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6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具有分辨率高、直观和可定量化的优势,在沉积储层研究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以成像测井资料为主,结合大量的岩心、薄片和常规测井曲线的分析,将研究区鹰山组岩溶体系划分为11种成像测井相,包括溶蚀作用形成的溶洞相与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相构成的储层相类型、沉积作用形成的高阻隔层相类型,以及多种储集空间叠合的复合相类型等。在精细刻画岩溶体系的成像测井特征之后,认为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古岩溶体系中,形成有效储集层段的并非伽马高值的溶洞相,而是溶洞相之下、高阻隔层相之上的裂缝与溶孔的复合相,溶孔构成了油气的储集空间,而裂缝成为沟通储集空间的通道。多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受不整合面发育和构造古地貌等多重因素控制,古岩溶作用发育的鹰一段和鹰二段,显示出不同的岩溶特征。其中,鹰一段发育2套可识别的大型溶洞体系,而鹰二段则以小型溶洞、溶孔等均匀溶蚀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主控因素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摘要:利用岩心物性及岩心照片对比分析研究区两类储层的储集性能和储集空间特征,并通过储层纵横向分布及油气水赋存状态研究寻找优质储集体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发现,受沉积相带和断裂活动显著控制的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储层呈现明显的层位性和分段性;而以不整合岩溶和断裂活动为主控因素的下奥陶统岩溶风化壳储层集中发育于不整合面下40~200 m深度范围内,分层性明显。综合对比两类优质储层发现,两类储层发育的关键作用不同,但储层总体呈现“横向连片,纵向叠置”的分布特征,储集性能相当。进一步分析认为,碳酸盐岩优质储层是在沉积〖KG-*4〗-改造双控作用下发育的。塔中西部平台区和塔中Ⅰ号带内带的岩溶次高地与岩溶上斜坡,具有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条件,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勘探可继续向西、向内拓展。  相似文献   
3.
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方解石胶结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酸盐岩孔隙演化受各种成岩作用的控制,其中方解石胶结作用是破坏孔隙和降低孔隙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灰岩成岩类型和成岩期次繁多,关系较为复杂.根据岩心、薄片、阴极发光和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通过对各种成岩产物和成岩组构特征的综舍研究,共识别出3期12种方解石胶结类型.第一期胶结作用发生于海底成岩环境,产物主要有微晶、纤状、放射纤维状、束状、放射轴状方解石和似球文石,充填孔隙为0~30%;第二期胶结作用发生于大气淡水环境中,主要胶结物类型有新月型或悬垂状、渗流粉砂、共轴增生等,充填孔隙为5%~100%;第三期胶结作用发生于埋藏环境中,晶体明亮粗大,以粗粒亮晶、嵌晶方解石为主,充填孔隙为5%~100%.文中系统总结了各期胶结作用对孔隙演化的影响,并建立了孔隙演化史.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再认识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综合考虑下古生界烃源岩的纵向分布特征,认为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下古生界烃源岩主要发育中、下寒武统,中、下奥陶统和上奥陶统3套烃源岩.中、下奥陶统黑土凹组烃源岩与中、下寒武统烃源岩的沉积相特征和发育特征相似,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上奥陶统烃源岩分布局限、类型差.3套烃源岩具有不同的热演化特征.以满加尔凹陷中西部地区为例,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在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进入生油高峰阶段,中、下奥陶统烃源岩在海西晚期进入生油高峰阶段,上奥陶统烃源岩则在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进入生油高峰阶段.满加尔凹陷古生界烃源岩的三分法能更准确地反映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实际分布情况,同时构筑了解决油气来源、油气成藏观点冲突的框架,能更准确认识不同地区海相原油的混源特征.  相似文献   
5.
轮南古隆起奥陶系潜山油气成藏机理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轮南奥陶系大型古潜山具有整体含油、局部富集的特点,但由于风化壳碳酸盐岩储集体非均质性极强,流体十分复杂,油气藏类型特殊,勘探难度很大。利用石油地质、地球物理、有机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了该区潜山烃源岩、储集体、输导体系等成藏关键事件,并从潜山构造演化和多期成藏的角度提出了轮南大型古潜山的油气成藏模式。该模式应用于轮南潜山,发现了储量超6×108t特大型油气田。  相似文献   
6.
