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3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塔中低凸起北部斜坡带下奥陶统风化壳不仅为油气的重要运移通道,而且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与其下伏的寒武系储盖组合一起,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的含泥灰岩沉积之后就能够有效捕获北部的满加尔凹陷寒武系泥岩烃源岩在中-晚奥陶世生油高峰期生成的油气。下奥陶统储盖组合形成早,与下伏寒武系储盖组合通过断层、裂缝沟通,是喜马拉雅运动期重要的天然气输导层,在合适的存在适宜的遮挡条件的场所,如出现断层封堵、饱含水的致密层封堵以及早期生物降解沥青层封堵等,可以聚集形成连片分布的天然气藏。  相似文献   
2.
将干气在高压条件下注入高凝析油含量的凝析气藏,能够减缓地层压力下降速度,有效抑制反凝析,提高凝析油的最终采收率,这是高效开发高含油凝析气藏的最好方法。利用气驱特征曲线方法来研究凝析气藏的开采动态,通过牙哈23凝析气藏的生产动态数据验证了气驱特征曲线规律的可靠性,建立了累计产凝析油量与生产气油比的关系。依据此关系式,在凝析气藏达到废弃条件时,即可用该方法确定其凝析油的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3.
塔中Ⅰ号坡折带高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中Ⅰ号坡折带45个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原油富含轻烃组分、贫重质组分,反映源岩较高的热成熟度.原油中发育异常高丰度的含硫芳烃 -二苯并噻吩,反映了海相成因特征.伽马蜡烷/C30藿烷、规则甾烷与C30甾烷相对分布等多项指标与生物标志物指纹反映区内至少有两种油源.双金刚烷系列与链烷烃分布指示塔中Ⅰ号坡折带东端存在一强气侵注入点.观察到邻井原油、不同层系原油烃类化学成分显著的差异,指示油气成因与成藏条件的差异.塔中Ⅰ号坡折带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叠合盆地海相成因油气的普遍特征,包括高过成熟性、多源与多期成藏、油气化学成分的非均一性及油气藏的相对分隔性.本研究为区内寻找多种成因类型油气与油源确认提供了依据,指示塔中低凸起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库车前陆盆地下侏罗统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侏罗统阳霞组和阿合组为库车前陆区的主要储层之一,为了证明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文章通过野外露头及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等微观特征的研究,分析认为对储层影响较大的成岩作用是压实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破裂作用,其中压实作用是原生粒间孔隙的主要破坏者,溶蚀作用是储集空间的主要生产者。该储层主要发育4类成岩相:破裂--溶蚀相、溶蚀相、压实--溶蚀相和压实相,其中破裂--溶蚀相区的储层最有利,主要分布于吐格尔明及明南地区;而压实相区为非储层区,主要分布于依奇克里克构造带的西侧和吐孜洛克构造带南部。  相似文献   
5.
轮南低凸起凝析气藏的蒸发分馏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蒸发分馏作用控制下,凝析气藏的形成将不受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的制约,这是对经典生油理论中凝析气藏成因机制的一种重要补充。轮南低凸起奥陶系及石炭系发育大规模的凝析气藏,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凝析气藏中凝析油Rc在0.8%~1.0%(远低于热裂解成因Ro=1.3%的门限),凝析气为过成熟干气(回归Ro>2.0%);同时,区内原油与干气的充注期相异,表明轮南地区的凝析气藏并非热裂解成因的产物。通过分析该区各层系凝析气藏流体性质及相态特征发现,轮南地区凝析气藏具有典型的蒸发分馏特征:下部(奥陶系)层系中凝析气藏的地露压差较小,带有典型的油环;上部(石炭系)层系中凝析气藏的地露压差较大,以纯气相形式存在。石炭系的凝析油相对于下伏的奥陶系残余油具有密度较轻、饱和烃含量偏高的特征。结合该区烃源岩热演化、油气成藏时间、断裂活动史等成藏要素的四维耦合性剖析,结论认为:喜山期断裂泄压作用以及大量他源干气的侵入诱发了该区蒸发分馏作用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桑塔木断垒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油气资源丰富,裂缝在油气藏的形成中起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和统计,发现取心段平均裂缝密度为3.3条/m,以小的半充填的斜交缝为主;裂缝主要发育2个带,第1条发育带位于不整合面之下,厚20~50m;第2条裂缝带与第1条相距约100m。通过分析化验资料的观察和分析,认为主要发育2期构造裂缝;综合分析测井、试油和构造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裂缝的发育程度主要受断裂、不整合面和岩性等因素控制。裂缝发育程度与油气关系密切,裂缝发育区域油气高产的可能性大。裂缝发育于油气大规模运聚之前,为油气成藏提供通道。同时定量分析了裂缝对储层的贡献,认为其为储层提供一定的储集空间和绝大部分渗透率。   相似文献   
7.
塔北隆起西部复式油气区原油成因与成藏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塔北隆起西部地质构造复杂,含油气层系多,是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在该区原油物理性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碳同位素综合分析基础上,将该地区原油划分为海相原油和陆相原油,其中陆相原油又包含湖相原油和煤系原油两种类型。与陆相原油相比,海相原油密度大,重排系列含量低,二苯并噻吩含量高,碳同位素轻。海相原油主要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分布于奥陶系内幕岩溶储层中,与哈拉哈塘周缘的原油相近。湖相原油主要分布在白垩系卡普沙良群之下的风化壳中,而煤系原油主要分布于新近系—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中。油源精细对比为油气来源、充注期次、运移方向的判识奠定了基础,是复式油气成藏研究的重要环节,同时还可有效地识别油气输导体系,为油气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分析提供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8.
油藏开发指标预测研究是制定油藏开发方案的前提与基础。本文以油藏工程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塔里木碎屑岩油藏渗流特点及开发动态分析,提出了应用递减曲线和水驱曲线微分形式联合来预测开发指标变化趋势。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能够满足油田开发规划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塔中12构造复式油气运聚与成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塔里木盆地塔中12构造位于塔中低凸起塔中10号构造带中段,是一长期继承性古隆起。该构造志留系、奥陶系多个层段均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并获得了工业油流。根据对油气显示的分析,认为石炭系东河砂岩的油迹、荧光显示是断层垂向渗漏所致。通过断层封闭性、含氮化合物、油源生标对比等分析,并结合其他学者对包裹体成分、均一温度的测定资料,分析了塔中12构造志留系及上奥陶统的油气成藏过程。另外,通过分析塔中12构造下奥陶统的油气成藏条件,认为该层系有望获得工业气流。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识别与分布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露头实测、探地雷达浅层地震测量、岩心分析、测井评价和地震追踪等,建立了海相烃源岩识别方法和流程,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进行重新识别和空间展布预测。结果表明,寒武系—奥陶系垂向上共发育4套烃源岩,分别赋存于阿瓦提凹陷和满加尔凹陷的下—中寒武统、塔东地区的下-中奥陶统黑土凹组、阿瓦提凹陷—阿满过渡带—满加尔凹陷的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吐木休克组—却尔却克组、阿瓦提凹陷至塔中地区的上奥陶统印干组—良里塔格组中。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的发育受海平面上升控制明显,分布具有鲜明的"等时异相"特征,即在同一时期,不同沉积相带沉积不同类型的烃源岩;烃源岩的形成还具有随碳酸盐岩盆地迁移而迁移,随陆源碎屑大量注入而消亡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