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周围性面瘫发病突然,发病前一般无先兆症状,常在晨起时发现有面瘫症状,多单侧发生,个别为双侧发生。多见于青壮年。发病后进展迅速,可于数小时内或1~2日内达到面瘫最大程度。现将近年来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根据临床观察,把面神经麻痹患者初期的症状表现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发病时面瘫(嘴歪、眼睑闭合不全等)的症状全部表现出来,以后数天症状无变化,直至病情开始好转止。这种类型多在睡眠时发现,先前无任何征兆。第二类是发病时耳后根疼痛,面部有麻木感,有轻微或无面瘫症状,以后数天症状渐重,直至面瘫症状全部突出为止,这段时间约3-4天。  相似文献   

3.
<正>面瘫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炎,发病迅速,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常表现为口角向一侧歪斜、闭眼不全、迎风流泪、额纹变浅或消失。发病2个月以上,口眼歪斜症状无明显改善者称为顽固性面瘫。运用针灸、电针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可靠,已是公认的事实,但有少数患者或因疗法不当或延误最佳诊疗时机或面神经损伤严重,最终演变为顽固性面瘫,特别是因带状疱疹病  相似文献   

4.
肝失疏泄与面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简称面瘫,是指以口眼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在《灵枢·经筋》中已有记载:“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眦急不能卒视。”这说明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筋发生病变,可以表现为面瘫的一些症状。一般认为面瘫的发生是由于正气不足,络脉空虚,筋脉失养,风寒之邪侵袭所致。但是,我们在临床上遇到很多面瘫发病与情志失调有很大关系,患者来诊时常常自诉因“生气”或“发脾气”后不久发现嘴歪了。在此种没有明显的感受风寒病史的情况下出现的面瘫,“风寒侵袭”也许并不能成为主要病因,罪魁祸首当属“生气”或“发脾气”等情志变化…  相似文献   

5.
<正>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本病如果治疗方法得当,多可在2个月内痊愈,若误治、失治,发病2个月后经治疗功能恢复不明显者即发展为顽固性面瘫[1]。发病后患者面部形象发生改变,对该病认识不足及长时间的治疗,造成患者心理压力过大,会影响患者对痊愈的信心。有研究表明面瘫患者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以焦虑、人际关系、躯体化症状为突出表现[2]。不良情绪、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疾病痊愈;而面瘫迁延难愈,又加重患者心  相似文献   

6.
吴振英  秦立新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57-1457
面瘫是因病毒感染或寒冷刺激而引起的一侧面部表情肌急性瘫痪,以发病7d内为急性期,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多数患者可伴有耳后或颈项部疼痛。如何解决面瘫急性期进行性加重及伴随的疼痛症状是治疗的难点。我们以拔罐疗法为主治疗急性期面瘫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瘫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炎,发病迅速,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常表现为口、眼向一侧歪斜。发病2个月以上,口眼歪斜症状无明显改善者,称为顽固性面瘫。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电针对本病治疗疗效确切可靠,已是公认的事实,但有少数面神经损伤严重者,因疗法不当或  相似文献   

8.
<正>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周围性面肌瘫痪。病因与受寒、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有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为面瘫,该病具有起病突然、发病快等特点,临床表现显著,均会发生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肌肉板滞麻木、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口眼歪斜等症状[1]。周围性面瘫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虽然该病的发生没有年龄界限,但是在20~70岁的人群中比较高发,不仅有  相似文献   

