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轮古15井是一口预探井,在试油中用12mm油嘴求产,获日产油443m3.这一高产油流,是对奥陶系潜山进行酸化后获得的。在轮古15井试油之前,位于塔里木轮南桑南构造带上的轮古12井,桑塔木断垒带东段的轮古11井以及轮古9井,在试油中均获得了工业油气流,日产油为71~228m3.但是轮古15井所获得的产量是最高的。轮古15井的试油成果,加深了人们对轮南西部潜山油藏的认识,并且解决了稠油勘探中储集层横向预测和稠油测试方面的技术难题,为未来的开发提供了经验。石油地质的综合研究表明,轮南西部奥陶系的潜山,含油…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塔里木轮南奥陶系潜山4口探井全部获得工业油流,使轮南潜山已成为油田近期增储上产的现实地区. 位于桑南构造带的轮古12井在今年7月15日投产试采,使用φ6mm油嘴,日产油127t,日产气13万m3.位于桑塔木断垒带东段的轮古11井中途酸压测试,用φ10mm油嘴求产,折合日产油71m3、气52万m3.轮古12井和轮古11井是在砂屑灰岩段同一层位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基本确定桑塔木断垒带以及桑南构造带砂屑灰岩段存在层状油气藏. 轮古9井中测试油,用φ12mm油嘴求产,折合日产油228m3.轮古15井创造了探区会战以来单层油产量稳产高产纪录,用φ12mm油嘴酸化求产,折合日产油443m3.该井获得高产油流,解决了长期制约轮南西部潜山勘探中储层横向预测和稠油测试两大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第一年,新疆油气勘探取得巨大的成果,在新地区新领域新层系获得九项重要进展,为新疆油气工业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为2002年油气产量稳步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1)塔北隆起上的轮南潜山,近年来做了高质量高品质的三维勘探,强化处理解释与研究,并经反复工艺技术攻关,解决了长期制约潜山储层预测和稠油测试两大难题,2001年完钻四口探井(轮古12、轮古11、轮古9、轮古15井),分别获得日产127t,71m3、228m3及443m3的高产油流,为揭开轮南潜山找油,为原油上产提供了新区;(2)库车坳陷天…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油田轮古构造带和塔河油田在近年的勘探过程中相继发现了埋藏深度达5700m的稠油层,由于储层类型复杂,试油工艺和技术配套程度低,勘探工作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超深层稠油油气藏的勘探一直没有大的突破,针对塔里木和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特点和油藏性质,结合在吐哈鲁克沁稠油油藏试油过程中开发应用的深层稠油试油技术,经过对储层特性、原油性质和工艺技术分析研究,开发应用了一套适合于塔里木地区超深层稠油试油技术,成功的完成了轮古15井、TK612井、轮古41等稠油井试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轮古构造的开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塔河-轮南油区奥陶系为潜山型油气藏,潜山形成于古生代、定型于中生代,经过多期构造抬升、剥蚀作用,潜山构造作用、岩溶作用比较发育,由构造、岩溶作用形成的缝洞系统构成奥陶系储层。中部、西部以风化壳岩溶作用为主,东部以深部岩溶作用为主。区内奥陶系潜山整体含油,局部富集成藏,油气分布受储层发育的控制。由于奥陶系油气藏具有多期生油、多次运移、成藏、调整的特点,造成区内不同构造带油气藏特征不同。西部为重质油或稠油油藏,中部斜坡区西部为正常密度的原油油藏,桑塔木断垒、桑南斜坡、轮南断垒的东部为带油环的凝析气藏,东部为凝析气藏。在潜山顶部"天窗"作用下,形成油水界面倾斜的悬挂式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石油钻探技术》2006,34(3):77-77
英买34井是部署在塔北隆起英买32潜山构造带上的一口重点预探井,其主要钻探目的是进一步探索英买34号奥陶系—寒武系潜山的含油气性和评价英买32潜山构造带油藏类型及规模。对该井志留系5384-5389m井段用中7.5mm油嘴求产,折算日产油189.95m^3、气5342m^3。这是该地区继英买35井之后,第二口在志留系砂岩储层获高产工业油流的探井,展示了古生界碎屑岩广阔的勘探前景。为进一步扩大勘探成果,塔里木油田在英买力-牙哈地区又部署5口预探井、3口评价井,全力加快塔北西部油气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7.
河西务潜山带是冀中坳陷北部廊固凹陷主要油气聚集带,勘探早期仅在区带南部发现了别古庄、刘其营和刘其营西3个小型奥陶系潜山油藏,之后持续勘探始终未取得新突破。对制约该区奥陶系非均质碳酸盐岩潜山油气成藏的构造、沉积储层特征,以及储层改造技术等关键问题,开展针对性深化研究。通过实施整体连片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精细构造解释,理清了区带构造格局,发现落实了由3个局部高点组成的杨税务潜山构造;开展奥陶系沉积相和储集体发育特征分析,认为研究区云坪和含云灰坪为有利沉积储集相带,岩石类型、裂缝发育程度和岩溶作用共同控制储层发育,云岩类是有利储集岩;通过油气供给条件、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储盖组合分布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构建了河西务潜山带奥陶系碳酸盐岩非均质储层的块状—层状复合型潜山成藏新模式。以研究新认识为指导,在杨税务潜山西部高点部署钻探风险探井——安探1X井,在奥陶系获日产气40.89×10~4m~3、日产油71.16m~3的高产油气流,实现了冀中坳陷北部超深超高温奥陶系潜山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同时,也展示了该领域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轮南古隆起控油理论及其潜山准层状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针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古隆起奥陶系潜山油气勘探的难点,应用新的学科理论和技术方法,系统研究轮南古隆起对奥陶系潜山油气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建立轮南古隆起控油、潜山整体含油局部富集的理论体系。古隆起是油气长期运移的指向区,古隆起控制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发育、输导体系的形成和潜山油气的多期成藏。提出轮南古隆起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型准层状油气藏新模式,认为受风化壳岩溶储集体的控制,油气富集在潜山表层150m深度范围内。同时,形成了该类油气藏勘探开发配套技术,如高精度三维地震储集体预测及酸压储集体改造技术、非均质碳酸盐岩油气藏井点优选及不规则井网开发技术等。图2表1参22  相似文献   

