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川渝地区水电及天然气资源的产输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但两种能源在该区的互补利用效率并不高。为了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结合川渝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性地提出了天然气和水电资源"气水融合"的发展战略:基于四川水电存在"丰多枯少"及川电外输线路季节性闲置、川渝两地天然气面临上游快速增储上产而下游消费市场增速放缓,且管道外输受限局面的特点,充分发挥川渝地区储气库群的季节调峰作用,探索采取在夏季丰水期储气用电,冬季枯水期采气发电外输的模式,实现气水互补融合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川渝地区实施气水融合发展战略具有发电用气潜力大、储气库加速布局建设、气电技术发展成熟、气源资源地综合成本低、发电企业积极参与气电项目等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能够提高地区清洁电力供应质量,实现相关企业提质增效发展的内在需求;(2)制约气水融合发展的问题主要为体现气电环保调峰价值的上网电价机制未建立、气电燃机设备采购及运维费用偏高、供气价格影响气电的经济效益等。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以下优化途径与建议:(1)构建气水融合战略合作联盟以优化内部协调配置;(2)合力争取气水融合发展的相关规划及配套政策;(3)在川渝地区加快推行气电上网两部制电价;(4)跟进并出台国产燃机示范项目的配套扶持政策;(5)建立储气电价与发电气价的价价优惠联动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较之于燃煤发电,天然气发电(以下简称气电)尽管具有清洁性、高效性、低碳性、灵活性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但受政策、气源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气电产业要实现《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1.1×108kW的装机容量目标难度很大。为了推动我国气电产业的健康发展,分析了气电在我国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气电产业发展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我国中长期气电产业的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发展气电对于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天然气工业发展、提高制造业水平、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②当前,我国气电产业主要面临政策层面缺乏统一明确的发展定位、燃料成本相对较高、环保价值及调峰价值没有得到有效补偿、发电企业对供气稳定性存在担忧、燃气轮机相关费用较高等制约的因素;③随着国内外天然气供需形势的变化、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燃气轮机国产化初见曙光,我国已经具备大规模发展气电的条件,在政策推动到位的情况下,我国气电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进而提出以下发展建议:①统一认识,在中长期电力规划中明确"积极发展"气电的定位;②建立产业上下游合作机制,共同促进气电行业发展;③制定反映气电环保价值和调峰价值的电价和调度机制;④推动大型燃气电厂直供;⑤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燃气轮机国产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气电相对非化石能源发电的最大优势是资源稳定与技术成熟,现阶段发展气电是较为现实的选择。目前天然气发电行业用气量在天然气消费中的占比大致为20%,全国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气电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从运行情况看,天然气发电主要受气价及核心技术装备短缺制约,经济性相对煤电不具有竞争力。随着可  相似文献   

4.
2011年11月底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经过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和西气东输二线管道正式向位处华南的广州市供气。然而,由于中国天然气价格与国际气价脱节,天然气进口业务陷入进口越多亏损越多的尴尬境地,提高进口气入关后的价格将有助于缓解长期以来的进口气购销价格倒挂问题。为此,以广州市为例,测算了中亚天然气盈亏平衡时不同天然气用户的气价;采用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等热值直接成本对比法,按各类天然气用户实际支付可替代能源的现有价格等热值折算分析了对应的中亚天然气价格可承受能力。结果表明:从价格承受能力来看,居民用户和公共福利用户基本上是可以承受中亚天然气盈亏平衡定价;工商业用户也有一部分可以承受上述定价,但对燃料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大的用户,承受能力则较弱;天然气发电用户无法承受上述定价,中亚天然气发电只能扮演调峰角色。考虑到西气东输管道输送的既有国产气,也有进口气,为此提出:可以将国产气的出厂价与进口气的成本价加权平均,作为西气东输天然气的"出厂价"。  相似文献   

5.
为调整能源结构 ,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上海市将大力推广应用天然气。今后 5年 ,上海推广应用西气东输工程的天然气分三大块 :5 0 %用于发电 ,4 0 %民用 ,10 %用做生产化工产品的原料、工业品燃料和汽车动力。重大的天然气发电项目有 :上海化学工业区热电联产项目、上海闸北燃机电厂改扩建工程、华能上海燃气电厂、松江热电项目、金桥热电项目等。化工项目包括 :上海石化制氢项目、上海化工区工业气体项目、合成氨国产化改造、甲醇扩建项目。冶金项目有宝钢集团一钢不锈钢及碳钢热轧板卷技改项目、厚板改造项目和天然气替代重油项目…  相似文献   

6.
