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脑内环形强化转移瘤的MRI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廷昱 《放射学实践》2003,18(6):404-405
目的:研究脑内环形强化转移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环形强化转移瘤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21~76岁。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5例增强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脑内环形强化转移瘤可出现壁结节和环壁脐样凹陷。结论:转移瘤的部位、形态、强化程度对诊断有一定价值。MRI是诊断脑转移瘤的可靠方法.MRI增强扫描对脑内环形强化转移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对单发脑转移瘤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的MR资料.结果 幕上21例,三脑室内1例,小脑4例.按肿瘤的MRI表现分为囊实型、实质型、单纯囊型 3 类.囊实型 13 例 (50.0%),MRI表现为囊性病变伴附壁结节,增强后为结节伴不规则环形明显强化.实质型8例(30.8%),表现为实质性结节或肿块,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单纯囊型5例(19.2%),表现为囊性病灶无附壁结节,增强后囊壁明显强化.幕上肿瘤占位效应明显,瘤周水肿显著.5例为"小瘤灶伴大水肿"表现.12例瘤结节内有小灶坏死及小囊变.合并出血 3 例.MRI 诊断正确 19 例 (73.1%),误诊7例(26.9%).结论 单发脑转移瘤MRI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对本病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昭  马勇 《航空航天医药》1998,9(3):139-140
目的:研究单发星形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两种肿瘤的CT评扫片与对比增强片。结果:两种肿瘤在好发单位,临床表现及呈环形强化时具有一定特征。结论:为对于幕上皮层或皮层下肿瘤在诊断为单发星形细胞瘤时,要考虑到单发脑转移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单发脑转移瘤的CT诊断(附3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单发脑转移瘤的CT特点。方法:选择经脑部肿瘤切除后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单发脑转移瘤,回顾分析CT平扫和增强特点。结果: 性脑转移瘤以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3.13:1,平均年龄56.6岁。本组单发脑转移瘤CT表现可分为以下二型:(1)肿块结节(87.9%);(2)囊伴结节型(12.1%)。临床病史及原发灶对单发脑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论:单发脑转移瘤易于误诊,正确诊断需多方面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肺癌颅脑单发转移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49例肺癌颅脑单发转移瘤的CT表现及其中35例行手术切除病例的外科及病理所见。结果:发生于大脑半球的肺癌脑转移瘤40例,发生于小脑半球的肺癌脑转移瘤8例,发生于颅骨的1例。多数肺癌脑单发转移瘤呈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的环形,其中可见囊腔(28/35)。囊壁厚薄不均及壁结节多见于肺癌脑单发转移瘤而非脑脓肿。瘤周水肿多呈中到重度(33/49),且瘤灶大小与其周边水肿不成比例。肺癌脑转移瘤的典型CT表现是“掌趾征”,本组有7例可见此征像。结论:瘤灶呈环行囊腔表现及“掌趾征”是肺癌脑单发转移瘤的典型CT表现。  相似文献   

6.
低场强MRI强化扫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附4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低场强MRI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西门子open 0.2T扫描仪,在常规扫描后再静脉快速推注Gd-DTPA 0.2-0.4ml/kg,选用T1WI条件取相应的断面。结果:49例中单发脑转移瘤11例,多发脑转移瘤38例,共检出瘤体灶133个,强化扫描比平扫多发现49个,病灶发生在幕上的121个,幕下的12个。在133个病灶中,呈弥散快速强化的87个,呈环状结节强化的有46个,均为明显强化性肿瘤。结论:低场强MRI强化扫描对脑转移瘤的病理特点的反应是敏感的。  相似文献   

7.
