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确立并形成了与"城乡二元体制"相适应的"城市优先"的教育发展方式,并先后经历了改革前"城市教育国家办、农村教育集体办"和改革后"城市教育国家办、农村教育靠集资"两种教育资源配置方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配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战略,国家确立了"城乡均衡"的教育发展理念,并通过调整农村教育的供给体制和实施对农村教育的特别性支持政策等方式,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农村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是土地制度问题,由此而形成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农村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冲突、危机四伏的社会.对此状态较为平和的求解之道是农村矛盾向城市的转移,即在城乡互动的层面上求得一种新的平衡与和谐,这就是延续整个近代中国历史时期的"农民离村".而20世纪20-30年代兴起的"乡村建设运动",则是以追求和谐农村建设为目标的积极的尝试与努力.  相似文献   

3.
"两型社会"建设为实现农民增收、怎样实现农民增收指明了方向,农民增收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与农民增收是高度统一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应推行农业清洁生产,缓解资源压力,实现农民规范增收;做好"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实现农民科学增收;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农民稳步增收;树立"两型农业"发展意识,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增强农村"两型社会"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保障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严水永 《理论界》2007,(2):44-46
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城市工业发展和城市化,对建设新农村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城市工业发展和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具有统一性的一面,又有相矛盾的一面,而且两者的统一性,要通过中间环节的转化才能实现。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具有直接的同一性。农村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农村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建设新家园、建立新社区的过程;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就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认为"新农村"的"新"体现在目标新、方针新、举措新、方法新、理念新.新农村建设从当前看,要搞好规划,从广大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从长远看,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城镇化发展,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此外,建设新农村,要防止几种偏向,以健康有序地推进.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与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素质高低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而农村文化建设薄弱,农民文化生活匮乏,客观上制约着农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和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图书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我国宏观上的人口城市化过程,在微观上则是人口"进城"和"返乡"两个过程综合的结果.因此,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实现城乡结构的重新构造,也需要从流动人口行为模式中进行深度的考察.本文讨论了四方面问题:一是流动人口"进城"和"返乡"的综合过程对城乡发展的影响;二是城市部门如何引导流动人口的"进城",促进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三是城市部门如何适应流动人口的"返乡",通过文化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进入农村带动农村发展;四是为建设城乡间人口自由流动的通道和机制,努力探索和推进相关的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8.
为维持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推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我国大规模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不应再强调工业生产的城市集聚,应以服务业带动中心城市发展,以服务业推动城市化,这也许是缩小城乡差距,以工业和相关服务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9.
随着"两型"社会推进和城市拓展区的不断扩大,拓展区的农民如何尽快融入城市,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化,是当前"两型"社会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城乡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的差异,决定了拓展区的农民相对落后的文明素养,阻碍了他们的城市融入.因此,决定了"两型"社会进程中城市拓展区的农民城市融入与文明建设的复杂性与长期性.  相似文献   

10.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教育存在着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和中小学辍学率居高不下、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解决农村教育对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富裕,全面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新农村建设"农村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采取多种途径,全面创新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重中之重.中国农民穷的根本原因是小块土地的兼业化经营.要富裕农民,首先必须减少农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国农业劳动力比重降到1O%以下,是中国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三农"问题既要在"三农"中解决,更要靠"三农"以外问题的解决来解决,靠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靠城市城镇的发展.善待农民工是城市为解决"三农"问题应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吉林省中心城市科技资源新农村建设的支撑辐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出建立以现代农业为统领,以长春、吉林、四平市为支撑核心,以其它城市为辐射网络的新农村建设科技创新系统,对于粮食主产区如何建立以科技为先导的农业自主创新体系,增加农民收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田园城市”的构思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霍华德构建田园城市与当今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缘都在于城乡推拉力的失衡造成人口在城市的过度聚集.为了解决城乡双方面的发展困境,霍华德在第三磁场中精心规划,而中国政府则侧重于强化农村磁场的引力.在全面了解田园城市的具体设计、经济与政治运作,以及发展模式之后,可以在诸如建设目标、具体规划、培育农民的主体意识与"乡镇精神"、正确定位政府职能等方面得出有益于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对农村、农民影响最大的就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对提高综合实力、帮助农民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基层政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发展乡镇企业是我们党"三个代表"理论在农村的成功实践.当前,在农村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坚定不移地大力推动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湖北历史上的商业中心城市绝大部分时间在江陵(今荆州),明末后转移至汉口.次重要的商业城市有鄂州、襄阳、沙市、宜昌等.它们就如一个个商圈,依交通而兴,因商立市,以中转贸易最为发达,其最繁华时期,无不与政府的重视有关.中转贸易先是带动了其他行业和文化艺术的发展,随后也带动周边小城镇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来,现代交通造成湖北城市中转贸易的逐渐衰落.备受湖北人民关注的"两圈一带"战略的实施,湖北现代城市商圈的发展将由被动转为主动,寻求着更多行业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步骤.恩格斯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的人,他最先将城乡融合与未来社会理想直接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和谐社会理论.我国经过党的各届领导集体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逐步改变了以农补工、农村支援城市的局面,进入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全新时期.实践证明,只有较强的行政能力,才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为此,必须加强政府的创新能力、知人善任的用人能力、协调能力、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能力和依法行政促进城乡社会融合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就是要全面解决“三农”问题,走出“二元经济”困境。而“两个趋向”理论不仅解释了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原因,即在工业现代化初期,普遍存在工业剥夺农业的趋向,造成农业发展严重失血,从而致使农业与农村严重落后于工业及城市的格局;同时也指出了摆脱二元经济困境的出路,即在工业现代化基本完成后,普遍存在工业反哺农业的趋向,给农业大力输血,使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农村实现城镇化、农民生活实现小康。“两个趋向”理论的提出,是对国内外工业化进程规律的深刻认识、精确把握与高度概括,它已吹响了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号角,为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两个趋向”理论,把握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脉搏,这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的重要出路在于城镇化和产业化.文章就我国发展小城镇建设,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开拓农村市场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体制创新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19.
论人口城市化与要素城市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永祥认为,城市化的实质是在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资源在城乡之间的优化配置,以及相应的社会结构变动。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滞后于要素流动,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农村病"。要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治理"农村病",推动城市化健康协调发展。杨云彦指出,中国正处在有利的人口窗口内,应不失时机地推进城市化,加快人口与劳动力转移;同时,应按照城市化的大趋势来规划、建设新农村,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实效。徐勇认为,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发展战略的基点已由农村转入城市;国家发展走向将从"以农村包围城市"向"以城市带动乡村"转变,具体表现为财政带动、就业带动、资本带动与制度带动;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开展新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发展要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和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所做出的科学决策.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融为一体,放在一个平台上整体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要以解决农民增收为切入点,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要把国民待遇还给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