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NIRS)检测脑血氧饱和度技术对新生儿脑缺氧的早期评估应用。方法:将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43例明确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足产儿作为观察组,采用NIRS与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分别测定HIE患儿出生后3h、12h、48h的脑组织血氧饱和度(StO_2)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选择相同时间段出生的无合并HIE正常足月儿43例作为对照组,同样检测其出生后3h、12h、48h的StO_2与SpO_2,比较两组差异。结果:观察组HIE患儿出生后3h、12h、48h StO_2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出生后3h、12h、48h SpO_2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RS检测脑血氧饱和度技术对HIE患儿的早期脑缺氧情况评估能够更加客观、准确,有助于对脑损伤的早期发现,提前介入临床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甘露醇治疗,观察组则根据患者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予以甘露醇治疗,对比2组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3 d和7 d的GC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3 d和7 d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3 d和7 d的颈内静脉氧饱和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3 d和7 d颈内静脉氧饱和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3例,而对照组有不良反应1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86.67%)高于对照组(63.33%),中度致残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P<0.05);2组GOS评分重度致残率相...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音乐疗法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需PICC置管的早产儿80例,采用完全随机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音乐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置管,音乐组联合使用音乐疗法。检测2组患儿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疼痛情况,统计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及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并做组间比较。 结果 置管前2组患儿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置管后3、5 min音乐组患儿呼吸、心率、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音乐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音乐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组患儿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患儿(20.00%)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早产儿PICC置管时运用音乐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缓解患儿疼痛,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5℃俯卧位对早产儿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及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取8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仰卧位,观察组给予15°俯卧位,比较两组早产儿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水平及睡眠质量,并统计两组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及皮肤压红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血氧饱和度、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睡眠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肤压红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采用15℃俯卧位可改善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水平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和比较血乳酸清除率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blood oxygen satuation,ScvO2)在感染性休克治疗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入选感染性休克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常规组,n=30)、血乳酸清除率组(乳酸组,n=30)和ScvO2组(n=30).常规组经验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积极进行液体复苏,容量复苏成功后维持治疗72 h;乳酸组在容量复苏成功后如果乳酸清除率未达到10%,则在滴定式调整容量的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乳酸清除率达10%后维持治疗72 h;ScvO2组在容量复苏成功后如果ScvO2低于70%,则在滴定式调整容量的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ScvO2>70%后维持治疗72 h.比较各组间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7 d与28 d病死率、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乳酸组和ScvO2组的MODS发生率、7 d与28 d病死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但乳酸组与ScvO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乳酸清除率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用于指导感染性休克的液体复苏,可以降低患者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但二者的作用近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治疗用氧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需要吸氧的早产儿分为A组(78例)、B组(50例)和C组(36例),A组、B组和C组的氧浓度分别为≤29%、30%~39%和≥40%。统计在各种氧浓度、吸氧时间(包括吸氧<10 d和吸氧≥10 d)和血氧饱和度(包括低血氧饱和度与高血氧饱和度)中的ROP发病情况,利用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C组的Ⅱ期病变构成比、C组和B组的ROP发病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氧<10 d ROP患儿相比,吸氧≥10 d ROP患儿的I期病变构成比明显低,而Ⅲ期~Ⅳ期病变构成比则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氧饱和度ROP患儿的Ⅲ期~Ⅳ期病变构成比明显高于低血氧饱和度ROP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氧浓度、减少吸氧时间和保持较低的血氧饱和度有利于降低ROP的发病率和减轻ROP病情,但早产儿医疗用氧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预氧合方式在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急救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氧合方式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每组20例。