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液态深层快速发酵法发酵红树莓果醋,分析红树莓酿造过程中总多酚、总黄酮、花色苷的含量以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总多酚、总黄酮、花色苷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3 种自由基清除率随着醋酸发酵明显升高,醋酸发酵10 d后,总多酚、总黄酮、花色苷含量分别保留了68%、85%、38%,DPPH自由基、O2-·、·OH清除率分别为98.63%、83.82%、78.36%。相关性分析显示总多酚、总黄酮、花色苷含量互为极显著正相关,且与主成分1成很高的负相关;·OH清除率、O2-·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互为极显著正相关,且与主成分1成很高的正相关。聚类分析将酿造过程分为3 个集群,代表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能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黑鸡心葡萄酵素天然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总酚含量、还原能力及其对DPPH·、·OH、O_2~-·、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评价天然酵素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黑鸡心葡萄天然酵素在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上升,对DPPH自由基、O_2~-·、·O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发酵前后分别提高了6.84%,19.82%、7.32%和14.81%增幅较大,同时显示出与酵素总酚含量的变化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以刺梨果实与冰糖按3种比例(质量比1∶1,2∶1,4∶1)制作酵素,测定酵素及刺梨自然发酵后残余果实中维生素C(VC)、总酚、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同时采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体系分析体外抗氧化活性,并比较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果糖比1∶1制作的刺梨酵素中VC、总酚、SOD酶活性、·OH清除率与·O~(2-)清除率最高,分别达到1 519.31 mg/100mL、60.65 mg/mL、8 571.43 U/mL、78.69%和98.66%,且VC、总酚和SOD酶活性与·OH及·O~(2-)清除率呈显著到极显著正相关;果糖质量比4∶1自然发酵后残余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类黄酮、总酚、·OH清除率与DPPH·清除率最高,分别为32.05 mg/100 g、13.55 mg/g、37.58 mg/g、62.42%和95.33%,且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总酚均与·OH及DPPH·清除率呈显著到极显著正相关。不论在刺梨酵素中,还是在刺梨自然发酵后的残余果实中,总酚与·OH清除率始终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孙百虎 《中国酿造》2022,41(1):92-97
为提高桑葚(Morus alba L.)精深加工潜力,以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C)、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为发酵菌种,比较不同乳酸菌发酵桑葚汁的理化性质、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桑葚汁是四种乳酸菌优良的生长基质,发酵结束添加不同乳酸菌发酵的桑葚汁中活菌数皆超过11 lg(CFU/mL)。发酵过程总糖及还原糖含量明显下降,总酚及总黄酮含量显著提高。综合比较四种菌种的发酵能力,菌株LP的发酵性能最佳,发酵后桑葚汁中活菌数为12.5 lg(CFU/mL),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4 mg没食子酸当量(GAE)/mL、4.5 mg芦丁当量(RE)/mL,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5.3%,铁离子还原力(FRAP)为25.3 mg抗坏血酸当量(AAE)/mL,其抗氧化能力最强,菌株LP可作为桑葚发酵的最佳菌种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野生樱桃李酵素的主要成分及其抗氧化性能,分别以野生樱桃李果肉和果皮为原料,添加不同比例的糖制备酵素,探究6种酵素在发酵前后的总黄酮、总糖、总酚、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并对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种果肉和果皮酵素均表现出明显的抗氧化活性,糖添加量为30%的果肉酵素(R30)和果皮酵素(P30)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最强,且R30的3种抗氧化活性均高于P30;与发酵前相比,R30和P30的总黄酮含量分别降低62.57%和48.28%,总糖、总酚、总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569.81%和502.89%、217.01%和172.25%、134.28%和99.17%、182.53%和202.40%,野生樱桃李酵素的·OH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与总酚和总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添加适量外源糖有利于改善野生樱桃李酵素品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玫瑰干花瓣为主要原料,采用复合乳酸菌发酵,优化玫瑰花酵素发酵工艺技术。以发酵时间、初始pH、接种量、发酵温度为考察因素,以SOD(超氧化歧化酶)酶活力及总酚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优化结合Box-Behnken设计试验获得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此外,研究还利用DPPH(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ABTS(2, 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和FRAP(铁离子还原法)法检测玫瑰花酵素液发酵前后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测定了玫瑰花酵素液发酵前后的SOD酶活力、总酚含量、黄酮含量、花色苷含量、pH和可滴定酸等指标。结果表明,玫瑰花酵素液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68 h,初始 pH 5.4,接种量1 g,发酵温度32 ℃。该条件下测得玫瑰花酵素液SOD酶活力为132.07 U/mL,总酚含量为6.28 mg/mL,总黄酮含量为3.48 mg/mL,花色苷含量为5.64 mg/100 mL,可滴定酸为2.82 g/100 g,较发酵之前均有较大的提高。当发酵前后玫瑰酵素液、8 mg/mL Vc体积分数为0.45%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3.32%、83.70%、35.05%,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2.18%、92.74%、52.82%,FRAP值分别为0.25、0.28、0.115。DPPH、ABTS、FRAP三种不同的抗氧化方法结果均表明玫瑰酵素液发酵后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7.
