产物IFN-γ水平变化在弓形虫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对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槐杞黄治疗组(n=51)和常规治疗组(n=47)。槐杞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槐杞黄颗粒,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Ig A、Ig G、Ig M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内再次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槐杞黄治疗组血清Ig A、Ig G、Ig M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槐杞黄治疗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3个月内槐杞黄治疗组再次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降低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短期内再次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将30例LCH患儿按Lavin-Osband法分为3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CH患儿及26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CD3+、CD+、CD8+、CD3-CD(16+56)+、CD19+含量,采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血清IgA、IgM、IgG含量.结果 三组LCH患儿确诊时,各组间CD3+、CD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组LCH患儿CD4+/CD8+、CD3-CD(16+56)+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CH患儿确诊时各组间血清I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组和Ⅲ组LCH患儿治疗6个月时CD4+/CD8+分别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CH患儿治疗前后CD3-CD(16+56)+、CD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CH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H患儿发病时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与病情轻重有关;体液免疫功能无明显改变.LCH患儿化疗后可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加重.检测LCH患儿的免疫功能,可为免疫调节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肾病综合征患儿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和IL-1、IL-6、IL-8及TNFα与NS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23例NS患儿在活动期和缓解期(21例)以及2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及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诱生IL-1、IL-6、IL-8、TNFα水平进行测定.结果NS活动期血清和PBMC上清液IL-1、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IL-6和TNFα增高显著,缓解期上述细胞因子仍高于对照组.外周血总CD3+、CD4+、CD4+/CD8+细胞比值、CD(16+56)+细胞均降低,CD8+细胞增高.相关分析发现NS活动期IL-1、IL-6、IL-8和TNFα与CD3+、CD4+、CD4+/CD8+和CD(16+56)+细胞呈负相关,与CD8+细胞呈正相关.结论NS患儿在活动期多种细胞因子失调,T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构发生变化,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在NS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儿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40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5例EG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和15例健康对照儿童的外周血CD 40表达及淋巴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4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结果急性期EG患儿外周血CD40、CD3~+、CD4~+、CD4~+/CD 8~+、CD19~+CD 23~+表达,血清IL-4水平和EOS计数均高于缓解期EG患儿和对照组,CD8~+低于缓解期EG患儿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EG患儿和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EG患儿外周血CD40的表达与CD4~+,IL-4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CD 40可能参与了EG的发病。CD 40介导CD 4~+T细胞分泌IL-4增多,导致EOS异常增多可能是EG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测川崎病(KD)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388例KD患儿,160例感染发热性疾病患儿,85例健康体检的正常对照儿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B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 G,Ig M,Ig A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与感染发热性疾病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相比,KD患儿B细胞、补体C3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而CD8+T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下降,CD3+T细胞的绝对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淋巴细胞亚群和补体可作为鉴别KD和了解KD发病机制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炎患儿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儿童肺炎的关系。