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酸化是海上油田重要的增产增注工艺措施,尽管酸化应用已相对成熟,但油井酸化后残酸的处理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本文主要针对酸化返排液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有效的处理工艺流程,并进行模块化设置,有效地处理了返排液,保证了酸化增产的效果,对油田的稳定生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海上油田开发的特殊性,渤海油田多采用基质酸化技术解除堵塞,加速回收投资。针对动管柱酸化作业施工工艺复杂、作业周期长、作业费用较高等缺点,阐述了不动管柱酸化工艺在渤海绥中36-1油田的应用情况。考虑高孔高渗油田伤害特点及增产机理,选用溶解力相对较弱、作用半径相对较大的酸液体系,通过室内试验,筛选出以氟硼酸为主的酸化液配方,并提出采用与不动管柱酸化工艺相配套的暂堵酸化工艺和残酸返排工艺。不动管柱酸化采用平台支撑酸化作业,无需动用钻井船,残酸使用电潜泵返排并直接进入生产流程处理。间隔注酸效果评价试验和电缆腐蚀试验证明不动管柱酸化工艺能够达到海洋酸化作业和不影响后续生产的要求,从而简化施工程序,节约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3.
一、立项背景油井的酸化解堵是目前油田开发的常规增产措施,酸化是油田增产的主要措施,酸化井返排液中含有大量H+、Fe2+、固体机杂、原油等污染物质,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为保证外输原油脱水指标达标,海洋采油厂制定的返排液进流程标准较为严苛;同时受海况、船舶、污液站处理能力等因素制约,海上酸化作业存在着返排周期长、开关井次数多、作业废液产生量大费用高、处理难度大等问题,造成海上油井酸化措施实施难度大;不仅增加了原油处理成本和集输系统运行压力,也给海上安全清洁生产带来较大风险,随着海上就地分水能力的提升以及油田开发的难度加大,返排液进流程标准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4.
酸化是渤海油田最重要的增产增注技术。酸化后,返排出来的残酸直接进入生产流程,对油气水处理流程产生较大影响,导致外输原油含水超标,注水水质不合格。为了确定残酸返排液的乳化机理,通过对返排残酸组分的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进行了各组分对原油乳化稳定性及破乳效果的影响实验。实验表明,返排液的p H值、固体悬浮物和铁离子含量是影响破乳的主要因素,为此应建立相应的破乳方法。通过对酸化返排液进行有效地处理,对降低外输原油含水、提高油品质量、确保注水水质合格、保证油田正常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渤海油田油井酸化返排液处理受平台空间、时间限制,即时处理困难和易对平台处理系统造成冲击等问题,通过对现场酸化返排液特征进行分析,探索了酸化返排液对填砂管模拟堵塞的影响,室内验证了酸化返排液回注不会对回注井造成严重堵塞,提出了利用平台原有设备对返排液进行简单处理后回注注水井的处理工艺。现场应用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的油井酸化返排液,其水相主要指标明显高于平台注入水,回注井视吸水指数由回注前的24.02 m~3/(d?MPa)降至回注后的16.94 m~3/(d?MPa),但经少量盐酸解堵体系处理后,视吸水指数上升至27.16 m~3/(d?MPa)。配套处理技术能够一定程度地解决油井酸化返排液处理难题,确保海上油田油井酸化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6.
埕岛油田重要的增产工艺措施是酸化作业,酸化返排液直接进入集输系统会造成破乳剂等常规处理药剂效果变差或失效。为了确定酸化返排液的乳化机理,对不同返排时间的返排液进行物性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进行了各组分对原油乳化稳定性及破乳效果的影响实验,为了评价酸化过程中各组分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的重要程度,采用正交实验法耦合pH值、浊度和铁离子浓度3个因素,选择脱水率较高的水平范围通过正交表确定实验方案,进行三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对原油脱水性能实验。通过脱水率的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确定浊度为原油乳状液破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处理酸化返排液,可采用深度过滤工艺控制返排液中悬浮固体含量,有助于稳定原油脱水系统并提高油井生产时率。  相似文献   

7.
目前海上油田酸化存在一些难题,像酸化过程中酸液对电缆以及管柱的腐蚀;残酸液需要返排,且返排残酸无法处理;残酸使原油脱水变得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提出的新型有机酸液SW-1有针对性的解决了海上油田酸化工艺后管线腐蚀、残酸需要返排等难题。通过室内静态、动态溶蚀实验得到,SW-1对岩心粉具有一定的溶蚀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油藏渗透率;同时,SW-1反应速度慢,具有缓速性,可以深部酸化作业。通过SW-1静态腐蚀实验得到SW-1对管柱和设备腐蚀程度低,具有较好的铁离子稳定能力。从室内破乳实验知SW-1对原油脱水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油井酸化返排液物性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酸化是油田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目前酸化技术的应用已相对成熟,但油井酸化后残酸的处理问题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返排液进入生产流程后,产出液乳化严重、脱水困难,会进而对油、气、水的处理流程产生较大影响,会引起电脱水器断电、甚至导致外输原油含水超标,注入水水质不合格。本文通过测定油井酸化后初、中、后期返排液的物理参数特征,如水相pH值、无机离子含量、电导率、悬浮物含量、浊度等,研究酸化返排液在返排过程中物性参数的变化,发现不同时期返排液特征差异明显进而分析各参数之间的联系,为返排液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上油气田酸化的特殊性进行了不动管柱酸化可行性研究和现场实践活动。考虑高孔高渗油气田伤害特点及增产机理,选用溶解力相对较弱、作用半径相对较大并且不损伤电潜泵系统的酸液体系,最终筛选出了以氟硼酸为主的酸液体系;提出了采用与不动管柱酸化工艺相配套的分流工艺。不动管柱酸化采用平台支撑酸化作业,无需动用钻井船、残酸使用电潜泵返排并直接进入生产流程处理。间隔注酸效果评价试验和电缆腐蚀试验证明不动管柱酸化工艺能够达到海上油气田酸化作业和不影响后续生产的要求,现场应用表明不动管柱酸化工艺完全能满足类似海上油气田的酸化作业需要,从而大大地简化了施工程序,缩短了作业周期,降低了作业成本,在渤海油气田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渤海油田油井酸化返排液简易处理后回注造成的回注井堵塞问题,分析了渤海油田现场三口油井酸化返排液的固悬物含量,并通过改变酸碱环境,进一步分析了酸碱环境对酸化返排液中固悬物含量的影响。实验表明,不同单井、单井不同返排周期返排液中固悬物含量差异明显,酸碱环境对固悬物含量影响很大,加碱中和后的酸化返排液中会产生大量的Fe(OH)3沉淀。室内填砂管动态驱替实验表明,去浮油后的pH值为1~2的酸化返排液,不会对填砂管造成明显堵塞。现场施工过程中,酸化返排液应避免加碱中和,同时使用盐酸体系降低返排液pH值,可有效减少返排液中固悬物含量,降低回注井近井堵塞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