苹果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苹果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功效酶及抗氧化能力的动态变化,并对总酚、总黄酮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苹果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在发酵60 d时达到最高,分别为1.16 mg/mL和0.45 mg/mL;SOD、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酶活在发酵90 d时达到最高,分别为42.12 U/mL、23.34 U/mL、10.03 U/mL、6.15 U/mL和2.14 U/mL;DPPH·、O2-·、·OH、ABTS·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吸光度值)在发酵60~75 d时最高,分别为85.29%、78.85%、65.06%、59.04%和1.93。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苹果酵素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紫皮百香果为原料,在去皮百香果果汁和百香果全果汁中分别添加RW型安琪酵母进行恒温发酵制备百香果果汁酒和百香果全果酒,每隔12 h测定2种百香果酒的总糖含量、酒精度、酵母菌数,应用Logistic模型、Boltzmann模型、SGompertz模型和DoseResp模型对其进行非线性拟合建立发酵动力学模型,并测定其发酵过程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所选模型对试验数据的拟合相关系数R2均>0.99,能较好地描述百香果果汁酒和全果酒发酵过程;百香果果汁酒和全果酒发酵过程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e3+还原能力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主发酵结束后得到的百香果果汁酒和全果酒总酚和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e3+还原能力差异显著(P<0.05),且百香果全果酒抗氧化性优于果汁酒。  相似文献   

9.
以生姜作为发酵原料,通过加入酵母菌、副干酪乳酸菌、醋酸杆菌(沪酿1.01)进行复合菌发酵制得生姜酵素,定期取样以测定生姜发酵过程中6-姜酚、姜辣素含量的变化,以表征生姜发酵过程生物活性的变化,测定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物质总酚及黄酮的含量,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来表征生姜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生姜酵素发酵的15 d过程中,发酵的pH在不断下降,最终降至3.51;6-姜酚含量在第2 d达到最高,为130.02 μg/mL;姜辣素总含量在第4 d达到最高(2.46%),整体从最初含量2.24%小幅度上升至2.40%,表明生姜发酵后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保持较好;抗氧化性指标黄酮的含量在第2 d最高,以芦丁当量计为0.131 mg/g,之后含量稍有降低;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发酵前6 d内处于上升趋势,第6 d达到最高94.33%;总酚含量的变化趋势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基本相同,发酵终期其含量以没食子酸当量计,较初期升高了0.02 mg GAE/g,两者的测定数据说明,生姜酵素在发酵过程中的抗氧化性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10.
