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油田开发主要采用的是注水开发的方式,该方式当油田进入高含水期之后,采出水量会增长,但是同时含油污水也会增多。所以在油田开采的过程当中,如何用最少的经济成本处理含油污水是现阶段油田开采节约成本的方式之一。膜分离技术是近十几年油田处理含油污水主要的方法之一,专家通过对该方法原理的研究,提高了膜分离技术处理油田含油污水的效率。本文将指出膜分离技术当中膜的种类,说明膜污染的原理以及预防和清洗的方式,最后分析利用膜分离技术在处理油田含油污水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膜分离技术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及其优点,有机膜、无机膜和复合膜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膜处理含油污水过程中的破乳机理、影响含油污水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产生膜污染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探讨了膜分离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最后指出,深入研究分离膜的分离过程和机理,探索合适的清洗周期,研究合适的清洗剂和清洗工艺,明确分离膜的预处理指标要求,合理安排工艺流程,开发新型膜及膜组件是膜分离技术在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含油废水的膜处理技术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李海波  胡筱敏  罗茜 《过滤与分离》2000,10(4):10-14,40
膜分离法处理含油污水简单、高效且能耗低 ,合理选择膜和设计膜组件可以提高油脱除率 ,减小膜污染 ,增加处理量 ;油水分离的膜过程机理研究尚不成熟 ,岌待建立相关理论 ;分析了传统的膜分离技术及组件 ,指出双极旋转膜组件能够较好地强化膜过程 ,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含油污水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含油污水的无机膜分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无机膜在处理含油污水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进行了评述;分析了无机膜分离含油污水应用技术的特点及所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反冲洗是膜法处理含油污水过程中有效且稳定的膜污染控制技术。在以α-AI2O3微滤膜管错流过滤含油污水工艺过程中,研究反冲压力、反冲持续时间和反冲周期对膜渗透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恢复通量与反冲压力成正比,并且在反冲压力0.7MPa,,反冲时间58,反冲周期20min下,膜平均稳定通量较未反冲时提高15.68%,达到良好的反冲效果。  相似文献   

6.
油田含油污水的高效处理是油田可持续开发的关键,陶瓷膜过滤技术由于具有分离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陶瓷膜的油水分离机理,调研了国内外陶瓷膜过滤技术处理油田含油污水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陶瓷膜过滤技术在海上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膜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膜本身的性能、原料液的性质、过程的操作参数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其中膜本身的性能主要体现在膜孔径和膜材料上;原料液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含油量、p H、浓度和温度;而过程的操作参数主要包括跨膜压差和膜面流速;其他因素主要有反冲洗、吸附剂和混凝剂。然后分析了膜污染的机理,介绍了目前膜清洗的方法。最后分析了膜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膜分离中引入曝气可有效减轻浓差极化和膜污染,提高膜过程分离效率.文中采用实验对比验证和气液二相流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了曝气方式对膜分离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导流板仅在膜通道曝气过程的曝气量为250 L/h时,可维持平均压力增长率为40 Pa/min,能有效控制膜污染;继续增大曝气量,曝气方式对膜污染控制效果的...  相似文献   

8.
冷轧含油废水的处理,对于钢铁企业减少污水排放量和新水用量、提高废水循环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冷轧含油废水处理技术,如重力分离法、气浮法、絮凝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生物法、膜生物反应器等,描述了冷轧含油废水处理工艺与现状,展望了冷轧含油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柴红  陈欢林  徐立 《化工学报》2001,52(2):162-166
引 言亲和膜分离技术综合了亲和色谱选择性高和膜过程简单、连续、易放大的特点 ,近 10年来对这类膜及其过程的研究在生化分离领域成为热点[1~ 3] .在亲和膜制备过程中 ,膜的活化大都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工艺复杂 ,费时费力 .而等离子体引发聚合法可以直接将所需基团接枝到膜上 ,省略膜的活化过程 ,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基膜和接枝单体的选择范围广等优点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在膜分离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渗透汽化膜材料的改性和制备[4 ] 、固定化酶膜的制备[5] ,而在亲和膜的制备方面报道较少 .Kiyohara…  相似文献   