方法入选细菌性肺炎38例、支原体肺炎29例和病毒性肺炎25例,共92例肺炎患儿,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酶联荧光分析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hs-CRP、PCT、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CD4+CD25+Treg细胞水平(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百分比),并与30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肺炎患儿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CD8+T淋巴细胞、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性肺炎患儿的CD8+T淋巴细胞、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儿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的PCT水平、PCT阳性率均高于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炎患儿的CD4+CD25+Treg细胞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CRP、PCT为儿童肺炎鉴别诊断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PCT诊断早期细菌感染的特异性优于hs-CRP;免疫损伤在儿童肺炎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儿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的数量及功能,探讨Th17在再障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新发再障患儿25例(再障组),选取非血液系统疾病患儿1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IL-23受体(IL-23R)+CD4+/CD4+比例,ELISA法测定骨髓液上清IL-6、IL-23和IL-17水平,分析IL-23R+CD4+/CD4+比例.结果 再障组IL-23R+CD4+/CD4+比例为(3.5±2.9)%,明显高于对照组[(1.6±1.0)%](P<0.05).再障组骨髓液上清IL-6、IL-23和IL-17水平分别为(23.2±11.3 ) μg·L-1、(2.0±0.7) μg·L-1和(2.1±1.1) μg·L-1,明显高于对照组[(4.2±1.3) μg·L-1、(1.1±0.7) μg·L-1、(1.3±0.2) μg·L-1] (Pa<0.05).结论再障患儿Th17细胞数量增加,功能亢进,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参与再障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抗体Fc融合蛋白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效应。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武汉市儿童医院住院的52例非全身型JIA患儿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皮下注射重组人Ⅱ型TNF受体-抗体Fc融合蛋白,同时合并使用甲氨蝶呤(MTX)及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对照组口服MTX,同时合并使用NSAID。治疗后1、3、6个月采用ACR Pedi评分进行疗效评估,比较放射学改变及免疫学指标改变情况。同时记录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ACR Pedi 30,治疗后3个月、6个月ACR Pedi 30、50、70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CRP、ES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的CD4、CD4/CD8、TNF-α、基质溶解素3(MMP-3)、Ig G、Ig M、Ig A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降低(P0.05);CD8、CD16CD56、CD4CD25、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6个月的Poznanski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治疗组CRP、ES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放射学改变较对照组轻(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CD4CD25、IL-10、TGF-β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重组人Ⅱ型TNF受体-抗体Fc融合蛋白联合传统药物治疗非全身型JI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传统治疗,能更快、更有效降低炎性指标,并能减轻放射学改变,明显改善JIA细胞及体液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确诊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5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就诊于我院的支气管异物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BALF中IL-6、IL-10水平及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免疫表型CD3+、CD4+和CD8+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BALF中IL-6、IL-10水平分别为(63.25±18.61) ng/ml、(31.83±8.33)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51 ±1.34) ng/ml、(11.01 ±2.91) 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BALF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分别为(48.47±2.88)%、(21.16±6.29)%、(23.04±4.63)%、0.94±0.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24±3.06)%、(34.34±7.59)%、(26.71±5.29)%、1.56±0.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BALF中IL-6、IL-10水平明显增高及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提示细胞免疫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泼尼松治疗婴儿痉挛症(IS)患儿前后的免疫功能,探讨泼尼松治疗IS的免疫机制。方法选取30例诊断为IS的患儿为IS组,30例行健康体检婴幼儿为健康对照组。采集IS组患儿经泼尼松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婴幼儿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L-1B、IL-2R、IL-6、IL-8、TNF-α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比例。泼尼松治疗后对所有IS患儿进行临床疗效和脑电图评估。结果治疗前IS组血清IL-2R、IL-8、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S患儿平均每日发作串数分别与IL-2R、IL-8、TNF-α水平呈正相关,平均每日发作总次数与IL-8水平呈正相关,且IL-2R、IL-8、TNF-α水平两两间也呈正相关(P0.05)。30例IS患儿经泼尼松治疗后,19例发作控制,18例脑电图高度失律完全缓解。