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34例均有X线平片,1例X线分层,10例CT扫描,7例做了MRI检查.结果:34例中15例X线平片示病灶内有明显的大小不一的钙化,28例X线平片显示病灶边缘均清晰可见.10例行CT扫描的病例显示清晰病灶边界和相应钙化.7例MRI检查病灶为边界清楚,3例T1WI低信号、T2WI中低信号,4例T1WI低信号、T2WI多房高信号,3例可见相应的骨髓水肿,2例显示骨皮质反应,1例显示关节滑膜炎,1例MRI增强的病灶可见病灶部分实质和分房的间隔明显强化.结论:X线平片仍为软骨母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较好地显示骨骼的微细改变.MRI对显示病灶的范围、大小、周围骨骼及软组织的水肿、骨皮质改变和相应的关节改变有明显的优势,并为鉴别诊断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2.
骨梗死的临床与MRI探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非潜水性骨梗死的MRI表现。方法:6例非潜水性骨梗死共累及18个骨骼,其中15个受累骨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行MR T1WI,T2WI,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梯度回波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FLASH)淮T2WI及X线平片检查。结果:(1)主要MRI征象,病灶中心T1WI呈等骨髓信号,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病灶边缘T1WI呈花边状低信号带,T2WI呈内高外低2层。(2)病灶较小(<2cm)或(和)出现硬化时MRI表现不典型,见于9个典型病灶周围骨髓内和1个距骨。(3)11个病骨累及邻近关节并出现关节症状(11/18)。(4)X线平片对本病诊断价值有限(本组阳性诊断9/18,正确诊断3/18)。结论:MRI是本病最好的检查手段,能完全明确本病的诊断和侵及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股骨颈疝窝X线、CT及MRI影像表现与诊断误区。方法 5例由临床或手术证实为股骨颈疝窝患者均经CT扫描,3例又经X线平片检查,4例又经MRI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股骨颈疝患者中,CT误诊为骨腱鞘囊肿2例,X线平片误诊为缺血性骨坏死和骨样骨瘤各1例,MRI与CT、X线平片共同正确诊断股骨颈疝窝1例。5例疝窝均位于股骨颈前外侧1/4处,疝窝大小为0.6cm×0.8cm~1.4cm×2.0cm。X线平片示股骨颈区囊状低密度区,边缘清楚且围以硬化边。CT示股骨颈皮质下低密度区,有硬化边缘,其中2例伴发骨皮质细微断裂。4例经MRI检查的患者,其病变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在脂肪抑制T2WI呈更高信号,其中2例病灶边缘围以低信号带。T2WI显示髋关节少量渗液2例。结论股骨颈疝窝具有特征性CT、MRI表现,X线平片、CT、MRI相互结合有助于股骨颈疝窝的确诊。  相似文献   

4.
低场磁共振梯度回波序列在骨挫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初步评价FE T2WI序列在骨挫伤中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100例骨挫伤均行X线平片、SE T1WI、SE T2WI和FE T2WI序列检查,35例另行CT检查。结果MRI检查共有124个骨挫伤病灶,其形态为斑片状或地图状及不规则状改变,信号不均匀。SE T1WI上发现105个病灶(85%),呈低信号;SE T2WI发现48个病灶(39%),呈高信号改变;FE T2WI序列发现120个病灶(97%),呈明显高信号改变;X线平片及CT未发现一个病灶。FE T2WI序列病灶检出率高于SE T1WI(0.025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四肢长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X线平片及MRI的影像特点及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四肢长骨BFH患者的X线平片及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3例行MRI检查.结果 9例BFH均呈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位于骨干者以纵向中心性膨胀为著,位于骨端关节面下者以横向偏心性膨胀破坏为著,所有病例边界清晰,2例病灶内呈较均匀低密度影,1例病灶内似见斑点状密度增高影,6例呈磨玻璃样密度,瘤内见不规则条状分隔,7例见间断性硬化边,1例可见层状骨膜增生.MRI中,2例呈长T1、长T2信号;1例呈多囊状,囊性部分呈等T1、长T2信号,病灶下部呈等T1、等T2信号,在T2WI中见大量线状低信号分隔;3例周围均见长T1、短T2的硬化环;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及线状分隔明显强化.结论 四肢长骨BFHo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其像学及临床资料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es,DF)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F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12例行CT检查(增强9例),4例行MRI检查(增强1例,4例均同时行X线平片检查).回顾分析韧带样纤维瘤病的CT和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共检出16个病灶,其中腹部外型11例,腹壁型3例,腹内型2例.CT平扫均表现为均匀略低软组织密度,边界不清;X线平片、CT骨骼病变显示呈膨胀性、溶骨性改变,病灶内有小梁形成,呈肥皂泡样,压迫性骨吸收破坏,常见不规则骨嵴,大多可见无钙化、骨化的软组织肿块.与肌肉信号相比,MRI T1 WI上呈等、稍低混杂信号;T2 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以上不均匀强化;所有病灶内均可见条索状、片状T1WI及T2 WI上均呈低信号改变的区域,CT、MR无强化.结论 DF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X线平片可以观察骨质病变的整体形态,CT检查可以帮助了解骨质的破坏特点;T1 WI均呈低信号,T2 WI呈高、低混合信号,大部呈不均轻度强化,局部呈渐进性延迟强;T1WI、T2 WI示病变中斑点状及条带状低信号,MRI、CT增强扫描不强化是DT的特征性表现.因此,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多数韧带性纤维瘤病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X线平片检查15例,螺旋CT检查9例,MRI检查6例。