10.
膜分离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炼油污水,含有多种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膜分离作为一种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率高以及能耗低的技术,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炼油污水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以及产生膜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其处理措施,并展望了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Fouling-resistant ceramic-supported polymer composite membranes were developed for removal of oil-in-water (O/W) mieroemulsions. The composite membranes were featured with an asymmetric three-layer structure, i.e., a porous ceramic membrane substrate, a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ultrafiltration sub-layer, and a polyamide/polyvinyl alcohol (PVA) composite thin top-layer. The PVDF polymer was east onto the tubular porous ceramic membranes with an immersion 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the polyamide/PVA composite thin top-layer was fabricated with an inteffaeial polymerization method. The effects of the sub-layer composition and the recipe in the inteffaeial polymerization for fabricating the top-layer on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membrane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prepared composite membranes showed a good performance for treating the O/W microemulsions with a mean diameter of about 2.41μm. At the operating pressure of 0.4MPa, the hydraulic permeability remained steadily about 190L·m^-2·h^-1, the oil concentration in the permeate was less than 1.6mg·L^-1, and the oil rejection coefficient was always higher than 98.5% throughout the oper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相似文献   

12.
界面聚合工艺条件对反渗透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实  吴礼光  张林  陈欢林  高从堦 《化工学报》2008,59(8):2027-2034
以聚砜超滤膜为支撑膜,间苯二胺(MPD)为水相功能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油相功能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反渗透复合膜。研究了功能单体浓度、界面聚合反应时间、界面聚合成膜后热处理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对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对在水相中添加相转移催化剂对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和相转移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在单因素实验条件下确定工艺条件的优化范围,然后经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油相中TMC浓度为3 g•L-1、水相中MPD浓度为20 g•L-1、界面聚合反应时间为30 s、界面聚合成膜后热处理温度为90 ℃、后处理时间15 min时,所制备的反渗透复合膜表现出良好的分离性能,通量达14.91 L•m-2•h-1,截留率为0.951(测试条件: 压力1.6 MPa, 温度25 ℃, NaCl浓度20000 mg•L-1);当水相中MPD浓度较低时,加入适量的相转移催化剂,能有效地改善膜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一体化陶瓷外膜乳化装置制备O/W型乳状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 言膜乳化技术是将分散相以很小的压力压过膜孔 ,在膜表面形成微小的液滴 ,并通过剪切力的作用使小液滴从膜表面脱落而进入连续相的新型乳化技术 .该方法具有低能耗、低剪切力、需要表面活性剂较少、生成的乳液颗粒均匀等特性[1,2 ] ,所用的膜主要有微孔玻璃膜[3] 和陶瓷膜两种[4 ] .微孔玻璃膜的孔径分布较窄 ,通常在小于平均孔径±15 %的范围内变化 ,因此制备出的乳状液粒径分布较窄 ,但对称膜固有的高阻力导致膜的通量较小(通常在 2~ 4 0L·m- 2 ·h- 1) ,制约了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而陶瓷膜由于具有较高的通量被较多地用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14.
不同曝气条件对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脱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晓庆  王锦  张倩 《化工学报》2009,60(4):1017-1021
为了改善膜生物反应器(MBR)的脱氮效果,考察了不同溶解氧浓度(DO)、曝气/停曝时间对MBR工艺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可能性以及对膜污染的影响。第一阶段采用5 min/1 min的间歇曝气模式,改变DO,在2、3 mg•L-1时出现了亚硝酸盐氮的积累,相应的总氮的去除率较1、4 mg•L-1时高,但最高值仅接近40%。第二阶段DO控制在2 mg•L-1左右,改变曝气/停曝时间,在10 min/5 min时,亚硝酸盐氮积累率最高,总氮去除率也最高,接近70%;同时发现亚硝酸盐氮的浓度过高(在6 mg•L-1左右)会降低脱氮效果。说明改变DO与曝气/停曝时间均可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但后者效果更为显著。另外,DO过低(1 mg•L-1)、过高(4 mg•L-1)时,膜污染均恶化;曝气率越低,停曝的时间越长,膜污染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季铵盐烷基醚化阳离子聚乙烯醇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 渗透汽化膜分离法可分离恒沸物、热不稳定体系、节能环保,日益被重视.渗透汽化过程的核心是分离膜,膜材料的选择、改性及制备是影响膜分离性能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聚电解质复合物(polyelectrolyte complex,PEC)渗透汽化膜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PEC是将聚阳离子和聚阴离子通过库仑力结合形成的[1].PEC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对水及水溶性小分子表现出高透过性[1].本文以聚乙烯醇(PVA)、(3-氯-2-羟丙基)-3-甲基氯化铵为原料,制备了一种QAPVA新型聚阳离子电解质.将其与POAPVA聚阴离子电解质制备PEC膜,用于分离醇/水体系,取得了满意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6.
辛寅昌  邱增中  张盛军  郑平  赵明方 《化工学报》2008,59(11):2935-2940
以不饱和醇作引发剂利用双金属氰化物(DMC)催化加成共聚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然后磺化中和成盐,研制出一种耐盐活性剂。该活性剂的耐受矿化度范围为2000~150000 mg•L-1。该活性剂不仅能把高矿化度水的表面张力从80.5 mN•m-1(30℃)降到37.1 mN•m-1(30℃),而且即使水中的Ca2+、Mg2+浓度高达10000 mg•L-1时,其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也是无色透明的,没有任何沉淀和絮状物。在某油田稠油水中矿化度高达150000 mg•L-1的稠油降黏实验中发现,该活性剂能使含水稠油黏度从85000 mPa•s(30℃)降到14 mPa•s(30℃),并且还能使脱水后的原油本体黏度降低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一株聚乙烯醇降解菌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兴  堵国成  陈坚 《化工学报》2006,57(7):1649-1654
从腐败的PVA胶水中分离到一株能高效降解并矿化聚乙烯醇的细菌Xa-5,经初步鉴定属于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sp.).该菌株生长需要复杂的有机氮,蛋白胨和牛肉膏可提高该菌对聚乙烯醇的降解速率,其中蛋白胨的加量对降解聚乙烯醇影响较大.该菌降解聚乙烯醇要求的pH范围较宽.不同聚合度的聚乙烯醇对其降解速率影响不大.该菌的降解过程可能是聚乙烯醇首先吸附在细胞表面,然后进行氧化降解.在静息细胞降解过程中,以TOC表示,1 g•L-1(DCW)菌体可在52 h内将1 g•L-1聚乙烯醇基本矿化,但该菌株的PVA氧化酶酶活、脱氢酶酶活和PVA降解总酶活则较难测出.  相似文献   

