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2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筛选出与肝癌复发相关的核心基因及信号通路,为探索肝癌复发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TCGA和GEO数据库下载肝癌相关数据集,利用edgeR算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选择关键基因后,应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复发预测模型。 ssGSEA、CIBERSORT和MCP算法用于评估免疫浸润细胞。结果 共筛选出343个复发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表明,大多数基因富集于细胞分化、跨膜转运蛋白、转运乙酰胆碱复合物。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确定了 12 个关键基因。然后,通过 Lasso-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了一个独立的风险评分模型,其中包括3个基因 SST、CALB2 和 DRD2。该风险评分显示出较好的预测能力,并且还构建了基于风险评分的临床列线图。此外,证明了CALB2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浸润细胞呈正相关。结论 复发相关基因模型可以提供较好的预测患者复发的能力,其中的核心基因CALB2 可以在肝癌复发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一种主动靶向的新型纳米药物载体——聚合物泡囊(polymer vesicles,PVs),并考察其细胞摄取。方法以马来酰亚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MAL-PEG-PLGA)为载体材料,通过自组装制备PVs,用转铁蛋白(Tf)与Tet-1对PVs进行修饰,构建纳米药物载体(Tf/Tet-1-PVs)。以香豆素-6作为荧光探针包载于药物载体,考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EC)及神经细胞(Neuro-2a)对载体系统的摄取。结果 PVs粒径约80nm,形态圆整,电镜观察具有明显膜层结构。BCEC细胞和Neuro-2a细胞对Tf/Tet-1-PVs的摄取均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和单配体修饰对照组。结论 PVs经双配体Tf及Tet-1修饰后可促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摄取。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30%超分子水杨酸与低浓度甘醇酸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86例轻、中度寻常性痤疮患者分别进行水杨酸或甘醇酸治疗,其中甘醇酸组48例,水杨酸组38例,共治疗3次,每次间隔时间2~3周,第1次治疗时、第2次治疗时、第3次治疗时及第3次治疗后4周随访(分别为V0、V1、V2、V3),记录患者痤疮分级、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及GAGS评分。结果:V0时水杨酸治疗组粉刺17.00(13.00, 61.00)个、炎性丘疹32.00 (17.00, 67.00)个、 GAGS评分14.50 (14.00, 16.00)分;V0时甘醇酸治疗组粉刺24.50(11.00,44.00)个、炎性丘疹27.00(19.50,37.50)个、GAGS评分14.00(13.00,18.00)分。V3时水杨酸治疗组粉刺8.00(5.00,19.00)个、炎性丘疹20.00(10.00,22.00)个、GAGS评分11.00(9.00,13.00)分。V3时甘醇酸治疗组粉刺8.50(3.00, 21.00)个、炎性丘疹13.50 (10.00, 21.50)个、GAGS评分11.00 (9.50, 12.50)分。超分子水杨酸和低浓度甘醇酸两组间有效率及GAG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V3较V0皮疹减退率、有效率及GAG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丘疹方面甘醇酸组在治疗2次后较基线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水杨酸组在治疗3次后较基线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30%超分子水杨酸与低浓度甘醇酸在轻中度寻常性痤疮治疗中均有效,在炎性丘疹治疗方面甘醇酸起效更快,但水杨酸的安全性略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重复肾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使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重复肾结石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疗效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成功率100.0%(13/13),2周后结石清除率为92.3%(12/13),总结石清除率为92.6%(25/27),平均手术时间为45 min(25~65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6天(3~5天)。未发生大出血、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重复肾结石,其结石排净率高、并发症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可以作为重复肾结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从大鼠肝脏中新鲜分离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在乙醛刺激下的增殖、IκB和NF-κB的表达,以探讨乙醛调控HSC中IκB和NF-κB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链霉蛋白酶、胶原酶以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和凝胶电泳迁移率法(EMSA)分别检测肝星状细胞的增殖、IκB和NF-κB的表达.结果: ①成功分离出大鼠肝星状细胞;② 200 μmol/L的乙醛刺激新分离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后,细胞增殖明显[乙醛组A值(2.21±0.10),空白组(0.52±0.05),P<0.01];③ 200 μmol/L的乙醛刺激传一代肝星状细胞后,IκB的表达量下降明显[乙醛组光密度值(0.32±0.02),空白组(1.60±0.32),P<0.01];④乙醛刺激传一代肝星状细胞后30 min,NF-κB的表达即有增加,到120 min时达最高值[乙醛组光密度值(3.92±0.82),空白组(0.82±0.04),P<0.01].结论: 乙醛可以使静止的肝星状细胞中IκB表达下降和NF-κB活性增加,从而使HSC活化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传导通路调控乙醛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s)Ⅰ型胶原分泌及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链霉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Metrizamide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采用ELISA法定量测定PD98059阻断乙醛激活的肝星状细胞Erk活性后HSCs培养上清Ⅰ型胶原,RTPCR检测HSCs中TGF-β1mRNA.结果:PD98059在20μmol/L时可影响HSCsⅠ型胶原分泌及TGF-β1表达,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50,100μmol/L抑制作用明显(P<0.05或P<0.01),呈剂量效应关系;TGF-β1表达与Ⅰ型胶原分泌呈正相关(r=0.93).结论:Erk信号传导通路是调控乙醛刺激的HSCsⅠ型胶原分泌及TGF-β1表达的重要通道,通过减少TGF-β1自分泌过程可能是PD98059抑制Ⅰ型胶原分泌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青鹏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外用青鹏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慢性湿疹患者95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外用青鹏软膏组(33例)、0.2%氢化可的松乳膏组(32例)、10%尿素软膏组(30例),3组均每日用药2次,疗程为4周,定期复诊,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青鹏软膏、氢化可的松乳膏、尿素软膏组治疗慢性湿疹总有效率分别为78.8%、84.4%、46.7%。青鹏软膏组与氢化可的松乳膏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青鹏软膏组与尿素软膏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青鹏软膏组2例出现局部皮肤发红、伴灼热感,氢化可的松乳膏组1例出现局部刺痛感,患者均可耐受,不影响治疗,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外用青鹏软膏治疗慢性湿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全白甲病家系的候选基因γ晶状体球蛋白基因(CRYGA、CRYGB、CRYGC和CRYGD)的突变与本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以上4个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区域及邻近内含子区域进行PCR扩增,其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分析此四个基因突变.结果: 在CRYGA、CRYGB、CRYGC和CRYGD基因外显子区域及邻近内含子区域内检测到5个多态性位点,未检测到致病的基因突变.结论: CRYGA、CRYGB、CRYGC和CRYGD基因编码区域的变异不是引起此全白甲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9.
李清  李解方  杨金瑞 《肿瘤防治研究》2007,34(11):858-859,863
 目的 探索DNA倍体类型、细胞周期在前列腺上皮内瘤中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细胞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细胞的平均DNA含量、DNA平均倍体值及细胞周期的各个时相的变化。同时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前列腺癌(PCa)比较。结果 PIN组异倍体率为70%,前列腺上皮内瘤DNA平均倍体值、G0/G1期细胞比率、S期细胞比率介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之间。结论 DNA异倍体、较高S期细胞比率是前列腺上皮内瘤重要生物学特性。对于前列腺上皮内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