陈树俊  郑婕 《食品科学》2021,42(7):90-97
以复合果蔬汁为原料,分别采用乳酸菌混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开菲尔粒发酵后,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对果蔬汁发酵前后多酚质量浓度、黄酮质量浓度、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OH)清除率进行分析,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发酵期间有机酸种类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消化过程中,与未发酵样品相比,发酵果蔬汁多酚、黄酮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0.05),各样品对DPPH自由基、·OH、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较消化前增强,且在模拟胃消化阶段升高更明显。消化结束时,开菲尔粒发酵组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OH清除率分别比乳酸菌发酵组高10.1%、13.3%、6.5%,比未发酵组分别高12.8%、14.7%、16.7%;多酚、黄酮质量浓度比乳酸菌发酵组分别高1.07、0.016 mg/mL,比未发酵组分别高3.16、0.022 mg/mL。乳酸菌发酵组和开菲尔粒发酵组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变化规律较为一致:苹果酸、琥珀酸和草酸经发酵后质量浓度极显著下降(P<0.01),乳酸、酒石酸和乙酸质量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柠檬酸质量浓度变化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可为丰富或替代部分乳酸菌发酵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研究酵母发酵茶枝柑果汁过程中感官、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促进茶质柑果肉资源的合理利用。从组织状态、色泽、酸味、甜味、苦涩、香气六个方面评价其感官特性;测定发酵过程中总酸、还原糖、总酚、总黄酮的含量;通过GC-MS检测其香气成分及相对含量;结合DPPH·清除率和·OH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采用0.5%接种量接种安琪酵母,40 ℃发酵96 h后的茶枝柑发酵果汁口感酸甜适中,苦涩感较弱,带有果香味和发酵风味;挥发性香味物质经0~96 h发酵,烯烃含量最高由53.70%增加至77.77%,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和γ-萜烯;其次是醇类由34.50%降至16.05%,酯类由7.74%降至2.44%;醛酮与酚类含量较少(<1%)。发酵过程中总酸、还原糖含量逐渐减少,总酚、总黄酮含量先大幅减少后略有增加;发酵过程中DPPH·清除率逐渐降低,与总酚、总黄酮、总酸及还原糖含量均呈显著相关(P<0.05);·OH清除率逐渐降低,与总酸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总黄酮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OH清除率与总酚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2.
王然  张春玉  贾燕妮 《中国酿造》2019,38(1):158-163
以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羟基(O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胺盐(ABTS)、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检测其在酸浆果蜂蜜酸奶发酵12 h和贮藏9 d过程中抗氧化活性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与总酚、总黄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及三种自由基(OH、ABTS、DPPH)的清除能力均呈现不同幅度升高,五项指标升高幅度分别为41.31%、78.26%、122.45%、145.89%、160.42%;在贮藏期,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及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五项指标下降幅度分别为3.30%、10.00%、11.92%、9.77%、12.74%。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在发酵及贮藏过程中,抗氧化活性主成分总酚含量与总黄酮含量及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以金刺梨为原料,乳酸菌为发酵菌种制备金刺梨酵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乳酸菌发酵金刺梨酵素工艺条件,并对其品质指标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工艺条件为:乳酸菌发酵剂接种量3%、发酵时间49 h、发酵温度38℃、白砂糖添加量7%,在此优化条件下,金刺梨酵素pH值为3.62,感官评分为95分,总黄酮含量为4.38 mg/m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为6 998.40 U/g,维生素C含量为721.80 mg/100 mL,总酚含量为21.78 mg/L,总酸含量为17.41 g/L,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8.65%,乳酸菌活菌数对数值为7.69。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黑鸡心葡萄酵素天然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总酚含量、还原能力及其对DPPH·、·OH、O2-·、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评价天然酵素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黑鸡心葡萄天然酵素在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上升,对DPPH自由基、O2-·、·O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发酵前后分别提高了6.84%,19.82%、7.32%和14.81%增幅较大,同时显示出与酵素总酚含量的变化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不同酵母菌与植物乳杆菌复合发酵对新会柑酵素品质的影响,以新会柑新鲜果浆为原料,采用3种酵母菌种分别与植物乳杆菌进行复合发酵。追踪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酵母活菌数、总糖含量、pH和总酸的变化趋势,并比较不同发酵体系新会柑酵素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三株酵母菌均可在新会柑中正常生长,但酿酒酵母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在新会柑的生长速率高于单胞酿酒酵母。