9.
中医认为贝尔氏麻痹属祖国医学"面瘫"、"口眼斜"、"口僻"等范畴.本病是由于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筋脉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而成.Bell麻痹分期说法不一,有发病7d以后算作恢复期者,有发病20 d以后作为恢复期者,其中将恢复期定为发病14d后较为多见,如温妙玲[1]将面瘫分做3期:①发展期:面瘫出现后7d内;②静止期:面瘫出现后8 ~14d;③恢复期:面瘫出现14 d后.再有蔡圣朝[2]将面瘫也分成3期:①急性期1~7 d;②恢复期14 ~60 d;③后遗症期2个月以上.吴继勇[3]及沈世社[4]将面瘫分为4期:①前趋期(发病前);②发展期(发病1~7 d);③静止期(发病7~14d);④恢复期(发病14d后).故笔者导师根据临床经验认为面瘫急性期后或恢复期当从发病后14 d算起.在恢复期的治疗作用中,采用透刺疗法的报道较多,现将透刺为主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电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瘫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尤以季节交替、冷暖不调时为发病高峰,少数人会多次发病。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口眼歪斜,患侧面部板滞、麻木,继之出现表情肌瘫痪,不能完成抬额、皱眉、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部分病人伴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等症状。近年来,笔者采用电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3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22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神经麻痹 ,亦称面瘫 ,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多发病 ,以成年人多见 ,好发于冬春及夏季 ,在临床上可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面瘫两类 ,本篇介绍的是以周围性面瘫为主。笔者1 9 75~ 1 999年采用针灸治面瘫数百例 ,现在就资料记载 2 66例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迅速 ,于数小时至 5天内症状可达高峰 ,多数患者在发病时可有患侧耳后乳突部疼痛或按痛 ,患者常在清晨起床洗漱时发现口面歪斜 ,患侧面部麻木或失去知觉 ;额部皱纹消失 ,眼睑闭合不全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被牵向健侧 ,患侧不能作蹙额 ,皱眉 ,闭眼 ,吹口哨…  相似文献   

12.
<正>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喎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斜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1]。因其发病急促,变化多端,如风性善行而数变,类比而称为"中风"。其发病多因肝阳偏亢气血上逆所致,故有眩晕、指麻等先兆症状。根据中风时病情轻重不同,可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种类型,前者由于病位浅、病情轻仅表现为瘫痪症状,如面瘫、肢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对正常饮食以及语言等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周围性面瘫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以西药治疗为主,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患者治疗后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治疗预后较差。近年来,中医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广为使用,效果理想。本文以周围性面瘫发病机制为起点,分析中医在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治疗方法,为周围性面瘫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贝尔面瘫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瘫,临床上较为常见,任何年龄均有发病,但20~40岁者多见,寒冷和凉风刺激以及精神创伤等可诱发本病。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迅速加重,一侧周围性完全或不完全面瘫。  相似文献   

15.
顽固周围性面瘫是患者患周围性面瘫后,面神经受损部位较深,治疗不及时或错治、误治,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发病1~6个月后仍有口角歪斜、额纹浅或消失、面部肌肉松弛、口角下垂、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并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治疗上方法各有不同,有针刺、艾灸、针药并用,药物外敷、刺络拔罐、穴位埋线等。本文就近年来中医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面瘫,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笔者文中所论属外邪阻络与中风后遗两型。前者部分病人于发病前有外感症状可寻,发病多在夜间熟睡中,无任何感觉,晨起后感到面部异常,或被他人发现额纹消失、口眼斜且不合,发病年龄多见于青壮年;后者平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急性期能否应用针刺疗法,临床上尚有争议。近年我们对4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急性期即采用针刺治疗,均收到满意效果,而未发生病情加重及其它不良变化。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6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24岁。发病多因受风、着凉而致,少数患者自觉原因不明。39例患者除口眼歪斜外无其它症状,7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耳后疼痛及患侧面部水肿。1.2 诊断标准 ①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病前有耳后、耳内及面部不适感;②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周围性面瘫,可  相似文献   

18.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中医属“面瘫”,又称“口眼歪斜”或“口僻”。此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以青壮年为多见。本病系中风范畴,发病急。合理的早期治疗,是治疗面瘫的关键。针灸为治疗面瘫之首选。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效果良好,但病变程度严重,或发病后未能及时诊治,或治疗不得法,而成为顽固性、难治性面瘫的也不在少数。如果面神经麻痹患者经过6个月治疗后仍留下后遗症,可称为顽固性面瘫,表现为眼睑下垂,口  相似文献   

20.
<正>疱疹性面瘫又称Hunt面瘫,发病率约占面瘫的6%~8%,是各型面瘫中症状体征较重的一种面瘫,患者出现面瘫的同时表现出耳内外或周围疱疹,疼痛并有阵发性加剧,影响日常生活。笔者10年来收治疱疹性面瘫7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1例患者中,年龄最小16岁,最大89岁;男34例,女37例;病程最长7 d,最短1 d。1.2诊断标准①符合Ramsay Hunt综合征的诊断[1],表现为耳内外及周围疼痛、出现疱疹、周围性面瘫,或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眩晕、同侧偏头痛、呕吐、恶心等内耳症状;②排除Bell面瘫及其他疾病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