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敷料用于下肢慢性溃疡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新型敷料是根据湿润伤口愈合的观念研制的一类敷料 ,主要包括透明膜类敷料、水胶体类敷料、水凝胶类敷料、藻酸盐类敷料和海绵类敷料等。湿润伤口愈合是科学家们经过三四十年研究与实践形成的理论 ,即 :上皮细胞必须在湿润的环境下才能快速生长 ,伤口在湿润的情况下愈合速度加快。[1] 近一年来 ,我院门诊换药室应用新型敷料对 11例下肢慢性溃疡病人进行护理 ,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11例 ,男 6例 ,女 5例。年龄 2 6~ 6 0岁 ,平均 4 5 .5岁。受伤原因 :外伤 7例 ,烧伤 2例 ,疖肿感染 1例 ,…  相似文献   
2.
产房风险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产房工作中的重要性及有效性。方法分析产房的各种风险因素,归纳总结近3年来医院产房工作中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医院高危妊娠、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会阴切口感染率、产房工作满意度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产房的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医疗护理水平,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鼠胚实验对该院新建生殖实验室培养体系进行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昆明系小鼠进行体内及体外受精胚胎进行培养,观察常规培养条件下不同受精方式来源的小鼠胚胎及不同培养环境下对小鼠体外受精胚胎的受精率、卵裂率、囊胚率。结果体内周期数共35个,获得受精卵共844枚,受精率95.8%,卵裂率92.7%,囊胚率96.2%;体外周期数42,获得卵母细胞1 119枚,受精率79.2%,卵裂率94.8%,囊胚率85.8%;体内受精的受精率和囊胚率与体外受精之间差异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外受精胚胎在三气培养箱培养卵裂率为79.3%,受精率为95.4%,囊胚率为88.4%;在二气培养箱中卵裂率为82.7%,受精率为95.1%、囊胚率为84.4%;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培养在受精率、卵裂率、囊胚率差异不显著。结论无论是体内受精还是体外受精培养的囊胚率均达到了质控标准,所以本实验室的培养环境适合进行人的体外受精操作;小鼠胚胎对二气或者三气培养箱的环境不具有敏感性,小鼠胚胎具有局限性,可重复性不高。  相似文献   
4.
5.
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方法的研究对降低高剖宫产率至关重要.国内外报道[1-4],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及双球囊导管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已于2008年纳入"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草案)"[5].为此,我们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比较双球囊导管和0.8 mm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其他名称: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出血量及影响因素,阐明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性,提出目前降低产后出血率的根本有效措施。方法:回顾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9201例产妇,对其中222例产后出血(剖宫产102例、阴道分娩12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我院近3年产后出血率2.41%,其中剖宫产产后出血率4.18%,平均出血量(1055.2±794)ml,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1.77%,平均出血量(701.5±38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无论剖宫产或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均是宫缩乏力(75.49%;61.67%),胎盘因素上升为第二原因(20.59%;24.17%),两组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3)产后出血中剖宫产手术指征以产程延长/停滞最常见,其次为胎儿宫内窘迫,但前置胎盘的产后出血量最多,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出血量大,应降低剖宫产率。(2)即使有指征剖宫产,应重视其高危因素,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阴道巨噬细胞清除后小鼠对布鲁氏菌疫苗的免疫应答机制.方法: 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3组, 每组20只, 实验组小鼠阴道内滴注脂质体包裹的clodronate以清除阴道巨噬细胞, 3 d后阴道滴注10 μL布鲁氏菌疫苗(含6×108个布鲁氏菌).同时设空脂质体对照组(不含clodronate)和PBS对照组.依次在12、 24、 36、 72 h收集小鼠阴道、髂内淋巴结和血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阴道巨噬细胞清除效果和树突状细胞(DC)的迁移, 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收集小鼠腹腔液制备巨噬细胞进行细胞培养, 1.2×106个巨噬细胞中加入布鲁氏菌疫苗10 μL, 于不同时间点对巨噬细胞进行姬姆萨染色, 观察巨噬细胞的变化.结果: 清除巨噬细胞组小鼠接种布鲁氏菌疫苗后, 髂内淋巴结中S-100阳性DC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 IFN-γ和IL-4的含量也没有明显的升高.非清除组中, 不同的时间点, 髂内淋巴结中S-100阳性DC明显增多, 与PBS对照组相比, IFN-γ含量显著增高, 而IL-4则没有明显变化.体外巨噬细胞负载布鲁氏菌疫苗发现, 随着时间的延长, 巨噬细胞吞噬布鲁氏菌逐渐增多, 在12 h, 巨噬细胞开始出现坏死性凋亡.结论: 小鼠在对布鲁氏菌疫苗的免疫应答中, DC的迁移是巨噬细胞依赖性的, 并且这种依赖性有可能是由布鲁氏菌抗原成分在细胞间间接传递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迁移性树突状细胞与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在抗猪布鲁氏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正常对照组,阴道滴注PBS;Ⅱ组为巨噬细胞(Mφ)清除组,每只小鼠阴道滴入清除剂;Ⅲ组为未清除Mφ组,每只小鼠阴道滴注同体积的liposome-PBS;48小时后Ⅱ组、Ⅲ组均阴道接种猪布鲁氏菌,对照组阴道滴注PBS。各组小鼠分别在接种12、24、48和72小时采集血液和髂内淋巴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DC)的分布,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未清除Mφ组小鼠接种布鲁氏菌后髂内淋巴结内有大量DC迁移,至12小时血清IFN-γ水平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48小时达到高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清除Mφ组小鼠接种布鲁氏菌后,髂内淋巴结内没有明显的DC迁移,各时间点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5),但明显低于未清除Mφ组(P0.05)。各组IL-4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迁移性DC和淋巴结内DC在启动抗布鲁氏菌细胞免疫应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并具有协同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黄燕  付景丽 《中草药》2019,50(11):2620-2624
目的研究黄芩素对卵巢癌HO-8910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细胞,经黄芩素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处理后,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Bcl-2家族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黄芩素对HO-8910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黄芩素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0.01)。黄芩素上调Bax/Bcl-2值,上调cleaved Caspase-3及cleaved Caspase-9的蛋白表达量,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黄芩素通过激活Caspase和Bcl-2家族蛋白对卵巢癌HO-8910细胞发挥抗增殖及诱导凋亡活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