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从苦丁冬青苦丁茶中分离纯化得到了4 种咖啡酰奎尼酸(caffeoylquinic acids,CQA):5-CQA、3,4-diCQA、3,5-diCQA和4,5-diCQA,并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pH 7.4,310 K)下,利用荧光光谱法分析4 种CQA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使用修正后的Stern-Volmer方程与van’t Hoff方程探讨CQA-BSA之间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4 种CQA均能与BSA结合,从而导致BSA分子内部荧光发生猝灭,结合能力的大小顺序为3,4-diCQA>3,5-diCQA>4,5-diCQA>5-CQA,说明咖啡酰基的增多提高了结合能力。热力学参数ΔH>0、ΔS>0和ΔG<0,表明CQA与BSA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反应自发进行。此外,CQA的结合引起BSA 3D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的变化,表明两者之间的结合主要是通过与BSA中色氨酸和酪氨酸的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以甘薯叶为研究材料,通过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得到6种咖啡酰奎尼酸类物质产品,并采用核磁共振(NMR)和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SI-TOF/MS),对不同甘薯叶多酚的具体组成成分及多酚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甘薯叶多酚主要为咖啡酰奎尼酸及其衍生物。不同品种的甘薯叶多酚组成基本相同,主要成分为3-CQA、4-CQA、5-CQA、3,4-di CQA、3,5-di CQA和4,5-di CQA,但含量有所差异。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重现性好,并结合对不同品种紫薯叶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比较,能够为生产原料选择和工艺提供质量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3.
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是淀粉消化关键酶,也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关键酶。利用酶抑制动力学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栀子黄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及其互作机制。结果表明,栀子黄以竞争性方式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其缔合常数Kic分别为1.47 mg/mL和0.58 mg/mL。荧光光谱表明:栀子黄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能力,通过Stern-Volmer方程得到栀子黄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猝灭是以静态猝灭为主的混合型猝灭。焓和熵的变化表明:栀子黄与葡萄糖苷酶的结合主要由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驱动,结合距离分别为4.77nm和5.19 nm。同步荧光表明,栀子黄与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引起酶的重排和构象变化,从而引起酪氨酸残基或/和色氨酸残基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借助米氏方程、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考察超声对α-淀粉酶酶活力、酶促动力学和分子结构的影响,揭示超声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α-淀粉酶酶活力在超声温度45℃、超声功率密度2.85 W/cm3、超声时间5 min时比未经超声处理的α-淀粉酶酶活力提高22.30%。酶促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超声处理后α-淀粉酶的Vmax提高9.56%,Km降低23.58%。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分析可知,超声处理能改变α-淀粉酶的分子结构,使其结构更加整齐有序,且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超声波对提高α-淀粉酶的活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酶活动力学、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对接等技术系统探究芹菜素-8-C-葡萄糖苷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调控效果及机制。结果显示,芹菜素-8-C-葡萄糖苷对α-葡萄糖苷酶有良好的抑制效果,IC50值为293.5 mg/L,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但对α-淀粉酶无显著抑制效果。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芹菜素-8-C-葡萄糖苷可作为猝灭剂分子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发生静态猝灭,改变酶蛋白氨基酸疏水环境。圆二色谱则显示芹菜素-8-C-葡萄糖苷和α-葡萄糖苷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酶分子的二级结构变得松散,α-螺旋和β-转角下降。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证实芹菜素-8-C-葡萄糖苷和α-葡萄糖苷酶之间作用力主要为氢键,最低结合能为-7.2 kcal/mol。