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彤 《中国铁路》2009,(8):25-28
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在对国外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灾害监测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大风、暴雨、大雪、地震灾害及异物侵限突发事件对列车运行安全的危害性,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实际情况,提出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总体结构、网络结构、系统功能及相关系统接口关系,搭建凤、雨、雪、地震及异物侵限监测的模拟试验环境,开发防灾安全监控原型系统,实现风、雨、雪、地震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实时监测信息分布式获取、集中管理、紧急处置、综合分析与运用,及时掌握灾害发生动态。  相似文献   

2.
分析铁路沿线地震、雷电、大风、冰雪及隧道火灾等对接触网运行安全的影响,列举近几年灾害引起接触网故障的典型实例,从提高接触网支柱基础稳定性和耐久性、结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电气绝缘安全性等方面着手,提出接触网抗震、防雷、防风、融冰及隧道防火等成套防定技术以及进一步完善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研究接触网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构建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接触网防灾安全技术体系,为我国高速铁路或长大干线铁路接触网防灾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的灾害防护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的灾害防护是我国铁路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对可能造成铁路灾害的种类进行分析,并阐述可采取的防护措施.在参照国外高速铁路灾害防护技术的基础上,探讨适合我国高速铁路应用的灾害防护技术.研究结论:通过对可能造成铁路灾害种类的分析,有些突发性灾害信息实时性要求很高,及时预报和报警,对降低列车损失至关重要.我国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建立,应结合运营特点,合理确定某些灾害监测信息能直接控制列车限速或停运;另一些灾害监测信息可由调度人员人工确认处理.并可将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作为车站综合监控系统的主体部分进行集成,也可将自然灾害、轨温及火灾、突发事故、异物侵限监测和其他各类辅助监测统一集成.  相似文献   

4.
<正>0引言运营安全是铁路最核心、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安全防范是铁路运营安全的重中之重。视频监控作为铁路防火、防盗、防灾、防破坏、事故救援和客运调度指挥的重要辅助手段,为铁路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未来几年,我国将逐渐建成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其信息化、免维护、防灾报警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作为可视化信息、无人值守、防灾报警等系统的应用平台,可以保证列车安全、可靠、高速运行,实现高速铁路的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5.
对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与地震监控系统接口设计方案作初步探讨,提出信号系统对地震报警信息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明确我国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目标及原则,并分析系统用户与功能需求.在需求分析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我国高速铁路的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总体结构、网络构成、逻辑结构等架构,并给出系统信息流程,为建设、完善我国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是为了保证铁路行车安全,对危及列车运行安全的自然灾害(大风、暴雨、大雪、地震等)及异物侵限等突发事件进行实时监测,采集、汇总各类检测设备的监测信息,实现监测信息分布获取、集中管理、综合运用,全面掌握灾害动态,  相似文献   

8.
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大风监测与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监测各种自然灾害,如强风、大雪、地震、突发性灾害(塌方落石)、异物侵入等,对铁路安全行车十分重要。为此,对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大风监测与预警的功能进行分析,介绍大风预警原理与方法,以提高我国的大风监测与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9.
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在高速铁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列车安全、高速运行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风、雨、雪、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突发异物侵限对列车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对各种灾害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及时的预警、报警。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铁路隧道防灾救援效率,完善铁路隧道运营安全体系,探索运营铁路隧道灾害监测报警及救援疏散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对运营铁路隧道灾害危险源研究及灾害风险分析,针对火灾、水灾、有害气体等主要灾害,结合运营铁路隧道防灾救援存在问题和运营维护需求,提出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监控与报警一体化系统总体架构、分级分层设备配置、报警及联动控制救援功能,提升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系统性能,并对一体化技术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铁路隧道主要灾害及其特点,对城市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监控与报警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城市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的技术方案,系统应集隧道数据采集、监视、控制、管理及隧道日常养护于一体,使视频、音频、无线频道、控制数据在一体化软件平台上实现综合监控,为铁路隧道行车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在京津城际铁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城际铁路是我国第一条高标准铁路客运专线,运行必须安全、高效、舒适。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保证京津城际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自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以来,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正常稳定,在发生大风极端天气时,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及时报警提示列车降低运行速度,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铁路安全保障体系的新型科技装备,它对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4.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其信息化、免维护、防灾报警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作为可视化信息、无人值守、防灾报警等系统的应用平台,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通过对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分析,探讨了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将走向体系规范化、系统智能化、解决方案专业化、应用集成化;在应用上,应着重解决其兼容性、开放性、实用性、广泛性和先进性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外高速铁路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系统的现状和发展、以及我国列车速度提高后地震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危险性进行分析,研究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系统监测点设置与报警安全性的关系。高速铁路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系统由监控中心设备(设在运营调度中心内)、车站设备和地震监测点设备构成,给出了系统功能结构、应用系统体系结构和总体网络结构。根据我国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在典型地震波激励下的最大动力响应系数,建议我国高速铁路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的报警阈值为45 Gal;通过对各种报警方式进行比选分析,提出我国高速铁路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系统报警及列车运行控制采用牵引变电所控制模式,监测点设置间距20~30 km,并尽量将地震监测点设置在牵引变电所内,以降低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保证铁路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技术支撑手段和重要的基础装备之一,通过对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大风监测、雨量监测、雪深监测、异物侵限监控、设备冗余、设备状态监测及辅助功能的动态测试,验证系统是否达到设计文件及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根据测试结果,指导系统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7.
<正>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作为高速铁路四电(通信、信号、电力、电气化)系统集成和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在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安全防灾管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铁路防灾监控系统的架构,并对系统中的通信协议进行了详细介绍,重点分析了现有铁路防灾体系中通信协议的优缺点,结合铁路防灾监控系统中落石监测报警的需求,研究开发了一套高效可靠的通信协议。介绍了通信协议的格式、连接模式、硬件程序架构等,并展示分析了通信协议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9.
铁路隧道防灾安全监控与应急救援保障系统是构成列车运行安全监控系统(TOSMCS)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影响隧道安全的主要因素,根据隧道运营环境、设备部署、结构特点,构建由防灾安全保障设施、监控报警子系统和安全控制子系统组成的铁路隧道防灾安全监控与应急救援保障信息系统。阐述和分析其设计功能、构成、总体结构,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将隧道数据采集、监视、控制、管理及隧道日常养护综合管理系统集于一体,为铁路隧道安全、环境保护、高效和经济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提出“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综合的自然灾害监控、预警系统,是确保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列车高速、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是该系统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设计、应用实例,亟需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研究方法:结合相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工程情况,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详细分析并研究确定了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构成、监测功能及系统设置等问题。 研究结论: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为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