囊性脑转移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囊性脑转移瘤的CT、MR I表现特点。方法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囊性脑转移瘤26例,男13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7岁。15例行CT平扫,13例行MR平扫,11例行增强CT和/或增强MR I扫描。结果26例共48个囊性脑转移灶,囊壁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MR T1W I和T2W I呈等或稍低信号,根据囊壁的形态将其分为3种类型:不均型、结节型、均匀型。MR T1W I囊液信号强度略高于、T2W I高于脑脊液信号强度,而CT密度与之相似或略高。增强扫描肿瘤呈环形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强化壁结节。结论囊性脑转移瘤形态多样,需与脑脓肿及其他肿瘤性囊性病变相鉴别,MR I多方位增强扫描对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特点. 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21例脑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CT 、MR表现和临床病理特点. 结果 病变好发于脑实质表浅部位,单发,多位于颞叶;15例病变以囊性为主,其中10例为大囊小结节,5例大囊大结节;6例病变以实性为主.组织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具有明显多形性,瘤细胞间见大量网状纤维及淋巴细胞浸润;出血、钙化少见.免疫组织化学示所有病例胶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临床上该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多有癫痫发作. 结论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病变表浅且单发,多呈囊性改变并伴有壁结节,结合应用影像诊断新技术(DWI、MRS及PET/CT)有助于提高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单发脑实质内转移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与脑内其它病变的鉴别要点。材料和方法:选择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单发脑转移瘤,其中11例有原发恶性肿瘤史,9例先有脑部转移灶后发现原发灶。结果:典型单发脑转移瘤呈长T_1长T_2信号,瘤体小而周围水肿面积较大,占位效应显著。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环状、结节状强化,且有原发恶性肿瘤史。结论:单发脑转移瘤一般均有较典型表现,注意密切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幕上脑内肿瘤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在幕上脑内肿瘤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56例幕上脑内肿瘤,行双倍剂量PWI后,计算病灶的相对局部脑血流容积(rrCBV)。结果 Ⅲ、Ⅳ级星形细胞瘤和Ⅱ级少突胶质瘤为高灌注,而Ⅱ级星形细胞瘤和淋巴瘤为低灌注,低、高灌注肿瘤的rrCBV间差异显著,而高灌注肿瘤之间和低灌注肿瘤之间无差异。肺癌和乳腺癌脑转移瘤的rrCBV高于消化道癌肿脑转移瘤。结论 PWI在幕上脑内肿瘤的鉴别诊断、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和寻找转移瘤原发灶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9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表现异常8例,其中双侧颞叶对称性低密度病变3例,双侧颞叶、额叶、丘脑及中脑对称性低密度伴左侧颞叶片状出血1例,双侧颞叶及右侧额叶非对称性低密度病变1例,右额叶单个低密度病变1例,幕上脑萎缩性病变2例。CT表现正常1例。结论 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CT表现以颞叶病变为主,但可同时或单独累及其他脑区;颞叶病变与豆状核分界清楚是颞叶病变发展,累及岛叶、屏状核与外囊的结果。CT表现病变单发、脑水肿及占位征象轻、不伴出血者临床疗效较好,反之则临床疗效较差。CT可以作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颅内良恶性肿瘤多层螺旋CT各灌注参数的改变和肿瘤良恶性和脑内外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41例患者行脑血流的CT灌注扫描,其中脑内肿瘤26例(胶质瘤6例、脑脓肿2例、脑转移瘤17例、淋巴瘤1例),脑外肿瘤15例(颅骨转移瘤2例、垂体瘤7例、脑膜瘤2例、肉芽肿3例、蛛网膜囊肿1例)。应用去卷积算法模式计算相应病变区域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根据不同肿瘤的相关参数图来评价良恶性肿瘤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41例脑肿瘤患者中,脑外肿瘤的CBF、CBV和PS明显高于脑内肿瘤,脑内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其CBF和PS越高,而MTT值与良性肿瘤组织无显著差异。结论:灌注参数CBF、CBV和PS可有效的评价脑肿瘤的血流状态,在脑部良恶性病变及脑内外肿瘤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MR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颅内环形强化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像在鉴别胶质瘤、转移瘤及脑脓肿中的应用,观察病变中心的坏死、瘤周水肿的ADC值对三者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50例颅内单发环形强化病变.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增强及DWI检查。