18.
马贺伟  廖学品  王茹  石碧 《化工学报》2005,56(10):1907-1911
重金属离子工业废水的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处理的方法有化学沉淀、离子交换与吸附、生化及膜分离等.对于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通常采用吸附法,活性炭和树脂是常用的两类吸附材料.近年来,工农业固体废弃物及天然生物质的吸附性能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关注,废革屑、微生物、树皮等用于水体中金属离子的吸附已有许多报道.  相似文献   

19.
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及其微观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稳定的Span80-Tween80/异辛烷/AM-H2O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用电导法考察了不同HLB(亲水-亲油平衡)值下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正丁醇、氯化钠和乙酸钠对微乳液体系电导率变化的影响规律.采用TEM、AFM、DSC、激光纳米粒度仪等手段测定了聚合前后微乳液的粒子形态、粒度和粒度分布.结果表明:HLB为5.4时,体系的电导率变化较小,正丁醇浓度为25 g•L-1时电导率几乎没有变化,形成的微乳液较为稳定,而且增溶的水相也比较多.当氯化钠浓度为50 g•L-1或醋酸钠浓度为25 g•L-1时会增加体系的稳定性.对该体系聚合,可以得到相对分子质量(MR)为5.64×106、固含量为32%的聚合物乳液.所制备的聚合物为球形、单分散的准纳米材料,粒径(D)在140 nm左右.反相微乳液聚合的聚丙烯酰胺(PAM)的比表面积为21.684 m2•g-1,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93℃.  相似文献   

20.
郭学军  陈甫华 《化工学报》2005,56(9):1757-1764
用球形棉纤维素作载体,研制成了一种新的吸附剂:载铁(β-FeOOH)球形棉纤维素吸附剂,并应用于地下水砷的去除.柱实验表明,吸附剂对As(Ⅲ)和As(Ⅴ)的去除效果均明显优于相关文献中报道的吸附剂.采用含砷为500 μg•L-1的地下水为柱实验进水,空床接触时间分别为4.2 min和5.9 min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新卫生标准(10 μg•L-1),吸附剂去除As(Ⅲ)和As(Ⅴ)的穿透体积分别达2200 BV和5000 BV. 如采用含As(Ⅲ)和As(Ⅴ)各为250 μg•L-1的地下水为柱实验进水(总砷为500 μg•L-1),空床接触时间5.0~5.2min时,按照现行中国饮用水砷最高允许浓度50 μg•L-1的卫生标准,3次过柱穿透点的出水体积分别达7000 BV、6000 BV和6700 BV.吸附剂可以用2 mol•L-1NaOH洗脱再生,再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