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180瘤苗联用BCG治疗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观察荷瘤小鼠(接种1×105S-180瘤细胞)用异体同基因S-180瘤苗联用BCG治疗的主动免疫试验的效应.结果表明,90%(18/20)实验鼠产生迟发型皮肤赵敏反应,与对照组或单一治疗组(BCG组、瘤苗组)相比,其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和转移瘤肺结节数显著下降(P<0.01).DCH反应持久的四只小鼠显示了强的抗癌免疫反应.结果证实,采用Hanna免疫方案可以提高接种1×105瘤细胞的荷瘤鼠抗病免疫反应,并可借DCH皮试反应监测其ASI疗效。  相似文献   

2.
牛膝多糖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机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作者研究了牛膝多糖(ABP)对S_(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和脾细胞诱生TNF和LA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证实ABP25~100mg·Kg ̄(-1)·d ̄(-1)×7的抑瘤率为31%~40%。环磷酰胺12.5mg/kg单次的抑瘤率为17%,与ABP100mg·kg ̄(-1)·d ̄(-1)合用的抑瘤率为58%,有明显协同作用。ABP1~2μg/ml对小鼠肉瘤S_(180)细胞和人白血病K_(562)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ABP50及100mg/kg腹腔注射能明显提高S_(180)荷瘤小鼠LAK细胞活性和TNF-β生成。诱生TNF的达峰时间是2次腹腔注射后的第8天。为探讨其抗肿瘤机理,对S_(180)细胞膜成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ABP与细胞接触24小时,引起细胞膜唾液酸含量升高,膜磷脂含量降低,这些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但膜胆固醇含量、膜流动性(C/P比值)不受影响。提示ABP的抗瘤机理与其增强宿主免疫功能及改变细胞膜生化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大豆皂甙对小鼠移植肿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豆皂甙(TS)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57BL/6小鼠皮下接种S180细胞后,经口连续7天注入胃内0(对照组)、10、20和40mg/kgTS。结果第8天注入上述剂量ST组小鼠移植肿瘤平均重量分别为1.18、0.8和0.89g,均较对照组2.23g明显减轻(P<0.05~0.01)。小鼠腹腔注入S180细胞后,连续7天经腹腔分别注入上述剂量TS,第8天各组小鼠S180细胞周期进程均延缓,G0/G1期S180细胞平均百分数分别为30.76、41.74和34.84,均较对照组24.76增多,40mg/kg组小鼠最明显(P<0.05);S期S180细胞分别为15.28、11.64和11.80,均较对照组30.30明显减少(P<0.05)。结论TS对小鼠移植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可能与肿瘤细胞从G0/G1期向S期进程受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白介素12(IL12) 基因与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 基因联合治疗小鼠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IL12 基因和HSVTK 基因分别转导入小鼠肝癌MM45T-Li 细胞,获稳定表达的MM45T-LiIL12 和MM45T-LiTK。于Balbc 小鼠皮下接种MM45T-Li 细胞2 ×105 ,待肿瘤长至0-5~1-0 cm 时,将MM45T.LiTK细胞与经60 Co 照射的MM45T.LiIL12 细胞混合,行瘤内注射治疗,于治疗次日,腹腔注射Ganciclovir(GCV40 mg·kg- 1·d- 1) ,连续注射10 天。按同样方法观察对远侧接种的肿瘤的治疗作用,并通过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 活性检测及免疫组化染色,探讨其抗肿瘤机制。结果 MM45T.LiIL12 与HSVTKGCV 联合治疗,肿瘤体积显著缩小,生长受到抑制,疗效显著优于单独治疗组( P< 0.01) 。有60% 小鼠的肿瘤完全消退,且观察2 个月无肿瘤生长。两者联合治疗,对远侧肿瘤也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P<0.05) 。MM45T.LiIL12 与HSVTKGCV系统联合诱导的小鼠CTL明显高于单  相似文献   

5.
