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针灸治疗特效病种之一,临床上多数以一侧发病或两侧交替发病,双侧同时发病极少见.笔者在针灸门诊收治了1例双侧面瘫患者,经针灸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瘫发病突然,发病前一般无先兆症状,常在晨起时发现有面瘫症状,多单侧发生,个别为双侧发生。多见于青壮年。发病后进展迅速,可于数小时内或1~2日内达到面瘫最大程度。现将近年来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面瘫为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四季皆发,男女老幼不限,多由风寒人络、闭阻经脉所致;病发于单例,很少见于双例,一旦双侧发病,一般较单侧而言。症状较重、病程较长、预后较差。笔者近9年来共治疗双侧面瘫26例,疗效较好。现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双侧面神经炎中医针刺诊治新解300193天津中医学院周尔文,鲍家铸(指导)周围性面神经瘫痪,属周围神经疾患,属神经炎范畴,中国传统医学称之为“卒口僻”“口眼歪斜”,或“面瘫”。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例为单侧发病。双侧面神经同时受累发病者实属罕见。就双侧同时...  相似文献   

5.
面神经炎,指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多为一侧性,双侧者甚少见,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任何年龄均有发病,为20—40岁多见,男性较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正>面瘫,临床多以单侧发病多见,极少双侧发病。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入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作者近日治愈一例双侧面瘫患者,并基于该病例的治疗,总结了面瘫的相关治验。病例介绍患者,男,41岁。因双眼闭合障碍伴不能闭口10d前来就诊。患者10d前晨起后出现右眼闭合障碍,口角左偏,流涎,右侧额纹消失。在家人陪同下前往某医院就诊后,诊断为右侧面瘫,遂回当地医院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7.
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单侧发病,双侧者罕见。笔者于临床中曾遇一例双侧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穴封加艾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患者,张××,男,45岁,1991-12-4  相似文献   

8.
贝尔氏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较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最多见,好发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常急性起病,突发单侧面瘫,程度可有不同,双侧受累者少见。本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口僻”或“口眼歪斜”及“风邪面瘫”等,属于“风邪中络”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面神经麻痹在传统医学中属“面瘫”、“口眼歪斜”。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略高于女性,青壮年多见,常为单侧,很少见双侧发病。本病往往急性起病,1~2周开始恢复,1~2月内症状明显好转,故在起病1~2周后出现下列症状即开始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数为一侧发病或一侧痊愈后另一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极少见。笔者在2012年10月运用针灸为主治愈双侧周围性面瘫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刘某,女,56岁。2012年10月16日初诊。主诉:右侧口角歪斜1天。患者有近期劳累史。刻诊右侧额纹消失,右眼闭合不全,口角向左侧歪斜,无发热,无外耳道疱疹,无味觉减退。诊断:右侧  相似文献   

11.
正面瘫是以口角向一侧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症的病证,俗称为"吊线风",多指西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急,多见一侧面部发病,偶见双侧一重一轻型。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有很好的疗效,可作为首选方法~([1]),简述如下。1面瘫的病因病机面瘫的发生常与劳作过度、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  相似文献   

12.
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瘫痪为特征的疾病,绝大多数为单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表现为患侧口眼歪斜、露睛流泪,额纹、鼻唇沟变浅甚至消失,肌力减弱或丧失致面部向健侧偏歪,口腔、表情功能不同程度不全。临床分为中枢型和周围型,以周围型多见。笔者近年来采用改进加电方法的电针、患侧面部按摩、意识自主支配患侧表情肌运动锻炼三联疗法,治疗周围型面瘫56例,疗效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针药并用治疗面瘫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亦称周围型面神经麻痹 ,是较常见的颅神经疾患。针灸治疗面瘫的文献散载于我国历代中医书籍中 ,祖国医学的描述中对面瘫的症状描述比较朴实 ,仅用“口眼歪斜”概括了面瘫的主证。笔者临床中收集整理了有记载的面神经麻痹 1 90例 ,现将临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90例病人中男 1 0 8例 ,女 82例 ,年龄最大的 72岁 ,最小年龄 8岁。临床无特殊发病规律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但以冬季为多。 1 90例中男性占多数 ,突然发病 ,发病前多有感受冬凉之邪病史。发病部位面部一侧 ,双侧者未见。发病时间最长者 1年 ,最短者当日。2 治…  相似文献   

14.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但双侧面瘫临床极为罕见.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双侧面瘫1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指以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发病前可有吹风、受凉史。部分患者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如患侧耳或耳后疼痛,面部麻木感或触觉异常感等。常在晨起时发现面瘫症状,绝大多数单侧发生,个别为双侧发生;发病后进展  相似文献   

16.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双侧面瘫临床极为罕见,笔者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愈双侧面瘫一例,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原因的分析与方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分析了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的原因,提出了可能导致面瘫后遗症的因素。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双侧取穴,注重手法,刺激适度,慎用激素等方面,对防治面瘫后遗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周围性面瘫多发于单侧,很少见于双侧,双侧面瘫年发生率约为1/500万~([1]),国外占面瘫的0.3%~2%~([2]),国内占0.5%~([3])。双侧面瘫较单侧而言,症状较重、病程较长、预后较差。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双侧面瘫3例,总结如下。1病例例1:杨某,女,51岁,2016年8月5日就诊。1周前因受寒发热,后出现双侧眼睑闭合不全,吞咽困难,咽  相似文献   

19.
针灸调整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温度对称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面部穴位温度对称性,分析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温度对称性的调整作用。方法:使用红外热像仪采集30例健康人48例面瘫患者发病初期、治疗过程中、痊愈后的面部红外热像图,进行面瘫患者与健康人面部穴位温度对称性状况的比较,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面瘫患者面部左右侧常用治疗穴位温度差大于健康人,发病初期除迎香、阳白、夹承浆外,面部左右侧常用治疗穴位温度差与健康人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病变的恢复,双侧穴位温度差值较发病初期减小;痊愈后患者面部左右侧穴位温度差值和健康人接近。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温度值存在明显不同,左右侧温度对称性较差;针灸可以调整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的温度对称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周围性面瘫发病初期特点,结合《内经》、《伤寒论》的中医理论、方法及现代临床相关报道,对早期面瘫进行探讨分析,并推测汗法在周围性面瘫发病初期治疗中的关键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