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溶栓成功患者短期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溶栓成功的STEMI患者252例,其中男189例(75%),女63例(25%),年龄(61.5±9.9)岁。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守治疗组(125例)和PCI治疗组(127例)。患者于基线和随访1年时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观察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最长随访2年。结果两组基线NT-pro BNP浓度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时的随访发现,与保守治疗组相比较,PCI治疗组LVEF显著升高、NT-pro BNP浓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2年的随访中,与保守治疗组相比较,PCI治疗组的2年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16.5%vs.25.6%,Log-rank,P=0.027);与单纯保守治疗相比,联合PCI治疗可以使患者的2年MACE发生风险降低25%(校正HR=0.67,95%CI:0.49~0.92,P=0.037)。结论对于溶栓成功的STEMI患者,与单纯保守治疗相比较,联合采用PCI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2年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心内科确诊的1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17例,女性65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60.89±7.22)岁。出院后门诊、电话或邮件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MACE组(59例)和非MACE组(123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以及入院时PCT、c Tn I、NT-pro BNP的检测结果。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指标的MACE预测价值。结果 MACE组的c Tn I、PCT及NT-pro BNP均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PCT、c Tn I、NT-pro BNP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MACE的敏感性分别为87.6%、92.3%、94.7%,特异性分别为77.1%、78.6%、83.5%,最佳诊断节点分别为0.0986 ng/ml、1.027μg/L、569.34 pg/ml。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T(OR=1.353,95%CI:1.045~1.589)、NT-pro BNP(OR=1.646,95%CI:1.165~2.179)、c Tn I(OR=1.946,95%CI:1.294~2.584)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论 PCT、c Tn I、NTpro 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相关,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3年1月~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60例ACS患者,收集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进行GRACE风险评分;根据GRACE评分进行分组,≤108为低危组(26例),109~140为中危组(58例),140为高危组(76例);并测定NT-pro BNP水平,随访观察患者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判断GRACE评分、NT-pro BNP与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年龄、NT-pro BNP及GRACE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在住院期间、随访30 d MACE发生率均有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组MACE事件发生率最高。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显示GRACE评分与NT-pro BNP呈正相关(r=0.580,P0.001,回归系数b=19.719,P0.001)。对住院期间、随访30 d 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RACE评分、NT-pro BNP、年龄、吸烟及高脂血症是发生MACE事件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GRACE评分及NT-pro BNP水平对ACS患者近期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二者呈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尿酸和NT-pro BNP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高新区人民医院内科住院并诊断为AHF的患者193例,分别测定血尿酸(UA)和N-端脑利钠钛(NT-Pro BNP)水平,随访6个月,记录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定义为心源性死亡和/或因心力衰竭而再住院。结果 193例患者中,有23例死亡(11.9%),20例(10.4%)在随访期内因心力衰竭(HF)再住院。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因素包括高水平的UA和NT-pro BNP、低肾小球滤过率、未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及高龄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UA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独立相关(HR=1.115;95%CI:1.006~1.235;P=0.03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UA水平8.0 mg/d L及NTPro BNP4210 pg/m L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最高(P=0.01)。结论对于AHF患者,UA和NTPro BNP水平联合可作为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且比其中单用一种标志物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与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评估BNP预测事件发生的能力。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9年8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冠脉造影并确诊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PET-CT心肌代谢检查,共纳入214例,患者入院后测定血浆BNP浓度。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事件组(65例)和非事件组(149例)。通过COX回归分析BNP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发生风险的关系,并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BNP对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性能。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BNP与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参数的关系。结果:BNP浓度在事件组中显著高于非事件组(P0.01),尤其是在全因死亡的患者中。BNP浓度越高,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越大(HR=2.334,95%CI:1.521~3.579,P0.01),调整性别、年龄、BMI等因素后,BNP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仍具有预测价值(调整HR=1.862,95%CI:1.097~3.160,P=0.021)。单独对全因死亡进行分析显示,BNP每增加一个单位,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491倍(HR=3.491,95%CI:1.874~6.503,P0.01);调整上述因素后,BNP对全因死亡发生风险仍具有预测价值(HR=2.146,95%CI:1.015~4.534,P=0.046)。ROC曲线分析显示,BNP水平预测患者全因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13,敏感性为73.5%,特异性为62.2%。结论:BNP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全因死亡。当BNP水平≥287.98 pg/mL时,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rh BNP,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尿量、心率、肌酐、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和s ST2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率、尿量及肌酐清除率、NT-pro BNP和s ST2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均为P<0. 