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阪崎肠杆菌的生物学性状与健康危害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阪崎肠杆菌是肠杆菌科的一种,1980年由黄色阴沟肠杆菌更名为阪崎肠杆菌。阪崎肠杆菌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小肠结肠炎和菌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目前,微生物学家尚不清楚阪崎肠杆菌的污染来源,但许多病例报告表明婴儿配方粉是目前发现的主要感染渠道。阪崎肠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及其对人群的健康危害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报告。  相似文献   

2.
阪崎肠杆菌-食品安全控制的新目标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 196 1年英国首次报道阪崎肠杆菌引起婴儿脑膜炎病例以来 ,世界上相继有多个国家报道了新生儿阪崎肠杆菌感染事件 ,婴儿配方奶粉与疾病的暴发密切相关。在 2 0 0 3年第 35次食品卫生法典大会上 ,美国和加拿大提出了有关控制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危险性框架 ,指出 1岁以下的易感婴幼儿感染阪崎肠杆菌后有生命危险。 2 0 0 4年第 36次食品卫生法典大会一致通过并设立了以加拿大为首的起草工作组 ,加速修订婴幼儿食品国际卫生操作规范 ,制定阪崎肠杆菌和其它可能导致婴幼儿健康危害的相关病原菌的微生物标准。  相似文献   

3.
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某地区婴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污染情况,为我国制定婴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限量标准及为政府加强对婴儿配方奶粉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常规生理生化鉴定法和实时荧光PCR法。结果检出2株阪崎肠杆菌。结论我国市售的婴儿配方奶粉中存在少量的阪崎肠杆菌污染。  相似文献   

4.
坂歧肠杆菌感染与婴儿配方奶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坂歧肠杆菌,以前被称为“产黄色素阴沟肠杆菌”,1980年冠以此名。全世界由坂歧肠杆菌引起的脑膜炎、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报告不断增多。大多数病例发生婴幼儿,在一些情况下病死率达80%。虽然坂歧肠杆菌的传染源不很清楚,但婴儿配方奶粉起到了传播媒介的作用。控制配方粉的配制、处置和使用可降低坂歧杆菌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安徽阜阳劣质婴儿配方粉中阪崎肠杆菌的污染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中国安徽阜阳劣质婴儿配方粉事件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调查婴儿配方粉中阪崎肠杆菌的污染状况,根据美国FDA和加拿大实验室的方法,建立了婴儿配方粉中阪崎肠杆菌的分离鉴定技术.从87份阜阳劣质奶粉样品中检测到11份阪崎肠杆菌阳性样品,污染阳性率为12.6%.用API 20E和Qualicon BAX(R)系统鉴定了11株阪崎肠杆菌.这是国内首次从婴儿配方粉中分离到阪崎肠杆菌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婴儿配方粉及生产加工环节中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采自某企业婴儿配方粉原料、设备、人员及成品等共880份样品,按SN/T 0738—1997《出口食品中肠杆菌科检验方法》和GB 4789系列规定的方法进行肠杆菌科、阪崎肠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检测。结果肠杆菌科检出率为28.41%(250/880),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0.46%(4/872),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16.94%(31/183);原料中肠杆菌科污染最高(40.00%,40/100);预处理车间人员、设备和环境表面共检出4株阪崎肠杆菌;成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22.73%(10/44)。结论婴儿配方粉及生产加工环节均存在微生物污染情况,企业及相关部门应从原料、生产环节、环境等多方面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该事件经过的基础上,归纳分析阪崎肠杆菌的特点、致病性、致病机理及污染途径,介绍了国内外对婴儿配方乳粉防控阪崎肠杆菌污染的管理措施,进而对我国防控婴儿配方乳粉阪崎肠杆菌污染的潜在风险和输入性风险提出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8.
