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种稠油降粘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自制的丙烯酸高级酯单体与其它单体共聚合成了一种新型油溶性聚合物降粘剂马来酸酐-苯乙烯-丙烯酸高级酯三元共聚物。研究了该共聚物的合成工艺以及单体配比、加入量、相对分子量、加入温度等因素对降粘剂的降粘效果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合成工艺。将该降粘剂用于吐玉克稠油泵上掺稀举升工艺,加入量为100~200mg/l,在稀油掺入量比原来降低50%以上时仍能维持正常生产,对该稠油具有明显降粘效果。  相似文献   

2.
分析油溶性降粘剂的降粘机理,研究不同单体(丙烯酸十八酯、苯乙烯、马来酸酐)对降粘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控制单体比例,设计并合成多种三元共聚物型油溶性降粘剂.测试结果表明:当单体比例不同时,效果差距明显;当单体比例为6∶2∶1时,可以得到效果较好的产品;当降粘剂浓度在0.01%时,降粘率达到40%以上,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丙烯酸十八酯(SA)、苯乙烯(S)、顺丁烯二酸酐(MAH)、丙烯酰胺衍生物(AA)作为聚合反应的单体,通过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一种油溶性四元聚合物SSAM。本文在实验中探讨温度、时间和反应物的配比等因素对降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降粘剂加入量为700μg.g-1时,在50℃使春晖稠油的表观粘度下降70%以上,净降粘率到达了40%,有良好的降粘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丙烯酸十八酯 ,采用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确定了最优酯化条件 .用合成的丙烯酸十八酯与顺丁烯二酸酐共聚 ,得到二元共聚物型原油降凝剂 .实验表明 ,在中原油田生产的高含蜡原油中加入 0 .1 %的该共聚物可使其凝固点下降 1 3℃ ;当单体物质的量之比为 4∶ 1 ,BPO的用量为 0 .9% ,在 85℃反应 1 0 h时 ,合成的二元共聚物的降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针对深井钻探用高含盐量高密度泥浆的降粘问题,通过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与顺丁烯二酸酐共聚制备一类降粘剂,并分别采用FT-IR、1H NMR和TG分析降粘剂的分子结构和热稳定性.探究单体浓度、单体投加比、引发剂加入量对降粘剂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的合成条件.研究降粘剂的加量对降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加入降粘剂的降粘效果难以满足施工要求,但通过与表面改性剂RHA复配使用,200℃老化16 h后,泥浆降粘率高达36.2%,有望解决高含盐量高密度泥浆降粘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丙烯酸十八酯,采用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确定了最优酯化条件.用合成的丙烯酸十八酯与顺丁烯二酸酐共聚,得到二元共聚物型原油降凝剂。实验表明,在中原油田生产的高含蜡原油中加入0.1%的该共聚物可使其凝固点下降13℃;当单体物质的量之比为4:1,BPO的用量为0.9%,在85℃反应10h时,合成的二元共聚物的降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稠油降粘冷采是一种重要的稠油开采方式。本工作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两亲性嵌段聚合物降粘剂HPAM/AOS。该降粘剂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且其亲水嵌段中含有大量极性基团,使其同时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及稠油亲和性,从而有效提高了降粘效果。利用旋滴界面张力仪、电稳定性测定仪及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测定了降粘剂对稠油的乳化能力,通过Zeta电位仪测定降粘剂对稠油的亲和性。结果发现,与HPAM相比,HPAM/AOS油水界面张力降低了98.2%,达0.007 mN.m-1;破乳电压提高了104.9%,达420 V。与AOS相比,HPAM/AOS稠油乳液Zeta电势绝对值降低了75.3%,为-17.8 mV,具有更强的稠油亲和性。总体上,与HPAM及AOS相比,HPAM/AOS稠油降粘率分别提升了74.2%及48.7%,降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梁飞 《中国西部科技》2010,9(5):44-44,33