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LVEF值均高于对照组(P<0. 05),LVEDV、LVESV值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 05)。观察组的心绞痛(27. 3%比41. 7%)、因心力衰竭再入院(6. 8%比20. 8%)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36. 4%比64. 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P<0. 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联合rh BNP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伴或不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2008-11至2011-10在全国20家医院连续入选急诊的房颤患者2 015例,根据是否伴有心衰将患者分为伴心衰组(n=753)和不伴心衰组(n=1 263)。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院内治疗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随访,记录全因死亡事件。使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不伴心衰组比,伴心衰组男性少,心率慢,体重指数(BMI)低,既往高血压史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史患者比例低,钙拮抗剂及胺碘酮使用率低,CHADS2积分高,既往心肌梗死、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左心室肥厚、吸烟史、左心室功能障碍、痴呆/认知功能障碍、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瓣膜手术及大出血史患者比例高,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地高辛、阿司匹林及华法林的使用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 991例随访成功,随访期间,与不伴心衰组比,伴心衰组节律控制药物及氯吡格雷使用率低,室率控制药物及华法林使用率高,死亡及大出血发生率高(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心衰是房颤患者1年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HR=1.50,95%CI:1.17~1.92,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不伴心衰组中,年龄(HR=1.09,95%CI:1.07~1.11,P0.001)、心率(HR=1.011,95%CI:1.005~1.017,P0.001)、房颤作为入院次要诊断(HR=1.63,95%CI:1.13~2.35,P=0.01)及合并COPD(HR=2.18,95%CI:1.47~3.22,P0.001)与1年死亡率呈正相关;而在伴心衰组中,年龄(HR=1.05,95%CI:1.03~1.07,P0.001)、BMI(HR=0.92,95%CI:0.88~0.96,P0.001)、收缩压(HR=0.991,95%CI:0.984~0.998,P=0.012)及房颤作为入院次要诊断(HR=2.50,95%CI:1.48~4.21,P=0.001)与1年死亡率呈正相关。结论 :伴或不伴有心衰的房颤患者在基线资料及院内治疗方面存在差异,心衰是房颤患者1年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1年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术后(CTO-PCI)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辅助制定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 415例符合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PCI术后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运用R3.6.2和易侕软件对数据建立MFP模型、全因素Cox回归模型(full model)以及逐步回归模型(stepwise model),获得影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术后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一致性指数(C-index)及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rve)来评价3种模型的预测能力,最终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MFP模型、全因素Cox回归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均显示心率、高血压、吸烟、lg(脑钠肽)[lg(BNP)]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PCI术后出现MACE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三种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77、0.77和0.78,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2、0.73和0.73。不同随访时间点对应的AUC值均在0.7~0.8之间波动,最终确定逐步回归模型是最佳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基于逐步回归模型中的吸烟(HR=1.96,95%CI:1.09~3.45,P=0.021 5)、心率(HR=1.03,95%CI:1.01~1.04,P=0.002 3)、高血压(HR=1.92,95%CI:1.21~3.03,P=0.005 4)和lg(BNP)(HR=3.01,95%CI:1.72~5.26,P=0.000 1)这些变量,最终构建了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结论心率、高血压、吸烟和lg(BNP)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术后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这些预后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量化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早期胆管细胞癌(IC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早期ICC患者共155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采用Cox向前逐步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早期ICC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早期ICC多数为中年男性患者,平均直径为(5. 8±2. 5) cm,肝功能多无异常,伴有不同程度CA19-9水平升高,术后病理多为高中分化腺癌。患者术后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 1%、43. 9%和34. 1%,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 3%、25. 0%和18. 1%。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高水平CA19-9[风险比(HR)=1. 705,95%可信区间(95%CI):1. 096~2. 652,P=0. 018]、肝硬化(HR=2. 399,95%CI:1. 108~5. 196,P=0. 026)、镜下子灶(HR=1. 918,95%CI:1. 124~3. 272,P=0. 017)、肿瘤细胞分化程度(HR=5. 568,95%CI:2. 591~11. 965,P 0. 000 1)是影响早期ICC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HR=2. 142,95%CI:1. 054~4. 353,P=0. 035)、镜下子灶(HR=2. 045,95%CI:1. 250~3. 343,P=0. 004)、肿瘤细胞分化程度(HR=2. 748,95%CI:1. 340~5. 638,P=0. 006)是影响早期ICC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术为早期ICC患者首选治疗方法。术前CA19-9≥200 U/ml、肝硬化、镜下子灶、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影响早期I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在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和评估其病情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者58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的检测结果;对比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的病例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检测结果;对比不同严重程度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病例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检测结果。