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时辰对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惊厥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的影响. 方法 270只小鼠随机分为ED50和LD50两组,每组135只;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即罗哌卡因亚组、氯普鲁卡因亚组、利多卡因亚组,每亚组45只;按不同时辰每亚组再随机分为3个次亚组,每次亚组15只,分别于8:00、14:00和20:00腹腔注射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以小鼠惊厥和死亡为观察指标,用序贯法测定各时间点的ED50及LD50. 结果 利多卡因在14:00的惊厥ED50显著低于8:00和20:00(P值分别<0.05、0.01),在14:00的LD50显著低于8:00(P<0.05),其余各时辰间ED50、LD5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罗哌卡因在8:00的惊厥ED50和LD50均显著低于14:00和20:00(P值分别<0.05、0.01),其余各时辰间ED50、LD5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氯普鲁卡因在8:00的ED50显著低于14:00(P<0.05),其余各时辰间ED50、LD5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的惊厥ED50均具有时辰依赖性.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的LD50具有时辰依赖性,氯普鲁卡因的LD550未发现时辰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时辰对小鼠腹腔注射异氟烷催眠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9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ED50组和LD50组,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8∶00、14∶00和20∶00腹腔注射异氟烷,应用序贯法实验,测定并计算各时间点的催眠ED50和LD50。结果异氟烷在14∶00的催眠ED50低于8∶00和20∶00(P〈0.05,P〈0.01),8∶00和20∶00的催眠ED50相似(P〉0.05);异氟烷各时间点的LD50相似(P〉0.05)。结论异氟烷的催眠ED50具有时辰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en)对咪达唑仑(midazolam,Mid)抗布比卡因致惊厥作用的影响.方法 40只小鼠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NS,10 ml·kg-1)、Pen(0.4 mg·kg-1)、Mid(0.25 mg·kg-1)、Pen+Mid,20 min后腹腔注射致惊厥剂量的布比卡因(48 mg·kg-1),观察小鼠惊厥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另取48只小鼠同样分为以上4组,并以序贯法预先给NS、Pen、Mid、Pen+Mid,20 min后测定布比卡因的致惊厥半数有效量(ED50).结果 与单用药组相比,Pen+Mid组能够延长惊厥潜伏期,缩短惊厥持续时间,增大布比卡因致惊厥的ED50(P<0.05或P<0.01).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能够增强咪达唑仑抗布比卡因致惊厥作用.  相似文献   

4.
时辰对丙泊酚、羟丁酸钠、依托咪酯催眠ED50和LD5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时辰对丙泊酚、羟丁酸钠和依托咪酯催眠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27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丙泊酚组、羟丁酸钠组和依托咪酯组3大组,每大组再分为ED50组和LD50组,分别于8:00、14:00和21:00静脉注射丙泊酚、羟丁酸钠或依托咪酯,应用序贯法实验,测定并计算各药物催眠ED50和LD50。结果丙泊酚在14:00的催眠ED50和LD50高于8:00和21:00(P〈0.05),8:00和21:00的催眠ED50和LD50均相似(P〉0.05);羟丁酸钠和依托咪酯在14:00的催眠ED50低于8:00与21:00(P〈0.01),而8:00和21:00的催眠ED50相似(P〉0.05),羟丁酸钠和依托咪酯的各时间点的LD50均相似(P〉0.05)。结论丙泊酚、羟丁酸钠和依托咪酯的催眠作用以及丙泊酚的LD50均具有时辰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氟烷对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致小鼠惊厥及惊厥后情感行为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40只小鼠随机平行进入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2个实验。每个实验又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异氟烷组(Iso组)(n=10)。各组小鼠先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ip)95%致惊厥剂量的罗哌卡因(86 mg/kg)、氯普鲁卡因(250 mg/kg),出现惊厥后立即ip NS(0.8 ml/kg)或Iso(0.8 ml/kg),观察小鼠惊厥持续时间及惊厥后在旷场实验(open filed test,OFT)、避暗实验(passive avoidancetest,PAT)中的行为改变。结果:在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实验中,Iso组与NS组相比:惊厥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死亡数无明显差异(P>0.05)。在OFT中,中央格停留时间、穿格次数、修饰次数、粪便粒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AT中,记忆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异氟烷能够减轻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所致的惊厥,但对惊厥后小鼠短期的情感行为和学习记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酯类局麻药丁卡因与酰胺类局麻药单用及联合肌注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并探讨两种类型局麻药合用时的毒性相互作用形式。方法:清洁级雄性小白鼠105只,随机分为丁卡因组、利多卡因组、罗哌卡因组、布比卡因组、丁卡因-利多卡因组(丁利组)、丁卡因-罗哌卡因组(丁罗组)、丁卡因.