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温宇航 《新中医》1996,28(11):32-32
磁电疗法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温宇航*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以患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鼻唇沟平坦,额纹变浅或消失,面部表情肌不能随意活动为主要症状。笔者自1992年以来,采用磁电疗法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  相似文献   

2.
电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瘫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尤以季节交替、冷暖不调时为发病高峰,少数人会多次发病。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口眼歪斜,患侧面部板滞、麻木,继之出现表情肌瘫痪,不能完成抬额、皱眉、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部分病人伴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等症状。近年来,笔者采用电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3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面瘫又称口僻、吊线风.临床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甚者口角流涎,咀嚼时食物滞留在患侧齿颊之间,或因面瘫口歪致说话吐字不清.面瘫临床一般分为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两者.本文主要论述周围性面瘫的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瘫,亦称为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发病突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继而面部表情肌瘫痪,而出现额纹消失眼闭合不全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食物常嵌在齿颊间,患侧不能做皱眉、示齿、鼓腮等动作。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面部疼痛。2006年4月~8月,笔者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面针加颈项部拔罐治疗面瘫26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面瘫是因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以患侧眼裂变大、额纹消失或变浅、无法皱眉、口眼歪斜、口角下垂、一侧面部瘫痪等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蒙医认为周围型面瘫属"赫依萨"范畴,主要是由"巴达干""赫依"增多,如过度劳累、酗酒、大汗后或睡觉时受风寒侵袭等因素使面部气血运行受阻,白脉失去润养而发病。本病发病较急、一般晨起时发病,青壮年多发,男性多于女性。本人采用蒙医针刺、推拿配合口服蒙药治疗周围型面瘫3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围性面瘫是由于经颅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部表情肌出现瘫痪,以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为春秋季节常见病,尤以青壮年多发,一般为单侧受累。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瘫系急性脓性的茎突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所致的面部表情肌瘫痪(又名Beu氏面瘫,中医称之为口眼歪斜)。面部受冷风侵袭常为诱因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初起有耳后部痛。继之或同时出现面部表情肌瘫痪,相应出现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平坦,口角歪向健侧,进食时食物易在颊沟内停留。饮水,鼓腮吹气等功能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8.
<正>周围性面瘫是由于经颅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部表情肌出现瘫痪,以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为春秋季节常见病,尤以青壮年多发,一般为单侧受累。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因存在炎性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症状无异于一般性周围性面瘫,表现为病变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由于人群的特殊性,针灸治疗在常规基础上有所修改。  相似文献   

10.
正周围性面瘫又称Bell麻痹(Bell palsy)或面神经炎,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眼裂扩大,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多伴有患侧耳后疼痛及味觉减退为表现。中医称之为面瘫,口眼歪斜。中医药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经济方便,患者易于接受。中医外治法是指在中医学基本理  相似文献   

11.
梁文慧 《新中医》2012,(6):208-21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其表现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本病属中医学面瘫、口僻、吊线风、口眼斜等范畴。  相似文献   

12.
周围性面瘫多指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俗称“口眼歪斜”,西医称之为“面神经麻痹”。临床上以发病突然,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出现口舌歪斜,闭眼困难,多泪为特征,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多发于青壮年,是临床针灸的主要适应症之一。早期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针刺穴位配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瘫亦称“吊线风”,属中医“口僻”范畴,以面部表情肌瘫痪,出现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鼻唇沟平坦、嘴巴歪向健侧为主症,无神志不清、半身不遂等症状。  相似文献   

14.
樊世英 《河北中医》2010,32(5):732-73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指茎乳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急性周围性面瘫,表现为病变侧的面部表情肌瘫痪。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1]。2009-01—2009-12,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弥可保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7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周围性面肌瘫痪。病因与受寒、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有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为面瘫,该病具有起病突然、发病快等特点,临床表现显著,均会发生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肌肉板滞麻木、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口眼歪斜等症状[1]。周围性面瘫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虽然该病的发生没有年龄界限,但是在20~70岁的人群中比较高发,不仅有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神经系统常见多发病,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本病起病急,临床常表现为额纹消失、口眼歪斜、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裂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等症状[1-2],好发人群为20~40年龄段,且男性多于女性,每年大约有4万新发患病人群[3-4].其发病与神经性损伤、神经血管压迫及耳源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17.
牵正散配合电针及温灸治疗周围型面瘫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型面瘫是指茎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又称周围型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通常为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腱侧,伴流涎及流泪.笔者采用牵正散配合电针及温灸治疗本病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神经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流通不畅,经筋失养,肌肉弛缓不收而发。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变侧表情肌完全性瘫痪,有的还伴有患侧舌前2/3的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针灸作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其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近年来,国内对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报道及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现分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周围性面瘫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侧额纹消失或变浅、眼睑闭合不全、眼裂扩大、眼睑外翻、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不能完成蹙眉、皱额、鼓腮、露齿、噘嘴和吹口哨等动作。2016年6月至11月,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静止期周围性面瘫疗效颇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30例,均为神经内科转至我科门诊的患者。右侧面瘫11例,左侧面瘫19例;女9例,男21例;年龄7~82岁,平均35.7岁;病程1~2周。均有不同程度的表情肌瘫痪症状,5例伴有耳后疼痛。  相似文献   

20.
<正>周围性面神经炎又称贝尔氏(Bell's)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祖国医学称之为"口眼歪斜"。临床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征,多为单侧性,双侧同时发病者极少。起病急,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眉毛下垂,睑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本病为神经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岁~40岁最为常见。面瘫轻,并及时治疗者,愈后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