治疗后IS患儿每日发作串数及每日发作总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DQ值较治疗前改善(P0.05);血清IL-2R、IL-8、TNF-α水平,以及CD4~+比例、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D8~+比例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 IS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泼尼松能控制IS患儿痉挛发作的效果可能与其可调节及改善IS患儿免疫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 (AL)患儿不同病程时细胞和体液免疫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AL患儿及28例正常对照儿童外周血CD3+、CD4+、CD8+、CD4+/CD8+、CD3-/CD(16 +56) +、CD19+的含量 ,采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同期患儿IgA、IgG、IgM的含量。结果AL完全缓解患儿在治疗后6、12、18个月CD4 +、CD4+/CD8+、CD3-/CD(16 +56) +、CD19+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均<0.01) ;CD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同期血清IgG、IgA、IgM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0.05)。结论AL患儿治疗期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免疫功能检测可为免疫调节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腹部外科并发症的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前降钙素(PCT)、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住院的伴腹部外科并发症的HSP患儿48例,于入院第1、3、5天及出院前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PCT、IL-6及CRP水平。结果 HSP患儿入院第1、3、5天血清PCT、IL-6水平以及入院第1、3天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组和非手术组HSP患儿,入院第1、3、5天以及出院前血清PCT、CRP和IL-6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手术治疗患儿第3、5天的血清PCT、IL-6水平低于非手术治疗患儿,第5天血清CRP水平低于非手术治疗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血清PCT水平与IL-6、CRP的水平均呈直线正相关(r=0.48、0.62,P均0.01)。结论 PCT、IL-6及CRP水平变化可能与HSP伴发的腹部外科并发症的发生与感染因素关系密切,监测其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不同病原体后体内相关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入选20例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患儿(细菌组),15例新生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病毒组),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因子、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细菌组、病毒组和对照组间,IL-4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9,P=0.041),IFN-γ、IL-17水平在三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8、1.24,P均0.05);经两两比较发现,细菌组IL-4水平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CD8+细胞外,CD3+、CD4+、CD19+、NK细胞阳性率以及CD4+/CD8+,在细菌组、病毒组和对照组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0~26.69,P均0.05)。经两两比较发现,CD3+和CD4+细胞阳性率以及CD4+/CD8+,细菌组和病毒组均低于对照组;细菌组和病毒组CD19+细胞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毒组NK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和细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原体感染后体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不同,免疫功能紊乱,体内存在Th1/Th2失衡,以Th2型占主导地位。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较低,提示机体感染后细胞免疫功能减低,也可能是新生儿易感及感染后病情隐匿、病程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30例HLH患儿,采用HLH-2004诊断治疗方案,20例患儿获得完全缓解,10例死亡。3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20例缓解患儿和10例死亡患儿急性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T和CD8+T细胞比例均增高,CD4+T和CD3-CDl6+CD56+NK细胞比例均下降,CD4+/CD8+比值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7.857~45.448,P均0.05);CD19+B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6.202,P0.05)。20例HLH缓解患儿缓解期与急性期淋巴细胞亚群比较,CD3-CD16+CD56+NK细胞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0,P0.05),CD3+T、CD8+T、CD4+T和CD4+/CD8+比值、CD19+B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35~1.082,P均0.05)。结论 HLH患儿淋巴细胞亚群有明显变化,存在细胞免疫失衡;动态检测其变化可能有助于判断HLH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指导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13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非手术组33例,手术组47例,对照组36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三组患儿起病后1 h、6 h、12 h血清PCT、IL-6、CRP浓度,对可能影响治疗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ROC曲线评价PCT、IL-6、CRP三者对手术时机选择的作用。结果三组患儿胎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手术组胎龄最低,其后依次为非手术组、对照组;手术组出生体重显著低于非手术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非手术组与对照组出生体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间性别比例、发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合并症主要为低血糖、新生儿肺炎、低体重及窒息,三组间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确诊时血清PCT、IL-6、CRP水平,手术组均显著高于非手术组和对照组(P 0. 05)。