发酵可以提高新会柑酵素总黄酮、多酚、γ-氨基丁酸的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但会降解部分粗多糖。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发酵体系中粗多糖和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可达4.37 g/kg和82.85 mg/kg,单胞酿酒酵母发酵体系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54 g/kg。此外,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发酵后其发酵液羟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分别为82.48%和1.09,显著高于其他酵母发酵(P<0.05);同时,其SOD活力、DPPH自由基清除力、ABTS+自由基清除力分别为161.62 U/mL、0.293 mg/mL、0.489 mg/mL,与其他发酵体系相当,表明该体系发酵条件下新会柑酵素的抗氧化活性更高。综上,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与植物乳杆菌复合发酵制备新会柑酵素在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提升方面优于其他两种复合发酵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合适凤丹花瓣发酵的乳酸菌菌种,比较了8种乳酸菌(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瑞士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凤丹花瓣后,其酚类物质、色差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后的凤丹花瓣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4.95%和12.51%(P0.05);色差值△E变化显著(P0.01);自由基清除活性最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增加了11.14%(P0.01),ABTS自由基清除率增加了6.58%(P0.05),还原力增加了16.19%(P0.05)。经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后,凤丹花瓣的芦丁和槲皮素分别提高了3.16%和0.81%(P0.05)。  相似文献   

17.
郭丽  王鹏 《食品科学》2015,36(7):137-142
为获得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分别以香菇、平菇和金针菇3 种食用蕈菌为发酵菌株,对含有蓝莓果渣的固态培养基发酵产物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发酵时间对食用蕈菌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时间对3 种食用蕈菌发酵产物总酚、黄酮、蛋白质和花色苷含量影响较显著(P<0.05)。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3 种食用蕈菌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含有的总酚、黄酮和蛋白质含量显著相关(P<0.05),其中,香菇发酵产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香菇发酵产物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活性达71.77%,对羟自由基(·OH)清除率达65.23%,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达54.77%,固态培养10 d抗脂质过氧化率达到89.63%。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贵州枇杷为原料,探究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及植物乳杆菌发酵枇杷浆过程中pH值、总酸含量、总酚含量、总糖含量、总黄酮含量、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及感官评分的变化,并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生长活力最强,3株乳酸菌利用枇杷浆为发酵基质产酸能力均较好;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呈下降趋势,但总糖含量受乳酸菌代谢活动的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植物乳杆菌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乳酸菌发酵后对感官评分存在影响,其中植物乳杆菌发酵30 h时感官评分最高。因此植物乳杆菌更适合枇杷浆的发酵。  相似文献   

19.
发酵红树莓汁乳酸菌的筛选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抗氧化活性、胃肠道环境耐受性、抑菌性能及菌体生长能力四个方面选出优良乳酸菌株,并对菌株发酵红树莓(Rubus idaeus L.)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12株乳酸菌中筛选出了1株优良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YJ1,菌株YJ1发酵红树莓汁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分别增加了23.00%、18.58%,与未发酵的红树莓原汁相比,发酵后的红树莓汁体外抗氧化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其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22.92%、15.63%;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法测定的总抗氧化能力分别增加了36.31%、39.48%。  相似文献   

20.
菠萝果汁分别接种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进行发酵,研究菠萝果汁发酵过程中理化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种乳酸菌在菠萝果汁中生长良好,发酵24 h,植物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的活菌数对数值均已超过8.3;经乳酸菌发酵后,菠萝果汁的pH、维生素C(VC)含量均显著降低,而总酸、可溶性固形物、总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显著升高。其中,植物乳杆菌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肠膜明串珠菌能够延缓VC的流失。在对感官品质影响方面,4种发酵菠萝果汁之间存在差异,经肠膜明串株菌发酵的菠萝果汁感官评价较优(79.79分),而经嗜酸乳杆菌能够更好地保留菠萝果汁特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研究结果为益生菌菠萝果汁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