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儿惊厥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儿惊厥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惊厥患儿62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儿惊厥发作后24h内血清NSE的水平。结果:惊厥组(VE、EP和FC)惊厥发作后24h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惊厥严重组患儿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P<0.01)。惊厥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惊厥程度越重,NSE水平越高。结论:小儿惊厥性疾病惊厥发作后血清NSE水平升高,其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惊厥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惊厥患儿62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SE水平。结果惊厥组(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惊厥发作后24 h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3组不同病因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普通组与严重组患儿惊厥发作后24 h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惊厥严重组患儿NSE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惊厥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惊厥程度越重,NSE水平越高。结论小儿惊厥性疾病惊厥发作后可引起血液NSE水平的显著升高,其水平高低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儿惊厥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惊厥患儿62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SE水平.结果 ①惊厥组(VE、EP和FC)惊厥发作后24h内血液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病毒性脑炎、癫痫、热性惊厥三组不同病因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惊厥普通组与严重组患儿惊厥发作后24h内血液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惊厥严重组患儿NSE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组(P<0.01).惊厥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惊厥程度越重,NSE水平越高.结论 小儿惊厥性疾病(VE、EP和FC),惊厥发作后可引起血液NSE水平的显著升高,其水平高低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观察组为24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惊厥发作次数≤2次),对照组Ⅰ为25例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低热惊厥患儿(惊厥发作次数≤2次),对照组Ⅱ为14例脊膜膨出无惊厥患儿。检测三组患儿脑脊液中NO水平,并对其作统计学比较。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患儿脑脊液中NO水平分别为(24.05±6.11)、(10.27±4.54)和(7.17±3.82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脑脊液NO水平均显著高于2个对照组(P<0.01),而2个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的特点。方法对20例4~30个月的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出院后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20例发病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30个月,1~2岁共14例。冬季发病10例,秋季发病8例。3天内发生惊厥17例,均为全身发作,持续时间短,不超过5min,一次病程中惊厥平均发作1.8次。临床急性胃肠炎症状不严重,伴无热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发作,间期GGE正常,血清电解质、血糖、肝功能检查均正常,10例做脑脊液检查正常,12例做头颅CT检查结果均正常。全部病例无癫痫和热性惊厥家族史,出院随访17例有2例惊厥复发,17例患儿生长发育如正常儿。结论本组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有以下特点:①1~2岁高发,冬秋季多发,无家族史;②无热惊厥于病程的1~5天发生,全身性发作为主,无脱水酸中毒;③血清电解质、血糖、肝功能、脑脊液检查、发作间期GGE均正常;④部分病例可复发,次数≤2次,病程少于1年,预后好。  相似文献   

6.
小儿惊厥血清和脑脊液中NSE和NO/NOS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志  陈琼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16):1473-1475
目的 探讨小儿惊厥发作 ,发作时间 ,引起惊厥原因对脑神经元的损伤及其程度。方法 按照引起小儿惊厥的病因及惊厥发生持续的时间及次数进行分组 ,分别为五组、三组和三组。应用酶联免疫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惊厥发作后不同时间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NSE ,NO/NOS的含量。结果 ①除热性惊厥组外 ,所有惊厥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NSE ,NO/NO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②无论任何原因引起惊厥 ,惊厥时间越长 ,血清和脑脊液中NSE ,NO/NOS越高 ,两者成正相关 (r =80 5~ 82 4,P <0 0 1) ;③在所有病因中 ,颅内感染者由于惊厥平均次数最多及平均持续时间最长 ,故脑脊液及血清中NSE ,NO/NOS水平升高最明显 ,且持续时间最长 ,尤其是有昏迷或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者尤为突出 ,而热性惊厥者NSE ,NO/NOS则无明显升高或只有轻微升高。结论 惊厥发作时由于伴有不同程度神经元损伤 ,从而使血清和脑脊液中NSE ,NO/NOS水平其升高 ,其程度与惊厥发作持续时间 ,引起惊厥病因及脑损伤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合并惊厥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12月接收并诊治的42例腹泻合并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大便常规、白细胞、血生化以及腰穿脑脊液常规生化等进行实验检查;患儿在住院后给予补液纠酸、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抗病毒、抗感染,止惊、降温及微生态制剂等综合对症治疗,有脑炎者加用甘露醇降颅压等治疗。结果热性惊厥16例,电解质紊乱10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6例,病毒性脑炎5例,中毒性脑病3例,低血糖2例。结论腹泻合并惊厥原因较多,但主要与发热、电解质紊乱、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有关。  相似文献   

8.