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为(1 238.26±318.63)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和Ⅱ级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均P0.05);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P0.05);重度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浆NT-pro BNP和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水平显著高于中度和轻度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均P0.05);中度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浆NT-pro BNP和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均P0.05)。结论:检测血浆NT-pro BNP有助于评估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受损情况,对本病的临床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DHF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rh BNP治疗3 d。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并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和随访1个月后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心率变异性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VED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血清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FMD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频域功率、24 h内每5 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频域功率、SDANN大于对照组,PNN50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rh BNP治疗DHF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心率变异性,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甲状腺功能异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China PEACE)"-前瞻性急性心肌梗死数据库中,符合入组标准的2 5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根据甲状腺功能状态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n=2 036)、甲状腺功能减退组(n=431)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组(n=102)。随访12个月,主要研究终点为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心力衰竭。结果:随访12个月期间,594例(23.1%)患者发生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其中甲状腺功能正常组433例(21.3%),甲状腺功能减退组133例(30.9%),甲状腺功能亢进组28例(27.5%),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相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组患者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升高(HR=1.337,95%CI:1.097~1. 630,P=0.004),甲状腺功能亢进组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无明显增加(HR=1.361,95CI:0.927~1. 998,P=0.116)。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再次血管重建和心力衰竭显著相关(再次血管重建:HR=1.648,95%CI:1.047~2. 595,P=0.031;心力衰竭:HR=1.382, 95%CI:1.066~1. 792,P=0.014)。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有独立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98例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低胆红素组(n=200)和高胆红素组(n=198),分析两组病变血管、临床生化指标、合并疾病及治疗情况,并进行12~48个月随访,观察两组远期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低胆红素组3例死亡,高胆红素组4例死亡[风险比(HR)(95%CI)1.348(0.302~6.021),P=0.696],低胆红素组38例和高胆红素组39例接受血运重建治疗[HR(95%CI)1.031(0.659~1.611),P=0.895];低胆红素组11例和高胆红素组6例发生脑卒中[HR(95%CI)0.531(0.196~1.435),P=0.212];低胆红素组18例和高胆红素组25例发生心力衰竭[HR(95%CI)1.406(0.767~2.578),P=0.27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远期死亡率(P=0.695)、血运重建发生率(P=0.894)、脑卒中发生率(P=0.204)和心力衰竭发生率(P=0.2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率、血运重建发生率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药物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有效性。方法利用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EGFR靶向药物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根据文献质量和相应标准筛选出合适的研究提取数据,并利用RevMan 5. 3和STATA 12. 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合计2382例患者。Meta分析总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不能提高胰腺癌治疗的总生存期(HR=0. 86,95%CI:074~1.02,P 0. 05)和客观缓解率(RR=1. 00,95%CI:0. 76~1. 32,P 0. 05),但能延长无进展生存期(HR=0. 78,95%CI:0. 62~0.98,P0. 05)和疾病控制率(RR=1. 22,95%CI:1. 04~1. 43,P0. 05);亚组分析显示,找到异质性来源并排除异质性较高的研究后,试验组能提高胰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HR=0. 85,95%CI:0. 77~0. 94,P0. 05);此外发生皮疹的患者对于药物更敏感(HR=070,95%CI:0. 54~0. 92,P0. 05)。结论 EGFR靶向药物对延长进展期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对急性肺栓塞合并右心功能障碍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肺栓塞患者92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合并右心功能障碍组47例和不合并右心功能障碍组45例。入院后次日即采取空腹静脉血,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NT-pro BNP和c Tn I水平,并在确诊急性肺栓塞24 h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合并右心功能障碍组血浆NT-pro BNP、c Tn I水平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高于不合并右心功能障碍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NT-pro BNP和c Tn I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90%,最佳阈值分别是554 pg/ml和0.09 ng/ml。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 BNP(r=1.227,P=0.005)、c Tn I(r=0.862,P=0.016)、右心功能障碍(r=0.936,P=0.008)、心率(r=0.809,P=0.023)与急性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相关。结论:血浆NT-pro BNP和c Tn I水平有助于诊断急性肺栓塞合并右心功能障碍,并能很好地预测近期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及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航天中心医院接诊的冠心病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9),对照组应用丙泊酚镇静,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镇静。