9.
乍得潜山裸眼段漏失严重,致使打水泥塞时灰面高度难以控制,封层成功率低,MFE等常规测试工具和抽汲排液测试技术难以满足长裸眼段分层测试和稠油井排液测试。根据乍得潜山油藏裸眼段储层特征及井身结构,形成了潜山裸眼常规试油工艺、长裸眼段试油工艺、裸眼桥塞联合注灰封层上返试油工艺、潜山裸眼稠油试油工艺和潜山裸眼测试工作制度。经BC2-1井应用表明,坐套测裸的NAVI泵+APR工具排液测试求得的流动压力和产量均比较稳定,NAVI泵累计运转1 475 min,产液96.746 m~3,产油90.243 m~3,试油效果显著。该裸眼试油系列技术为乍得潜山油藏评价和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油气井测试》2001,10(1):77
大港作业三区一油井获高产    二月十六日,大港油田分公司作业三区歧6334新井在2058~2063 m处对沙一下油层用7 mm油嘴试油求产喜获高产油流,日自喷原油57 t,实现了该区产能建设开门红和老区后期开发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为这个作业区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塔里木轮古11井中测获高产油气流   2月22日,从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的轮古11井传来喜讯,这口井中测时在5187.87~5271.00m井段测得高产油气流。用10 mm油嘴求产,获日产原油71m3,天然气50多万m3。    摘自《中国石油报》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轮古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典型的非均质碳酸盐岩潜山油藏。采用补偿厚度印模法和残留厚度法进行古地貌恢复,将轮古油田二级古地貌自西向东划分为岩溶缓坡、岩溶台地、岩溶高地、峰丛谷地和岩溶盆地共5种类型。研究区奥陶系岩溶储层以洞穴型储层为主,可细分为山高洞大型和暗河连通型2种;目前已勘探开发的洞穴型储层主要发育于奥陶系潜山面以下0~135 m,不同埋深、不同区块洞穴型储层的充填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洞穴充填相可划分为化学沉积相、搬运型岩相、垮塌型岩相和渗流充填相4种类型;洞穴充填模式可划分为峡谷区顺河潜流型洞道充填模式、峡谷区伏流型洞道洪水回泛及深潜型洞道垮塌充填模式、顺河潜流垮塌落水洞充填模式和深潜流型竖井未充填模式4种。油气主要富集于轮古油田奥陶系潜山残丘高部位,沟谷趋势面指示原始的油水界面,不同井区控制油水界面的沟谷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缝洞型碳酸盐岩内部局域振幅横向差异性储层预测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高分辨率三维保幅地震资料显示,潜山内部存在许多“短轴”杂乱的反射能量团。根据地震反射原理,结合钻井取心、测试和测井资料的分析,认为具有一定反射能量和“短轴”杂乱反射是碳酸盐岩潜山内部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由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定量刻画潜山内部杂乱反射能量团的方法,主要用于预测缝洞型碳酸盐岩内部储层的平面分布规律,简称为局域振幅横向差异性储层预测法。本文方法具有简便实用、预测精度高等特点,在轮南地区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勘探中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轮南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孔洞发育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南奥陶系潜山碳酸盐岩储层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很低,但溶蚀孔洞的发育改善了其储集条件。根据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分析,论述了轮南潜山碳酸盐岩储层孔洞分布发育规律、孔洞充填特征及孔洞发育的控制因素,并分析了孔洞对储层的影响。认为孔洞的发育为轮南潜山油藏的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不仅形成孔洞型储层和洞穴型储层,而且发育的孔洞与裂缝相通,形成该地区重要的裂缝孔洞型储层。  相似文献   

