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的精确测定与血液指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量的测定与血液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经阴道分娩的足月产妇共 6 30例 ,产后出血量的收集计量采用称重法 ,由专人精确测量从会阴切开至产后 2 4小时各阶段的出血量 ,再按血液比重换算成容积。血液容积 (ml) =血液重量 (g)÷ 1.0 5。在接产前及分娩后 4小时分别抽取肘静脉血 0 .5ml,即刻测定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数、血细胞比容。结果 :产后 2 4小时总出血量平均为 5 5 4.2± 2 73.1ml,其中产后 2小时内出血量为 42 0 .2± 2 5 9.1ml,占产后 2 4小时总出血量的 75 .8%,第三产程出血量为 2 12 .0± 180 .9ml,占产后 2小时内出血量的 5 0 .5 %。在 6 30例阴道分娩中 ,产后 2 4小时总出血量 >5 0 0ml者 ,共 319例 ,占 5 0 .6 %。产后 2 4小时总出血量 >10 0 0ml者 ,共 39例 ,占 6 .2 %。产后 4小时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较产前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尤以产后 2 4小时总出血量 >10 0 0ml者变化显著 ,而血小板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以产后 2 4小时总出血量超过 5 0 0ml作为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则 6 30例产妇中有产后出血者 319例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 5 0 .6 %。故是否需重新定义产后出血的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产后出血处理不当,可造成产妇并发症增加甚至死亡.国内产后出血的定义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出血超过500 ml[1].国外定义为阴道分娩出血量超过500 ml,剖宫产时出血量超过1000 ml[2].  相似文献   

3.
产后出血血管性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 ,发生率为 5 %~10 % ,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占我国产妇死亡人数的 4 9.9%。产妇在胎儿娩出后 2 4小时内失血量达5 0 0ml为产后出血 ,产后 2 4小时以后在产褥期子宫大量出血为晚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 ,阴道、宫颈裂伤及胎盘滞留 ,其次为生殖道血肿 ,子宫破裂或子宫内翻 ,胎盘植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晚期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胎盘残留 ,其次为宫腔感染 ,子宫复旧不良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或缝合过密等因素 ,出血量超过 10 0 0ml或合并休克即可诊断为重度产后出血。重度产后出血是产…  相似文献   

4.
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防治措施的分析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目的 :探讨第三产程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 :前瞻性观察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 45 0例 ,其中阴道分娩30 0例 ,随机分为 5组。A组 :缩宫素组 (6 0例 ) ,于胎儿娩出后静脉推注生理盐水 2 0ml加缩宫素 2 0U ;B组 :卡前列甲酯组 (6 0例 ) ,于胎儿娩出后将卡前列甲酯 1mg塞肛 ;C组 :手法按摩组 (6 0例 ) ,胎儿娩出后手法持续宫底按摩≥ 5分钟 ,适度牵拉脐带 ;D组 :缩宫素加手法按摩组 (6 0例 ) ;对照组 (6 0例 ) :于胎儿娩出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5 0 0ml。另 15 0例剖宫产分娩者 ,随机分为 3组 ,A组 :缩宫素组 (5 0例 ) ;B组 :手法组 (5 0例 ) ;C组 :缩宫素加手法组 (5 0例 )。准确测量产后 2小时及 2 4小时出血量 ,记录第三产程时间。结果 :阴道分娩各组中 ,D组的第三产程时间最短 ,产后 2小时内出血量最少 ,C组、B组、A组依次减少 ;剖宫产各组中 ,C组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与A组、B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与阴道分娩组比较 ,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胎儿娩出后及时使用缩宫素或卡前列甲酯等促宫缩药 ,并采取主动手法辅助娩出胎盘 ,可减少产后出血 ,其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优于上述其他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如何正确评估产后出血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如延误治疗可危害产妇的健康,重则可致死亡。1992年天津市产后出血病死率为4.12/10万,因此如何准确而简便地评估产后失血量,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实为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 1986年以前,国内对产后出血量的定义尚未统一,如王淑贞定为产后24小时出血量≥400ml,柯应夔定为≥500ml,称产后出血。1986年在南宁召开了第三届全国产后出血研讨会,1987年在西安召开第四届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通过大量资料表明,产时产后2小时(从接生起到胎儿娩出后2小时)累积失血量≥400ml,产时产后24小时(从接生起到胎儿娩出后24小时)累积失血量≥500ml,称产后出血;且产后2小时失血量不论哪种分娩方式均占总出血量的80%,因此作好产时产后2小时监护工作,实为防治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6.
产后出血量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后出血为一常见而又严重的产科并发症,是引起产妇死亡重要原因之一。我院调查了330例分娩的产后出血量,并就产后出血诊断标准及防治加以讨论,现总结如下。材科及方法调查对象:于1984年1月及1986年11月,分别二次将入院经阴道分娩、37孕周以上的产妇,无选择地列为调查对象。其中初产妇占94.85%,产妇年龄最大为36岁,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25岁。调查方法:对330例产妇分娩,采用称量法计算出血量,将会阴切开、胎盘后出血、产时及产后~2小时、~4小时、~8小时、~24小时,各阶段出血量分别称量。测出的血液重量,按全国产后出血防治协作组规定,1g 以比重1.05换算为毫升数。  相似文献   

