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评价ZEEK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70例,分成血栓抽吸组与常规PCI组,比较两组临床基础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术后资料及临床1个月随访情况。结果血栓抽吸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及TIMI心肌组织灌注(TMP)分级、ST段回落率、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峰值均优于常规PCI组,1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常规PCI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常规P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均未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能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及远端栓塞,有效改善心肌灌注,改善术后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
夏彬  廖伟民  曾美群  欧阳玉珍  李芳  徐华 《西部医学》2019,31(12):1911-1914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STEMI)应用血栓抽吸联合PCI术的临床疗效。〖HTH〗方法〖HTK〗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住院并行PCI术的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前是否行血栓抽吸分为对照组(n=72)和观察组(n=78),对照组行PCI治疗,观察组行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梗死相关动脉(IRA)、病变血管数量、术前血流TIMI和血栓负荷分级。收集术后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峰值、2h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 STR%)、心肌灌注分级、5~7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梗死相关动脉、病变血管数量、术前血流TIMI及血栓负荷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肌酸激酶同一酶的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um-STR≥70%比例、心肌灌注呈色(TMP)≥3级的比例及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总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采用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有助于患者心功能恢复和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紧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紧急PCI的STEMI患者156例,分成血栓抽吸组与直接PCI组,比较两组间TIMI 3级血流,胸痛缓解率、2小时ST段回落率、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成形术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结果 血栓抽吸组的TIMI 3级血流、2小时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CK及CK-MB峰值、LVEF值明显优于直接PCI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紧急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灌注,但并不减少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装置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接受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6例,分成血栓抽吸组与直接PCI组,比较两组间2小时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TIMI3级血流、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血栓抽吸组的2小时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TIMI 3级血流、CK-MB峰值、LVEF值明显优于直接PCI组(P〈0.05),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I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装置能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及远端栓塞,有效地改善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术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QTc间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采用EXPORT导管血栓抽吸术治疗的前壁STEMI患者作为血栓抽吸组,并选择同期连续没有使用EXPORT导管血栓抽吸术的80例前壁STEMI患者作为非血栓抽吸组。对比分析两组STEMI患者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心电图QTc间期变化,血浆肌钙蛋白I峰值时间,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临床预后。结果与非血栓抽吸组比较,血栓抽吸组QTc间期和肌钙蛋白峰值时间明显缩短,峰值明显下降(P<0.05);PCI结束时TIMI血流明显改善(P<0.05);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略有减少(P<0.05)。结论血栓抽吸术可缩短STEMI患者QTc间期,但对住院期间和PCI术后6个月的心血管预后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68例,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TIMI 0-1级。其中37例行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血栓抽吸组),另外31例经传统方法完成PCI术(传统PCI组)。比较两组患者IRA的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传统PCI组相比,血栓抽吸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出血、血肿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没有减少(P〉0.05)。但血栓抽吸组IRA术后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传统PCI组(P〈0.05),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球囊使用例数及术后30 d部分MACE发生率低于传统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能够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IRA血流,降低无复流/慢血流现象及近期MACE的发生率,显著改善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新乡市中心医院行急诊PCI的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常规进行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尼可地尔组和对照组,尼可地尔组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尼可地尔,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峰浓度、达峰时间、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血流帧数、TIMI心肌灌注分级、术后90 min ST段回落率(ST-segment revolution,STR)、症状性低血压和症状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出院后1个月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结果:尼可地尔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3级比例、STR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慢血流/无复流(TIMI≤2级)的发生率、校正TIMI血流帧数、CK-MB峰值浓度、达峰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尼可地尔组MACE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中症状性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经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能更好地改善组织水平灌注,降低术后MACEs发生率,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KG*2〗探索TIMI心肌灌注帧数(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frame count,TMPFC)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MVO) 评价中的价值及其同临床预后的关系。 〖HTH〗方法〖KG*2〗选择STEMI并成功行急诊PCI的住院患者200例,支架术后依据TMPFC评分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118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PCI相关资料, PCI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MACE)发生情况。 〖HTH〗结果〖KG*2〗观察组患糖尿病发生率、血糖、肌钙蛋白I峰值、MACE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基线LVEF、6个月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长于对照组,支架后扩张、多支病变、抽吸导管使用、冠状动脉内注射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TMPFC高于对照组,TIMI 3级、TMPG 3级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nI峰值和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是MVO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14,95%CI:0.951~1.082;OR=1.368,95%CI:1.149~1.627);TMPFC是STEMI患者6个月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OR=1.040,95%CI:1.007~1.092)。 〖HTH〗结论〖KG*2〗TMPFC是接受PCI的STEMI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作为一种新的微循环定量评价指标优于以往心肌微循环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用于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血栓负荷重的47例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冠脉及静脉内注射国产比伐卢定,n=24)和血栓抽吸组(行血栓抽吸,n=23)。比较两组在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h胸痛缓解、TIMI血流Ⅲ级、术后90minST段回落大于50%、CKMB峰值时间及CKMB峰值、术后1月LVEF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3月内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梗死后心绞痛及严重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EMI急诊PCI术中应用国产比伐卢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应用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 患者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PPCI的STEMI患者446例。依据术中是否应用血栓抽吸分为非血栓抽吸组(230例)和血栓抽吸组(216例)。收集临床资料和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情况,记录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 结果 与非血栓抽吸组相比,血栓抽吸组造影显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raction,TIMI)血栓负荷≥4级、术前TIMI血流<3级及术中替罗非班、尿激酶原的使用率更高,术中造影剂用量更多,而多支病变的比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造影TIMI血栓负荷≥4级、术前TIMI血流<3级是PPCI术中使用血栓抽吸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OR=1.03,95%CI:1.004~1.056,P=0.023)、造影剂用量(OR=1.004,95%CI:1~1.008,P=0.047)是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组患者较正常血流组患者中术中行血栓抽吸的比率低,多因素分析显示在全体人群中血栓抽吸与慢血流/无复流无关。Killip≥2级和左主干病变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他汀类药物是MACE的保护性因素;Killip≥2级是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他汀类药物和射血分数是心原性死亡的保护性因素。血栓抽吸是高血栓负荷人群术后发生无复流的保护性因素;年龄、造影剂用量是高血栓负荷人群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高血栓负荷人群两组术后12个月的MACE、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栓负荷人群两组间MACE及心原性死亡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栓抽吸不是高血栓负荷人群MACE及心原性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论 血栓抽吸可降低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术后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率,但不能改善术后12个月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