作者研究了国产重组白细胞介-2(rIL-2)的抑瘤作用,延命作用及其诱导LAK细胞的效应。小鼠移植性肿瘤用rIL-2的较大剂量(2×10 ̄4U/天)治疗,实验结果表明,抑瘤作用明显。由于靶细胞不同,rIL-2的抑瘤率有差异。对S180的抑瘤率较差,对小鼠肝癌实体瘤(HAC)的抑瘤作用较强。小鼠注射rIL-22×10 ̄4U/天后肿瘤体积缩小,但2天不注射则逐渐增大。较大剂量的rIL-2对荷瘤小鼠的延命作用非常明显(P<0.001)。接种瘤细胞后23日,实验组死亡率为20%,对照组死亡率为90%。实验组虽瘤体甚大,小鼠不易死亡。用rIL-2诱导的LAK细胞并输入rIL-2作荷瘤小鼠的过继性治疗其疗效较单用rIL-2为优,粘附LAK(A-LAK)的抑瘤率明显大于常规LAK(P<0.02)。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观察生长抑素衍生物SMS201┐995对BALB/c小鼠结肠腺癌(CT26)肝转移瘤细胞周期的影响,检测血清CEA水平的变化,并观察小鼠生存期的改变。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MS201┐995治疗组的瘤细胞增殖指数和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而G0/G1期细胞百分比则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血清CE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生存期明显延长。治疗组细胞增殖指数,S期和G0/G1期细胞百分比与血清CEA的变化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与P值分别为:r=0.6677,P<0.05;r=0.7170,P<0.01;r=-0.6703,P<0.05)。结论SMS201┐995对结肠腺癌(CT26)肝转移性肿瘤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报告用HLA相合的同胞异基困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3例,1例为CML-CP,1例为ALL-CR1,1例为AML-M2CR1,预处理方案均为环磷酰胺60mg/kg×2天,全身60Co照射4Gy×3天,供者于-5日起间步每日给予G-CSF5μg/kg,-5日后即-1日用BaxerCS3000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其MNC为7.70、3.44及2.46×108/kg,LD34+细胞为25.7及19.2×106/kg,CD34+/CD33-细胞为1.11及0.59×106/kg,CD3+细胞为94.9及136.8×106/kg,血循环量为10升分离后给思考静脉输注(在TBI4小时以后).次日(0日)再分离一次MNC输注给病人,认为Allo-PBSCT可以使造血细胞植入恢复得快,感染及出血的机会减少,抗菌素的使用天数减少,急性GVHD并不增多、对Allo-PBSCT的有关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8.
生长抑素SMS201—995对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  王元和 《肿瘤》1997,17(3):125-127
本研究观察生长抑素衍生素SMS201-995对BALB/c小鼠结肠腺癌肝转移瘤细胞周期的影响,检测血清CEA水平的变化,并观察小鼠生存期的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与对照组相比,SMS201-995治疗组的瘤细胞增殖指数和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而G0/G1期细胞百分比则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血清CE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生存期明显延长。治疗组细胞增殖指数,S  相似文献   

9.
用超选择免疫法,诱导BALB/c小鼠对正常人肝细胞抗原产生选择性低免疫反应后,二步腹腔注射人肝癌细胞悬液,2~4周后用人肝癌细胞作强化免疫动物1次,取出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用PEG法融合制备杂交瘤。采用细胞抗原ELISA法,同时测定培养上清对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的免疫反应,筛出一株能稳定分泌抗人肝癌细胞膜抗原的单克隆抗体(HCMP-1MAb)的杂交瘤细胞株。HCMP-1MAb是一种IgG2a亚型的单抗,它与HBsAg、HBcAg、HBeAg等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抗原无交叉免疫反应,与AFP-亦无阳性反应。免疫萤光法证实HCMP-1MAb对QGY-7703、BEL-7402及SMMC-7721等人肝癌细胞株呈阳性反应。改良ABC免疫组织化学证明HCMP-1MAb与肝细胞癌组织呈阳性反应。说明HCMP-1MAb对肝癌反应的阳性率较高,特导性较好。超选择免疫法,先联合应用免疫抑制药物使动物对正常肝细胞抗原产生低免疫反应性。再以肝癌细胞免疫时,有利于动物免疫系统对肿瘤相关抗原的识别及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从而提高了杂交瘤制备的成功率。我们认为这一方法在单抗制备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以脂质体包裹S180肿瘤相关抗原制备成脂质体瘤苗,以瘤苗免疫小鼠后进行肿瘤细胞攻击试验及腹腔巨噬细胞毒试验,观察小鼠S180肉瘤脂质体瘤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提示,脂质体瘤苗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S180脂质体瘤苗免疫小鼠具有抑制S180肿瘤生长(P<0.05),延长荷瘤鼠生存期(P<0.01)和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活性(P<0.01)的作用,但其作用不及弗氏佐剂加肿瘤细胞匀浆组。  相似文献   

11.
