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猪囊尾蚴头节及囊壁 GST活性。方法 :用 GST底物催化测定法检测成熟、未成熟猪囊尾蚴头节及囊壁匀浆的 GST活性。结果 :成熟猪囊尾蚴头节、囊壁 GST活性分别为 0 .2 2 65± 0 .0 2 81、0 .1 765± 0 .0 1 99,未成熟猪囊尾蚴头节、囊壁 GST活性分别为 0 .1 766± 0 .0 2 2 3、0 .1 758± 0 .0 2 1 4 ,成熟猪囊尾蚴头节与囊壁之间、未成熟猪囊尾蚴头节与囊壁之间、成熟与未成熟猪囊尾蚴之间 GST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猪囊尾蚴头节及囊壁内存在相同的 GST活性 ,且 GST活性与猪囊尾蚴的成熟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将IGSS应用于抗猪囊尾蚴囊液抗原的McAb与猪囊尾蚴特异性结合的定位研究。用猪囊尾蚴囊液抗原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胃髓瘤细胞系NS-D融合,经克隆化获得三株分泌抗猪囊尾蚴囊液抗原的McAb杂交瘤细胞A_(91)、G_(11)、F_(3),用ELISA检测证实杂交瘤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对其诱生腹水经ELISA、IHA检测显示腹水中高效价特异性的McAb,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地研究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 方法仔猪感染猪带绦虫卵不同时间后剖杀,取囊尾蚴寄生部位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同一宿主不同部位甚至同一宿主同一部位囊尾蚴的组织结构发育程度不同.感染后19 d在骨骼肌中即有幼年期囊尾蚴出现,组织学检查显示了头节的早期发育,其他组织器官内未发现有囊尾蚴寄生.感染后30 d骨骼肌内寄生的囊尾蚴出现小钩及吸盘的雏形.随着猪囊尾蚴体内发育时间的延长,头节区逐渐分化,出现吸盘及折叠.感染后60 d,骨骼肌内寄生的囊尾蚴头节区出现较大的吸盘和大量折叠.70 d以后的囊尾蚴在组织学结构上和60 d的囊尾蚴相似.在每一发育阶段均有退化变性的囊尾蚴出现.(本文图1~6,见封底) 结论猪囊尾蚴的最早出现时间大约是感染后19 d,而成熟时间大约是感染后60 d.在猪囊尾蚴的组织结构发育过程中囊壁相当于暂时的胚胎,头节在囊壁的基础上分化而来.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地研究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方法 仔猪感染猪带绦虫卵不同时间后剖杀,取囊尾蚴寄生部位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同一宿主不同部位甚至同一宿主同一部位囊尾蚴的组织结构发育程序不同。感染后19d在骨骼肌中即有幼年期囊尾蚴出现,组织学检查显示了头节的早期发育,其他组织器官内未发现有囊尾蚴寄生。感染后30d骨骼肌肉寄生的囊尾蚴出现小钩及吸秀的雏形。随着猪囊尾蚴体内发育时间的延长,头节区逐渐分化,出现吸盘及折叠。感染后60d,肌骼肌内寄生的囊尾蚴头节区出现较大的吸盘和大量折叠。70d以后的囊尾蚴在组织学上和60d的囊尾蚴相似。在每一发育阶段均有退化变性的囊尾蚴出现。(本文图1-6,见封底)。结论 猪囊尾蚴的最早出现时间大约是感染后19d,而成熟时间大约是感染后60d,在猪囊尾蚴的组织结构发育过程中囊壁相当于暂时的胚胎,头节在囊壁的基础上分化而来。  相似文献   

