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醒后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CT血管成像(CTA)证实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lberta脑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6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为主要入组标准,以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以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按发病时间分为醒后卒中组和非醒后卒中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特征、术后脑出血率、术后90 d病死率、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预后良好患者比例。结果 共纳入53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醒后卒中组18例、非醒后卒中组35例。醒后卒中组与非醒后卒中组的年龄、性别构成、脑卒中危险因素、入院NIHSS评分、脑卒中病因学分型、ASPE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醒后卒中组术前静脉溶栓患者的比例低于非醒后卒中组(11% vs. 57%,P < 0.05),2组的入院至穿刺时间、责任血管、血管内治疗方式、血管再通率、术后脑出血率、术后90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醒后卒中组和非醒后卒中组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均比入院时下降(P均< 0.025),2组间入院时、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术后90 d时醒后卒中组预后良好患者占56%(10/18),非醒后卒中组预后良好患者占63%(22/3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部分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醒后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连续收治的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50例,采用术后90天改良Rankin(mRS)评分分为远期预后良好(mRS≤2)组29例和远期预后不良(mRS≥3)组21例。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基础疾病、性别、年龄、术前ASPECT评分、术前NIHSS评分)、诊疗情况(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责任闭塞动脉、侧支循环、取栓次数、复合再通方式)、诊疗结果(血管再通率、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颅内出血转化、死亡)等进行单因素对比,单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两组在合并糖尿病、术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责任闭塞动脉、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糖尿病、术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责任闭塞动脉、术后24小时 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是影响支架取栓治疗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侧支循环代偿良好、血管再通率高、术后1周出血转化高、术后24小时 NIHSS评分恶化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青年(年龄18~50岁)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LVO-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的效果,探讨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治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52例,均于发病24 h内行MT,依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比较2组性别、年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血管闭塞部位、血管闭塞数量、TOAST病因分型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Alberta脑卒中早期CT诊断评分(ASPECTS)、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2组静脉溶栓比率、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穿刺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球囊和/或支架植入比率、血管再灌注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MT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合并高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EVT)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AC-LAO)患者血管再通后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VT且血管成功再通的145例AC-LAO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病因及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40例青年ALVO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青年ALVOS的病因及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神经功能。根据术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者(mRS评分≤2分)与预后不良者(mRS评分>2分),比较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患者基线时与出院时NIHSS评分。结果 本研究共入组40例患者,其中男32例(80.0%),女8例(20.0%),年龄41.5(36.0, 44.0)岁。按照急性卒中试验(TOAST)分型进行分类,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18例(45.0%),心源性栓塞(CE)型12例(30.0%),其他原因(SOE)型8例(20.0%),不明原因(SUE)型2例(5.0%)。38例患者经血管内治疗成功再通,2例再通失败,未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6例患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出院时NIHSS评分为2.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手术治疗后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急性脑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患者资料。按照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术后加强对血压、生命体征的监测、心律失常的监护、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呼吸功能的维护、足背动脉及手术创口的观察等。对于术前及术后1周进行NIHSS评分及ADL评分,出院3月后采用门诊或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mRS评分。结果 14例患者闭塞血管达到充分再通标准,再通率为87.5%;其中10例患者闭塞血管完全再通,2例患者闭塞血管开通失败。14例患者未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出现脑出血。14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均有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于3~4周内康复出院,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个月后,临床结局预后良好患者12例(mRS评分≤2分),2例mRS评分3分,2例mRS评分5分。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预后恢复良好。术后加强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严格控制血压,密切监护生命体征情况,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熊瑶  张海涛  徐广会  毛锐  蒲举  李邓  胡蓉  马昊  柳华 《华西医学》2023,(8):1154-1159