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袁飞  徐宝梁  任发政  陈颖  赵贵明 《食品科学》2005,26(11):261-265
阪崎肠杆菌能引起脑膜炎、NEC和菌血症等,约2.5%~14%婴儿配方奶粉含有阪崎肠杆菌,0%~12%的普通奶粉含有阪崎肠杆菌,含量从0.36-66.0cfu/100g。婴幼儿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问题已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基于大量研究和调查数据,从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危害识别、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暴露评估、奶粉中阪崎肠杆菌危害特性以及阪崎肠杆菌的检测方法等方面客观地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进行风险评估,并对降低我国婴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韩伟  顾鸣  杨捷琳 《食品科学》2006,27(2):208-212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婴儿配方奶制品(IFM)中坂歧肠杆菌的方法。方法:选择ATCC坂歧肠杆菌标准株,对不同的增菌性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显色培养基进行研究;结合VITEK仪和API20E细菌鉴定系统,构建快速检测配方奶制品中坂歧肠杆菌的方法。结果:建立的快速检测配方奶制品中坂歧肠杆菌的方法,所需检验流程为72h,方法灵敏度为2CUF/g,能有效区别于阴沟杆菌、产气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方法应用稳定;操作简单、方法可靠,适宜规模化检测。结论:本研究认为,所建立的快速检测配方奶制品中坂歧肠杆菌的方法适宜检验检疫的工作要求,能有效地发现配方奶制品中坂歧肠杆菌的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母乳喂养婴儿粪便菌群及母乳菌群相关性,获得具有潜在益生功能菌株.方法 对健康母子母乳及婴儿粪便样本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探究母乳与婴儿粪便样本菌群结构组成,母乳菌群在婴儿肠道垂直传递情况.通过体外益生性质研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筛选.结果 母乳中的主要菌科为肠杆菌科、莫拉氏菌科、葡萄球菌科和链球菌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福建省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污染状况、污染途径并寻找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应用分离鉴定、PCR 和荧光PCR 等方法检测,分离鉴定采用阪崎肠杆菌显色培养基和全自动微生物生化仪。结果:阪崎肠杆菌在192 份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检出率为1.56%,在60 份原料奶粉中的检出率为13.33%,30 份生产车间环境样本均未检出。结论:福建省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存在阪崎肠杆菌的安全隐患,某工厂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污染主要来自原料奶粉。荧光PCR 和显色培养基可用于阪崎肠杆菌的快速筛选和分离。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奶粉中快速检测阪崎肠杆菌,本文建立了检测阪崎肠杆菌的恒温实时荧光法。针对阪崎肠杆菌16S r RNA设计三组LAMP引物,采用Deaou-308C恒温实时荧光检测平台,选取常见病原菌标准株进行引物特异性检测;选取阪崎肠杆菌标准菌株进行基因组DNA灵敏度和最低检测限测定,同时利用人工污染方式检测此方法在脱脂和全脂奶粉中的灵敏度和最低检测限,利用Real Amp法和国标法对20份市售奶粉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引物组16S-11扩增效率最优,与常见病原菌无交叉反应,对阪崎肠杆菌基因组DNA、阪崎肠杆菌污染的脱脂和全脂奶粉的灵敏度分别达到102 CFU/m L、102 CFU/m L和103 CFU/m L;对阪崎肠杆菌基因组DNA和阪崎肠杆菌污染的脱脂和全脂奶粉的最低检测限分别达到103 CFU/m L、103 CFU/m L和104 CFU/m L;在20份市售奶粉样品中Real Amp检测结果与传统国标培养结果一致,表明本文建立的阪崎肠杆菌Real Amp检测方法适用于阪崎肠杆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奶粉中一株阪崎肠杆菌分离菌株F2-1,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GC-MS)分析分离菌株F2-1在液态培养中产生的挥发性代谢产物。方法应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分析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特异性扩增检测分离菌株的16S rDNA,通过HS-GC-MS分析分离菌株F2-1代谢的挥发性产物。结果分离菌株F2-1为革兰氏阴性菌,生理生化特征与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ES)的相似性为99%,LAMP检测进一步确认为阪崎肠杆菌,分离菌株F2-1在营养肉汤中代谢的挥发性产物主要有异戊醛、乙醇、异戊醇、3-羟基-2-丁酮、乙酸、正十五烷、正十六烷、正十七烷、1-癸醇。结论奶粉中分离菌株F2-1鉴定为阪崎肠杆菌,该菌产生的挥发性产物为阪崎肠杆菌的快速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奶粉中坂崎肠杆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坂崎肠杆菌为肠杆菌科肠杆菌属,奶粉(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坂崎肠杆菌的污染可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主要检测方法包括传统的细菌学培养方法及各种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改进的培养方法和快速特异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已成为坂崎肠杆菌检测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市售国产婴幼儿配方粉中阪崎肠杆菌污染状况,为消费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按2011、2012年版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市场上11家国内生产的32份婴幼儿配方粉进行检测。结果 32份样品检出2株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6.25%。