5.
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猪囊尾蚴细胞是否存在凋亡。方法 仔猪感染猪带绦虫卵后 ,定期剖杀 ,剥离囊尾蚴 ,作组织切片 ,采用TUNEL法检测囊尾蚴头节和囊壁细胞的凋亡率 (S -AI和W -AI)。结果 头节细胞和囊壁细胞均存在凋亡现象 ,尤以囊壁细胞凋亡明显。感染后 19d时头节细胞和囊壁细胞凋亡率较高 ,分别为 7%和 15 %左右。以后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至 80d时稍有回升 ,并分别稳定保持在 4 %和 8%左右。结论 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猪囊尾蚴细胞存在凋亡 ,且囊壁细胞凋亡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告用扫描电镜观察脑内寄生的猪囊尾蚴囊胞超微结构的结果。方法 患者在右颞肌下颅内减压术中取出 2个猪囊尾蚴囊胞 ,将其囊胞制备成扫描样品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 囊的厚薄不均、表面微毛形态各异 ,见有分泌口。囊壁横断面有圆形管道。囊内面有分泌颗粒、网状纤维及绒球状宿主细胞。结论 有助于探求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以指导临床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将4头20日龄三元杂交乳猪感染猪带绦虫虫卵,8×10~4个/头,感染后第40、80、120和150天采集有囊尾蚴寄生的肝、肌肉和脑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观察囊尾蚴发育过程中周围组织的病理反应。结果显示,感染第40~80天,肝脏内寄生的囊尾蚴被宿主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外膜包围,与肝组织交界处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感染第120天,大部分囊尾蚴出现死亡或钙化;感染第150天,囊尾蚴已全部死亡或钙化。感染第40天,寄生于骨骼肌和舌肌的囊尾蚴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邻近头节的肌纤维炎症反应较囊壁其余部位严重;感染第80~150天,囊尾蚴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呈带状分布。心肌的病理反应与骨骼肌和舌肌相似,但浸润的炎症细胞稍多。感染第40天,寄生于脑组织的囊尾蚴周围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感染第80~150天,囊尾蚴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形成炎症带。猪囊尾蚴寄生的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加强,且肝脏的炎症反应强于肌肉和脑组织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囊尾蚴病的免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单在隆抗体(McAb),我们应用杂交瘤技术,通过对骨髓瘤细胞NS-1与用猪囊尾蚴囊液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试验及反复筛选和多次克隆化,建立了3株分泌抗猪囊尾蚴抗原的McAb杂交瘤细胞株1D4、4E11和4E12。其分泌的抗体具有很强的种的特异性,与细粒棘球蚴和肥颈绦虫囊尾蚴抗原均不发生交叉反应。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表明3株均属IgG1。经蛋白质转移电泳试验(Western blot)确定,与所获McAb发生特异反应的抗原是猪囊尾蚴头节囊壁(SCW)抗原分子量为25kDa和17kDa的蛋白组分。  相似文献   

9.
猪带绦虫病和猪囊尾蚴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有29个省、市、自治区流行,其中东北、华北、中原及西北、西南地区为主要流行区。人体患猪囊尾蚴病是由于食入猪带绦虫卵所致,而猪带绦虫病则是因患者生食或食入未熟的猪肉中猪绦虫的幼虫囊尾蚴所致。猪囊尾蚴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该病的诊断除病原学、流行病学、影像学诊断外,免疫学检测是主要的检查方法。近年来国内外  相似文献   

10.
猪带绦虫囊尾蚴的发育过程及形态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猪带绦虫囊尾蚴的发育过程及其形态变化 ,以确定虫体的出现时间和成熟时间。 方法 仔猪感染猪带绦虫卵后不同时间剖杀 ,取各部位组织检查囊尾蚴的分布。剥离囊尾蚴作压片及组织切片 ,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 结果 猪囊尾蚴主要分布在肌肉组织 ,其次是脑、肝、肺、肾等器官。同一宿主不同部位甚至同一宿主同一部位囊尾蚴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感染后 19d仅在骨骼肌中发现幼期囊尾蚴 ,头节区未见吸盘和小钩。组织学检查显示了早期发育的头节。感染后 3 0d的囊尾蚴出现小钩及吸盘的雏形 ,随感染时间的延长 ,吸盘直径及小钩长度增加。感染后 60d ,囊尾蚴头节区出现较大的吸盘和许多折叠。 60d以后的囊尾蚴在形态学上与 60d的相似。在每一发育阶段均有退化变性的囊尾蚴出现。 结论 猪体感染猪带绦虫卵后 ,囊尾蚴 19d出现 ,60d成熟。  相似文献   

11.
A study was undertaken on the localization of specific combination of McAb against cystic fluid antigen of Cysticercus cellulosae by immunogold silver staining method (IGSS). It was shown that the combination sites of McAb F3 were distinct in the frozen and paraffin sections of Cysticercus cellulosae. The black granules in the bladder walls presented double-layer distribution and those in the scolex folded sites concentrated into pieces. The combination sites of McAb labeled by IGSS against cystic fluid antigen of Cysticercus cellulosae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ell layers of Cysticercus cellulosae. The sec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scarce and irregular distribution, which could be differentiated distinctly from thos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相似文献   