目的 探索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入住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断考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高龄组(≥80岁)及其他年龄组(<80岁)。收集患者基线资料、绿色通道相关数据、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血管再通情况及并发症信息,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发病后3个月预后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评估,将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分定义为预后较差。结果 共纳入患者138例,失访7例,最终纳入患者131例。其中,高龄组50例,其他年龄组81例。高龄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年龄、高血压、心房颤动、血管再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基线资料、并发症、3个月预后和死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比值比(odds ratio, OR)=1.15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至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采用桥接模式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3例资料,均为基底动脉闭塞,分析血管开通情况、并发症情况、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随访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情况。 结果3例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均成功再通,第1例静脉溶栓症状好转,4 h后症状加重并进入昏迷,考虑血管再闭塞,紧急启动机械取栓,术后第1天患者清醒;另2例患者静脉溶栓同时联合机械取栓,术后5~7 d复查颅脑CT及CT血管造影(CTA)均显示基底动脉通畅,未见梗死灶扩大,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3例患者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16~27分,出院时mRS评分为3分1例,2分2例;3个月后mRS评分为2分1例,1分2例,BI评分均为95~100分。 结论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可选择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远端闭塞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5月本院脑血管病中心采用双支架取栓术治疗的5例急性基底动脉远端闭塞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包括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 TICI)、术后24 h及7 d的中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围术期并发症以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本组5例患者中,3例患者经单支架多次取栓失败后改用双支架取栓,2例直接使用双支架取栓。所有闭塞血管均再通成功,m TICI达到2b级至3级。术后3D-CT未发现颅内出血,术后24 h及7 d的中位NIHSS评分依次为9.8、7.4分。1例患者术后死于肺部感染。随访3个月,3例患者90 d mRS评分≤2分,1例90 d mRS评分 2分。结论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远端闭塞安全、有效,血管再通率高,可以作为常规取栓不成功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急性闭塞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行血管内治疗患者87例,分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28例)和非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59例),分析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间、手术时间、血管再通程度(mTICI)、术后颅内出血、术后严重脑梗死、死亡率、术后3个月mRS评分等临床指标。结果 与非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P=0.017)、高血压(P=0.040)、吸烟史(P=0.020)、术前NIHSS评分(P=0.013)、侧支循环良好代偿(P=0.017)、术中行血管成形(P<0.001)、手术时间(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血管再通时间、有效血管再通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严重梗死发生率、死亡率和90 d良好预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吸烟史是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急性闭塞的高危因素,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急性闭塞患者术前血管代偿相对良好,症状相对较轻,及时有效的血管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侧支循环水平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0年6月120例行机械取栓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病例的影像及临床资料,首先依据侧支循环水平不同分为侧支循环较好组(n=63)和侧支循环较差组(n=57),比较两组机械取栓治疗前、术后24 h、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将mRS评分为0~2分视为预后良好组(n=74),3~6分视为预后较差组(n=46),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24 h、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侧支循环较好组均低于侧支循环较差组(P<0.05,P<0.01)。侧支循环较差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90 d良好预后率低于侧支循环较好组,病死率和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侧支循环较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 h NIHSS评分较高与侧支循环水平较差是影响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颅内侧支循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治疗的预后,较好的侧支循环是取得良好预后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的意义。方法:依据血管病变将14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2组:大血管闭塞组(n=83)和无大血管闭塞组(n=62)。采用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2组的预后。结果:第3个月和第6个月随访时,大血管闭塞组患者mRS评分显著高于无大血管闭塞组;无大血管闭塞组mRS 0~2分患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大血管闭塞组患者,分别为82.26%(51/62)比28.92%(24/83)和83.33%(50/60)比28.21%(22/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行MRA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后造影剂渗出的相关因素和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开放性临床病例研究,对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4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发病6h内行动脉溶栓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比较基线和动脉溶栓治疗后头颅CT结果,观察造影剂渗出的发生情况.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闭塞30例,大脑中动脉闭塞48例.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78.2% (61/78).动脉溶栓术后即刻头颅CT扫描显示,造影剂渗出共16例(占20.5%),其中4例为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的患者,12例为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溶栓后获得部分或完全再通者.无造影剂渗出者3个月时预后良好率(modified Rankin Score,mRS 0 ~2)的比例(74.2%)明显高于发生造影剂渗出者(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发生造影剂渗出者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25%)明显高于无造影剂渗出者(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单因素X2检验分析显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6分(且<22分)、动脉溶栓过程中收缩压高于160 mmHg、溶栓后血管获得再通、使用微导管和微导丝机械碎栓、经微导管造影和发病至溶栓后血管再通时间>6h可能与发生造影剂渗出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16分(且<22分)、动脉溶栓过程中收缩压高于160 mm Hg和发病至溶栓后血管再通时间>6h可能是造影剂渗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基线NIHSS评分>16分(且<22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症患者、动脉溶栓过程中收缩压高于160 mm Hg和发病至溶栓后血管再通时间>6h者易于发生造影剂渗出.造影剂渗出与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相关,而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以球囊碎栓、中间导管抽吸为基础的血管内多方式联合治疗重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 收集采用球囊碎栓、中间导管抽吸为基础的血管内多方式联合治疗的13例重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与术后1周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 评分、脑部磁共振静脉成像或DSA检查结果。