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有利于城乡产业结构调整 ;有利于农民实现兼业转移 ,增加收入 ;有利于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利于农业发展。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 ,需要消除其思想、体制、政策障碍 ;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进城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不健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的转移形成了阻碍.本文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视角,对我国目前的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源进行分析,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对构建我国城乡统筹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如 《南京社会科学》2004,(10):280-286
本文认为,南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城乡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动力,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南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结构偏低、层次偏下.为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构建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力系".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区域分布不平衡,其存量将进一步增加;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有许多现实可能性和有利条件,又有诸多制约因素,但总的来说是机遇与潜力大于挑战与困难.今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基本思路,是加快多元城镇化进程、发展非正规就业、寻找乡镇企业发展的新契机、开发农业和农村内部就业潜力、统筹城乡就业、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地理分布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协调好人与自然、劳动者与生产要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人口转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明显的不完全性。实施多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虽然在客观上确实增加了农民的家庭收入,但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实施农村人口转移战略是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科学替代;实施农村人口转移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实施农村人口转移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制度综合配套改革,营造农民市民化的有利制度环境;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确保转移人员的充分就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就地非农就业;构建城乡对接的社保体系,解除转移人员的后顾之忧;抓好转移人员的培训,确保农民市民化的顺利转化。  相似文献   

6.
论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实施以城镇化为主导,立足于城乡要素流动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以工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素质;逐步消除二元结构体制和制度障碍;实行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农村土地政策和城乡双向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农民的小康.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富裕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以创新经济社会管理制度,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目标,高度重视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多策并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步伐.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制度、观念、管理和政策法规等几个方面。解决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应打破城乡体制和政策分割,调整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结构的一元化,逐步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尽快把农民进城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和健全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和管理,加快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资金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建立适合进城就业农民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 ,南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城乡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动力 ,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南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结构偏低、层次偏下。为此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构建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力系”。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层面,现行体制不适应城乡统筹的体制缺陷,具体体现在:城乡保障呈二元结构;覆盖面窄,制度空白点多;制度张力与活力不足;财政投入力度不够,基金总量不足等方面.完善措施应包括:健全以农村为重点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灵活性和吸引力;建立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正常投入机制;探索建立社会保险的转移续接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11.
文章指出了统筹城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明确了统筹城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阻碍因素,针对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推动统筹发展,坚持以城带乡,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素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2.
赵保佑 《学术论坛》2008,31(3):104-108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走城乡一体化道路,是世界各国现代化道路上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共同难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经验是:政府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主体,政府必须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业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必须重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要以立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开辟广阔的渠道、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缺失显性化,用国家正式制度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特点,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战略思路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社会科学》2016,(8):211-215
在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家庭保障功能弱化,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民自我保障能力降低。与此同时,农村产业空洞,农民缴费能力有限,农村精英进城,农村社会保障组织经办困难。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直面农村空心化对社会保障需求与供给的影响,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构筑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培育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条件和提高社会保障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就业必须在促进劳动力这一资本要素加速流动的前提下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地方治理,深化户籍、土地、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提供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并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成都试验区的经验无疑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广西民族地区农村青年的城乡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可知,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影响农村青年的就业模式选择及城乡就业意愿的主要因素,民族特征、个人发展需求、社会机会平等与否等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农村青年的城乡就业意愿.基于此,统筹广西民族地区农村青年城乡就业,应发展县域经济,更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观念,建立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分担机制,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受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在就业机会、就业培训、就业条件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应从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政策协调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劳动用工制度,构建平等就业的教育体制和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着手,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加快新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新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统筹土地利用,加快编制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公共服务,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统筹城乡就业,加强农民社会保障;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既是促进农村深化改革、实现小康和社会稳定的一个战略问题,又是劳动部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统筹管理城乡劳动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能。本文就农村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相关的方面,粗浅的谈谈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安中轩 《天府新论》2004,(Z2):215-216
农民工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城市化的一个难题,"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我国农民工问题的一项很必要也很及时的举措.其实,"农民工市民化"其根本在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对立,农民工产生的根源在于"农村社会"和"城市社会"的隔离,因而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