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针对海上油气田酸化的特殊性进行了不动管柱酸化可行性研究和现场实践活动。考虑高孔高渗油气田伤害特点及增产机理,选用溶解力相对较弱、作用半径相对较大并且不损伤电潜泵系统的酸液体系,最终筛选出了以氟硼酸为主的酸液体系;提出了采用与不动管柱酸化工艺相配套的分流工艺。不动管柱酸化采用平台支撑酸化作业,无需动用钻井船、残酸使用电潜泵返排并直接进入生产流程处理。间隔注酸效果评价试验和电缆腐蚀试验证明不动管柱酸化工艺能够达到海上油气田酸化作业和不影响后续生产的要求,现场应用表明不动管柱酸化工艺完全能满足类似海上油气田的酸化作业需要,从而大大地简化了施工程序,缩短了作业周期,降低了作业成本,在渤海油气田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海上油田开发的特殊性,渤海油田多采用基质酸化技术解除堵塞,加速回收投资。针对动管柱酸化作业施工工艺复杂、作业周期长、作业费用较高等缺点,阐述了不动管柱酸化工艺在渤海绥中36-1油田的应用情况。考虑高孔高渗油田伤害特点及增产机理,选用溶解力相对较弱、作用半径相对较大的酸液体系,通过室内试验,筛选出以氟硼酸为主的酸化液配方,并提出采用与不动管柱酸化工艺相配套的暂堵酸化工艺和残酸返排工艺。不动管柱酸化采用平台支撑酸化作业,无需动用钻井船,残酸使用电潜泵返排并直接进入生产流程处理。间隔注酸效果评价试验和电缆腐蚀试验证明不动管柱酸化工艺能够达到海洋酸化作业和不影响后续生产的要求,从而简化施工程序,节约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3.
渤海SZ36-1油田不动管柱酸化液配方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SZ36-1属高孔高渗弱胶结的砂岩稠油油藏,考虑要有效解除近井地带的堵塞及实现深部酸化处理,同时尽量减少对井下管柱、电泵机组及电缆的腐蚀以实现不动管柱酸化作业,在对SZ36-1油田储层特点分析及大量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了以氟硼酸为主的酸化液配方。该配方体系既不破坏砾石充填层,同时对生产管柱、电泵机组及电缆腐蚀破坏小,又能有效解除近井带堵塞,而且酸液在搁置时间2天后酸液质量仍然较好,能满足面积有限的平台间隔注酸作业。  相似文献   

4.
酸化是渤海油田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为渤海油田产量的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今后仍将主导采油工艺技术。尽管酸化应用已相对成熟,但油井酸化后残酸的处理问题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与陆上油田相比,海上油田由于其施工作业的特殊性,主要采用不动管柱酸化工艺。尽管采用该项技术后可简化施工工艺、降低作业费用、缩短施工周期等,但是酸化施工后,返排酸液直接进入生产流程,产出液破乳、脱水难度较大,会对流程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生产流程无法正常工作。对酸化返排液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于保证油田正常生产,提高外输油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促进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旨在研究通过酸化工艺流程的改善有效解决了海上酸化作业对船舶资源的占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返排的及时性进而保证了酸化的增产效果。该技术成果对生产节支和提高生产时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油田非正常产液处理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渤海油田常规分注工艺反洗井难、调配效率及调配合格率低的问题,开展了可反洗测调一体分层注水研究。通过配套测调一体配水器、可反洗井封隔器,优化防砂、注水管柱结构,实现了不动管柱反洗井和测调一体功能,形成了渤海油田可反洗测调一体分层注水工艺。渤海油田10口注入困难的井应用该工艺进行了不动管柱反洗井作业,并进行了30井次的调配作业。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反洗井工具性能可靠,开关灵活,洗井效果良好,缓解了注水压力升高现象,降低了酸化频次;测调效率显著提高,平均单井调配周期仅需10 h,相较常规分注工艺调配周期2~3 d大幅降低。可反洗测调一体分层注水工艺的成功应用,验证了该工艺的可行性,为渤海油田分层注水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针对渤海油田注水井酸化问题,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综合对策:海上油田日注水量较大,在注入水水质相同的情况下,储层伤害更为严重,因此,建立了更加严格的注入水水质标准;加入有机处理剂前置段塞,加强有机解堵,并防止原油与酸液反应形成酸渣;在原有酸液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增强酸化洗油处理;采用多元复合酸体系解决渤海油田无机垢、注水污油、微粒运移、泥质堵塞等综合伤害问题;在不改变现有注水流程情况下,使用注水井在线酸化工艺,克服平台作业空间小的问题,同时提高酸化处理规模。综合对策经过现场应用,日注水量和视吸水指数较以往酸化提高了1.1~2.0倍,酸化有效期延长了50%以上,该技术对国内外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上油田平台空间有限、措施工艺受限等技术应用难题,提出了海上电泵生产井不动管柱岩石扩容技术.对海上油田储层扩容机理进行分析,说明了该技术适用于海上疏松和致密砂岩2类储层类型;设计了合适的海上油田扩容压力,并提出了与酸化技术相结合的实施方法,以降低扩容井口注入压力或增注提效;进行了电泵生产井不动管柱岩石扩容技术矿场试...  相似文献   

8.