HSV-tk/GCV协同放射治疗黑色素瘤的实验研究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HSV-tk/GCV系统协同放射治疗对小鼠黑色素瘤的联合杀伤作用。方法: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将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和HSV-tk的融合基因(hytk)导入黑色素瘤细胞中并获得表达,通过体外和C57BL/6小鼠动物实验,检测 GCV对转基因细胞的体内外杀伤作用及联合应用放射治疗对黑色素瘤的治疗作用。结果:PCR、RNA Dot blotting、免疫组化检测证实HyTK在转基因细胞的表达,体内外实验示GCV对B16/HyTK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而对野生型B16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P<0.05);联合应用低剂量GCV可使转入hytk基因的黑色素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明显增高(SER=1.62),体内实验也证实协同疗法可延缓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结论:HSV-tk/GCV系统协同放射治疗有望成为黑色素瘤基因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的建立及耐药机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采用递增顺铂(DDP)浓度的方法,体外连续培养建成一株耐DDP的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耐DDP为亲代A(549)的24.4倍。在无DDP的培养基中培养5月余,其耐药性仍稳定。A(549)DDP细胞内谷胱甘肽(GSH)水平显著高于亲代细胞(P<0.01)。BSO耗竭细胞内GSH后,A(549)DDP细胞对DDP敏感性增加5倍,BSO对亲代A(549)细胞无增敏作用,A(549)DDP细胞GST酶同功酶GST—π含量较A(549)高1.6倍,却无GST基因扩增,表明GSH/GST解毒系统参与A(549)DDP耐药性的产生。实验结果亦示A(549)DDP与卡铂及氨甲喋呤间存在交叉耐药,而与易产生MDR或atMDR之ADM、VCR、VP-16、VM-26无交叉耐药,A(549)细胞无P-糖蛋白(P-gp)表达,Southernblot研究A(549)DDP无mdrlTopoⅡ基因扩增,提示A(459)DDP细胞系与MDR及at-MDR无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洛铂(LBP)、顺铂(DDP)和卡铂(Cab)单用或联合紫杉醇(PTX)、多西他赛(DOC)和长春瑞滨(NVB)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方法 选用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60接种于裸小鼠皮下成瘤。单药抑瘤实验中设LBP(3.75、7.5、15mg/kg)3组及Cab(60mg/kg)、DDP(5mg/kg)各1组;联合抑瘤实验设LBP(7.5mg/kg)、DPP(2.5mg/kg)分别与DOC(5mg/kg)、PTX(12mg/kg)、NVB(5mg/kg)联合共6组以及各自单药5组,每组均随机分配6只成瘤小鼠,经静脉d0、d7给药(PTXd0、d2、d4给药除外)。各设1组对照组,每组12只。每周2~3次记录瘤体体积和裸鼠体重,并计算相对肿瘤增殖率(T/C)。结果 (1)单药抑瘤实验中,LBP抑瘤效果与剂量相关,中、高剂量组的T/C分别为51.1%和36.3%,低于Cab组(51.6%),但LBP高剂量组有1只小鼠出现药物相关性死亡。对裸鼠体重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DDP组>LBP高剂量组>LBP中剂量组>Cab组>LBP低剂量组。(2)联合抑瘤实验中,LBP+PTX组的T/C最低,为24.4%,明显优于DDP+PTX组(<0.05);LBP+DOC组和DDP+DOC组亦对小鼠体重有明显影响。结论 LBP单药对NCI H46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介于DDP与Cab之间;而LBP联合PTX的抑瘤作用最强,明显优于DDP联合PTX及其他两药联合。  相似文献   

14.