闫庆友  秦超 《天然气工业》2019,39(6):156-164
近年来冬季供暖期天然气消费需求持续旺盛,供需形势较为严峻,天然气紧缺又造成燃气机组(电网重要的调峰电源)的调峰能力无法有效发挥,严重制约了风电消纳能力。如何在冬季天然气供应紧张时期,考虑天然气的各类用途,实现天然气的合理分配,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引入粒子群多目标优化理论,充分考虑供给侧风电消纳与需求侧天然气负荷,综合设计了天然气供应收入最大化、供给侧风电消纳量最大化与天然气供应不确定性最小化3个目标函数,结合效用理论构建了考虑供应不确定性和调峰能力约束的天然气消费结构多目标优化分配模型,并以北京市城六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为例进行了模拟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天然气定价宜同时考虑社会效用和用户效用;②燃气机组调峰所带来的风电消纳效益受机组基本负荷利用小时数、燃气发电用气量以及供热期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验证了天然气消费结构的优化效果;③上述城六区应在原有天然气消费结构的基础上,小幅度增加发电、供热用气比例,保持商业及其他用气消费量稳定,大幅度缩减工业及天然气汽车用气量,以尽量满足居民用气量增加的需求。结论认为:北京市城六区优化后的天然气消费结构在满足各方天然气消费需求的同时,增加了总收入,提升了燃气机组调峰消纳风电的能力,证明该多目标优化分配模型能够为区域天然气消费结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黄 《天然气工业》2010,30(9):110-112
目前我国发电以煤为主,存在单位发电煤耗率高、有害物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为了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现有的燃煤电厂进行煤改气已成为各地政府的首选技改措施,但由于未考虑碳减排收益,众多燃煤电厂改造因经济不可行而搁浅。为此,引入碳排放交易规则,从减排量计算到项目经济性分析,系统讨论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应用于燃煤改燃气项目中的关键问题,并以某电厂燃煤改燃气项目为例,结合碳排放交易规则对电厂技改的经济性进行了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充分利用碳排放交易规则可达到要求的内部收益率,使那些不具有经济性的电厂改造变得可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发电事业得到较大的发展。2000-2012年,我国发电天然气用量增长率达到30%,尤其是近年随着国内一批燃气电厂的陆续竣工投产,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显著增加。据预测,到“十二五”末,我国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约为7000×104 kW 。按照发电、民用、工业用气各占1/3测算,预计2015年用于发电的天然气总量约在867×108m3,将是目前的两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发电产业作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在"碳中和"目标下将发挥特殊的作用。为了量化"碳中和"目标下气电产业的发展前景,基于平准化电力成本(LCOE),考虑天然气供应和电力需求在多期经济环境下的最大化收益,构建气电产业收益动态非线性优化模型,通过对比分析维持现状(基准情景)和"碳中和"情景,对"碳中和"目标下气电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多情景量化分析。结论认为:(1)较之于基准情景,碳中和情景下气电产业长远发展前景更好;(2)发电补贴是碳中和情境下气电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政府应当给予气电企业适当补贴;(3)天然气市场价格对气电企业影响较大,较低的天然气价格可以维持气电企业较好的发展,政府应关注天然气市场价格,当天然气价格变高时适当增加补贴来保证气电企业的基本收入;(4)政府应培育多种电力调峰辅助市场服务,降低或取消天然气发电企业发电最小比例约束,这将有利于气电企业的良性发展,促进发电与调峰市场化,同时气电企业也应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孙永喜 《焊管》2009,32(2):65-69
从管理经济学角度,剖析了610ERW焊管生产企业盈利模式的各项要素,如成材率、毛利率、盈亏平衡点,并针对盈利模式的流程和内涵提出了焊管行业市场运行新的商业理念,即:“三高三大”的经营原则和“三优三低”的盈利要素。同时以610ERW焊管生产企业为个案,结合国外大型制管企业的营销经验,分析了经济附加价值管理的思想、企业资本运作的思路和企业文化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肖建忠  王璇 《天然气工业》2019,39(11):117-125
近年来,我国LNG现货进口量呈现明显增长的势头,LNG现货市场成为我国补充气源的重要渠道和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撑;研究我国LNG现货价格的传导机制,进而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定价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基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LNG现货交易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LNG现货价格与国际天然气价格、中国原油现货价格、中国宏观经济之间的传导关系及动态响应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国际天然气价格指数波动对我国LNG现货价格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传导关系,该价格指数对我国LNG现货价格的影响可达40%;②我国LNG现货价格不能直接对国际天然气价格造成影响,也不能通过宏观经济运行间接传导作用于国际天然气价格;③我国LNG现货价格与原油现货价格之间不存在价格传导关系,国内LNG现货市场与原油现货市场形成分割局面。进而提出建议:①短期合同应当基于LNG现货价格建立定价机制;②利用交易中心平台产生的现货交易价格编制和发布中国的天然气价格指数、LNG价格指数、LNG运输价格指数等一系列指数产品,争取亚太地区LNG定价权,提升在国际天然气贸易中的话语权;③推动LNG接收站公平有序开放,提高LNG接收站产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发电(以下简称气电)产业是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进程中不可被忽视的力量,但随着电力和油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气电产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探究我国气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基于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了产业链两级能源市场现状和市场结构,结合产业链特性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指出了气电产业实施纵向整合战略的发展路径。结论认为:①"十四五"规划期间将是发展气电的战略"窗口期",气电占火电装机容量的比重将呈逐步增长态势;②由于面临上游天然气资源供应、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气电企业需要更加关注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竞争,而非气电企业之间的横向竞争;③纵向整合战略是我国气电产业当前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交易成本、降低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不确定性,从而提升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④在实施纵向整合战略过程中,企业应充分做好战略协同、知识协同、信息协同、物流协同,以提升纵向一体化协同度,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产业价值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苏欣  杨朔  章磊  段小平 《天然气技术》2010,4(1):69-71,74
针对浙江省天然气管网供气的主要对象,按照等热值等价格的原则,分析了城市、工业和发电各用户可承受的天然气价格及潜在的风险,认为对于浙江省而言,不论用天然气作城市燃气、工业原料或燃料,其用户都能承受供气价格的波动,尤其是用天然气作城市燃气,与其他可替代能源相比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4.