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的麻醉效果、术前(T0)、麻醉后(T1)、拔管前15 min(T2)、拔管后15 min(T3)、拔管后2 h(T4)时刻心率(HR)、收缩压(SBP)、NTpro BNP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8.04%vs. 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时HR、SBP水平无明显差异;T1、T2、T3、T4时,两组HR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H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BP水平在T1、T2均显著降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3、T4时上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0时NT-pro BNP水平无明显差异;T1、T2、T3、T4时,两组NT-pro BN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1%(P0.05)。结论冠心病手术患者应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及NT-pro BNP水平,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美国国立癌症数据库(SEER)老年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去势治疗(ADT)后的长期心力衰竭(HF)风险,并分析ADT和HF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1996—2003年在SEER数据库中老年(≥65岁)前列腺癌患者,根据是否给予ADT治疗分为ADT组(82 514例)和对照组(121 856例)。比较两组的基线临床资料,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长期随访的HF发生率。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评估ADT治疗和HF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204 37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7. 2±11. 8)岁。与对照组比较,ADT组的年龄更大,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更高,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更高,肿瘤分化不良比例更高,社会经济状况更差(均为P0. 05)。平均随访(13. 1±2. 7)年,共诊断48 496例HF,其中ADT组23 893例,对照组26 603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ADT组和对照组随访5年HF发生率分别为6. 4%和2. 8%,随访10年HF发生率分别为15. 7%和8. 1%,随访15年的HF发生率分别为21. 7%和14. 9%,ADT组的HF发生率显著高于非ADT组(24. 9%比16. 2%,HR=1. 582,95%CI:1. 217~2. 074,P=0. 001)。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ADT治疗是HF的独立危险因素(HR=2. 261,95%CI:1. 519~3. 365,P=0. 002)。另外,高血压(HR=2. 802,95%CI:1. 674~4. 690,P=0. 001)、糖尿病(HR=3. 158,95%CI:2. 127~4. 519,P=0. 001)、高龄(≥75岁)(HR=5. 662,95%CI:2. 583~12. 411,P=0. 001)和社会经济状况低(HR=4. 293,95%CI:1. 834~8. 830,P=0. 003)均为HF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前列腺癌患者ADT治疗后出现HF的风险明显增高,ADT是增加发生HF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心脏功能状态,探讨其与肝功能的关系,并分析影响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我院消化科住院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126例,其中Child-Pugh A级76例、B级41例、C级9例,MELD分级≤9分64例和9分62例。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包括脉搏波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测。采用回归分析影响舒张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结果在126例患者中,有1例(0.8%)被诊断为左心收缩功能不全,77例(61%)被诊断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心电图异常率为65%,其中QTc延长发生率为41%;不同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心电图异常率和QTc延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163,95%CI:1.086~1.244)和心率(OR=1.106,95%CI:1.018~1.201)是影响舒张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心功能改变主要以舒张功能减退和电生理异常为主,而与肝病严重程度和大量腹水并无显著相关性。对于年长和心率增快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要加强心脏舒张功能的评估,尽早诊断和及时干预可能能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对远期缺血性心血管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7月部分驻京部队干休所的老年患者614例,其中男性470例,女性144例。女性分为女性事件组43例和女性对照组101例,男性分为男性事件组127例和男性对照组343例。比较基线临床资料分布特征。随访4.5~6.7(5.6±0.9)年分析终点事件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高血压(2级、3级)、高胆固醇血症、抗血小板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降糖药物比例明显升高,吸烟、慢性肾功能不全、他汀类药物、硝酸盐类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比例明显降低(P0.05,P0.01)。与女性对照组比较,女性事件组慢性肾功能不全比例明显升高(9.3%vs 1.0%,P=0.03)。与男性对照组比较,男性事件组年龄、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硝酸盐类比例明显升高(P0.05,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终点事件与冠心病(HR=2.56,95%CI:1.19~5.54,P=0.017)、高血压2级(HR=3.29,95%CI:1.14~9.52,P=0.028)、高血压3级(HR=2.77,95%CI:1.08~7.12,P=0.034),高胆固醇血症(HR=2.61,95%CI:1.27~5.36,P=0.009)和慢性肾功能不全(HR=22.70,95%CI:5.22~98.78,P=0.000)相关。而男性终点事件与年龄、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相关(P0.05,P0.01)。结论老年患者在基线临床特征及其对远期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作用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差异。老年女性远期心血管病事件发生更多与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重度右心室肥厚型心肌病(SRVHC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方法:对43例SRVHCM患者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回顾性分析。SRVHCM的诊断标准:舒张末期右心室游离壁、前壁或右心室心尖处室壁厚度≥10 mm,并除外肺原性心脏病、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其他可能导致右心室心肌肥厚的疾病。结果:43例SRVHCM患者占同期3 308例HCM患者的1.29%,女性患者(60.5%)多于男性患者(39.5%),诊断时平均年龄(32.0±17.2)岁,其中合并右心室梗阻者13例(30.2%)。平均随访(7.66±6.04)年,SRVHCM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为16.3%,诊断时年龄≤18岁(HR=4.50,95%CI:1.24~20.40,P=0.03)是心血管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28例(65.1%)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其中发生率最高的心血管事件是进展性心力衰竭,右心室梗阻是心血管事件(HR=1.75,95%CI:1.12~5.76,P=0.04)和进展性心力衰竭(HR=2.84,95%CI:1.30~8.12,P=0.03)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中国人群中SRVHCM患病率较低,约1/3合并右心室梗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