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第六次放疗人员及设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为了解当前中国大陆地区放疗人员及设备情况,进行了第6次调查.方法 采用了第5次调查表,仍是通过信件,电子邮件,电话及传真发送表格的方法.结果 截至2011年8月31日中国大陆地区共有放疗单位1162个.(1)人员:共3万985位,其中放射肿瘤科医师9895位(副主任医师以上3253位),技术员6103位,护士1万1689位,物理师1887位,维修工程技术人员1411位.(2)设备:直线加速器1296台,60Co远距离治疗机286台,深部线机81台,模拟定位机1040台,CT模拟定位机376台,近距离治疗机317台,治疗计划系统1427套,剂量仪1041台,X刀410台,γ刀230台(头部γ刀122台,体部γ刀108台).(3)治疗:病床5万6847张(其中4家未提供病床数),每日治疗5万8069人次(其中9家未提供数字).每年收治新患者56万9056人(其中38家未提供数字).结论 5年来,中国放疗学又有了明显的发展,人员、设备、新技术应用都有了长足进步,但离癌症患者需求还差距甚远,需要进一步努力.此外本调查还缺之质量保证与控制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中华放射肿瘤学会成立及第1次调查至今已20年。为了解20年来我国放疗的发展及现状,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在2006年对我国放疗人员及设备进行了第5次调查。方法采用了第4次调查表,仍是通过中华放射肿瘤学会各位委员将表发至各放疗单位,各单位填写后直接寄回,也有的省市由委员将调查表汇总后寄回。结果截至2006年9月30日全国共有放疗单位952个。人员共18992位,其中放射肿瘤科医师5247位(包括住院医师2110位),技术员4559位,护士6 864位,物理师1181位,维修工程技术人员1141位。设备中直线加速器918台,~(60)Co远距离治疗机472台,深部X线治疗机146台,模拟定位机827台,CT模拟定位机214台,近距离治疗机400台,治疗计划系统851台,剂量仪796台,X刀467台,γ刀149台(头部γ刀74台,体部γ刀75台)。病床数35503张(其中35家未提供病床数)。每日治疗42109人次,每年收治新患者409440人(其中49家未提供数字)。结论近5年来,我国放疗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高速发展,不少单位还采用了最新技术,但与我国人口相比还是不足。今后在建立新放疗单位同时应保证放疗质量;开展再培训,特别是实际工作中再培训;制定适合我国情况的放疗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系统并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连续照射的方法建立人结肠癌放射抗拒细胞株SW480-R,为研究人结肠癌放射抗拒的机制提供模型。方法用2Gv剂量的x射线照射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每天1次,每周5d,分别照射不同周期后,按照细胞存活率筛选出放射抗拒细胞株SW480.R,并检测细胞的倍增时间。以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MTT法检测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存活分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并分别与亲代结肠癌细胞株进行比较。结果经2Gy照射3周后细胞仍有存活,可作为放射抗拒细胞株的模型。SW480.R细胞株的倍增时间明显长于亲代SW480细胞株(脚.05),SW480-R细胞株的放射抗拒l生增加,照射后12h的细胞存活率较SW480细胞株显著增高(98.40%US92.81%,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显示,SW480一R细胞株的细胞周期分布与SW480细胞株不同,G2/M期明显增高。结论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每天经x射线照射2Gy,连续照射3周后可以得到具有放射抗拒细胞株SW480.R。此细胞株具有稳定的放射抗拒性,且与亲代细胞株有不同的细胞周期分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转移瘤放射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50例颅内转移瘤患者。原发灶均得到控制,30例采用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联合组),20例采用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单一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处方剂量均采用45%-75%等剂量线包绕计划靶区,边缘剂量15-20Gy,中心剂量30-45Gy,一次完成。全脑放疗每次分割剂量为2Gy,1次/d,5次/w,总剂量40Gy/4w。结果:联合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两组1年、2年生存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均无生存3年以上患者。按病灶数进行分层研究:1年生存率单发病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212),1年生存率多发病灶联合组明显优于单一组(P=0.001),2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多发颅内转移瘤患者,全脑放疗联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比较优化的选择方案,而对于单发的颅内转移瘤患者,则可以先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或者直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行宫颈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患者的生存情况及放射反应.方法 43例确诊的Ⅰa~Ⅱa期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或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切除术后,进行3D-CRT,并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及放射反应.结果 随访1年后,所有患者均存活,复发4例,肺或(和)肝或(和)骨转移5例,其中肺转移伴复发1例.全组...  相似文献   

6.