布比卡因组(丁布组),共7组,每组15只。采用序贯法测定各组局麻药小鼠肌肉注射的LD50求出Q值,并进行药物相似联合作用的Q检验。结果:小鼠LD50在丁卡因组为21.2mg/kg,利多卡因组为186.9mg/kg,罗哌卡因组为39.1mg/kg,布比卡因组为25.7mg/kg;丁利组为丁卡因10.3mg/kg,利多卡因82.2mg/kg;丁罗组为丁卡因12.8mg/kg,罗哌卡因19.1mg/kg;丁布组为丁卡因14.2mg/kg,布比卡因14.2mg/kg。丁利组的Q值〈1,丁罗组、丁布组的Q值〉1,但P值均〉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鼠肌注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中,局麻药毒性丁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与酰胺类局麻药联合应用时全身毒性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比例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合剂的毒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比例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合剂的毒性。方法用清醒小鼠测定了不同比例的利多卡因(2%)-布比卡因(0.75%)合剂的惊厥半数有效量(ED50)、半数致死量(LD50)和使呼吸停止的耐受量。结果各合剂组、利多卡因(L)组和布比卡因(B)组的惊厥ED50是相似的(P〉0.05)。5:1组的LD50大于B、L、1:1和1:2组(P〈0.01);2:1组的LD50大于B和1:1组(P〈0.01);其他各组的LD50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各L—B组的耐受量均大于B组而小于L组(P〈0.01)。结论将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按适当比例混合可使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布比卡因致惊厥作用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NS)或纳洛酮(1、10、100 μg·kg-1),5 min后注射布比卡因(46 mg·kg-1),观察小鼠惊厥潜伏期、惊厥持续时间、惊厥数、死亡数;用序贯法测定预先注射生理盐水或纳洛酮(100 μg·kg-1)后布比卡因致惊厥半数有效量(ED50)的变化.结果 纳洛酮(100 μg·kg-1)可以延长布比卡因致惊厥的潜伏期(P<0.05),减少惊厥数(P<0.05).结论 合理剂量纳洛酮可以拮抗布比卡因的致惊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时辰对芬太尼镇痛半数有效量(ED50)的影响.方法 小鼠45只,根据其基础痛阈随机分为A组(6:00)、B组(14:00)和C组(22:00)3组,每组15只,用甩尾实验和序贯法测定、比较各组芬太尼的镇痛ED50.结果 A组、B组和C组的ED50分别为0.0292、0.0203和0.0167 mg/kg,C组显著小于A组(P<0.05).结论 芬太尼镇痛ED50有时辰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布比卡因对兔眼的表面麻醉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的表面麻醉作用。方法14只兔(28只眼)均分为4组,分别滴入0.75%的布比卡因、普鲁卡因、丁卡因和生理盐水,用兔角膜刺激法比较3种局麻药的表面麻醉作用(秩和检验)。结果0.75%的布比卡因滴入兔眼后3min即达峰效应,持续15min以上,其作用比同浓度的普鲁卡因强,比同浓度的丁卡因弱。结论布比卡因有较强的表面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心病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证的昼夜非线性指标差异,探讨中医证候的非线性特征。方法根据中医辨证结果,将24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实证组(44例)、虚证组(51例)、虚实夹杂证组(148例)。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计算并比较这些冠心病患者的24 h内6个不同小时段的非线性指标复杂度、关联维均值及近似熵均值。结果被观察的非线性指标实证组均值大于虚实夹杂证组均值,虚实夹杂证组均值大于虚证组均值。结论证候间非线性指标的差异反映出虚实证候的非线性特征和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低剂量纳洛酮对氯胺酮抗局麻药致惊厥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氯胺酮(ketamine,KT)对罗哌卡因(ropivacaine,R)、布比卡因(bupivacaine,B)、利多卡因(lidocaine,L)致惊厥作用的影响,以及低剂量纳洛酮(naloxone,NL)对此效应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低剂量纳洛酮(10mg/kg),5min后腹腔注射氯胺酮(10mg/kg),再过5min后腹腔注射致惊厥剂量的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分别为89.5mg/kg、100ms/kg、60ms/kg),观察小鼠惊厥的持续时间、惊厥次数和惊厥率。并用序贯法测定腹腔注射氯胺酮(20ms/kg)5min后,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致惊厥ED50。结果氯胺酮(20mg/kg)能增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致惊厥的ED50(P〈0.05或P〈0.01);低剂量纳洛酮与氯胺酮合用能够缩短利多卡因惊厥持续时间、减少惊厥次数(P〈0.05或P〈0.01);低剂量纳洛酮对氯胺酮抗罗哌卡因、布比卡因惊厥持续时间、惊厥次数、惊厥发生情况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氯胺酮能够增强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致惊厥作用,低剂量纳洛酮能够增强氯胺酮抗利多卡因惊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锌饮食对大鼠二次打击惊厥模型远期惊厥阈、死亡率和锌转运体3(ZnT3)的影响。方法: 60只27日龄(P27)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惊厥组和惊厥低锌饮食组在P27腹腔注射氯化锂、在P28腹腔注射匹罗卡品致惊厥持续状态模型,观察大鼠惊厥发作情况,将达到Ⅳ级及以上痫性发作的视为造模成功。对照组和低锌饮食组在相同时间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致惊厥前2天(即P27、P28)4组均予常锌饮食(锌 44 mg/kg)喂养,致惊厥后(即P28后)对照组和惊厥组继续予常锌饮食喂养,而低锌饮食组和惊厥低锌饮食组予低锌饮食(锌 2.7 mg/kg)喂养。