4例同时行X线平片和CT检查,3例同时行X线平片和MRI检查。结果:X线、CT表现为骨内邻近关节面的类圆形囊样透亮区,边界清楚,有薄层硬化边,3例CT及其三维重建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MRI在T1WI呈低信号,T2WI和脂肪抑制T2表现为高信号,MRI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2例。结论:骨内腱鞘囊肿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CT及其三维重建对病灶细节显示清晰,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对腰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急性腰椎外伤患者均行X线检查及MRI检查。结果:本组32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像;腰椎受伤椎体分别为L1椎体4例,L2椎体3例,L3椎体7例,L4椎体10例,L5椎体8例;32例病例MR T1WI、T2WI示椎体有水平方向走行的线状低信号带,在T2WI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水肿影S,TIR病灶呈边缘较清的高信号。结论:MRI能清晰显示隐匿性骨折的骨折、水肿,早期准确诊断隐匿性骨折,若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X线诊断阴性,不能除外隐性骨折,MRI应为首选最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10例均有X线平片检查,其中7例同时做CT扫描,3例做了MR检查。结果:10例中,8例X线平片显示病灶边缘清晰,可见偏心膨胀性改变,4例病变累及骨骺,4例X线示病灶内有明显的不规则钙化。7例行CT扫描显示病灶边界清晰和斑点、片状钙化。3例MRI检查显示病灶边界清楚,T1WI低信号、T2WI混杂稍高信号。结论:X线检查是软骨母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和MRI是必要的补充检查方法。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可以提高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23例均摄X线平片和CT平扫。4例行MRI检查。结果:23例ABC发生于长骨18例,骨盆5例。ABC平片表现常为偏心性膨胀性骨破坏;CT平扫可见膨胀的骨壳内缘呈清晰弧形压迹,其中骨壳完整12例,断缺11例。病灶密度不均,19例可见蜂房样低密度影或液-液平面,15例出现软组织肿块;4例MRI主要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大小不一高信号囊腔或液-液平面,3例增强扫描,2例无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囊间隔在T1WI、T2WI及增强后均为低信号。结论:X线平片简便经济,但对内部结构的显示有一定限度,CT和MR对内部结构及软组织的显示明显优于前者,对ABC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12例经Gesell法评估为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的常规头颅MRI表现。方法:常规头部MRI扫描,采用FSE行头颅轴位T1WI和T2WI、冠状位T2FLAIR和矢状位T1WI平扫,进行影像学分析评估。结果:脑白质髓鞘化异常占30.4%(34/112),脑外间隙和脑室增宽占19.6%(22/112),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改变占17.9%(20/112),脑发育异常占17.0%(19/112);MRI平扫未见异常占15.2%(17/112)。结论:头颅常规MRI扫描是诊断婴幼儿运动发育迟缓的重要方法,在早期诊断、评估及预后追踪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与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忠达  马周鹏  毛旭道  苗永兴  朱建忠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125-1127
目的:探讨高场强MRI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前列腺癌的高场强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和临床分期对照。结果:26例前列腺癌中MRI诊断前列腺炎2例,前列腺增生4例,前列腺癌20例,其中B期5例,C期13例,D期2例,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6.9%,20例前列腺癌分期符合率为85%;典型的前列腺癌在T1像呈稍低信号,与正常前列腺组织接近,在T2像上表现为正常较高信号的周围带内出现异常低信号灶,增强扫描多数早期较明显强化。结论:高场强MRI对前列腺癌诊断与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1.5TMRI平扫和动态增强对肝癌微波固化治疗后表现和疗效随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32个病灶肝癌微波固化治疗后MRI表现,并与AFP和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微波固化治疗3天后的MRI平扫表现,T1WI呈相对高信号,T2WI呈相对低信号,病灶周围可见长T1,长T2水肿带。微波固化治疗1月后的MRI表现①单独行微波固化治疗的19个病灶以凝固性坏死为主,平扫T1WI呈相对等高信号,T2WI呈相对低信号或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无强化;②多种介入方法联合应用的5个病灶,特别是与TACE联合治疗的病灶,以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合并存在,表现为局部T1WI呈相对低信号,T2WI呈相对高信号,但动态增强扫描无强化;③8个病灶不完全坏死:在T1WI上呈相对高信号的病灶周边有低信号结节或同时伴新月形低信号带,在T2WI上则表现为等低信号病灶周边出现相对高信号结节或新月形高信号带,在动态增强扫描时呈快进快出强化表现。结论 MRI平扫和动态增强评价微波固化的疗效可靠、准确,微波固化术后定期MRI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并脑炎的MRI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经临床确诊的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行MRI检查。分析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脑内病灶的信号特征。结果:52例中有35例可见脑内异常表现,阳性率为67.3%(35/52)。