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早期免疫功能变化,以便早期发现有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方法:选取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5月~9月临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共80例,随病情进展分为三组:A组为单纯疱疹性咽峡炎组,36例;B组为疱疹性咽峡炎发展为手足口病组,24例,C组为疱疹性咽峡炎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组,20例。分别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免疫球蛋白IgG、lg A、lg M的变化,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CD_3~+、CD_4~+、CD_8~+淋巴细胞)变化,血清IL-6、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B组、C组与A组比较,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_3~+、CD_4~+、CD_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IL-1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早期出现免疫功能紊乱,发展为手足口病或重症手足口病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
胡智盛 《当代医学》2008,(18):138-139
目的 观察注射用炎琥宁静脉点滴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 将2005年1月~2008年5月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予炎琥宁静脉点滴,对照组予利巴韦株注射液静脉点滴,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炎琥宁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利巴韦林组(P<0.01).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有助于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9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及56例健康儿童进行心肌酶测定。结果: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心肌酶学改变较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疱疹性咽峡炎部分患儿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4.
血糖检测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潘家华  何金根  徐友和  王晓光 《安徽医学》2010,31(12):1410-1411
目的观察血糖检测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9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测定其治疗前的空腹血糖水平,并分别与同期125例手足口病患儿和60例健康儿童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重症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空腹血糖值明显高于轻症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也明显高于手足口病普通型患儿及健康体检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监测对评估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病情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干扰素雾化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地塞米松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χ2=13.3, P<0.05);治疗组患儿退热及疱疹消失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干扰素氧气驱动雾化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有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注射用炎琥宁静脉点滴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1月~2008年5月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予炎琥宁静脉点滴,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点滴,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结果炎琥宁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利巴韦林组(P&lt;0.01)。结论注射用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有助于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血常规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发病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采集EDTA-K2抗凝末梢血,使用希森美康-XN350血细胞分析仪对患儿血常规进行分析,将符合医生镜检申请和检查要求的75例血涂片作为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 80例早期发病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血常规结果:白细胞(WBC)计数较低的患儿,50.0%(40/80)淋巴细胞百分率和绝对值较高;WBC计数较高的患儿,47.5%(38/80)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和绝对值较高。75例镜检血涂片结果,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比例超过5%的有27例(WBC计数较高),其中3例在20%~30%,中毒颗粒常见的中性粒细胞为3%~5%,临床诊断属于合并脓性急性化扁桃体炎Ⅱ°;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超过2%的有32例(淋巴细胞计数较高),其中11例在5%~10%,3例超过10%;4例异型淋巴细胞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比例明显上升。结论疱疹性咽峡炎多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早期患儿血常规检查中,50%存在合并细菌感染情况,血涂片结果表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双重性。对患儿及时进行血常规检查可诊断疱疹性咽峡炎和该疾病感染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1月-2002年5月,本科留院观察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286例,分别给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和病毒唑治疗,治疗组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理平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11-12
目的了解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早期血象变化情况,探讨其辅助临床诊疗的意义。方法对11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发病早期采集EDTA-k2抗凝静脉血,使用Sysmex XT-2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分析,同时对符合复检要求和医生申请镜检的共76份标本推片作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两种结果进行整体综合分析。结果 11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早期血常规结果中,WBC计数高同时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及绝对值高者58例,占50%;WBC计数低同时淋巴细胞百分率及绝对值高者46例,占39.7%。76份血涂片镜检结果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比例>5%者28份,其中在20%-30%范围者3份;异型淋巴细胞比例>2%者32份,其中在5%-10%范围者12份,大于10%者4份。红系和血小板系无显著变化。结论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A组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但血常规结果显示早期大约有50%的患者合并细菌感染,血涂片结果显示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双重性。及时检查患者血象可辅助临床医生鉴别诊断疱疹性咽峡炎及感染类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井云娇 《黑龙江医学》2022,46(2):176-178
目的:分析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热毒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沭阳县中心医院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5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接受热毒宁治疗的常规组患儿为36例和接受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热毒宁治疗的观察组患儿为39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指标、临床疗效、心肌酶水平和...  相似文献   

11.
潘洁 《右江医学》2013,(6):880-881
目的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8月住院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给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康复新液口服或口含;对照组43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5~ 7 d,观察两组热退天数、疱疹或溃疡愈合天数.结果 治疗组的热退天数为(1.72±0.88)d;疱疹或溃疡愈合天数为(3.27±0.93)d.与对照组比较,缩短了热退天数及疱疹或溃疡愈合天数(P<0.01).结论 热毒宁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提高了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金莲花颗粒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及其药物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3月84例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根据就诊编号随机分两组,分别为常规治疗组42例、金莲花组42例。常规治疗组常规给予利巴韦林静滴和退热药物治疗,金莲花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金莲花颗粒治疗。比较两组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治疗效果;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流涎停止时间;药物安全性。结果:金莲花组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治疗效果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金莲花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流涎停止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药物安全性相近,P0.05。结论:金莲花颗粒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确切,可促使体温复常,促进流涎和疱疹等消退,药物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6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2-5岁0.6ml/kg/日,5岁以上10 ml/日,静脉滴注,疗程为3-5天.结果 疾病疗效总有效率92.6%,体温疗效总有效率91.2%.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对于改善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疾病,是儿科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儿科共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64例,经过给予抗病毒药及其它药物对症治疗,加上认真细致的护理,患儿全部痊愈出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2年6月至2012年8月本溪市中心医院儿科病房102例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50例.所有患儿给予维素C、水溶性维生素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对照组给予炎琥宁治疗,均以5d为限,观察治疗期间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变,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52例中,显效4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6.2%,1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停药2d后恢复正常.对照组50例,显效38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2.0%,5例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停药并对症治疗2d后恢复正常.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短期内疗效显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取2007年11月~2011年2月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84例.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静点联合潘生丁口服.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点联合抗病毒口服液口服.两组均不使用抗生素,并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鼓励多饮清水、使用解热类药物退热,同时给予西瓜霜喷剂经口直接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有效性及具体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潘生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具有疗效确切、方便简单、安全有效的特点,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特别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1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及对照组5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病毒唑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3天,0.5~0.8 ml/kg,每天1次.对两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效果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8.
蒋荣猛 《西部医学》2019,31(12):1810-1813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病原、传播途径和手足口病相似,但发病率高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大部分临床过程呈自限性,但个别患儿可进展至手足口病,出现心、肺、脑等脏器功能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因其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及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发布了《疱疹性咽峡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为进一步帮助临床医师早期识别疱疹性咽峡炎,规范治疗,减少因其所致的重症病例,降低死亡率,本文在此就专家共识作一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诊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21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6例。观察组给予阿昔洛韦片口服,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片口服,同时予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症状均得到控制和有效缓解,但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2%,对照组为8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经不同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效果优于利巴韦林,更利于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付圆 《当代医学》2012,(31):145-146
目的临床观察野菊花注射液超声雾化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4月20日~7月31日在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共1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80人.实验组予野菊花注射液超声雾化;对照组予传统的三联(糜蛋白酶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超声雾化.两组患儿均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有高热者予布洛芬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体温、口腔疱疹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患儿口腔疱疹消退人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药物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腹泻、呕吐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野菊花注射液超声雾化对促进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口腔疱疹消退效果优于传统的三联超声雾化,且无副作用,患儿依从性好,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