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菌耐药机制与临床治疗对策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由于广谱抗菌药的滥用以及细菌间耐药基因的转导,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的发展成为人类健康事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细菌主要通过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改变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主动外排作用以及形成细菌生物被膜而对抗菌药物耐药,这些耐药机制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两个或更多种不同的机制相互作用决定一种细菌对一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水平。本文介绍了临床常见致病菌对各类抗菌药物主要的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并总结了针对常见细菌耐药的合理用药及相关防治对策,以期为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作用机制独特,药物动力学性能好以及口服和非肠道给药均有效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的治疗。但是随着此类药物的使用,其耐药性亦不断增长,并已迅速发展至十分严重的程度。耐药性的大量出现与广泛传播会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甚至造成治疗失败,目前已引起了普遍重视。因此,深入研究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进而探索解决其耐药性的方法,开发新型喹诺酮类药物和具有抑制喹诺酮细菌耐药性的新药,以遏制或减缓此类药物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已迫在眉睫。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以及克服耐药性的对策等项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庆英  刘德梦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0,31(4):190-192,I0001-I0004
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相当复杂,主要包括产生灭活抗生素的酶、改变药物作用靶位、细胞外膜通透性的改变及细菌药物外排泵。近年来对其耐药机制研究较多,尤其是在质粒介导耐药性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4.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性机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喹诺酮类抗菌药抗菌谱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的治疗。喹诺酮类药物可通过阻断拓扑酶的生理功能继而干扰细菌的复制,从而起到抗菌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其广泛应用,近年来此类药物的耐药现象严重,且机制多样。综述了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成为人类健康事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细菌可通过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改变抗茵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主动外排作用以及形成细菌生物被膜而对抗菌药物耐药。本文介绍了临床常见致病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并总结了针对常见细菌耐药的合理用药及相关防治对策,以期为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哇诺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作用机制独特,药物动力学性能好以及口服和非肠道给药均有效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的治疗.但是随着此类药物的使用,其耐药性亦不断增长,并已迅速发展至十分严重的程度.耐药性的大量出现与广泛传播会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甚至造成治疗失败,目前已引起了普遍重视.因此,深入研究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进而探索解决其耐药性的方法,开发新型喹诺酮类药物和具有抑制喹诺酮细菌耐药性的新药,以遏制或减缓此类药物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已迫在眉睫.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以及克服耐药性的对策等项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新抗感染药物的研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抗感染药物的研发 ,是当今新药研发的热点之一。人们通过对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将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的耐药性机制分为 4种 :①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②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③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④细菌的外排机制。据此提出了新药研发的策略。1 结构改造 ,提高现有抗菌药物的抑酶特性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是由细菌体内产生的各类钝化酶所致。这些钝化酶可分为 3类 :磷酸转移酶 (AHP)、核苷酸转移酶 (ANT)和乙酰转移酶(AAC)。AHP使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中的羟基磷酸化 ;ANT使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中的羟基腺苷化 …  相似文献   

8.
2006年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回顾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机制是生物医药研究的重要领域。2006年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在多方面有重要的发现,如对细菌药物主动外排泵的药物转运结构机制的深入了解及发现新的药物泵或新的泵调控表达机制,发现了喹诺酮类药物修饰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性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对金葡菌耐药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与发现新型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的platen.simycin,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多重耐药岛的发现,新型β-内酰胺酶的继续出现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开始从食用动物或宠物分离的细菌中证实。本文还讨论了2006年中国细菌耐药机制研究的一些重要结果。这些研究成果继续提示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多种耐药保护机制及细菌本身基因结构的多样性与可移动性使其能进化产生新的耐药机制以适应抗菌药物的作用。严谨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及传播和延长抗菌药物的疗效周期是人类所面临的长期挑战。  相似文献   

9.
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测定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米诺环素的体外抗菌活性;从中选取不同耐药表型菌株8株,以标准株PAOI为对照,凝胶电泳分析外膜蛋白;用荧光定量RT-PCR测定细菌主动外排系统结构mexA、mexC和mexE的表达,并对其调控基因进行测序。结果3株细菌金属酶测定阳性;敏感菌株与PAOI外膜蛋白图谱相似,耐药菌株尤其是对亚胺培南耐药株OprD2量减少或消失;随着细菌耐药性增强,主动外排系统表达逐渐增加。5株细菌发现mexR,nfxB突变。结论外膜蛋白D2缺失、主动外排系统表达增加、产生碳青霉烯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但细菌对不同药物耐药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后防线,但随着临床对多黏菌素类药物使用增多,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的报道也陆续出现,相关耐药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类耐药报道以及耐药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合理应用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保持其抗菌活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FQNs)药物的耐药机制,采用相应的对策防治耐药性的产生与蔓延。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的文献,对FQNs药物的耐药机制以及细菌耐药的发生和发展加以论述。结果:基因突变引起靶酶DNA促旋酶的改变是FQNs药物主要的耐药机制,无指征的滥用抗菌药物导致了细菌耐药的产生。结论:FQNs药物的耐药性已成蔓延趋势,应加强FQNs药物的使用管理,保护好现有的药物,在新的FQNs药物的设计和开发中。应根据细菌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变异的情况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2.