7.
产后出血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在我国 ,产后出血 (postpartum hem orrhage,PPH)目前仍是危及产妇健康甚至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若不及时有效地止血 ,往往引起失血性休克、产后感染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经救治即使幸免于死亡 ,亦可后遗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给患者造成终身痛苦。因此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 PPH仍是临床产科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一、产后出血的定义通常将胎儿娩出后 2 4 h内经阴道出血量超过 5 0 0 ml称为早期产后出血。事实上临床评估出血量多为目测估计 ,其实际失血量远较估计出血量多。晚期 PPH是指产妇分娩 2 4h后至产后 6周 ,在产褥期内发生大出血…  相似文献   

8.
晚期产后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晚期产后出血亦称继发性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后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或指产后24小时至产褥末期的异常阴道流血。在产后6周以后的出血则包括分娩原因以外的月经、流产等。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约为0.3%~0.7%,多发生于产后1~2周,也可迟至分娩后6~8周。常常表现为一次性大出血或为持续或间断的少量至中等量的阴道流血。晚期产后出血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且多在产妇家中发生,很难正确估计出血量,并多伴发宫腔感染,常因出血过多,导致严重贫血,甚至发生休克,以致个别患者不得不切除子宫。因此,一旦发生晚期产后出血。应及时寻找原因,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1999年南京市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Hu Y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12):731-733
目的了解南京市妇女剖宫产术后24 h内的失血量及出血情况.方法对南京市城、郊、县的一、二、三级医院,按东、西、南、北、中的地理位置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各调查单位按连续病案号的方法纳入观察对象.出血量测量方法为容积法+称重法+面积法.结果抽样的4 171例产妇中,1 125例为剖宫产分娩,其剖宫产指征依次为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臀位;剖宫产指征不明确者占10.4%.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量中位数为520 ml,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3 046例)的397 ml(P<0.01).若以出血量≥500 ml为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则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发生率高达53.7%,无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者,第80百分位数产后出血量为678 ml;若以出血量≥700 ml为诊断标准,则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9.8%.结论 (1)剖宫产术本身就是产后出血的原因,为母亲健康,应努力降低剖宫产率;(2)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以出血量≥700 ml为宜.  相似文献   

10.
晚期产后出血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晚期产后出血系指产后 2 4小时以后至产后 6周阴道大量出血。当出血量多时 ,可以危及患者生命。1 发生率  Hoveyda(2 0 0 1年 )报道阴道分娩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0 8%,King等 (1989年 )报道为 0 .5 %、Dewhurst(196 6年 )报道为1%,而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报道的剖宫产子宫切口裂开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 0 .15 %,文献报道为 0 .13%。2 潜伏期Mackenjie(1997年 )及Hoveyda等报道 ,不论阴道分娩或剖宫产 ,发生晚期产后出血的时间约在产后 2~ 3周。3 原因与临床表现3 1 胎盘附着面复旧不全 由于宫腔感染 ,胎盘附着面复旧不全 ,…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产后出血依然是产科最常见、最危急的并发症之一,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发病率占分娩总数2%~3%[1]。为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我们对4年来河南省长垣县人民医院分娩后出血达500ml  相似文献   