针对塔里木盆地塔中Ⅱ区奥陶系油气多相态共存、产能差异和富集模式认识不清的问题,采用油藏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奥陶系流体性质、分布特征及成因。油藏pVT相态分析认为存在凝析气藏与轻质油藏沿走滑断裂共存的现象,原油的成熟度参数显示为成熟阶段的产物,天然气碳同位素和烃类比值揭示组分为原油伴生气和原油裂解气的混合,金刚烷化合物及天然气分析显示中寒武统盐下原油裂解气的充注是奥陶系凝析气藏形成的重要原因。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发现油气分布受到走滑断裂的控制,马尾、翼尾、走滑断裂带与逆冲断裂交汇部位具有较低的原油密度和含蜡量,以及较高的气/油比、干燥系数、4-MDBT/1-MDBT比值等,为油气充注的有利通道,走滑断裂周期性开启与膏盐层封堵机制耦合控制了塔中Ⅱ区奥陶系油气成藏。综合研究认为,塔中Ⅱ区油气具有侧生邻储、走滑断裂垂向输导、沿走滑断裂富集的特征,多期点状油气充注是造成奥陶系油气差异分布的重要原因。走滑断裂控制了奥陶系油气富集,马尾地堑、翼尾地堑、走滑断裂带与逆冲断裂交汇构造部位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中寒武统膏盐层下可能发育大规模气藏,需要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深部碳酸盐岩储层以次生溶蚀孔、洞、缝为主,空间分布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传统的"相控建模"、"岩溶建模"和"碳酸盐岩储层相控建模"方法均不能准确刻画储层分布特征。为此,提出地震约束建模方法:首先基于线性反演去除资料的AVO效应获得纯纵波数据,然后结合测井信息计算相对波阻抗,并进一步转化为绝对波阻抗属性定量质控波阻抗反演质量。采用的建模方法本质上属于确定性建模,流程包括纯纵波数据提取、相对阻抗计算、振幅约束低频建模、波阻抗反演等。ZG8井区的实例分析证实:基于纯纵波振幅约束建模的反演方法可以避免传统插值建模方法受井资料影响大的局限,克服了常规融合层速度等建模方法精度不高的缺陷,准确反演了强非均质储层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通过岩心、岩石薄片、成像测井、野外露头等资料分析,在塔中隆起北斜坡中部下奥陶统鹰山组内部识别出9种沉积微相,组合成4种沉积微相序列。鹰山组内部发育4种储集空间类型,以裂缝-溶孔型储集空间为主,其次为小型溶孔型,裂缝型和溶洞型所占比例相对较少。高能沉积微相序列是有利储集层发育的基础,易发育小型溶孔型和裂缝-溶孔型储集层,几种类型的储集层相互叠加,形成鹰山组优质储集层。低能沉积微相序列多作为原状地层或隔层出现,但在局部也可以发育少量的裂缝和溶孔,形成小规模的裂缝型及裂缝-溶孔型有利储集层。  相似文献   
9.
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介质油气运聚机理是叠合盆地油气勘探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塔中83井区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在NE向断层与NW向断层的交会部位异常高,而随着远离断层交会部位逐渐降低,并沿构造脊展布,这一点违背传统的背斜核部富气而翼部富油的模式。基于碳酸盐岩表生岩溶的相关研究成果,建立了表生岩溶缝洞体系的基本模型。在分析油气在表生岩溶缝洞体系运聚过程的基础上,认为复杂缝洞体系中油气的差异运聚原理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关键。油气在表生岩溶缝洞体系中运移时,总是要先将临近油气充注点的孔隙或缝洞充满至其溢出点后,才能继续向远处运移,并沿油气运移路径顺次充满远处的孔洞缝体系,导致:①近油气注入点富气,而远油气注入点富油;②油水关系复杂并受侧向联通通道的控制,这种模式与塔中油气的分布规律非常吻合。基于此,认为研究区断层的交会部位是油气的注入点,油气运移的主输导通道沿构造脊展布。岩溶缝洞体系差异运聚模式提示:①对缝洞体系的油气勘探应首先刻画缝洞体系的结构,在分析油气注入点和主输导通道的基础上才能对油水关系进行很好的预测;②应坚定油气注入点和主输导通道附近圈闭的勘探,不要因局部圈闭的失利而否认整个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0.
轮南低凸起凝析气藏的蒸发分馏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蒸发分馏作用控制下,凝析气藏的形成将不受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的制约,这是对经典生油理论中凝析气藏成因机制的一种重要补充。轮南低凸起奥陶系及石炭系发育大规模的凝析气藏,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凝析气藏中凝析油Rc在0.8%~1.0%(远低于热裂解成因Ro=1.3%的门限),凝析气为过成熟干气(回归Ro>2.0%);同时,区内原油与干气的充注期相异,表明轮南地区的凝析气藏并非热裂解成因的产物。通过分析该区各层系凝析气藏流体性质及相态特征发现,轮南地区凝析气藏具有典型的蒸发分馏特征:下部(奥陶系)层系中凝析气藏的地露压差较小,带有典型的油环;上部(石炭系)层系中凝析气藏的地露压差较大,以纯气相形式存在。石炭系的凝析油相对于下伏的奥陶系残余油具有密度较轻、饱和烃含量偏高的特征。结合该区烃源岩热演化、油气成藏时间、断裂活动史等成藏要素的四维耦合性剖析,结论认为:喜山期断裂泄压作用以及大量他源干气的侵入诱发了该区蒸发分馏作用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