同一监测时点组内,Bell分期从Ⅰ到Ⅲ期血清PCT、IL-6、CRP水平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P 0. 05);同一Bell分期组内,发病后1 h、6 h、12 h血清PCT、IL-6、CRP水平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P 0. 05); Bell分期与检测时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 05),其中PCT、IL-6、CRP最高值均出现在发病后12 h组内Bell分期为Ⅲ期的亚组中,最低值均出现在发病后1 h组内Bell分期为Ⅰ期的亚组中。发病后6 h血清PCT(OR=2. 612,95%CI:1. 725~4. 781)、发病后6 h血清IL-6(OR=1. 896,95%CI:1. 439~3. 234)及发病后12 h血清CRP(OR=1. 330,95%CI:1. 004~2. 314)水平是NEC患儿是否选择手术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PCT 6 h、IL-6 6 h、CRP 12 h三个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6(95%CI:0. 768~0. 934)、0. 89(95%CI:0. 803~0. 967)、0. 73(95%CI:0. 652~0. 806)。考虑到手术指征的严谨性,每项检查结果需结合95%医学参考值范围,因此最佳临界点分别为0. 62(0. 38~0. 86) ng/m L、145. 85(137. 70~154. 01) pg/m L、8. 35(7. 27~9. 43) mg/L。结论 PCT、IL-6、CRP水平对NEC手术时机的判断具有一定意义,但NEC患儿是否需要外科手术干预还应结合上述指标的医学参考值范围、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哮喘患儿急性期、稳定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 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MP 感染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71 例患儿(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分为无MP 感染对照组(无MP 感染的肺炎、支气管炎)、无MP 感染的哮喘组、MP 感染的哮喘组;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各组患儿急性期、稳定期BALF 中CD3+、CD4+、CD8+T 细胞和CD4+/CD8+ 水平。结果 哮喘患儿无论在急性期还是稳定期,BALF 中CD3+、CD4+、CD8+ 和CD4+/CD8+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CD4+ 较对照组有所降低,CD8+ 上升,而CD4+/CD8+ 则有明显降低(P+、CD4+及CD4+/CD8+ 低于对照组,CD8+ 稍有上升(P+、CD4+ 显著下降,CD8+ 升高(P+/CD8+ 显著下降(P+、CD4+、CD8+ 无明显差异(P>0.05),CD4+/CD8+ 明显下降(P结论 MP 感染的哮喘患儿在急性期和稳定期可使气道T 细胞功能明显降低,进而引起免疫紊乱,提示MP 可能与哮喘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052137慢性扁桃腺炎患儿T淋巴细胞表型及功能分析/陈宗波…//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1).-51~53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慢性扁桃腺炎患儿的CD4+、CD3+/HLA—DR+阳性率、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CD19+阳性率、与Th1细胞功能有关的IL-2和IFN-γ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CD3+、CD8+、CD3+/CD25+、CD3/CD(16+56)、阳性率2组无显著差异。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布地奈德与地塞米松治疗儿童急性喉炎的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急性喉炎患儿,分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组(观察组)和地塞米松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4)。两组患儿治疗后呼吸困难、声嘶、犬吠样咳嗽和喉鸣评分等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呼吸困难、声嘶、犬吠样咳嗽和喉鸣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声嘶、犬吠样咳嗽和喉鸣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0、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hs-CRP、TNF-α、IL-6和WB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而Lym、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hs-CRP、TNF-α和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WB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治疗儿童急性喉炎疗效显著高于地塞米松,且对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膜白介素-2受体(m IL-2R),血清IL-1,βIL-6,IL-10表达水平,探讨免疫学变化在H I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系统检测新生儿H IE及足月正常新生儿生后第1,3,7天CD3+,CD4+,CD8+,CD4+/CD8+阳性百分率,及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前后m IL-2R表达水平。用ELISA法动态检测新生儿及足月正常新生儿出生第1,3,7天血清IL-1β,IL-6,IL-10水平。结果:新生儿H IE患儿生后第1天CD3+,CD4+,CD8+分别为(37.4±6.7)%、(29.4±6.9)%、(16.7±3.3)%,CD4+/CD8+为1.8±0.5,静息期和诱导期m IL-2R表达水平分别为(3.6±1.1)%、(20.9±4.8)%,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生后第3天CD3+,CD4+,CD8+分别为(41.0±7.4)%,(35.8±6.9)%,(22.6±4.5)%,CD4+/CD8+为1.7±0.5,静息期m IL-2R表达水平(3.9±1.2)%,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后第7天CD3+,CD4+,CD8+分别为(41.8±6.1)%、(36.4±5.1)%、(25.6±4.3)%,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CD8+比值为1.5±0.3,诱导期m IL-2R表达水平(23.8±5.2)%,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H IE患儿血清IL-1,βIL-6,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P<0.01)。结论:H IE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可作为H IE早期诊断、评价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6):499-5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