快速酸化排酸管柱是一种环保型措施管柱。在不动管柱的情况下,使负压脉冲处理、酸化改造和残酸返排施工连续完成,从而有效解除地层堵塞,快速排出残酸。施工过程中封隔器无须重复坐封,使替酸、酸化和排酸工艺更加安全和快捷。通过在其它油田多井次现场应用表明:快速酸化排酸管柱结构科学合理,确保了酸化施工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残酸返排的有效率,施工时间短,劳动强度低,是油、水井酸化解堵的理想措施管柱。  相似文献   

9.
海上低渗储层主要采用压裂开发,常规压裂施工前后需2次更换作业管柱,既增加作业周期及施工成本,又容易在压井过程中造成储层二次污染,进而影响低渗气井压裂后的增产效果。文中从降低施工风险、节约成本及提高增产效果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型生产管柱保护工艺技术,避免了动管柱及压井作业,实现了海上低渗气井不动管柱压裂作业。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在海上平台压裂作业中应用了13井次,平均减少作业周期12.7 d,效果明显,对海上低渗油气田经济有效开发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上热采技术已在渤海油田稠油区块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但是仍主要采用注采两趟管柱,由此导致作业时间长、修井作业成本高、修井过程中洗压井对油层造成冷伤害等问题。结合海上热采技术特点与平台要求,通过研发同心管射流泵、注采一体化采油树、井下安全装置,构建了海上同心管射流泵注采一体化技术。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注采一体化技术管柱耐温350℃、耐压21 MPa,可实现注热一体化作业不拆井口、不解封封隔器,缩短了作业周期,降低了作业费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常规压裂作业后,通常采用酸化解除储层伤害,施工步骤多,经济性较差,研发能够实现压裂酸化一体化的液体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测定中性且水溶性的脂类在不同温度和浓度条件下的有效生成H+浓度及对碳酸盐的溶蚀率,优选了自生酸压裂添加剂,并与滑溜水复配形成新型抑制与解除伤害的自生酸滑溜水压裂液体系;采用摩阻仪和压力传导实验对该体系的摩阻、伤害抑制与解除能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生酸常温下基本不生酸,在储层温度下具有明显的缓速生酸效果,最终生酸浓度高达8%的等效盐酸,溶蚀碳酸岩量为0.41 g/mL;优选的自生酸与滑溜水配伍性能良好,减阻率达到72.3%;压力传导实验表明传统滑溜水产生了34.8%的储层伤害,该体系不仅不产生伤害,处理后的岩心反而高出原始岩心渗透率29.9%,体现出明显的一体化增产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水锁伤害是低渗气藏的主要伤害类型之一,分析了造成富县区块上古生界储层强水锁伤害的原因。富县区块上古生界储层水锁伤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为储层的孔喉半径小,其次为压裂液滤液表面张力偏大,压裂液进入地层后产生的毛管阻力大;同时储层地层压力偏低,导致压裂液水相侵入深、液体返排能力差也是造成储层水锁伤害的重要原因。通过研究,提出了以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和减小压裂液滤失为目的的富县区块上古生界储层水锁伤害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3.