结果 例1患者上矢状窦及双额顶支静脉部分再通,例9患者右横窦、乙状窦部分再通;例7、例13患者左横窦、左乙状窦慢性闭塞未开通而其余静脉窦完全再通;其他9例患者完全再通。术后1周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术前(P均< 0.05)。患者术中和术后未出现与介入相关的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10例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9例患者的静脉窦完全通畅。结论 以球囊碎栓、中间导管抽吸为基础的血管内多方式联合治疗重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有效、安全,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早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因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的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于术中启用标准剂量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0μg/kg静脉推注3 min,后以0.15μg/(kg·min)持续泵至术后24 h。术后复查头颅CT排除出血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联合氯吡格雷75 mg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参照ECASSⅡ标准评估颅内出血转化,观察3 d内颅内出血(ICH)、症状性颅内出血(s ICH)、其他系统出血发生率;观察患者术后3 d内、3月后死亡率;依据3月后患者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日常独立生活能力。结果:56例急性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患者中,术中实现血管成功再通51例;3 d内发生ICH10例,其中sICH 4例,无其他系统出血;出现血小板减少2例,无颅内出血转化;术后3 d内死亡2例,分别死于严重脑疝、重症肺炎。所有出院患者3月后均得到随访,mRS≤2分29例;术后3月死亡7例。结论:对急性颅内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接受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术中联用替罗非班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并发急性闭塞的介入治疗手术策略及术后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中治疗策略、术后管理措施及术后3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以术后血管再通率[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估]、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疗效,以术后1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 32例患者取栓后均发现大脑中动脉狭窄,分别予单纯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单纯支架植入、球囊扩张以及球扩支架植入治疗,mTICI分级为Ⅱa 3例、Ⅱb 5例、Ⅲ级24例;本组患者术后1周NIHSS评分中位数为5.6分,较术前12.6分显著下降(P 0.05),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 3个月后随访,29例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3例残疾(mRS评分3~4分)。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并发急性闭塞的介入治疗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策略,术中及术后的抗血小板及降脂治疗、血压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存活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就诊,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证实存在MCAO的119例患者进行随访,以改良Rankin评分(mRS)为结局指标,将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9例MCAO患者中失访17例(14.28%),平均随访46.8个月。将MCAO患者分为功能预后不良组(mRS2,48例)和功能预后良好组(mRS≤2,54例),并进行两组比较;功能预后不良组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CRP)、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mer)水平均显著高于功能预后良好组,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低于结局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NIHSS评分为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越大、NIHSS评分越高,MCAO后存活患者临床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早期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动脉内早期溶栓治疗,溶栓药物选择尿激酶,药物总量30~100万单位。观察患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情况及预后情况。分析溶栓时间、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①血管完全再通14例,部分再通21例,未再通4例。患者预后良好21例,预后不良18例,共6例患者死亡。②溶栓时间≤180分者,术后30 d MRS评分0~2分者11例,其比例为57.89%,显著高于溶栓时间181~500分者(P<0.05)。③治疗前NIHSS评分≤20分者,术后30 d MRS评分0~2分者13例,其比例为68.42%,显著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20分者(P<0.05)。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早期溶栓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手术时间及术前患者情况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血管内治疗 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治疗的ALV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月后mRS评分,分 为良好预后组(mRS<3分)和不良预后组(mRS≥3分),比较2组基线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估hs-cTnT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 纳入 127 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 55 例(43.3%),预后不良 72 例(56.7%)。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 hs-cTnT升高(OR1.037,95%CI 1.000~1.075,P=0.047)、年龄增加(OR1.070,95%CI 1.020~1.123,P=0.005)、 取栓次数增加(OR1.912,95%CI1.149~3.182,P=0.017)、ASPECT评分降低(OR1.479,95%CI 1.005~2.174, P=0.041)及颈内动脉闭塞(OR4.695,95%CI 1.524~14.492,P=0.007)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s-cTnT预 测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0(95%CI 0.643~0.816,P<0.001),最佳截断值为15.45 ng/L,敏感度 63.9%,特异度69.1%。结论:早期hs-cTnT升高是ALVOS血管内治疗患者3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长节段闭塞患者血管成形术中置入37mm长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7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长节段闭塞患者,术中亚满意球囊扩张后采用37 mm长Enterprise支架行血管成形术。记录手术情况,术后30d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定治疗效果;比较术前1d及术后3、30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观察术后30d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12个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观察管腔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3例微导丝未通过闭塞段,24例成功置入支架、血管再通,置入支架后管腔残余狭窄率为(19.2±6.9)%;术后30d治疗效果为优10例,良9例,差5例;术后3、30dNIHSS评分[(8.2±2.0)、(6.1±1.9)分]均较术前[(10.6±2.2)分]降低(P0.05);术后30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例,造影剂外渗1例;平均随访7.8个月,6例发生管腔再狭窄。结论对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长节段闭塞患者,血管成形术中亚满意球囊扩张后置入37mm长Enterprise支架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及远期管腔再狭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