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4例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轻度胃肠炎婴幼儿,在发病第1~4天,发生无热惊厥,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样,有3例发作2次。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没有波发放,发作后查血电解质基本正常,10例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正常,13例头颅CT无异常,2例M RI未见异常,惊厥发作易控制。出院后9例获随访,随访3个月~4年,无一例有惊厥再次发作,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婴幼儿轻度胃肠炎可以有无热惊厥发作,易控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和神经肽Y(NPY)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2例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病毒性脑炎组,并根据病情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选择同期住院的经腰椎穿刺确定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性脑炎患儿3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NSE、sVCAM-1和NPY的水平,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NSE、sVCAM-1和神经肽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炎患儿轻症组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NSE、sVCAM-1和NPY水平明显低于重症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NSE、sVCAM-1和NPY水平的变化与病情轻重有相关性,对判断病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陶拉娣  郑岚婷 《中外医疗》2011,30(21):82-83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病毒性脑炎35例,结核性脑膜炎5例,化脓性脑膜炎15例,检测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NSE、S-100 β水平变化,与2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并对神经系统感染组脑脊液和血清中NSE、S-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β蛋白、碱性髓鞘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认识其在该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选取38例BICE住院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良性颅内压增高症、鼻窦炎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共18例。观察组按惊厥发生次数分为2组,观察组1(<2次)16例,观察组2(≥ 2次)22例。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各组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β蛋白、MBP和NSE含量。 结果 观察组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β、NS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观察组2上述指标显著高于观察组1(P<0.01);观察组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MB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在两观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中S-100β、NSE含量对比,在治疗后均较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S-100β、NSE水平与BICE的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有关。BICE患儿存在脑神经细胞的损害,且随着惊厥发生次数增加,损害加重,其病理变化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髓鞘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我国儿童 病毒性脑炎(VE)的关系.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ochrane Library、PubMed 数据库检索已发表的关于我国VE患儿脑脊液中NSE及TNF-α对VE影响的相关文献,检索年限均从建库截止至2016 年11月1日.筛选出VE患儿(VE组)与非VE患儿(对照组)脑脊液中TNF-α和NSE水平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 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 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病例对照研究,包括VE组 536例,对照组284例.结果显示:VE组患儿脑脊液中TNF-α、NSE水平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MD=1.75,95%CI:1.56~1.93,P<0.01;SMD=1.34,95%CI:1.17~1.51,P<0.01].结论 脑脊液中TNF-α、 NSE水平与我国儿童VE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B的含量,并探讨S100B对EV71病毒性脑炎患者脑损害的评估价值.方法 33例EV71病毒性脑炎患者、29例单纯手足口病患者、26例非神经系统疾病的对照组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清中的S100B含量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比较各组S100B含量的差异.结果 EV71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和血清S100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单纯手足口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EV71病毒性脑炎患者中惊厥/抽搐组脑脊液和血清S100B含量高于无惊厥/抽搐组,意识障碍组高于无意识障碍组(P均<0.01);EV71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B含量呈正相关(r=0.78,P<0.01).结论 脑脊液和血清S100B含量可以作为EV71病毒性脑炎患者脑损伤的标记物,其含量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法测定EP、GCSE、FE及VE组患儿癫痫发作后24小时内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水平。结果EP、GCSE、FE及VE组患儿癫痫发作后血清和脑脊液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GCSE及VE组要较EP及FE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NSE水平也明显增高(P<0.01)。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浓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患儿癫痫发作能够产生脑神经元的损伤,并导致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浓度的增高,而且NSE浓度的变化和癫痫发作的类型及频繁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单纯型和复杂型热性惊厥(FS)患儿脑脊液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7(IL-7)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变化,探讨单纯型和复杂型热性惊厥(FS)发作后脑损伤与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7(IL-7)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22例单纯型FS、19例复杂型FS和20例发热而无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发热而无惊厥患儿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患儿的血清、脑脊液中IL-2、IL-7和NSE进行测定。