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大环内酯类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有助于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克服或减少细菌性的出现或传播;还有利于新抗菌药物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3.
尹雄章  杜光  孙明辉 《医药导报》2011,12(12):1608-1613
[摘要]细菌耐药性和耐药菌感染是目前全球抗感染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在新型抗菌药物研发进展缓慢的背景下,从应用安全有效的老药中寻求替代是目前临床抗感染的一项策略。磷霉素虽然发现于数十年前,但目前仍然对多数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包括部分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的G-菌( ESBL)、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等保持着较高的抗菌活性。磷霉素与丙酮酸 二磷酸尿嘧啶 乙酰葡糖胺转移酶不可逆结合,导致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受阻而发挥杀菌作用;由于其独特的抗菌机制,磷霉素可与其他种类的抗菌药物联用以发挥协同作用,同时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该文概述磷霉素的发现、抗菌作用机制、组织分布、抗菌活性、细菌耐药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等,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年来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耐药谱的变迁和多重耐药性情况及产生耐药的机制。其主要耐药的机制有 :获得耐药性质粒导致伤寒杆菌的耐药 ;微孔蛋白含量减少或丢失 ,使其对亲水性抗生素的选择性渗透作用发生改变 ;gyrA基因的突变导致伤寒沙门氏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表现为多重耐药性 ;伤寒杆菌L型可导致其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敏感性减弱 ,对红霉素及磺胺甲唑 /甲氧苄啶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抗菌药物使用的增加,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的情况越发严重,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将越来越少。天然药物因其作用范围广、毒副作用较小在抗感染研究中备受关注,而天然药物单体即是其发挥药理学作用的物质基础。就近年来天然药物单体对肠杆菌科细菌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抗菌药物的筛选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是新一代全合成的抗菌药物,有着全新的结构和独特的作用机制。此类药物可阻止细菌蛋白质的早期合成反应,与其他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类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体内外对许多临床耐药菌有强烈的抗菌活性。本文主要介绍口恶唑烷酮类作用机制、体内外抗菌活性及药效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尿路感染发病率和细菌耐药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由于细菌耐药导致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日益困难,尤其对特殊人群。匹美西林是一种新型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抗菌活性高,为单纯性尿路感染治疗的一线用药。匹美西林为美西林的前体药物,口服吸收后在体内迅速水解为美西林,与青霉素结合蛋白-2(PBP-2)结合,干扰细菌细胞壁生物合成,引起细菌形态改变使细胞溶解,从而发挥抗菌作用。匹美西林对革兰阴性菌活性强于革兰阳性菌,且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有较强活性。该药在国外已上市数十年,安全有效,耐药率低,具有药物经济学优势。本文对尿路感染抗菌药物选择、匹美西林药效学和药动学、特殊人群用药以及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是近十几年来新发现的一类细菌耐药机制,可在肠杆菌科细菌中水平传播,引起的感染不易控制,导致院内感染大范围流行.本文对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的发现及种类、遗传背景、对喹诺酮类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研究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及抗感染治疗中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细菌通过抗菌药作用靶位的改变,抗菌药的失活或改变,抗菌药的外排或细菌细胞通透性的改变,而产生耐药机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青霉素结合蛋白、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靶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的突变可以分别导致β-内酰胺和喹诺酮类耐药性;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链阳菌素B(MLS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当产生核糖体保护蛋白、16S rRNA或核糖体蛋白S12突变、23S rRNA突变时,会影响抗菌药与核糖体的结合,分别导致四环素耐药性、氨基糖苷耐药性和MLSB耐药性;糖肽类抗生素作用靶位肽聚糖前体末端的改变,导致糖肽耐药性。产生破坏β-内酰胺环的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修饰酶(乙酰转移酶,磷酸转移酶,核苷酸转移酶)、MLSB修饰酶(酯酶,磷酸转移酶,乙酰转移酶,核苷酸转移酶)可以分别导致相应的抗生素失活,而产生耐药性。外排泵系统的存在可以降低细菌细胞内的药物浓度,是导致多重耐药性的重要机制。细菌细胞通透性的改变,使抗菌药不能有效进入细菌细胞,也是耐药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对喹诺酮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物的灭活、靶的变化和药物对细胞渗透性的降低都被认为是细菌对抗微生物剂可能的耐药机制。在革兰阳性细菌中,对喹诺酮的耐药机制包括DNA旋转酶的改变和可能的细菌膜渗透性的改变。尚未有报道细菌耐药机制是由于酶降解而导致喹诺酮失活的。也没有证明质粒介导的耐药性发生。Hirai等着重用近年来的发现从分子水平上说明耐喹诺酮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