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20年后中国减贫的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缓贫困是各国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永恒课题。在2020年中国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后,将面临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减贫长效机制和新形势下如何统筹城乡贫困治理两大战略任务。为此,要立足第二个百年目标,着手研究制定2020年后中国减贫的新战略,把农村减贫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减贫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并实行农村减贫与城市减贫并重,全面统筹城乡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人力资本积累是研究和实践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新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城乡二元结构调整以及新型农民的培养等实践中的问题所在及其问题的有效解决都与是否统筹好城乡人力资本积累密切相关.文章指出,应把统筹城乡人力资本积累问题置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全局更突出的位置,深化理论研究,推进实践发展,尤其要倾重于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留守农民的人力资本积累和培养.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大量土地被征用,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目前被征地农民权益保护中存在着法律规定模糊且相互冲突、法律位阶过低、司法救济不充分等问题.要真正落实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在公共利益原则、公平补偿原则和程序公正原则的指导下.完善征地听证制度、征地补偿制度.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从城乡分离到城乡融合,再到城乡一体是必然趋势.用统筹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谋划,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统筹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统筹城镇化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统筹公共服务,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在发展实践中,必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  相似文献   

5.
社会政策的城乡统筹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应有之义.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及具体部署,中国社会政策发展开始进入城乡统筹时代.但由于长期以来社会政策城乡二元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目前农村社会政策仍存在严重的发展不足问题.推进社会政策的城乡统筹发展应切实履行政府的主导责任,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把反贫困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尊重农民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农民的小康.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富裕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以创新经济社会管理制度,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目标,高度重视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多策并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步伐.  相似文献   

7.
不要让统筹城乡发展误入歧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中央确立"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方针的初衷,就是要彻底解决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加快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机制,引领全国城乡协调、平衡、持续、科学发展.衡量一个地方统筹城乡发展是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准不在于工业经济是否占据了GDP的压倒性比重,也不在于城市化率是否达到了绝对值高度,而取决于它能否真正地实现了农业繁荣、农民富裕和农村进步.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和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实现区域内部统筹城乡均衡发展.从长远来看,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佳契合点.青岛市近年来创造的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当前,青岛市推进农村城镇化,就要在制度创新上做文章,创新协调发展机制,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体现城乡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协调性、融合性、互补性;制定城乡一体化规划,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城镇网络,引导城镇集约化发展;推进"二元经济结构"改革有实质性突破,扫除农村城镇化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铸造城市之魂,探讨符合建设国内著名中心城市、国际知名城市要求的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心(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的多元化、多层次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时期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也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全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刻内涵,深化城乡改革联动,积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切实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更加注重协调推进,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更加注重激发活力,着力破解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层困境,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江浙两省都是经济强省,因此城乡统筹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并各具特点,故以江浙两省为研究对象,试图将江浙两省各自的城乡统筹发展道路上升为具有规律性的、代表性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从而为全国其它省份地区制定和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可提供了具体的模式参考。采用因子分析对两省城乡统筹发展道路的不同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浙两省的城乡统筹发展道路各自特征明显并存在显著差异。江苏省的城乡统筹道路可基本归纳为"在政府主导下的城市带动农村型"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而浙江省的城乡统筹战略可基本归纳为"在市场主导下的农村包围城市型"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论统筹城乡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统筹城乡就业的进程中,社会保障方面的某些缺失已经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瓶颈和影响城乡统筹就业的重要因素.要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出得来",同时在进城就业时"稳得住",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来推动和牵引进城务工农民的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2.
"价格管制"必然形成"公共领域","公共领域"导致租值消散.我国农地产权模糊,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流转、征用存在"价格管制",形成了较多的"公共领域",引发了广泛的农地租值消散,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要顺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应完善农地产权制度,严格政府规制,构建和完善农地市场机制,避免"价格管制",保护好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是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重要内容,财税法律保障是完善农村公共产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财税法视野中的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必须解决财政公平、财政民主和财政法治这三大基本问题.在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背景下,推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税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解决上述三大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农村,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发展包括内外两个发展动力,内动力主要表现为农村自身发展,外动力表现为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带动农业发展两种力量。城乡统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遵循系统性原则、敏感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操作原则,对重庆市九龙坡区的实证研究表明,城乡统筹是我国小康社会建设推进过程中的新目标,统筹城乡发展将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统筹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瓶颈。应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制订、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和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要着力解决好城乡经济发展关系不够密切、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意识不强和渠道不畅、农村自身良性发展机制不健全、对统筹城乡发展目标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正确认识等问题,以期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循环,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的横向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把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落到实处,即如何走好统筹城乡发展之路.这就需要把握三个方面的深层关系: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统筹城乡发展揭示了城市化全民性的深刻本质;统筹城乡发展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南京要实现"两个率先",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处理好城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经济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此,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调整城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创建新型的城乡关系,建立新型发展模式.在实施统筹城乡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必须平等的兼顾城乡的利益,突出强调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和重建,把区域生态保护和治理与城乡经济一体发展结合起来,把产业发展的选择与环境的持续优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文章指出了统筹城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明确了统筹城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阻碍因素,针对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推动统筹发展,坚持以城带乡,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素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乡村休闲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格局中,乡村休闲产业承载着城市带动乡村、扶持弱质产业和贫困地区、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与社会功能.我国是乡村休闲资源大国,应高度重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休闲体验经济的发展前景,把乡村休闲产业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全面推进休闲与农林牧副渔业的产业融合,着力把乡村休闲产业打造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扶贫开发的新支点、城市扩大内需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20.
徐勇 《东南学术》2007,(2):33-39
由于是一个农业、农村和农民大国,在整个20世纪,中国发展的基点在农村,并以农村为动力源.但"三农"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有赖于工业和城市发展.20世纪,农村和农民为现代工业和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进入21世纪,统筹城乡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由此将实现从"农村包围城市"向"城市带动乡村"的转变.其带动机制主要有财政、就业、资本、信息和制度带动.而要实现城市带动农村,必须以新城市建设引领新农村建设,着力于强化城市的自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