稠油由于富含沥青质、胶质等重质组分而具有很高的黏度,给稠油的开采和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降低稠油黏度进而改善其流动性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以植物油、脂肪酸及植物油甲酯为掺稀介质,以塔河油田稠油为研究对象,考察对比了3种不同的掺稀介质对稠油的掺稀降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掺稀介质对稠油具有良好的掺稀降黏效果,在同一掺稀比下,植物油甲酯对稠油的降黏效果最显著,其次是脂肪酸,再次是植物油。通过斑点试验考察了掺稀介质和稠油的相容性和体系稳定性。结果显示,植物油甲酯与稠油相容性和稳定性最好,脂肪酸和植物油与稠油的相容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稠油由于富含沥青质、胶质等重质组分而具有很高的黏度,给稠油的开采和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降低稠油黏度进而改善其流动性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以植物油、脂肪酸及植物油甲酯为掺稀介质,以塔河油田稠油为研究对象,考察对比了3种不同的掺稀介质对稠油的掺稀降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掺稀介质对稠油具有良好的掺稀降黏效果,在同一掺稀比下,植物油甲酯对稠油的降黏效果最显著,其次是脂肪酸,再次是植物油。通过斑点试验考察了掺稀介质和稠油的相容性和体系稳定性。结果显示,植物油甲酯与稠油相容性和稳定性最好,脂肪酸和植物油与稠油的相容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富县采油厂油层水平井常规加砂压裂过程中给储层和支撑裂缝带来的损害导致压裂效果有限甚至压裂无效的问题,达到提高储层改造效果的目的,针对富县采油厂储层孔喉半径小、排驱压力高、孔渗性差、填隙物含量高等特点,通过室内实验配制出适合富县采油厂主力层位长6和长8油层的前置酸酸液体系。酸液体系为:12%盐酸+3%氢氟酸+0.5%缓蚀剂+0.5%破乳助排剂+0.5%黏土稳定剂+0.1%柠檬酸。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表明:该前置酸酸液能够有效降低压裂过程对储层和支撑裂缝的伤害90%以上,对低产低效储层改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河南油田砂砾岩厚油层特高含水期开发特点及常规酸化处理半径小、重复酸化效果较差的情况,研制出了以有机酸和含氟盐为主要成分的 HS— 12缓速酸酸液体系,并配套了机械细分酸化工艺及暂堵酸化工艺。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酸液体系对河南油田油层岩屑溶蚀率高,缓速性能好,有效作用时间长,可进行地层深部酸化,残酸不会造成二次沉淀伤害,岩心渗透率可提高2倍以上。近三来在河南油田现场应用 34口井,有效成功率达 90%以上。增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碳酸盐岩断裂带往往具有较宽阔的破碎带,是缝洞体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断层破碎带的识别与预测对油气井位的优选具有重要意义。在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井-震响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地震方法与技术的对比分析,利用相干加强(AFE)与裂缝地震相分析技术,结合地震均方根振幅、地震曲率、缝洞体雕刻等多技术手段,可以进行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的预测与刻画。结果表明,哈拉哈塘地区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沿断裂带条带状、扇状展布,一般具有200~2 500 m的较宽范围,与钻探结果吻合程度高。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大型缝洞体储层的分布受控于断层破碎带,破碎带规模越大,缝洞体越发育。  相似文献   

18.
多氢酸酸液体系酸度特性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砂岩的主要成分含有大量的硅质(包括石英和硅酸盐),由于氢氟酸能与石英和硅酸盐反应,迄今为止对于砂岩酸化都是用含有HF的酸液体系。但是,氢氟酸会快速的与黏土反应,同时产生二次、三次沉淀,这不利于保护岩矿的胶结和防止酸化过程中的储层伤害。为了减少这些负面效应的产生,提高油气藏酸化效果,国内外一直致力于酸液体系和酸化工艺改进研究。为此,对多氢酸酸液体系的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多氢酸酸液体系是一种多元弱酸,在酸化过程中能逐渐释放H+,可以保持溶液的pH值变化较小,即保持酸液的HF浓度变化较小;多氢酸酸液体系的初始pH值较高,可减少缓蚀剂的用量;多氢酸酸液体系是一种缓冲酸液体系;对于砂岩酸化,多氢酸比传统的含HF酸液体系更好;对于高温砂岩地层油气藏酸化,使用多氢酸酸液体系可延长酸液有效作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