2周后予青霉素二次打击,记录大鼠首次出现惊厥发作的时间(惊厥阈)、死亡时间及死亡率,观察时间为1 h。观察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皮层组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ZnT3的表达。结果: 大鼠的持续惊厥模型诱导成功率为72.5%(29/40),死亡率为24.1%(7/29)。惊厥第3天、5天、7天惊厥组、惊厥低锌饮食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惊厥第9天惊厥低锌饮食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惊厥组和惊厥低锌饮食组血清锌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低锌饮食组、惊厥组、惊厥低锌饮食组惊厥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惊厥低锌饮食组明显低于低锌饮食组和惊厥组(P<0.05)。惊厥低锌饮食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低锌饮食组(χ2分别为9.994、6.707,均P<0.05)。对照组、低锌饮食组、惊厥组和惊厥低锌饮食组存活率分别为80%、60%、50%、20%,无统计学差异(P=0.073)。低锌饮食组、惊厥组及惊厥低锌饮食组ZnT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惊厥低锌饮食组明显低于惊厥组和低锌饮食组(P<0.05)。 结论: 惊厥可致大鼠血清锌浓度降低,缺锌膳食能增加惊厥后再次打击时惊厥发作的易感性,二者互为增强效应,这种现象可能是通过下调ZnT3的表达,破坏大脑锌稳态而导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与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惊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5例惊厥患儿,根据病因分为病毒性脑炎组(33例)、热性惊厥组(37例)和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组(35例),以入院时怀疑有神经系统疾病,最后经各种检查除外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各组血清与脑脊液中NSE水平。结果惊厥发作后病毒性脑炎组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NSE水平明显升高,显著高于热性惊厥组、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组及对照组(P<0.01),3组间NSE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惊厥发作后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皮质醇浓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浓度变化。方法:选择67例老年心脏病患者,根据有无心力衰竭分为心衰组37例,对照组30例。未经激素类药物治疗前,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0时、8.00时、16.00时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心衰组皮质醇分泌昼夜节律性异常,呈现分泌节律的"倒置"现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昼夜节律性正常者,皮质醇单项或多项升高,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皮质醇水平变化还与疾病的程度有关。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可有皮质醇水平变化,表现为异常升高或"倒置"现象。皮质醇昼夜节律性正常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咪达唑仑、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咪达唑仑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对照组给予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情况,统计不良反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药物起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苯巴比妥用于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优势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甲膜穿刺丁卡因表面麻醉在ICU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心ICU内41例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环甲膜穿刺丁卡因表面麻醉组(丁卡因组)和对照组。记录基础生命体征,插管时、插管后1 min、5 min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低氧发生率,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插管后低血压发生率,全麻药物用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丁卡因组气管插管时和插管后1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率及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低氧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丁卡因组诱导期间全麻药(异丙酚)用量、插管后低血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总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丁卡因组所有病例环甲膜穿刺均一次性操作成功,穿刺时间不超过1 min,无一例出现局麻药过敏、中毒反应、皮下或纵隔积气、食道损伤和气胸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气管插管时无死亡。结论环甲膜穿刺丁卡因表面麻醉在ICU患者气管插管中可以减轻气管插管时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减少插管后低血压发生率,减少全麻药、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简便易行和微创的操作方法,必要时可选择性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