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研究现状,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法的差异,提出了今后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可以治愈多发性骨髓瘤(MM)的方法之一。为了降低治疗相关死亡率,减少复发,我们对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了2次移植。第1次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第2次为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过去10年,我们对移植免疫排斥机制的理解有了很大提高.在一些同种异体器官移植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不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受体对移植物仍然保持长期免疫耐受,有作者把这一耐受现象归功于联合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本文就从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出发,回顾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后供体特异性移植耐受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沿革,最后阐明供体特异性移植耐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4.
虽然应用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病列逐年增加,但用其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病例数仍较少。我完分别于2004年2月和2005年4月对2例难治性白血病施亍了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始于20世纪80年代。多个历史对照和随机临床研究显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较传统化疗可提高治疗的反应率、完全缓解率、无事件存活率和/或总存活率,而治疗反应程度与生存相关。由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欧美国家已成为年轻、适合移植(年龄≤65岁、肾功能正常和一般状况良好)MM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法。双次移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治疗反应率、无事件存活率和/或总存活率。免疫调节药物沙利度胺及其衍生物来那度胺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等新型抗骨髓瘤药物的发展提高了治疗的反应率和缓解率。目前新药并不能替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些药物运用于移植前后的整体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了移植疗效。尽管如此,MM仍然是难以治愈的疾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治愈MM的可能,但因清髓性预处理的高死亡率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联合移植即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进行减低剂量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了其疗效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移植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总结其经验.方法 2009年实施7例亲属活体肾移植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1例为供受者HLA抗原全相合,其余为半相合.肾移植前5d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供者造血干细胞,术前1d采集供者造血干细胞.肾移植前3d受者开始接受全身淋巴照射,连续3d,肾移植术中给予受者抗胸腺细胞球蛋白50 mg,术后第2、4、6天输注供者造血干细胞.术后常规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监测受者血常规、淋巴细胞亚型变化及移植肾功能等情况.结果 全身淋巴照射后受者淋巴细胞数进行性降低,以B淋巴细胞(CD19+)的比例下降幅度最大,其他血细胞数量变化不大.HLA全相合受者诱导出30%~50%的嵌合体,其余受者仅诱导出1%~5%的嵌合体.术后随访3年,7例受者移植肾功能稳定,均未出现骨髓抑制和移植物抗宿主病,未增加感染风险.经移植肾活检证实,1例受者出现轻度急性排斥反应,其余6例受者未发生排斥发生.7例受者中,有3例减少了免疫抑制剂的用量.结论 肾移植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治疗的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进展,提出该项治疗仍需大宗临床及基础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深部真菌感染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深部真菌感染风险的认识。方法分析2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移植方式、病程、白细胞植入时间、移植后白细胞计数与早期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6例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发生深部真菌感染。采用半相合和无关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全相合亲缘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使用过兔抗人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或猪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的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使用者。在全相合的亲缘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真菌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移植后0和14d白细胞计数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两组患者移植前病程和移植后7、21 d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移植方式、使用ATG或ALG、移植后0和14 d白细胞数是移植后早期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发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可以产生抗肿瘤作用,这种作用对耐细胞因子的肾细胞癌也有很好的疗效,为肾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就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肾细胞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9):I0005-I0005
日前,从解放军第三O七医院获悉,经过16个月的术后观察,由该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陈虎团队领衔开展的世界首例胎盘联合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获得成功。目前,患儿造血功能恢复正常,情况稳定。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骨髓瘤(MM)为浆细胞恶性克隆增生性疾病,传统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虽可使疾病得到暂时缓解,但最终不免复发和进展,患者的中位存活时间仅3~4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惟一可治愈该病的方法,我院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初期造血干细胞移植兴起,随着医学科技发展,大剂量化疗(预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为各种晚期肿瘤和癌症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目前对造血干细胞的来源、种类、采集、活性测定,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配型、动员剂的效果、骨髓中癌细胞污染的处理、移植后并发症的诊治、疾病观察指标、临床适应证和治疗效果的评估等等都逐渐规范化,且有很多治疗成功病例的报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护理。方法从无骨髓浸润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本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经放化疗等预处理后。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并对其进行全程共移植护理。结果在移植过程中5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无移植并发症。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输注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9.4(8~11)d,血小板≥20×10^9/L的中住时间为12.2(10~14)d。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做好移植护理是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从无骨髓浸润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本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经放化疗等预处理后,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并对其进行全程共移植护理.结果 在移植过程中5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无移植并发症.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输注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9.4(8~11)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2.2(10~14)d.结论 自体骨髓闻充质干细胞与适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做好移植护理是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近10余年造血干细胞移植(haem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HSC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16.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感染121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并发感染的临床病原学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有121例造血系统疾病患者接受HSCT,其中51例行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40例行异基因骨髓移植,4例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骨髓混合移植,5例行脐带血移植,16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行自体CD34~+细胞移植。患者均采用化疗进行预处理。采用短程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部分病例加用达利珠单抗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结果121例患者中,116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3例移植失败,2例在移植物植活前因严重感染死亡。移植后60d内,83例(68.6%)共发生感染97次,64例(77.1%)发生感染时中性粒细胞<0.5×10~9/L,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口咽黏膜和呼吸道(上、下呼吸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占64.9%。21例患者的23次感染中,共分离出20株细菌和7株真菌,65%为革兰氏阴性杆菌。10例患者并发巨细胞病毒感染。因感染死亡的患者共8例,均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发生Ⅱ~Ⅳ度急性GVHD患者的感染发生率(88.9%,24/27)高于0~Ⅰ度急性GVHD患者(60.3%,44/73,P<0.01)。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60d内的感染多发生于粒细胞缺乏期;口咽黏膜炎和呼吸道是常见感染部位,下呼吸道感染者的死亡率高,侵袭性真菌感染者的预后不佳;发生Ⅱ~Ⅳ度急性GVHD者有较高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带状疱疹发病情况、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可评估的104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及病毒感染的防治方案等临床资料.结果 104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有24例(23.08% )并发带状疱疹,其中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为47.6%,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为42.1%.应用抗病毒药物,适当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及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外用干扰素,同时中医中药辅助治疗,平均治疗(20.5±3.8)d后,患者疱疹全部消退,有4 例出现严重疱疹后神经痛,其中2例伴有局部肌肉萎缩.无泛发性疱疹及内脏受累病例,无疱疹相关死亡.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的带状疱疹起病不典型,综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但神经痛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异常增殖性疾病,治疗反应差,易发展为急性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惟一可治愈该病的方法。我科于2004年9月对1例MDS患者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肾脏疾病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话题,本文就干细胞移植对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1例肾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边素静  宋林萍 《护理学杂志》2002,17(12):942-943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利用移植时诱导移植物抗肿瘤 (GVT)效应 ,杀伤体内转移癌细胞 ,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1] 。 2 0 0 1年 4月我科对 1例肾癌病人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  男 ,38岁。于 2 0 0 0年 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 ,CT示右肾占位性病变 ,行右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同年 8月胸片示两肺肿块进行性增大 ,行健择 +氟尿嘧啶 +卡铂及紫杉醇 +氟尿嘧啶 +卡铂各两周期化疗和长期生物治疗 (罗扰素 6 0 0IU肌内注射 )无效。 2 0 0 1年 4月在我科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供者为其胞妹 ,HLA抗原全相合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