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锦州市妇婴医院2012年4月-9月门诊诊治的362例手足口病患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发病患儿大部分年龄集中在6个月5岁之间,季节主要在春夏季。②全部患儿均有手足及口腔疱疹,伴发热者多见,少数患儿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等其它系统合并症。③白细胞计数部分升高,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部分患儿有心肌酶谱及血糖升高等。④积极抗病毒等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更佳。无一例死亡。结论: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数患儿以发热、手足和口腔多部位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小于3岁婴幼儿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应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并脑炎病例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136例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并脑炎临床特点,除了手足、口腔、肛周有疱疹、斑丘疹外,伴有发热、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及呼吸循环系统的改变。应采取积极治疗护理措施。结论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应密切观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阻断疾病的发展,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林泽想  王明义 《河北医学》2011,17(5):642-644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方法:对在本院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共477例作回顾性分析,分别总结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法,治疗转归。结果:477例手足口病患儿均有数量不等的手足皮疹,口腔疱疹及溃疡,大部分有不同程度发热,且均有不同程度心肌酶CK-MB升高,大部分病例治疗4-6d痊愈出院,出现重症病例6例,转上级医院后死亡1例。结论: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易造成局部流行,感染手足口病大部分病例为轻症,但个别病例会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而危及生命。防治本病关键在于做好病患儿的隔离,及早发现重症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蒲地蓝联合芙露饮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来我院门诊治疗的6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薄地蓝口服液,治疗组30例,给予蒲地蓝联合芙露饮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在口腔疱疹消退时间、手足及肛周疱疹消退时间上、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 0.05.结论:蒲地蓝联合芙露饮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胸腺五肽联合贝复剂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患儿60例采用在常规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胸腺五肽联合贝复剂治疗,对照组患儿60例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用药3 d后发热、手足皮疹、口腔疱疹等症状缓解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发热、手足皮疹、口腔疱疹等症状缓解时间也明显短于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联合贝复剂疗儿童手足口病有明显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132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132例手足口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疱疹、口腔溃疡,部分伴有发热、口腔疼痛等.发病年龄以1~3岁婴幼儿最多107例,占81.06%.并发症以肺炎最为常见.合并肺炎23例,心肌损害的8例,抽搐患儿(高热惊厥)2例.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全部患儿治愈出院.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尚无手足口病特异预防疫苗,加强疫情报告,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能预防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总结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对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6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 66例患儿中,2例发展为手足口,64例治愈(其中1例并发脑炎)出院,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疱疹性咽峡炎部分为手足口病的早期表现,需早期隔离治疗.  相似文献   

8.
儿童白塞氏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探讨吉林省人民医院儿科朱彦[病例]患儿,男,3岁。因发热17天,口腔、肛周及皮肤疱疹、溃疡5天入院。患儿“患疱疹性咽峡炎”2周后出现高热,口腔、肛周溃疡及皮肤静脉穿刺点出现丘疹、脓疱疹、溃疡改变。其父有反复口腔溃疡史。查体...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多发于婴幼儿,全年均有发病,夏秋季流行。为发热性疾病,其特征是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手足水疱样皮疹,约1周左右痊愈。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现将我院2006年至2007年诊治50例手足口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50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自瑾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147-148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探讨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将5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和手足口病患儿有接触史者占88%,5岁以下患儿占80%。临床表现:发热占86%,手部皮疹占100%,足部皮疹占92%,口腔疱疹占94%,口腔疼痛占80%。经抗病毒治疗,48例在1周内治愈。结论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流行强度大,传播途径广,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皮疹或疱疹,治疗以抗病毒为主,如无并发症,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171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71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治疗转归加以总结。方法:对2008年4月至8月收治的171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好发于4岁以下婴幼儿,皮疹以手、足、口为著,所有病例经及时、早期治疗,均获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手足口病可形成大规模流行,但只要及时、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杨善志  都鹏飞 《安徽医学》2010,31(12):1408-1410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HFMD)临床表现类型和诊治体会,探讨其早期高危因素。方法对1 044例HFMD住院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HFMD以发热伴有典型皮疹为其主要表现,可合并多个系统损害和临床表现,其中合并神经系统损害为重症患者的主要表现,精神萎靡和肢体抖动、激惹往往是最初表现和最常见表现;本病的早期高危因素有:年龄、发病时间、发热、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象升高等。