周娟  魏微  胡奥林  杜春 《天然气工业》2020,40(5):134-141
随着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和新版《中央定价目录》的发布,中国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面临着新的目标和新的路径。在调研国外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现行天然气价格机制与市场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现行天然气基准门站价格机制总体与天然气市场结构和供需实际相适应,但应进行完善和市场化改革;②应将现行与油价挂钩的天然气定价机制作为价格机制改革的第一目标,而将气—气竞争价格形成机制作为价格机制发展的最终目标模式。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中国天然气价格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措施:①贯彻落实天然气勘查开采领域全面开放政策;②加强对国家管网公司的监管;③改革和完善现行天然气门站价格机制;④发展多气源和多卖方的市场竞争;⑤建设和发展天然气交易中心;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管控的双重作用。最后对近期中国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提出建议:①用多种方式合力缓解进口气亏损;②完善管道运价机制,降低输气价格;③并行应用天然气门站价和气源(出厂)价;④降低城市配气价格水平,取消居民用气阶梯价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目前的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客观上要求再一次重建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形成机制。为此,调研了欧美国家在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前后天然气价格的运行方式和管理经验,深入分析了中国天然气价格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建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形成机制的具体内容和时间表。研究结果表明:①以2013年门站价格管理在全国推广为起点,中国花费了数年时间完成了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形成机制的第一次重建;②较之于管网运营机制改革,价格机制改革的难度更大,与价格形成机制第一次重建相比,二次重建的难度也更大,但意义也更加重大和深远,是中国天然气工业与市场在更高发展层次上的价格机制重建,是中国天然气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结论认为,应将天然气产供储销价格形成机制的二次重建作为"十四五"期间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中心任务,并从下述5个方面平稳有序地推进:①由捆绑定价改为非捆绑定价;②理顺天然气产业链价格,即国产气气源销售价格、中间环节管道运输价格、地下储气库储气费、LNG接收站气化费、下游环节输配气价格等;③妥善解决进口天然气的定价问题;④改天然气体积计量计价为能量计量计价;⑤加快发展天然气市场中心。  相似文献   

16.
付舒  张鹏程  董振宇  董聪 《天然气工业》2021,40(12):159-167
中国天然气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将面临新的形势与国家新的要求,既给天然气价格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又给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准确把握发展方向、不断深入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系统梳理了当前天然气价格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门站价格管制阻碍市场化改革进程、市场现状不满足价格放开条件、交易中心价格发现能力严重不足,进而基于今后一段时期天然气价格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重点内容以及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对策。结论认为,由于上游供应高度集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场化的基准价格缺失等条件的制约,“十四五”期间仍然是我国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过渡阶段,改革的重点应该聚焦在以下方面:①根据市场竞争条件分批取消门站价格管制;②合理确定管道、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等天然气基础设施的收费价格,执行两部制定价;③利用价格设计和政策刺激,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④引导企业通过签订长期合约实现价格市场化;⑤建设天然气交易枢纽,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基准价格;⑥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要深刻理解国家对行业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大方向,提升市场化经营能力,在降本增效、服务创新等方面下功夫,积极应对变化、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7.
天然气定价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底,国家发改委出台了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价格关系,建立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和动态调整机制的改革目标。文章以热值比较法分别对天然气与石油、LPG、电力和煤炭进行了价格比较。并就这几种能源对天然气价格的影响程度赋予了相应权重,进而测算了与其挂钩的天然气的理论价格及趋势。认为我国应积极推进天然气定价的市场化进程,逐步提高天然气价格水平,缩小其实际价格与理论价格之间的差距,建立并完善天然气与替代能源价格联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价格改革是我国能源体制革新的重要领域。为了总结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政策效果,明确未来重点改革方向,以2014年和2015年的天然气价格改革为背景,从天然气产业链关联角度,通过VAR模型分析验证天然气价格改革对产业链产生的传导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①价格传导机制从门站价格发生中断,无对外作用,无法对天然气生产量和消费量产生影响;②天然气产量、消费量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只会在时序上对价格改革政策的发布时机产生影响,但是天然气价格调整方向仍然是独立的,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大;③相关产业的发展会对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产生巨大影响且影响方向复杂,并在价格传导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结论认为:①天然气价格应该与其他能源价格挂钩并适度管制、适度放权;②天然气价格改革需要发挥能源产业的交叉强化作用;③在价格改革的过程中,应从产运销链的角度,实施统一的价格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