本研究揭示了芹菜素-8-C-葡萄糖苷对淀粉消化酶尤其是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机制,为未来将芹菜素-8-C-葡萄糖苷作为健康食品辅料或药物开发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故本实验从抑制率、抑制类型、荧光猝灭效应及分子模拟几个方面出发研究鼠尾草酸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鼠尾草酸对α-淀粉酶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为1.12 mg/mL,以可逆的竞争性方式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鼠尾草酸与α-淀粉酶结合后使α-淀粉酶的荧光特性发生静态猝灭。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鼠尾草酸与α-淀粉酶作用后没有催化底物生成新的产物,而是形成可逆的酶-抑制剂复合物,引起变构调节,从而扰乱了α-淀粉酶的构象动力学,最终导致酶催化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微量α-淀粉酶抑制剂体外活性检测模型,并以此模型研究了甜叶菊毛状根绿原酸类化合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效果及其动力学特征。优化后的α-淀粉酶抑制剂活性检测模型的主要参数如下:酶浓度为1.25 U/m L,底物浓度范围为0.05~6 mg/mL,反应时间为30 min。以此模型检测了由ACCC10060、R1601、A4三种发根农杆菌所诱导的甜叶菊毛状根总绿原酸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发现三者均对α-淀粉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2.43、18.31和21.08 mg/mL。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ACCC10060所诱导的甜叶菊毛状根的总绿原酸提物主要含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三种成分,含量分别为6.88、19.90和1.50 mg/g。酶抑制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该三种绿原酸类化合物均对α-淀粉酶有较强抑制作用,以该三种绿原酸标品复配模拟毛状根总绿原酸提取物,发现其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与总绿原酸提取物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甜叶菊毛状根绿原酸类化合物对α-淀粉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可利用该毛状根生产以绿原酸类物质为主要活性成分的餐后血糖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运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光谱法,研究桑叶提取物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结果发现:DNJ与α-葡萄糖苷酶反应的半抑制浓度为0.297 μg/mL,作用类型为竞争型抑制;其与α-葡萄糖苷酶主要通过静电吸引力相互作用形成基态复合物,并使α-葡萄糖苷酶的内源荧光猝灭;DNJ与α-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的过程是熵驱动的吸热反应,静电吸引力是两者结合反应的主要驱动力。不同温度(273、298、310 K)条件下荧光猝灭常数(Ksv)分别为1.48×104、1.29×104、1.12×104 L/mol。DNJ使α-葡萄糖苷酶的构象发生变化,且使其二级结构重新排列;诱导酶活性口袋关闭,不利于底物结合到活性位点,推测这可能是DNJ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亚麻籽加工副产物-亚麻籽饼粕为原料制备α-淀粉酶抑制活性肽。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亚麻籽蛋白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利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对所提取亚麻籽蛋白进行酶解,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3,5-dinitro salicylic acid,DNS)来测定α-淀粉酶活性,比较不同蛋白酶酶解产物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根据优化结果与实际条件调整,亚麻籽蛋白的提取条件为pH 9.5,料液比为1∶20(g/mL),温度为50℃,一次浸提时间为120 min以及二次浸提时间为60 min。测得最佳试验条件下亚麻籽饼粕蛋白的提取率为83.27%。α-淀粉酶抑制活性表明,经碱性蛋白酶酶解后得到的酶解产物具有较高的活性,其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为27%。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玉蜀黍不同部位(须、秸秆皮、秸秆芯)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常规理化方法测定玉蜀黍不同部位中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总蛋白质提取物的含量,酶底物反应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考察不同pH、温度、时间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影...  相似文献   

11.
胡园园  郭辉  钱俊青 《食品科学》2014,35(23):99-103
以硅胶为载体,制备α-淀粉酶亲和色谱柱,以线扫循环伏安法为检测方法,评价知母提取物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首先考察固定化条件对固定化酶的影响以及亲和色谱柱的稳定性。其次利用前沿亲和色谱检测5 种知母糖苷类化合物(新芒果苷、芒果苷、知母皂苷AⅡ、知母皂苷BⅡ、知母皂苷BⅢ)的α-淀粉酶亲和力。最后检测化合物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5 种化合物的α-淀粉酶结合力大小排序为:新芒果苷(Kd=0.230 5 μmol/L)>芒果苷(Kd=0.299 5 μmol/L)>知母皂苷BⅡ(Kd=0.312 4 μmol/L)>知母皂苷BⅢ (Kd=0.316 2 μmol/L)>知母皂苷AⅡ(Kd=0.453 3 μmol/L),其排序结果与样品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一致。说明前沿亲和色谱可以用来定量检测化合物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且可根据亲和力的大小将化合物的抑制活性进行排序。  相似文献   

12.
