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德澳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提炼出三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成功共性之处,即:适合国情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庞大的后备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高水平的体育科研服务;充裕的体育经费;关注大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应积极吸收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优秀经验,改革和完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已经作为了高校体育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有效贯彻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的重要战略部署。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其次,就如何加快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完善全运会体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研究认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参加全运会的竞技基础,高校参加全运会适应了体育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提出以全国大学生体协为依托,整合高校竞技资源组队参赛;汲取国外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经验;改革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体制;深化"体教结合",探索高水平竞技人才可持续培养模式等高校参加全运会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对人才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观和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优势两方面,阐述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优势所在。高校拥有的强大的科研优势、文化教育优势有利于我国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组织和运作机制,探讨了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文化内涵。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竞技体育是美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高校竞技体育承担着传播体育文化的重任;高校竞技体育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先进、组织合理、运作规范,保障了高校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了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建议我国建立高校体育联盟,推动高校联赛的市场化,扩大高校竞技体育筹资渠道,完善高校竞技体育的师资聘用制度和学生运动员的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新时代特征的分析得出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以及中考体育制度的确立为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铺垫了基石 ;知识经济一体化不仅使高校开展竞技体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而且也缓解了传统体制下存在的各种矛盾 ,从而更利于建立与新时期相适应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高校与全美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在追求一致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全美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制度,较之我国高校更加全面、精细;运行机制更完善和科学合理;实际人才产出效果更加显著。建议突出大学生体育协会的独立法人地位;集优整合目前松散的体教结合制度建设;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理念下的规则章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高校竞技体育的现实状况出发,深入分析制约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瓶颈,提出对策。研究认为:由于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和定位不准确、竞技体育项目设置不均衡、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运行体制不完善以及教练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致使高校竞技体育不能更好的发挥功能和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人才培养观念的不断更新,高校竞技体育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应该权衡利弊,深入矛盾根源,制定改革措施,以实现高校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存在诸多不足:办队目标不明确,运动员总体培养目标不完善,人才选拔与生源培养衔接不合理等。探索并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体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法等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中国代表团在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与我国大学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国高校主要采取"一体化"培养模式、"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教体企相结合"培养模式。将体教结合纳入"举国体制"、把培养人作为高校体育竞赛的重要任务以及建立完备的高校竞赛体系和良好的运动队管理模式是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校竞技体育领域的研究,找出了影响我国高校体育竞技水平的主要因素: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教练员队伍建设;运动竞赛管理。  相似文献   

12.
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不同培养模式对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和推动高校体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以清华大学的田径运动员胡凯和邓亚萍,人民大学奥运跳水冠军郭晶晶,北京体育大学举重奥运冠军张湘祥为案例,对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模式进行研究,为高校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体教融合战略赋予新时代高校体育工作新的内涵与历史使命。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应重点关注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在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的协同发展、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明确新时代高校体教融合的新理念与新内涵。在对高校体育工作进行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高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策略:基于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消除体教两部门之间的体制和思想壁垒;在“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引导下开展高校体育工作;构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体教融合机制,准确定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发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的蓬勃发展,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开展状况,不仅影响着我国高层次竞技健美操人才质量和竞技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高校竞技体育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为此,高校领导必须加大对竞技健美操运动的重视程度,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本文对山西高校中竞技健美操运动队的管理现状及其策略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依托于教育体系是世界体育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我国高校与此相关的尝试尚处在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中国与发达国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比较,有针对性的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力图为我国高校“体教结合”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6.
高校竞技体育为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两者的下位概念,既属于学校体育结构体系中一个分支,也是竞技体育结构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两者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具有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双重性特征。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与高校竞技体育互动发展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两者良性互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诸如发展目标定位、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途径、训练竞赛体制等方面的隐性冲突。对产生隐性冲突的成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后奥运时代竞技体育成为一种流行并重要的运动。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竞技体育精神的概念进行界定,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竞技体育在高校大学生中的流行程度。竞技体育精神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意义深远,所以从高校体育入手探讨竞技体育精神对高校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认识竞技体育精神的价值,对后奥运时代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竞技体育国际化是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竞技体育国际化的行为表现取决于价值取向。美国高校竞技体育国际化进程的主体性地位突出,以有选择性的诉求竞技体育成绩的最大化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以教育为目的,以文化为引领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美国高校的体育理念、体育属性与竞技体育实力构成高校竞技体育国际化价值取向的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要从体育大国逐步向体育强国转变,离不开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分析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其中取得的成绩有:发展规模逐渐壮大、运动成绩斐然、体教有效结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人才培养理念出现偏差、生源质量不高、运动经费和训练条件不足等。学习、借鉴美国高校高水平竞技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文基于资源共享等社会力相关理论,在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我国各高校乒乓球队伍的竞技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研,梳理归纳高校乒乓球竞技体育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主要有校校合作路径、校企合作路径、校政合作路径、校队合作路径和校协合作路径等,选择符合高校实际的人才培养途径,为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