病灶单发者6例,多发者29例;累及大脑灰质29例,丘脑6例,基底核8例,小脑1例,脑干3例。病灶T1WI为低信号21例,等信号14例;T2WI为高信号27例,等信号8例;FLAIR/T2WI为高信号29例,等信号6例;DWI为高信号31例,等信号4例。结论:MRI是小儿手足口病并脑炎的首选影像诊断手段,FLAIR/T2WI和DWI序列是该病的诊断及随访观察的主要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s)并出血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随访证实为DVAs并出血病例的CT及MRI表现。结果:发生在左、右额叶白质内各1例,右侧基底节2例,右侧小脑中脚1例,左、右侧小脑半球各1例。CT平扫2例呈结节状高密度灶,1例呈卵圆形低密度灶。MRI平扫时DVAs呈长T1,长、短T2信号,3例呈"水母头征",出血灶呈片絮状短、长T1,长、短T2信号,条状短、长T1,短T2信号。MRI增强扫描1例未见强化,其他均明显强化,呈"水母头征",显示清晰。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示5例呈低信号,呈典型"水母头征",显示清晰,出血灶呈结节状低信号,边界清晰。结论:MRI对DVAs并出血的诊断有明显优势,以SWI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球的CT、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鼻窦真菌球的影像学资料,35例患者均做CT平扫,其中4例做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鼻窦真菌球的主要CT表现为:①病变为单侧性(100%);②病变部位以上颌窦为主(80%),部分突入同侧鼻腔;其次为蝶窦(14%);③病变窦腔内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充填,其内可见呈斑点状、云絮状或条带状高密度钙化影(89%);④局限性骨质增生(74%)及破坏(9%)。 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周围增厚黏膜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中心不强化,周围增厚黏膜明显强化。结论病变内钙化影是本病特征性的CT征象,是诊断该病较为可靠的依据,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MRI能显示病变内真菌球的范围,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7.
韦骏  马强华  叶建军  杨晓萍  陈纲   《放射学实践》2009,24(4):418-421
目的:探讨腹盆腔脓肿的磁共振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22个腹盆腔脓肿磁共振影像资料,总结影像特点。所有病例均行常规T1WI、T2WI及DWI扫描。结果:①发病部位:右结肠旁沟占32%(7/22)、膈下占27%(6/22)及女性盆腔占18%(4/22)。②形态特点:圆形、类圆形占68%(15/22)、具有包膜占86%(19/22)、具有分隔23%(5/22)。③信号特点:脓肿形成早期5例8个病灶;T1WI脓腔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脓腔高信号3个病灶,低信号5个病灶;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T1WI包膜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灶周渗出,边界不清。典型脓肿期及脓肿形成后期10例14个病灶;T1WI脓腔呈低信号,T2WI及DWI呈高、稍高信号;包膜完整,T1WI及T2WI包膜均呈低信号;病灶境界清楚或较清楚,可有肠管、网膜聚拢。结论:磁共振DWI结合常规扫描对腹盆腔脓肿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谢安  刘建滨  范立新  刘鹏  刘晓云  黄锋  刘宇   《放射学实践》2012,27(9):990-993
目的:总结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2例为术后复发。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1例行增强扫描,分析所有病例的MRI信号特征及发病部位。结果:14例中局限性12例,弥漫性2例,肿瘤信号与正常骨骼肌对比,11例T1WI上以等信号为主,3例以稍低信号为主;T2WI信号呈多样性,8例以稍高信号为主,2例呈稍低信号,2例呈等信号,2例呈混杂信号。14例可见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病灶。结论:腱鞘巨细胞瘤多发生于手、足等肢体远端,且以局限型多见。MRI信号呈多样性,但T1WI及T2WI双向低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且其对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AHCD)的脑部MRI表现特征,评价MRI对AHC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临床确诊为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头颅MRI扫描,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腹部MRI扫描,分析其MRI征象。结果:18例患者脑部MRI扫描均有阳性发现,主要显示基底节区信号强度对称性增高,双侧豆状核(18/18),中脑红核周围(16/18),垂体前叶(10/18)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均表现为高信号,FES T2WI信号正常17例,高信号1例。18例T2FLAIR信号正常。病变区脑结构的体积、形态无变化。结论:MRI T1WI双侧基底节、中脑等部位出现高信号影,是AHCD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MRI是发现这些病变最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垂体瘤卒中(PA)的MRI表现,探讨MRI对P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8例P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MRI检查常规扫描+增强扫描.结果:28例均为垂体大腺瘤合并出血和/(或)坏死.其中15例鞍区显示T1WI等信号合并高信号,T2WI高信号;8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3例高低混杂信号;2例T1WI等信号环绕中央高信号,T2WI低信号.结论:MRI结合临床表现对PA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RI信号的表现与患者的临床特点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