刘硕  王萌  朱少华  姜红  李小定 《食品科学》2014,35(23):232-237
测定紫甘薯花色素与胰蛋白酶反应前后酶的催化活性、催化反应动力学并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研究紫甘薯花色素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特性。结果表明:紫甘薯花色素对胰蛋白酶催化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类型为可逆的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6.16×10-4 mmol/L,当紫甘薯花色素与胰蛋白酶的物质的量比为140∶1,在 37 ℃反应 15 min,抑制率达到38.61%,而反应时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不明显;紫甘薯花色素可使胰蛋白酶的内源荧光猝灭,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室温下猝灭常数Kq为1.73×1012 L/(mol·s),结合常数KA为3.88×104 L/mol,结合位点数n为0.86;热力学参数确定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根据Förster能量转移理论得出它们的结合距离为3.56 nm;红外光谱经过去卷积、二阶导数处理得知与紫甘薯花色素作用后胰蛋白酶的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3.
以植物乳杆菌KLDS1.0320候选表面黏附蛋白NP_785232 N端前两个结构域组成的融合表达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模拟肠道环境的方法研究其对大肠杆菌DH5α黏附猪肠黏液的排除抑制作用。对猪肠黏液进行固定,加入His-N2融合表达蛋白37℃孵育1h,再加入大肠杆菌DH5α菌悬液37℃孵育1h,洗去未黏附的菌体,之后用1%Triton?X-100进行裂解,将裂解液涂布LB琼脂平板以进行菌落计数。结果表明:pH值为6.6时,相对于缓冲液阴性对照组,His-N2蛋白对大肠杆菌DH5α黏附猪肠黏液的抑制率为(50.37±3.66)%,相对于BSA蛋白对照组的抑制率为(38.33±4.55)%;pH值为7.5时,相对于缓冲液阴性对照组,His-N2蛋白对大肠杆菌DH5α黏附猪肠黏液的抑制率为(42.18±3.44)%,相对于BSA蛋白对照组的抑制率为(34.48±3.90)%。在体外模拟条件下,由植物乳杆菌KLDS1.0320的候选表面黏附蛋白NP_785232 N端前两个结构域组成的His-N2蛋白能排除抑制大肠杆菌DH5α对猪肠黏液蛋白的黏附。  相似文献   

14.
以白芸豆为原料,酶法制备多肽。以α-淀粉酶抑制率为指标,比较酸性、中性和碱性蛋白酶的酶解效果。结果表明:3.350酸性蛋白酶的酶解效果最好。通过加酶量、酶解p H值、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制备白芸豆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3 200 U/g、酶解p H 2.2、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60 min,此条件下白芸豆多肽α-淀粉酶抑制率为80.82%。热稳定性研究表明,白芸豆多肽的热稳定性高于α-淀粉酶抑制剂(α-amylase inhibitor,α-AI)粗提液,该多肽在85、90℃条件下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能保持更长时间。凝胶电泳分析表明白芸豆多肽的分子质量为7.53~9.09 ku。  相似文献   

15.
将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 组, 每组8 只, 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普洱茶低(0.45 g/(kg·d))、中(0.90 g/(kg·d))、高(1.35 g/(kg·d))剂量组。每天灌胃给药,测体质量,连续处理30 d后,禁食24 h,取血测血糖、胰岛素、α-葡萄糖苷酶活力,以研究普洱茶对小鼠血糖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普洱茶能显著降低小鼠的体质量、脂肪系数、血糖、胰岛素和α-葡萄糖苷酶活力。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普洱茶低、中、高剂量处理组小鼠的血糖分别降低为16.86%、29.64%、49.58%;胰岛素依次降低为17.17%、32.32%、47.47%;α-葡萄糖苷酶活力分别降低了8.86%、17.86%、32.43%。因此,普洱茶具有减肥降脂作用,同时降低血清中的胰岛素、α-葡萄糖苷酶活力水平,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可作为预防治疗糖尿病和高糖症的潜在保健饮品。  相似文献   

16.