结果复杂型和单纯型FS组脑脊液IL-2、IL-7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杂型FS组较单纯型FS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白细胞介素2(IL-2)、7(IL-7)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与脑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杂型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热休克蛋白70 (HSP70)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FC患儿117例,其中单纯型热性惊厥患儿(SFC组) 57例和复杂型热性惊厥(CFC组) 60例,同期选取健康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FC患儿于入院24 h内及对照组于体检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BDNF、NSE和HSP70水平。结果 CFC组患儿血清BDNF、NSE和HSP70水平均高于SFC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FC组患儿血清BDNF、NSE和HSP7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C组患儿血清BDNF水平与HSP70水平、抽搐次数和抽搐持续时间均呈正相关(r=0.410、0.414和0.619, P<0.05),NSE水平与HSP70水平、抽搐次数和抽搐持续时间均呈正相关(r=0.558、0.602和0.454, P<0.05),HSP70水平与抽搐次数和抽搐持续时间均呈正相关(r=0.873和0.492, P<0.05)。结论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血清BDNF、NSE和HSP70水平升高,且与抽搐次数及抽搐持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脑脊液、血清白介素1β(IL-1β)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0例乙脑患儿为观察组,按Glasgow评分分正常组17例,轻度组20例,重度组13例。检测极期、恢复期脑脊液及血清IL-1β、NSE含量,并与2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进行对照。IL-1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NSE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乙脑患儿脑脊液、血清中IL-1β及NSE含量在极期、恢复期皆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且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P〈0.01)。脑脊液与血清IL-1β含量及脑脊液与血清NSE含量分别呈正相关(P〈0.01),脑脊液IL-1β与NSE含量及血清IL-1β与NSE含量亦分别呈正相关(P〈0.01)。结论:脑脊液及血清IL-1β,NSE含量测定对乙脑患儿脑损伤程度及临床病情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儿童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的测定,另有10名临床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儿童作为对照组,也进行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测定。TNF-α、IL45应用ELISA法检测。NSE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病毒性脑炎组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45、NSE水平均明显增高,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脑脊液中TNF—α、IL-6、NSE水平与血清中TNF—d、IL-6、NSE水平呈正相关[r(TNF—α)=0.338,P〈0.01;r(IL-6)=0.256,P〈0.01;r(NSE)=0.374,P〈0.01];病繇性脑炎组血清及脑脊液中IL-6与NSE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s)=0.108,P〉0.05;r(csf)=0.145,P〉0.05],TNF—α与NSE水平有直线相关性[r(s)=0.387,P〈0.01;r(csf)=0.401。P〈0.01]。结论脑脊液和血清中NSE可作为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组织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TNF—α、IL-6参与了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理过程,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IL-6水平检测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脑脊液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变化情况,探讨他们与FC后脑损伤的可能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52例热性惊厥患儿(其中单纯型24例,复杂型28例)和28例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均在发病24h内检测血清和脑脊液EPO、NSE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杂型FC组血清、脑脊液EPO浓度分别为3.63±0.92mU/ml、13.46±2.82mU/ml,NSE分别为9.30±1.83ng/ml、33.17±11.17ng/ml;单纯型血清、脑脊液EPO浓度分别为3.11±0.56mU/ml、10.26±2.67mU/ml,NSE分别为8.32±1.90ng/ml、25.25±8.86ng/ml,对照组血清、脑脊液EPO和NSE浓度分别为2.58±0.73mU/ml、8.25±2.40mU/ml和6.64±2.01ng/ml和17.97±5.28ng/ml,FC组发作后24h内血清和脑脊液EPO、 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杂型患儿血清和脑脊液EPO和血清NSE浓度也高于单纯型(P<0.05).FC组脑脊液EPO浓度与血清EPO浓度存在正相关(r=0.562, P=0.000),脑脊液NSE浓度也与血清NSE浓度正相关(r=0.479,P=0.000);血清EPO与脑脊液、血清NSE分别存在相关(r=0.354, P=0.010; r=0.344, P=0.013),脑脊液EPO浓度与血清NSE有正相关(r=0.500,P=0.012).结论 FC发作后早期即可引起脑脊液和血清EPO、NSE浓度的显著升高,且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提示惊厥后脑损伤程度越严重,脑脊液EPO升高也越显著,脑脊液EPO、NSE均可能是早期预测FC后脑损伤的程度的指标之一,推测EPO可能参与了早期FC后脑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并提示惊厥后血脑脊液屏障的通透性改变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可溶性细胞粘附因子-1(sICAM-1)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5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标本中NSE和SICAM-1水平,并与20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 血清NSE和sICAM-1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与治疗前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治疗后恢复期脑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脊液NSE和sICAM-1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与治疗前脑炎急性期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与治疗后恢复期脑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SE和sICAM-1参与了病毒性脑炎感染的病理过程,可作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