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超声波辅助萃取豆渣中可溶性大豆多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香  刘颖  王玲 《中国酿造》2012,31(4):88-92
对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进行超声辅助萃取,以获得其超声辅助萃取大豆豆渣多糖的优化工艺。以豆渣为原料,在pH值为6.0的条件下,从提取时间、液固比、超声功率及提取温度等因素分析其对豆渣可溶性大豆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萃取豆渣中可溶性大豆多糖的工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液固比20∶1、温度60℃、时间30min及功率70W。此条件下豆渣中可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率可达到最大,为0.019%。在影响大豆豆渣多糖提取率的4个因素(提取温度、液固比和提取时间、超声功率)中,液固比、提取时间为主要因素,其次是温度和超声功率。超声波辅助萃取可有效提高豆渣中可溶性大豆多糖得率。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酶法提取豆渣中水溶性多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水酶法提油后的副产物豆渣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协同纤维素酶法提取水溶性大豆多糖。在相同的超声波条件下(超声功率150W、超声温度88℃、超声时间17min、液固比28∶1、六偏磷酸钠溶液浓度2%)对水酶法提油后的豆渣进行预处理,在此基础上考察ViscozymeL复合纤维素酶对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首先对提取工艺进行单因素的选择,然后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确定超声波协同纤维素酶法提取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28∶1,酶解时间1.5h,酶解温度45℃,纤维素酶用量0.4%,pH4.0。在此条件下,超声波酶法的提取率为25.92%,与超声波法的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率(11.51%)相比,提高了14.41%。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4):223-229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考察了在超声波环境下液固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提取温度对状元豆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状元豆多糖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状元豆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次序为,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固比提取温度。状元豆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是:液固比39∶1(m L∶g),超声功率319 W,超声时间2.7 h,提取温度48℃,提取率为6.74%,并通过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实验和回收率实验证明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法提取猴头菌丝胞内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维  吴卫  李冠 《食品工业科技》2008,29(3):189-191
研究用超声波技术提取猴头菌丝体多糖,以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猴头菌丝体多糖提取率因素的主次关系是固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50,超声功率80W,超声时间50min,超声温度50℃,在此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2.21%.  相似文献   

5.
以野生榛蘑为原材料,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榛蘑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考察了超声提取时间、功率、温度和液料比对榛蘑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优化了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榛蘑多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51℃、时间75min、液料比17 mL/g、功率400 W,在此实验条件下,榛蘑多糖最高提取率达14.51%。  相似文献   

6.
验以豆腐坊中豆渣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可溶性大豆多糖,通过研究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提取时间、固液比、水浴温度等4个单因素对大豆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水平,利用响应面分析设计对大豆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试验证明提取大豆多糖的最佳条件:超声波提取的功率200 W、超声波提取时间20 min、固液比1∶25(g∶m L,下同)、水浴温度90℃。在此条件下大豆多糖的提取率为1.869%。  相似文献   

7.
微波提取水溶性大豆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微波提取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进行研究,试验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为700 W,微波时间为120 s,固液比为1:2,在此条件下的大豆多糖提取率为1.806 4%.实验证明,加热4次、过滤4次、合并滤液的微波提取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效果(提取率10.5447%).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料液比、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黄米中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再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得出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料液比1∶23 (g/mL)、超声功率100 W、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0 min,该条件下黄米中多糖的提取率为7.35%。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超声时间、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功率四个因素对竹叶多糖提取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水平,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竹叶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显示:超声时间40 min,料液比1∶18 g/m L,超声温度55℃,超声功率200 W的工艺条件下,竹叶多糖提取率最高,达3.594%。竹叶水溶性多糖具有良好的抑菌性,可作为皮革抑菌剂进一步提高皮革附加值。超声提取竹叶多糖提取速度快,提取率高,无二次污染,是绿色化工业提取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以醇洗大豆浓缩蛋白副产物大豆糖蜜为原料,研究了超声波法提取大豆糖蜜中大豆皂苷的试验条件,并与索氏提取法进行比较.在对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丙酮浓度和料液比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了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超声波法提取大豆皂苷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温度40 ℃,超声功率400W,超声时间30 min,丙酮浓度40%,料液比1:14,大豆皂苷的得率可达2.56%,提取率达51.20%.与索氏提取法相比,均提高了25.5%.  相似文献   