塔河油田六、十区属于超稠油区块,目前的稠油开采方式主要有掺稀油降粘、电加热降粘、化学降粘。但随着稠油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稠油掺稀生产需要的稀油资源出现了较大缺口,而电加热降粘虽然技术比较成熟、效果较好,但用电量大、成本高,因此使用降粘剂替代稀油进行稠油掺稀生产,减少掺稀油用量,能有效解决稀油资源短缺的难题,是维持油井正常生产和节约稀油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SMA三元共聚物合成单体苯乙烯,马来酸,丙烯酸高级醇酯的提纯和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丙烯酸十八酯(SA)、苯乙烯(S)、顺丁烯二酸酐(MAH)、丙烯酰胺衍生物(AA)作为聚合反应的单体,通过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一种油溶性四元聚合物SSAM。在实验中探讨温度、时间和反应物的配比等因素对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黏剂加入量为700μg·g~(-1)时,在50℃使春晖稠油的表观黏度下降70%以上,净降黏率到达了40%,有良好的降黏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胜利油田王庄稠油黏度大、开采难的问题,对其进行了降黏实验研究.首先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王庄稠油的黏度.原油的黏温实验表明:王庄原油在温度超过60℃时,黏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趋缓.为王庄原油研制了降黏剂JDLH.影响降黏剂JDLH对王庄稠油降黏效果的因素有:降黏剂加量、油水比、降黏温度和矿化度等.实验结果表明:降黏剂JDLH最佳加入量为0.3%,最佳油水体积比为7∶3,降黏温度为50℃;降黏剂JDLH可耐盐15 000 mg/L.用5种不同的降黏剂对王庄稠油做了降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降黏剂JDLH的降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The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of waxy crude oil is a problem both at home and abroad.In this paper,a novel nanohybrid pour-point depressant (PPD) was used to decrease the pour point and viscosity of waxy crude oil.The pour point and apparent viscosity of waxy crude oil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upon addition of the nanohybrid PPD,and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nanohybrid PPD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a conventional 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 PPD.Polarized optical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nanohybrid PPD on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rude oil.Addition of the nanohybrid PPD reduced the amount of wax crystals,prevented their aggregation,and reduced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the crude oil started to crystallize.The significant effect of this nanohybrid PPD on the pour point and viscosity depressing of crude oil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facilitating the safe,efficient and energy-minimized transportation of waxy crude oil.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上勘探评价阶段稠油油田地层流体取样少或无取样的问题,通过对大量渤海地区已取样稠油流体数据统计,应用数据矩阵分析探寻影响地层原油黏度的主控因素及不同参数与地层原油黏度的关系,采用非线性回归建立地层原油黏度与其他参数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同时建立不同参数条件的地层原油黏度与地面密度的取值图版。新经验公式计算的地层原油黏度与实测地层原油黏度平均误差5.6%,同时应用经验公式和原油黏度确定综合图版对某海上稠油流体性质进行分析,两种方法研究结果相当,说明新方法的可靠性。基于数据驱动建立的地层原油黏度公式和图版成果可解决海上稠油油田地层流体取样少或无取样的问题,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开发方式选择、采收率预测、平台设施设计及原油输送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N,N-二甲基十二胺和4-乙烯基苄氯季铵化反应合成了阳离子单体4-乙烯基苄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VBDDMAC),然后与丙烯酰胺(AM)、N-丙烯酰胺吗啉(ACMO)自由基共聚,合成了不同组成的共聚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激光光散射对共聚物结构和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用共振光散射对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进行了考察。此外,通过界面张力和接触角研究了共聚物与原油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共聚物对稠油的降黏性能,发现阳离子单体VBDDMAC和ACMO的引入,使得共聚物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和乳化性能,对稠油有较好的降黏效果。  相似文献   

15.