14.
酸压改造是轮南油田增储上产的主要技术手段。轮南潜山奥陶系储层埋藏深、地层温度高、孔隙裂缝发育等特征给酸压施工和酸压材料带来诸多困难。在分析了轮南潜山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技术难点的基础上,对该油田所采用的深度酸压工艺、泵注程序、施工参数、排液方式等作了详尽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认识,对类似的储层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古潜山轮古西地区奥陶系断裂解释存在的难点,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采用平面上参考相邻塔河地区的断裂发育规律,纵向上参考多层地震属性,对断裂进行了精细刻画和认识。结果表明:轮古西地区奥陶系断裂按形成时间分为中晚加里东期、海西期,按规模分为I级、II级、III级;同时,断裂对潜山地貌、沟谷水系、岩溶储层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进而影响油气的富集成藏;断裂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I级及部分II级断裂控制油气的垂向运移通道,并通过控制古地貌影响油气的平面优势运移方向,而III级及另外部分II级断裂通过影响岩溶作用进而控制着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发育和分布。该认识对轮古西地区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油田坚持油气并举 ,优化勘探部署 ,强化生产组织 ,油气勘探出现良好势头。在部署上 ,塔里木油田勘探系统以轮南奥陶系古潜山、塔中志留系等为重点目标 ,立足新突破 ;天然气勘探以库车地区为重点 ,重点评价勘探英吉苏等地区 ,同时坚持勘探先行 ,重视新领域、新区带、新层系的勘探 ,争取发现新的油气勘探接替区。在勘探战线全体员工的努力下 ,塔里木油田在 2 0 0 2年上半年的勘探工作取得了七项重要成果 :一是轮古潜山全面丰收。在轮古地区新钻的一批井均获得高产油流或良好的油气显示 ,展示了轮古潜山的勘探开发前景。二是哈得东河砂岩…  相似文献   

17.
塔河和轮南油田分处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的南北两地,构造位置上具有北高南低的特点,构造活动差异及后期改造作用的不同造成两地储层发育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沙107井和轮古40井储层发育特征的对比研究发现,轮古40井地处北部构造高点的轮南油田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厚度较薄,缺失地层严重,奥陶系仅发育中下统的鹰山组,但由于该套储层距离上部不整合面近,风化壳储层发育,缝洞系统发达,形成了一套优质的油气储集体。沙107井所在的塔河油田地处南部斜坡地带,奥陶系发育较为齐全,但上部巨厚的上奥陶统非岩溶性地层阻碍了下部中下奥陶统储层的后期岩溶改造作用,又由于中下奥陶统储层远离上部不整合面,因此孔、缝、洞的发育均受到限制,储集性能远不如上奥陶统缺失的北部地区储层。   相似文献   

18.
据悉 ,新疆塔里木油田桑南构造带上的断垒带、奥陶系砂屑灰岩古潜山风化壳内天然缝隙发育 ,有利于油气富集 ,且易于高效开采。已钻探的轮古 12井 ,天然气产量 13× 10 4 m3 / d、油产量 12 7t/ d;轮古 11井天然气产量 5 2× 10 4 m3 / d、油产量 71m3 / d;轮古 15井油产量 4 4  相似文献   

19.
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是歧口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对象,由于其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勘探进展缓慢。在分析宏观构造背景、钻井、录井、常规测井、成像测井、试油和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明确了北大港构造带奥陶系潜山的储层特征和储层主控因素,提出了多期次岩溶发育模式。北大港构造带潜山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储集空间以溶洞、粒间溶孔、晶间孔和裂缝为主,储层发育主要受控于岩性组合,以及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3期古岩溶的综合改造。基于恢复的岩溶古地貌、试油表现、溶洞充填物和构造背景,建立了3期古岩溶改造模式,即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的准平原化岩溶残丘-斜坡-洼地改造模式、印支期-燕山期总体岩溶斜坡背景下的次级残丘-洼地模式、喜马拉雅期的断裂岩溶改造模式。其中,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是北大港构造带最重要的储层改造阶段,印支期-燕山期古岩溶储层的改造作用仅在千米桥潜山带较明显,而喜马拉雅期的古岩溶改造仅发育于古近系凹陷的边界断裂带,改造了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的古岩溶地层。  相似文献   

20.
《轮南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沉积相及岩溶研究和储层横向预测》项目是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委托,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塔里木分院、地质所、地球物理所、天然气所和国家地震局的地质所合作完成。该项目在7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建立了轮南潜山奥陶系地层系统,完成了层组和岩性段划分与对比,划分了6个组,7个岩性段,对各组、段进行了沉积相分析,描述了潜山顶面地层及其沉积相带的分布,指出了有利储集相带。 2.研究了潜山构造演化历史的背景,对中部平台区的构造格局和破裂构造强度作了分析。认为在中部平台区构造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