Xu H  Chen J  He S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270-273
目的探讨温热低渗液、洗必泰、卡铂或联合应用,对Sy86B人胃癌小鼠腹膜移植瘤增殖活性抑制作用及其与直接杀伤效应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rdu体外标记、FCM及RIA技术检测,经43℃双蒸馏水(DDW)、DDW加微量洗必泰(0.05%)、卡铂(10mg/kg)和43℃DDW加卡铂(10mg/kg)处理后的腹水瘤细胞增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瘤细胞的Brdu标记指数(BrduLI)减少21.8%~75.0%(P<0.05~0.01);S和G2/M期增殖细胞比率、增殖指数(PI)和DNA指数(DI)显著下降(P<0.01)。瘤细胞的异倍体与二倍体DNA核型比例分别为64,73,46和19;腹水上清中CEA和hEGF含量消减(P<0.01)。BrduLI、PI、DI、CEA和hEGF5种指标与小鼠生存时间或瘤细胞数量之间相关性有显著意义(r=0.49~0.82,P<0.05~0.01)。结论4种处理因素均有抑制瘤细胞增殖活性作用,以43℃DDW协同卡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通过体内途径直接注射各种载体进行细胞因子基因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观察了表达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VVGM-CSF)对肺转移荷瘤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给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2×105B16F10细胞3天后开始腹腔内注射VVGM-CSF106PFU/0.1ml,2次/周,连续治疗2周。结果显示,VVGM-CSF能够显著减少荷瘤小鼠肺转移结节的数目,并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期。研究发现,经过VVGM-CSF治疗,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杀伤、吞噬及其释放一氧化氮的能力明显提高,结合其它实验结果,荷瘤小鼠持续表达GM-CSF并导致以上巨噬细胞功能改变,可能是VVGM-CSF的抗肿瘤转移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瘤内注射的局部免疫方式对小鼠H22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体外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经H22肿瘤裂解抗原致敏,实验分为对照组、DC组和DC+CpG-ODN组,分别与T细胞共培养,收获的T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体内试验:BALB/c小鼠皮下接种H22肿瘤细胞制作成荷瘤鼠,第4天时进行局部瘤内免疫治疗,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DC组和DC+CpG-ODN组,免疫治疗10天后处死小鼠,观察其治疗小鼠H22肿瘤的效果。结果:体外实验中,对照组、DC组和DC+CpG-ODN组的肿瘤杀伤率分别为(10.80±3.27)%、(38.26±5.60)%和(42.66±9.00)%,后两组杀伤率均高于对照组(<0.01);体内实验中,生理盐水组、DC组和DC+CpG-ODN组的平均瘤重(g)分别为1.804±0.422、1.216±0.335和0.733±0.191(<0.01)。结论:DC瘤苗局部瘤内注射可抑制小鼠H22肿瘤的生长,联合应用非甲基化CpG-ODN可以明显提高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饲料中加入含巯基多糖的ACM海洋生物制剂喂养皮下接种了S180肉瘤的小鼠,观察记录动物的存活天数和荷瘤第10天的瘤重与体重。实验结果为:低剂量组(20g/kg饲料)和高剂量组(100g/kg饲料)动物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76%和21.9%(P<001),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7%和281%(P<001),高剂量组动物的体重下降幅度低于其他各组(P<001)。本次实验结果提示,ACM制剂对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流感病毒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用小白鼠肉瘤细胞(S180)接种昆明系小鼠而形成荷瘤小鼠,再注射流感病毒于荷瘤小鼠,观察其抑制肉瘤细胞生长情况。结果:活流感病毒注射后的抑瘤率达到58.20%,而PHA和5-氟脲嘧啶(5-FU)的抑瘤率分别为65.92%和59.06%,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5)。结论:活流感病毒在试验动物体内具有抑制S180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癌症病人全血硒和含硒酶活性水平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2、3-二氨基萘(DAN)荧光法和DTNB直接法分别测定了102名正常人和55例癌症病人的全血硒浓度和含硒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活性,结果表明:正常人和癌症患者全血硒浓度和GSH-Px活力间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和0.48,P<0.001);癌症患者全血硒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S:1.33±0.23μmol/L对1.58±0.29μmol/L,P<0.001);癌症患者全血GSHPx活力的平均值为正常人的78.7%(P<0.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腺病毒作为载体,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与小鼠IL-2基因联合转移,研究其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机理。方法小鼠皮下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后3天,肿瘤局部注射表达IL-2的重组腺病毒AdIL-2和表达CD的重组腺病毒AdCD,然后连续10天给予5-氟胞嘧啶(5-Fc)300mg/kg进行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结节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小鼠存活期明显长于AdIL-2、AdCD/5-Fc、AdlacZ/5-Fc或PBS组。经联合治疗后,小鼠脾细胞的NK活性和CTL杀伤活性明显增强;肿瘤瘤体内CD4、CD8细胞浸润增加;肿瘤细胞表达H-2Kb和B7-1分子明显增加。结论联合应用自杀基因和IL-2基因治疗,一方面可以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增加机体的抗肿瘤作用,是肿瘤基因治疗中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