其中胶质瘤20例,脑脓肿10例,单发转移瘤20例。分别计算病变的中心坏死区、周围水肿、对侧正常脑实质及脑脊液的ADC值,用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病变的坏死灶与脑脊液、周围水肿与正常脑实质的ADC值有无差别。结果脑脓肿、转移瘤及胶质瘤中心坏死区的ADC值间均有统计学差异,而且三者与脑脊液的ADC值亦有统计学差异。中心坏死区与脑脊液的ADC值从大到小为:脑脊液、胶质瘤、转移瘤和脑脓肿。脑脓肿和转移瘤周围水肿的ADC值间无统计学差异.二者与胶质瘤周围水肿均有统计学差异,后者的ADC值低于前二者。水肿区的ADC值明显高于正常脑实质。结论DWI及ADC像对鉴别颅内环形强化病变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脑内等密度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途径分析(附1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总结脑内等密度占位性病变的CT征象及诊断途径,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或治疗随访证实的116例脑内等密度占位性病变的CT征象特点,其中109例行CT增强检查。结果:116例中,确诊主要途径为:仅通过CT平扫确诊10例,结合CT平扫及增强确诊59例,结合病史确诊16例,结合临床查体确诊9例。结合其他影像或实验室检查确诊15例。脑瘤87例,其中胶质瘤34例、转移瘤31例、脑膜瘤10例、垂体瘸5例、其他7例,亚急性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15例,脑脓肿7例,脑血管畸形4例,脑囊虫病3例。结论:通过仔细分析CT平片和全面结合病史、临床查体、其他检查,提示脑内占位性病变,并尽可能做出神经功能定位,再辅以CT增强,必要时随访,对于正确诊断脑内等密度占位性病变,减少漏诊,避免误诊,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对桥小脑角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桥脑小脑角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特征。其中听神经瘤9例、胆脂瘤4例、脑膜瘤3例、耳源性脑脓肿5例、三叉神经瘤1例。结果:各种肿瘤的CT特征,随其种类而不同,如听神经瘤均位于内听道开口处,呈等或低密度团块,轻度均匀或环状强化。胆脂瘤呈球形或扁平形,球形位于硬膜外,密度不均,壁有钙化。扁平形位于蛛网膜下腔, 边缘清楚,均匀低密度。脑膜瘤均具有典型脑膜瘤特征,明显强化。耳源性脑脓肿周边有明显水肿、囊壁清晰,囊内呈均匀低密度。三叉神经瘤跨中后颅窝伴岩锥尖骨质破坏。结论:桥脑小脑角区肿瘤各具特点,CT能提供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极性成胶质细胞瘤的CT表现(附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性成胶质细胞瘤海风了,术前定性诊断困难,报道15例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极性成胶质细胞瘤的CT表现。幕上12例,幕下3例;平扫15例中14例表现为低密度区或多房状低密度区,边界不清,有明显灶周水肿及占位效应;1例呈边界清楚的囊状低密度区。  相似文献   

17.
脾脏病变的CT诊断(附3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脾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33例脾脏病变的CT表现。33例均行CT平扫,28例行双期CT增强扫描,6例做了延迟扫描。结果33例中,非肿瘤性病变6例(结核2例,血肿3例,炎性假瘤伴局灶性血管瘤1例),良性肿瘤13例(囊肿5例,血管瘤4例,淋巴管瘤1例,脉管瘤3例),恶性肿瘤14例(淋巴瘤8例,转移瘤4例,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血管内皮肉瘤1例)。结论CT对脾脏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脑内囊性增强病变的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内环形增强病变脑脓肿、脑胶质瘤、脑转移瘤CT影像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7例脑脓肿、67例脑胶质瘤和39例转移瘤的分布、数目、囊壁的形态及蛛网膜下腔的播散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鉴别诊断的可能性。结果脑脓肿和转移瘤倾向于分布皮髓交界处,分别占85%和86%。单发以胶质瘤为多见。脑脓肿壁较规则,占94%。9个(26%,9/34)脑脓肿壁还呈独特的口袋状形态。蛛网膜下腔播散以脑脓肿最多见,占21%(7/34),胶质瘤次之10%(7/69),本组转移瘤未显示此征像。结论囊壁的形态、部位、蛛网膜下腔的播散征像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单发转移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颅内单发转移瘤CT表现。结果病灶位于皮质及皮质下区34例,小脑5例,松果体区2例,桥脑1例。 CT平扫表现为:囊实性23例,实性12例,囊性7例;增强扫描表现为4种类型:囊实形强化17例,不规则环形强化12例,结节形强化9例,均匀强化4例;38例瘤周水肿较明显。误诊为胶质瘤13例,脑膜瘤4例,生殖细胞瘤例2例,脑脓肿2例。结论颅内单发转移瘤多位于大脑灰白质交界区,CT表现多样,可表现为结节、环形及囊实性不规则形,多伴有明显水肿,水肿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晰,当缺乏原发病史时,易与颅内其他单发病变混淆,年龄、发生部位、边界、增强形态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特殊部位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20例,CT表现为内缘平直,外缘弧形或波浪形的带状高密度影;小脑幕硬膜下血肿12例,CT表现为高密度片状影3例,新月状影3例,U形影2例,累及大脑镰后部4例,呈Y形或镰刀状。结论 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复查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