12.
应用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对猪肉组织液中的猪囊尾蚴循环抗原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猪体一旦感染猪囊尾蚴,无论距囊结远近,其组织液中均可检测到特异性循环抗原,其检出的蛋白含量与虫体感染密度的高低成正比,与虫体发育的程度成反比。该检测方法对旋毛虫病猪、肉孢子虫病猪和健康猪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提示用单克隆抗体不仅能检测到猪体组织液中特异性循环抗原,而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建立了一种通过检测组织液来判定肉类是否感染猪囊尾蚴的免疫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猪囊虫囊液游离氨基酸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猪囊虫囊液的游离氨基酸组分及含量。从14只猪的皮下肌肉囊虫及10只猪的脑囊虫的囊液进行测定。在两者囊虫囊液所测定的18种氨基酸中,均以内氨酸含量最高;在皮下肌肉囊虫囊液,其次为甘氨酸和脯氨酸,在脑囊虫囊液,则以苏氨酸为次。用配对T检验方法比较7只猪的皮下肌肉和脑囊虫囊液中各种氨基酸含量表明,在不同部位囊虫囊液所含的15种氨基酸中,有12种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苏氨酸、丝氨酸、丙氨酸、锁氨酸和酪氨酸出现差异非常显著。本研究结果提示上述氨基酸代谢差异,可能与猪囊虫在宿主的寄生部位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4.
抗华支睾吸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分泌抗华支睾吸虫成虫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进行鉴定。方法:用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分泌高滴度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和单抗效价,检测单抗与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抗原和猪囊尾蚴抗原的交叉反应,用IFAT进行单抗识别的抗原定位。结果:获得5株分泌高滴度抗华支睾吸虫成虫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分泌的抗体与日本血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和猪囊尾蚴抗原均不发生交叉反应;5株单抗均属IgM;单抗所识别的抗原定位于华支睾吸虫肠管壁。结论:制备的抗华支睾吸虫成虫的杂交瘤细胞株能分泌高滴度和高特异性的单抗。  相似文献   

15.
应用金标记猪囊尾蚴囊液抗原为探针,以抗猪囊尾蚴抗原的McAb为联桥,建立了非常规Dot-IGS用于检测脑囊虫病患者CAg的方法,用4G_2McAb检测84例脑囊虫病人脑脊液(CSF),CAg阳性率为88.09%。检测63例其他疾病患者,出现2例假阳性。以1F_(11)McAb检测14例脑囊虫病人,13例检出CAg,阳性率为92.86%。检测其他疾病患者36例,均为阴性。用4G_2与1F_(11),株McAb可分别检出最小抗原量为1ng/ml和0.25ng/ml。本法敏感、特异、操作简单,可用于脑囊虫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吡喹酮对体外猪囊尾蚴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吡喹酮对体外猪囊尾蚴的作用。方法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方法 ,分别对药物作用 2 h、4 h、6h后的猪囊尾蚴为实验样品 ,对其扫描电镜特征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猪囊尾蚴被药物作用后囊体挛缩变形、头节伸出 ,体表溶蚀、皮层内质网和核糖体溶解、皮下层坏死。结论 :吡喹酮对猪囊尾蚴有强烈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抗华支睾吸虫代谢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分泌抗华支睾吸虫代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方法用华支睾吸虫成虫代谢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分泌高滴度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和单抗效价,检测单抗与日本血吸虫全虫可溶性抗原、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抗原和猪囊尾蚴抗原的交叉反应。结果获得3株分泌高滴度抗华支睾吸虫代谢抗原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分泌的抗体与日本血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和猪囊尾蚴抗原均不发生交叉反应,3株单抗均属IgG。结论制备的抗华支睾吸虫代谢抗原的杂交瘤细胞株能分泌高滴度和高特异性的单抗,为制备免疫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出39例心脏囊虫病。对病程短抗囊治疗前的患者超声检查,心脏囊虫病多表现为囊性液性暗区,仔细探查其内可见到强回声光点(囊虫头节),此为诊断心脏囊虫病的特征性表现。对病程长且经过多疗程治疗后的患者,多表现为强回声光点反射,这是囊虫钙化的表现。结果显示,囊虫可在心脏多部位寄生。心脏症状、心电图异常与囊虫在心脏寄生有关.39例中有心脏症状者35例(89.7%);有心电图异常者24例(61.5%)。对22例心电图异常者治疗前后动态观察,有13例好转或恢复正常,说明心脏囊虫病通过灭囊治疗大多数有效。  相似文献   

19.
细粒棘球蚴和猪囊尾蚴的组织特征及其对化学疗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细粒棘球蚴及猪囊尾蚴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发现: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具有宽厚的角质层,且含有少量血管的纤维外囊又远离囊腔,而后者则无角质层结构,且含有丰富血管的纤维外囊又紧密毗邻囊腔。上述区别为抗绦虫药对两种后绦期幼虫疗效差异的分析,提供了组织病理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猪囊尾蚴抗原-B基因cDNA编码区的克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扩增和克隆猪带绦虫囊尾蚴 Ag B基因的 c DNA编码区。 [方法 ]提取猪囊尾蚴总 RNA中 ,利用 RT- PCR技术扩增出 Ag B基因 c DNA编码区 ,然后将其克隆到载体 p UC118中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 ]PCR反应产物为单一条带 ,大小为 2 .6 kb。测序结果与澳大利亚株猪囊尾蚴 Ag B序列有 99.8%的同源性 ,二者的氨基酸序列有 99.3%的同源性。 [结论 ]成功地克隆了猪囊尾蚴 Ag B基因 c DNA编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