12.
晚期产后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产后出血或称继发性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至6周的异常出血,而产后6周以后的出血则包含分娩原因以外的月经、流产等。晚期产后出血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有的不经诊断、治疗即可自然止血,但也有少数出血较多,甚至可以达到休克程度,不得不切除子宫,因此对产褥出血需详加诊断与治疗。一、发生率文献报道各异,大致为0.3~0.7%。Wolfe和Pedowitz报道发生率为1∶250~300次分娩;Lester报道经阴道分娩的为1∶147次分娩;Gorodovsky报道为1∶235次分娩;Dewhurst报道为1%。二、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 (一)产科因素:Thorsteinsson和Kempers就晚期产后出血的产科因素作了详细调查,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血红蛋白变化与阴道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住院阴道分娩的200例孕妇(除外血液系统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产前出血)。按产后2 h出血量分为轻度出血组(产后2 h出血小于400 ml)、中度出血组(产后2 h出血400~1 000 ml)、重度出血组(产后2 h出血大于等于1 000 ml)。分别比较各组在产后2 h及产后24 h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轻度出血组及中度出血组在产后2 h实际血红蛋白变化值与理论血红蛋白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0, 21) vs 9(8, 10)],[30(20, 34) vs 15(14, 18)](P 0.05)。重度出血组在产后2 h实际血红蛋白变化值与理论血红蛋白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 21) vs 28(24, 31)](P 0.05),而产后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失血量程度不同的产妇,产后血红蛋白变化与阴道失血量关系不同:阴道分娩后2 h内出血低于1 000 ml者产后24 h血红蛋白变化与失血量不相符,而严重产后出血者产后2 h的血红蛋白变化不能准确评估阴道失血量。  相似文献   

14.
产后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192,自引:1,他引:191  
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仍然是目前产科主要的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成功地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及早预防及制定适时、正确的治疗方案。现将产后出血的预防、近代药物治疗、手术技术的发展及其他新的处理方法及要点分别叙述如下。一、产后出血的定义产后出血可导致病人处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状态。传统的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然而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使产妇对失血的耐受性增加。一般阴道分娩出血量达500ml,剖宫产失血量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血红蛋白变化与阴道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住院阴道分娩的200例孕妇(除外血液系统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产前出血)。按产后2 h出血量分为轻度出血组(产后2 h出血小于400 ml)、中度出血组(产后2 h出血400~1 000 ml)、重度出血组(产后2 h出血大于等于1 000 ml)。分别比较各组在产后2 h及产后24 h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轻度出血组及中度出血组在产后2 h实际血红蛋白变化值与理论血红蛋白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0, 21) vs 9(8, 10)],[30(20, 34) vs 15(14, 18)](P <0.05)。重度出血组在产后2 h实际血红蛋白变化值与理论血红蛋白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 21) vs 28(24, 31)](P <0.05),而产后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失血量程度不同的产妇,产后血红蛋白变化与阴道失血量关系不同:阴道分娩后2 h内出血低于1 000 ml者产后24 h血红蛋白变化与失血量不相符,而严重产后出血者产后2 h的血红蛋白变化不能准确评估阴道失血量。  相似文献   

16.
<正>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作为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2017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发布的PPH实践指南定义PPH为不管何种分娩方式,产后24小时内累计出血量≥1000 ml或出血后伴有低血容量休克的临床表现[2]。产妇一旦发生PPH,可迅速导致血容量下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危及产妇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卡孕栓对足月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足月非高危妊娠10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10U,实验组50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10U另加直肠加置卡孕栓1枚(500ug)(东北制药总厂500ug/粒),容积法和称重法观察产后2小时和24小时出血量。结果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对照组为(220.6±66.8)ml、(318.5±108.7)ml。实验组为(180.6±42.5)ml、(236.5±56.9)ml;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P<0.05)。卡孕栓与缩宫素合用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因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出血量及影响因素,阐明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性,提出目前降低产后出血率的根本有效措施。方法:回顾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9201例产妇,对其中222例产后出血(剖宫产102例、阴道分娩12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我院近3年产后出血率2.41%,其中剖宫产产后出血率4.18%,平均出血量(1055.2±794)ml,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1.77%,平均出血量(701.5±38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无论剖宫产或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均是宫缩乏力(75.49%;61.67%),胎盘因素上升为第二原因(20.59%;24.17%),两组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3)产后出血中剖宫产手术指征以产程延长/停滞最常见,其次为胎儿宫内窘迫,但前置胎盘的产后出血量最多,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出血量大,应降低剖宫产率。(2)即使有指征剖宫产,应重视其高危因素,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1例阴道分娩后2小时内出血量≥400ml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分娩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35例(73.17%)、软产道裂伤2例(4.88%)、胎盘胎膜残留、子宫破裂、脂肪肝和羊水栓塞各1例(2.44%)。40例治愈。死亡1例。结论:产后出血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多发生在产后2h内。规范孕产期保健,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加强产后2h内监测,早期治疗是预防和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1例阴道分娩后2小时内出血量≥400ml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分娩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35例(73.17%)、软产道裂伤2例(4.88%)、胎盘胎膜残留、子宫破裂、脂肪肝和羊水栓塞各1例(2.44%)。40例治愈。死亡1例。结论:产后出血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多发生在产后2h内。规范孕产期保健,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加强产后2h内监测,早期治疗是预防和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