原油粘度对浅薄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油黏度是影响浅薄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之一,为了剖析原油黏度对该类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以QX+Y油藏为基础,分析了原油黏度分布特征和差异,并依据原油黏度区域分布特点,平面分单元,纵向分层系,对黏度区域进行了划分,采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综合研究了不同黏度区域的开发特征,研究了原油黏度对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规律的影响,以及原油黏度对超稠油油藏开发的影响机理,为水平井措施挖潜、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综合采用多种工艺措施能降低高原油黏度对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的负面影响,有效地改善该类油藏水平井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用Peng Robinson状态方程计算的密度和典型原油粘度的实测数据对Lohrenz等提出的剩余粘度模型中对比密度多项式的系数进行了重新关联 ,并通过引入C 7组分的有效相对密度和CO2 的有效摩尔分数 ,使改进后的剩余粘度模型成功地用于预测油藏原油和注CO2 原油的粘度 ,预测精度可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由于黏度大、流动性差等,稠油开发和集输面临较大的困难,而利用微生物改善稠油的性能比业界的传统做法更为经济、环保。从辽河油田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嗜蜡菌(ZL 7),优化出其最佳培养温度为45 ℃,培养周期为7 d;含菌体的富集培养液(菌悬液)处理稠油7 d后,对稠油有较明显的降黏、除蜡的作用;利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监测稠油的粒径长度分布(CLD)与粒径分布(DDD),发现稠油小粒径所占比率上升,大粒径所占比率下降,粒径平均值较之前有所下降,有利于稠油乳状液的制备及分离。  相似文献   

18.
应用高温、高压液体粘度装置 ,模拟了水、油接触时地层原油的轻烃组分向地层水中扩散而引起地层原油粘度的变化过程。测定了原油与模拟地层水多次接触后原油粘度与模拟地层水体积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油、水接触轮次的增加 ,甲烷的含量呈下降趋势 ,乙烷和C3 以上组分呈上升趋势。原油粘度变化与油水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随着油水接触时间的增加 ,油中的轻烃组分逐渐扩散到水中并达到平衡状态 ;随着浓度差的减小 ,扩散速度逐渐减慢。原油中轻烃组分溶于水并随地层水产出是导致原油粘度上升的主要原因。这一结果可为水驱油田开发中有效控制原油的粘度、增加水油流度比及提高水驱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原油的变温核磁共振弛豫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埋藏深度的不同,地下原油温度有很大的变化,造成其核磁共振(NMR)弛豫特性差别较大。利用2 MHz核磁共振谱分析仪器,对选取的不同粘度的脱气原油样品,测量了5种不同温度下原油样品的NMR弛豫时间。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同一油样的弛豫速度变缓,弛豫时间增大,弛豫时间谱有规律地右移,但横向弛豫时间T2和纵向弛豫时间T1随温度的变化速度有所不同。随粘度降低,不同油样弛豫时间谱有规律地向右移动,说明原油中长弛豫组分增多,而短弛豫组分减少,弛豫时间逐渐增大。低粘度原油的纵向弛豫时间T1和横向弛豫时间T2近似相等,且在双对数坐标系下与粘度、粘度与温度比值呈反比关系;高粘度原油的T1和T2不同,其T1/T2值随粘度与温度比值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致密砂岩油藏CO2驱油提高采收率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致密砂岩油藏CO_2驱油提高采收率机理,设计室内CO_2溶解性测试实验、黏度测试实验、高压PVT(压力-体积-温度)实验,并结合致密油CO_2驱现场试验数据,分析了CO_2在油水中的溶解与扩散性能和注CO_2后原油性质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CO_2在水和油中的传质扩散系数和平衡溶解度都随压力增大呈线性增加。在油水两相共存情况下,CO_2的有效传质扩散系数降低96%。注CO_2后原油黏度大幅度降低,流动性明显增强。随着CO_2注入体积分数增加,原油密度降低,泡点压力增大,CO_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上升,重质组分沉淀量也随之增加。同一体积分数下,随着CO_2注入压力升高,原油黏度降低、密度降低、重质组分沉淀量增加。实验结果可以为致密砂岩油藏CO_2驱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