结论大多数小儿HFMD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但部分病例合并神经系统损害较为常见,应高度关注早期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在托幼机构的流行特征,寻找预防和控制托幼机构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东莞市一儿童福利院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此次疫情流行历时10天,该福利院共出现33例,罹患率8.78%,调查发现该福利院的医生和保育员不熟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结论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亟待提高,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张秀琴 《中外医疗》2016,(16):126-127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采取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该院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纳入该研究,在征得患儿监护人同意的条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单用干扰素治疗,观察组43例采取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进一步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在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要比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35%﹑69.7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明显要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49,P<0.05)。结论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采取干扰素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加快患儿退热﹑疱疹消失以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并缩短住院时间,进一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运德素)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166例患有手足口病的小儿,按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52例,运德素肌肉注射组(观察1组)56例,运德素雾化吸入组(观察2组)58例。全部病例给予常规护理,炎琥宁抗病毒治疗,有细菌感染的应用抗生素,发热的退热处理,口腔痛的局部护理等,观察1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运德素肌注;观察2组应用运德素超声雾化吸入,疗程均为5天,比较各组患儿退热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用药后用药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用药后临床表现及临床效果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用药后临床表现及临床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德素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均取得满意疗效,且雾化吸入方法更易被患儿和家属接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小儿手足口病849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杨  冯思霞  李玉香  王峰 《吉林医学》2011,(10):1968-1969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收治住院的849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分析。结果: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97.29%),尤以3岁以下患儿发病率最高;男女比例为1.43∶1,男性患儿明显多于女性;发病从4~11月,高峰为7~9月;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占45.08%,CoxA16占38.34%;死亡病例均为EV71感染。结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应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降低发病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20-2021年芜湖市某三甲医院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 为本市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200例手足口病样本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病原学检测。  结果  200例手足口病病例中, 男女性别比为1.9:1;3岁以下散居患儿占比最高(81.0%), 为该疾病的高发人群。2020-2021年手足口病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 其例数和占比分别为96例(48.0%)和90例(45.0%), 呈现共同流行态势。从标本检出率方面看, 咽拭子检出率最高(38.5%), 疱疹液检出率最低(29.0%), 但不同标本病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患儿中, 133例为普通型(66.5%), 67例重症型(33.5%)。与普通组比较, 重症患儿体温>39℃、心律失常、急躁、肢体抖动、颈项强直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均P < 0.05)。  结论  手足口病在不同人群、时间、地区上的分布具有一定差异性。CoxA16和EV71型肠道病毒型已成为本辖区手足口病的优势病毒型别。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 同时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 提高医师对病例表现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VitB2联合蒙脱石散、葡萄糖酸锌用于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疱疹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48例合并有口腔疱疹的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洁口腔后,用VitB2联合配制液直接涂于疱疹面;对照组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洁口腔后,用金喉健喷雾剂直接喷于疱疹面。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患儿进食后哭闹、流涎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B2联合配制液用于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疱疹的护理效果显著,可缩短疗程,用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做好乡镇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以来清远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清城区石角镇共有手足口病1 601例,聚集性疫情2起,发生在本镇的两间幼儿园。2012年出现重症5例,死亡1例。2009-2012年病例数分别为80、458、541和522例。2010年发病率为633.78/10万,较2009年上升了572.50%。5-6月为发病高峰,5岁以下婴幼儿占总病例数的91.88%。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3.76%。临床诊断病例1 589例(99.25%),实验室诊断12例(0.75%)。结论由于幼托机构传染病管理存在漏洞,导致了聚集性疫情的发生,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特别是5-6月份,5岁以下婴幼儿的疫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承德市某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流行情况,了解托幼机构内手足口病传播流行特点,探讨托幼儿童手足口病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汇总承德市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用Excel和EPiinfo统计软件分析。结果通过调查,2010年该托幼机构共发现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25例,5月份达发病高峰后下降,6月份出现反弹。小班罹患率为29.23%,中班罹患率为10.00%,大班罹患率为5.13%,学前班的罹患率为6.92%,具有统计学意义;无重症及死亡病例,病源检测以CoxA16为主。结论在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疫情控制中,要把握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为主,特别注意其作为肠道传染病的特征,针对性采取控制措施,是控制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