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检出率4.35%(1/23);婴幼儿谷物食品中阪崎肠杆菌检出率11.11%(1/9)。结论 柳江县市售部分婴幼儿配方粉中存在阪崎肠杆菌污染,食用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应加强监测力度,预防和控制阪崎肠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辣椒粉中检出阪崎肠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辣椒粉中阪崎肠杆菌存在状况.方法—采用国家标准GB 4789.40-2010,应用VITEK 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检验.结果—从辣椒粉中检出阪崎肠杆菌.结论—阪崎肠杆菌存在于辣椒粉调味品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松原市市售食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2016年采集全市五个县、市(区)12类食品,依据吉林省2016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检测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氏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7种致病菌。结果 在采集的12类共205份食品中,检出致病菌22株,总检出率为10.7%。在8种致病菌中,阪崎肠杆菌检出率最高30%,其次是蜡样芽孢杆菌11.1%。在12类食品中,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污染率最高45%,其次为学生餐26.7%。动物性淡水产品、即食非发酵豆制品、鲜榨果蔬汁等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 松原市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婴幼儿食品存在受致病菌污染的风险,其食品安全应得到重视和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同时检测婴幼儿奶粉中阪崎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的多重PCR方法,根据阪崎肠杆菌omp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蜡样芽孢杆菌hblA基因分别设计3对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多重PCR扩增出长度为514、156、235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不增菌的情况下,多重PCR同时检测3种病原菌的灵敏度是103cfu/mL,3种病原菌在奶粉中的检出限是104cfu/g。建立的多重PCR反应准确、快速、高效,为同时检测婴幼儿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杭州地区原料奶中嗜冷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杭州地区牧场的原料奶为实验对象,对原料奶受嗜冷菌污染情况进行调研,并对其中的嗜冷菌进行分离鉴定,确定革兰氏阴性嗜冷菌占绝大部分,其中荧光假单胞菌、鲁氏不动杆菌、阪崎肠杆菌为优势嗜冷菌种,为进一步研究出一种快速检测原料奶嗜冷菌的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The ubiqitous microorganism Enterobacter sakazakii is a rare contaminant of infant formula and may cause severe systemic infection in neonates. So far, other food is not known to cause E. sakazakii-infections. The scarce information about the ecology of E. sakazakii and the uncertainty concerning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 warrant a summary of the current knowledge about the presence of this opportunistic microorganism in food other than infant formula. This review systematizes publications on the presence of E. sakazakii in food and beverages until June 2006. Food other than infant formula has been rarely investigated for the presence of E. sakazakii. Nevertheless, this microorganism could be isolated from a wide spectrum of food and food ingredients. E. sakazakii was isolated from plant food and food ingredients like cereal, fruit and vegetables, legume products, herbs and spices as well as from animal food sources like milk, meat and fish and products made from these foods. The spectrum of E. sakazakii-contaminated food covers both raw and processed food. The kind of processing of E. sakazakii-contaminated food was not restricted to dry products. Fresh, frozen, ready-to-eat, fermented and cooked food products as well as beverages and water suitabl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food, were found to be contaminated by E. sakazakii. Although E. sakazakii-contaminated food do not have general public health significance,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should consider the presence of E. sakazakii in food, food ingredients, their processing and preparation as possible source of contamination, colonization or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