11.
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微波浸提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RSA)优化了微波浸提低温豆粕水溶性多糖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结果基础上,选取pH值、时间、料水比及微波功率4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旋转实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rotatable design,CCRD),并通过RSA对微波浸提水溶性大豆多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组合。结果表明:在pH 8.0,料水比(g∶mL)1∶6,提取时间2.6 min,功率380W条件下,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得率可达5.86%,与验证实验相对误差为0.44%,证明响应面法优化结果是真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王立峰  鞠兴荣  何荣  刘颖  耿菁  袁建 《食品科学》2010,31(24):111-114
以脱脂豆粕为材料,对豆粕中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纯化进行研究。通过酶提取效果选择,在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3 种酶中选取提取效果最佳的碱性蛋白酶;通过从提取溶液的pH 值、提取时间、料液比、酶的添加量及提取温度等因素的试验分析比较,得出大豆多糖的最优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当提取溶液pH 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分别为6.0、50℃、1.5h 和20:1(mL/g)时,豆渣中大豆多糖的提取率可达到最大值17.92%,粗多糖的纯度为86.32%。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协同过氧化氢氧化法制备低分子质量大豆多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分子质量的大豆多糖为原料,探讨制备低分子质量可溶性大豆多糖的降解方法及工艺。通过初步对比超声波法、过氧化氢法和超声波协同过氧化氢氧化降解法,发现超声波协同过氧化氢氧化法降解效果最好。继而对这一降解方法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功率100 W的条件下,大豆多糖超声波协同过氧化氢氧化降解法的最佳工艺为过氧化氢浓度8%,70℃降解1.5 h,大豆多糖的分子质量可以由1.6×105降解到1.09×104。  相似文献   

14.
大豆作为我国传统作物,有很长的耕作历史,但由于国内对大豆的深加工起步较晚,对于深加工的副产物豆皮、豆渣的研究利用较不充分。而豆皮、豆渣中富含膳食纤维,是水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SSPS)和大豆果胶(soybean pectin,SP)的良好来源。SSPS和SP结构和性能相似,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国外,对SSPS和SP的研究较早,对SSPS和SP的提取工艺、分子结构组成、流变学性质、乳化性质以及稳定酸性乳饮料的机制等方面已经做了不少的研究。国内起步晚,SSPS和SP的工业化生产始终未成健全体系,SSPS及SP的提取工艺存在不成熟、提取纯度不高及功能性质不稳定等问题。本文对SSPS和SP的结构、生物活性、以及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及组分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远景  张倩  朱昺 《食品科学》2007,28(9):295-298
大豆多糖是大豆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性、食品稳定性等作用。本实验从大豆豆渣中提取可溶性大豆多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实验,对提取物进行薄层层析(TLC)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的单糖组分与结构分析。通过对提取温度、保温时间、pH值、固液比等对大豆多糖的提取影响4个因素的正交试验,结果是最佳提取组合条件为提取温度在100℃,保温时间为3h,固液比1:2,pH值为5时为产率最高。并将提取的多糖经过初步纯化后,经薄层层析分离的纯化制备样品与半乳糖、阿拉伯糖和鼠李糖等部分单糖的组分分析和红外光谱的样品糖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以发酵豆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对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中提取溶剂、料液比、时间、次数等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80%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g:15ml,提取时间20min,提取2次,大豆异黄酮提取率最高,可达到0.548%。超声波提取发酵豆粕中大豆异黄酮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研究大豆功能分子对消化酶的作用,以市售大豆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大豆粉中总皂苷,在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等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大豆总皂苷的最佳工艺参数,并考察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大豆总皂苷的抗氧化活性及对胃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同时深入分析酶的抑制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大豆总...  相似文献   

18.
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分子表征和溶液流变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磁共振方法和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技术测定了水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SSPS)的酯化度和分子质量,并研究了SSPS在水溶液中的分子构象和流变学性质。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SSPS的酯化度,水溶液中SSPS呈紧密的无规线团构象,具有很低的本征黏度,SSPS水溶液表现出很强的剪切变稀行为,并具有明显的触变性。  相似文献   

19.
令人难以接受的苦味和较强的吸湿性是限制大豆蛋白肽成为高品质食源肽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大豆蛋白酶解产物(SPH)为芯材,以大豆蛋白(SPI)-大豆多糖(SPSS)复合物为壁材,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大豆蛋白酶解产物微胶囊,优化其工艺,并对微胶囊产品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胶囊的芯材/壁材比例为1/4,壁材比例(SPI/SPSS)为2/1,微胶囊具有最佳的大豆蛋白酶解产物包埋效果,包埋率达50.92%、苦味降低2.68倍、吸湿性降低1.61倍。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微胶囊呈球型,表面光滑、连续,无孔洞或裂缝。红外分析结果证实SPI与SSPS之间发生了静电相互作用。大豆多糖与大豆蛋白因其大分子结构,组合使用能提升包埋的结构稳定性,也为SPH微胶囊产品作为功能性配料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豆渣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提取大豆多糖,对固液比、温度、pH值、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各因素对粗多糖产率、还原糖含量、透明度、水溶性大豆多糖纯度的影响。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优化,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根据综合评分,选出最佳参数是:固液比1∶20(g∶mL),温度110 ℃,pH 4.5,提取时间3 h,所得粗多糖产率52.4%,还原糖含量3.86%,透明度86.14%,多糖纯度69.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