甲组在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后立即进行气管插管予以普通吸氧,乙组应用面罩-球囊预氧合后显示脉搏血氧饱和度高达90%时进行气管插管,丙组予以无创呼吸机预氧合后脉搏血氧饱和度高达90%时进行气管插管,丁组应用麻醉充气面罩-有创呼吸机预氧合后脉搏血氧饱和度高达90%时进行气管插管,就四组患者预氧合前后以及插管后即刻的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插管后腹胀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预氧合前,甲、乙、丙、丁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氧合后,乙、丙、丁组脉搏血氧饱和度均高于甲组,而乙、丙、丁组三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插管后即刻,乙、丙、丁组均高于甲组,丙、丁组高于乙组,丁组高于丙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乙组腹胀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丁组(P<0.05),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充气面罩-有创呼吸机预氧合方式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急救插管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运用早期机械通气治疗,探讨与分析其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58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医院伦理学委员会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对其中29例患者出现ARDS24h内实施机械通气(早期通气组),另29患者在出现ARDS24h后行机械通气(晚期通气组),对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HR、MPAP、PAWP上,早期通气组要显著低于晚期通气组(P0.05);在PaO2、PaO2/FiO2和PvO2上,早期通气组要高于晚期通气组(P0.05)。结论:针对ARDS患者,早期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可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得到显著改善,使肺动脉高压得到有效纠正,并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化安全管理对急诊ICU脓毒症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ICU脓毒症患者60例,按照年龄、性别组间具有可比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强化安全管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的CVP、MAP、HR及ScvO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CVP、MAP水平较对照组高,而HR及ScvO2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强化安全管理应用于急诊ICU脓毒症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与研究恒温湿化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常规吸痰组(对照组)和恒温湿化器联合密闭式吸痰组(观察组),各51例。统计与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人工留管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的痰液黏度、血氧饱和度及痰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人工留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痰液黏度、血氧饱和度及痰菌阳性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温湿化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适用于气管切开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存在一些未详细说明的问题,如什么是有效身份证明,什么年份的病案可以复印等?这不仅影响医院为患者提供病历复印工作,更影响和谐医患关系,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医院应利用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进行详尽的告知义务,同时,应将住院检验、影像报告单一式两份,一份贴于病案中,一份直接给病人,这样能极大的方便患者,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章志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以"神、形、纳、眠、便"判断疗效,即以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饮食、睡眠及二便等症状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人体的"神、形、纳、眠、便"是在人体正气的推动下才能够正常,"神、形、纳、眠、便"出现异常,实际上是反应了人体正气的虚弱,因而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的正气是否正常,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作为指导,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方法通过了解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要求(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分析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常见问题对医院统计指标的影响;提出对病案首页信息质量存在问题的对策.结果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结论只有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才能保证医院统计报表的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治疗效果,以及妊娠期长时间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妇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相应胎龄所需热量的饮食,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的饮食外再加适量的肠内营养制剂,应用30天。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宫高和双顶径的增加显着大于对照组孕者;观察组胎儿无应激试验(NST)阳性的比率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低体重出生儿(小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及和Apgar小于7分的患儿比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治疗中不仅有效,而且对孕妇和胎儿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学习环境中的气味,单独或同时出现于编码与提取过程中,其对短时记忆储存的影响.方法 设计两个试验:试验一,将被试随机分为气味组、想象组、控制组,在有桂花香气味、想象气味、没有也不想象气味的学习环境中分别测验被试的整体回忆成绩和相关词汇的回忆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二,气味为愉快气味和不愉快气味2种,试验是3个被试间设计(学习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回忆时伴随气味:愉快的,不愉快的、无气味×3).试验分两次进行,间隔24 h,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一,气味组的整体回忆成绩[(12.500±3.117)个]高于想象组[(9.571±2.387)个]和控制组[(7.625±5.225)个],变差分析显示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想象组成绩低于气味组,但高于控制组.试验二,在学习中呈现气味和回忆中呈现气味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互作用(P<0.05);但对气味呈现于测验(回忆)中则无显著影响(P>0.05).均数逐对检验亦发现A1B1、A2B1、A2B3三个组的均数与其余各组(除A2B2组外)都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A2B2组只与A3B1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学习和回忆时,如果呈现同一种愉快气味,那么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愉快气味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提取线索;2.学习时,如果呈现一种不愉快气味,那么回忆时不管有否气味,都会产生记忆的增益(提高)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2007年上半年出院病案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抽查病历924份,病历缺陷924份,共2540项次。结论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加强责任感,强化基本功讪练,实行病案质量四级监控,杜绝缺陷病案归档上架,确保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20.
经验法则是利用事物发展常态而形成的规律,而适用于证据司法场域的特殊法官心证过程.借助现代司法的自由心证技术,以及盖然强度的适用效能评估,可以促进经验法则更加符合民众实质正义观感,促进基于证据事实裁量的纠纷解决结果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