李胜华  伍贤进  曾军英  张俭  刘峰 《食品科学》2014,35(11):246-250
目的:探讨蛇含委陵菜总黄酮(total flavonoid Potentilla kleiniana Wight et Arn.,TFP)的体外和体内降血糖效果。方法:TFP是利用超声波循环提取及D-101大孔树脂纯化得到。体外降血糖效果主要考察TFP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以及对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ORAC)的抑制影响,体内降血糖效果是利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100、200、400 mg/(kg·d)的不同剂量治疗4 周,每周末尾部动脉取血测定血糖,4 周后眼眶取血测定血清胰岛素,处死取肝脏测定肝糖原和丙酮酸激酶的含量。结果:体外降血糖效果发现,TFP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并且体现剂量依赖性,而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不高,对ORAC的抑制活性较高,而体内降血糖效果发现,TFP不同剂量对糖尿病小鼠具有很好的降血糖效果,特别是400 mg/(kg·d)的剂量组降血糖效果非常明显,血清胰岛素的含量得到明显提高,另发现,TFP有利于丙酮酸激酶的分泌,从而促使肝糖原的合成,使得肝糖原的含量经过治疗后含量增加。结论:蛇含委陵菜总黄酮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降血糖和抗氧化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7.
陆秋  陈朝银  赵声兰 《食品科学》2014,35(19):328-332
核桃含有没食子酸、咖啡酸、槲皮素等丰富的多酚。这些多酚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中香草酸、绿原酸、没食子酸、槲皮素、芦丁等许多组分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为2%~70%,有的还具有协同作用。多酚的羟基化有利于提高其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甲基化、甲氧基化会降低其抑制活性,糖基化降低抑制活性的效果则取决于糖基的共轭位点及其类型。  相似文献   

18.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杆菌肽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杆菌肽能使溶菌酶的内源荧光发生猝灭。在不同温度下研究杆菌肽对溶菌酶的荧光猝灭作用,证明荧光猝灭机理属于二者形成复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利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发现杆菌肽与溶菌酶具有1 个结合位点,并计算得到了不同温度下杆菌肽与溶菌酶的结合常数(KA):3.60×105 (298 K)、1.90×105 (308 K)、4.51×104 L/mol(318 K)。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杆菌肽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是静电作用。三维荧光光谱实验显示,杆菌肽的加入引起溶菌酶构象的变化,表现为蛋白质内部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疏水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宿主菌对α-淀粉酶分泌表达的影响。以Bacillus subtilis的P43启动子,B.licheniformis WX-02α-淀粉酶基因的信号肽、编码区和终止子序列为表达原件,构建了α-淀粉酶分泌表达载体pP43SAT。将pP43SAT分别转入3株B.licheniformis宿主菌:WX-02(ΔamyL)、BL9和BL10,获得3株α-淀粉酶基因工程菌WX-02(ΔamyL,pP43SAT)、BL9(pP43SAT)和BL10(pP43SAT),并将构建的3株工程菌进行发酵对比分析。BL9(pP43SAT)和BL10(pP43SAT)的淀粉酶发酵活力分别达到94.01 U/mL和101.94 U/mL,比原始宿主菌WX-02(ΔamyL,pP43SAT)分别提高了21%和31%,这说明BL9和BL10新型宿主菌有利于淀粉酶的分泌表达。本研究证明多蛋白酶基因缺失可显著提高α-淀粉酶的表达,为α-淀粉酶的高效表达提供了新型宿主菌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