由中华放射肿瘤学会与江苏省医学会、江苏省放射肿瘤学会和江苏省肿瘤医院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鼻咽癌学术会议,将于2006年11月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重点内容为:(1)鼻咽癌的分期研究;(2)鼻咽癌常规放疗技术及其相关研究;(3)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包括靶区勾画、剂量定义等若干问题;(4)综合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地位和策略;(5)鼻咽癌放疗后正常组织损伤的防治;(6)鼻咽癌放射生物学、放射物理学方面的相关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中药放射防护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建业  曾益新 《癌症》1999,18(2):229-231
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放射治疗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放射副反应或放射损伤h’。从细胞分子水平上讲,放射损伤主要表现为DNA损伤、生物膜损伤、免疫系统损伤和造血系统损伤’‘,‘’。而许多有效的化学放射防护剂都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8.
91例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效果和放射损伤情况,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接受3DCRT的91例NSCLC中男73例,女18例,中位年龄66岁。放疗中位单次剂量2Gy,5次/周,中位总剂量60Gy,中位随访期17个月。结果完全缓解11.0%(10/91),部分缓解46、2%(42/91),稳定33.0%(30/91),进展1.1%(1/91),有效率57.1%(52/91)。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7.0%、32.6%,中位生存期16个月。1、2年的无局部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6%、53.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都显示,体重下降≥5%预后不良。急性放射性肺炎2级2例,3级4例;晚期放射性肺炎2级1例,3级1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2级8例。急性2级骨髓毒性5例。结论3DCRT治疗NSCLC有很好的近期疗效,放射损伤在可接受范围。放疗总剂量还有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放射联合索拉非尼(Sorafenib)对人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BEL-7402,以单纯放射(IR)和放射前联合索拉非尼(IR+S)处理后,使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照射后细胞克隆形成率并计算放射增敏比;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检测照射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放射后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周期分布;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照射后DNA损伤阳性细胞比例.结果:索拉非尼增加肝癌细胞放射后克隆形成,放射增敏在SMMC-7721和BEL-7402细胞中比分别为0.78和0.88.放射2天后,IR+S处理后肝癌细胞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与IR处理靠近.加入索拉非尼后出现:1)放射后24h肝癌细胞的细胞凋亡比增加(IR+S vs IR在sMMC-7721细胞中为18.3%±2.0%vs 6.1%±1.0%,在BEL-7402细胞中为17.0%±2.4%vs 8.2%±2.1%,P<0.05),但对放射后48h细胞凋亡比例无影响;2)延迟和延长放射后G2/M期细胞比例升高;3)不影响放射后DNA受损阳性细胞比例,但是减少放射后6h DNA受损阳性细胞残留(DNA受损阳性细胞比例IR+S V8 IR在SMMC-7721细胞中为23.8%±2.9%vs 59.9%±2.4%,在BEL-7402细胞中为25.0%±3.0%vs 46.4%土3.8%,P<0.001).结论:放射前联合索拉非尼降低了放射对肝癌细胞的作用.进一步体内实验需要考虑更合适的联合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放疗应用及教学科研开展基本情况。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通过邮件、即时通讯软件及电话等方式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对全区范围内所有放疗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问卷覆盖面100%,回收率100%。2020年全区范围内运行放疗单位共计17家,其中直线加速器23台、60Co治疗机1台、伽马刀3台、后装治疗机6台,专用模拟定位机13台,治疗计划系统46套,放疗质控设备103套,全区估计百万人口放疗设备保有量约为0.84台。放疗人员共计359人,其中医师220人,物理师49人,技师90人。共计开放病床1270张,日均治疗量约人次。2016—2021年17家单位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部级项目49项;授予博士学位19人次、硕士87人次。参与《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文章的发表共2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或通信作者发表18篇。结论 近年来新疆地区放疗工作发展较快,但仍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同时显示出全区地域差异性大、放疗资源及科研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承海 《癌症》1999,18(2):232-234
放射肿瘤学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已取得了许多理论上和技术上的突破,本文简要介绍了放射生物科学,生物等效剂量超分割以及三维调强立体定向放射等技术的进展。1放射生物学进展1.l放射生物学的进展以线性——平方模式(linear一办ad。tiemodel)来解释放射生物学中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BEL-7402对放射敏感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体外实验方法探讨人肝癌细胞株HepG 2和BEL -740 2对放射的敏感性。方法 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BEL -740 2进行体外培养 ,应用集落形成法和MTT法测定 6MVX线不同剂量照射后细胞的存活率 ,计算 2株细胞放射敏感性参数 (D0 )。结果 HepG 2的D0 值为 1.5 ,SF2 为 (0 .45± 0 .0 5 ) ;BEL -740 2的D0 值为 1.6,SF2 为 (0 .63± 0 .0 5 )。MTT法与集落形成法相关性较好 (γ =0 .946,P <0 .0 5 )。结论 HepG2具有较高的放射敏感性 ,BEL -740 2的放射敏感性较低 ;MTT法可替代集落形成法作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3.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圆满完成临床工作需多学科密切合作。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脑转移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了肿瘤放射生物学基础相关知识,放射损伤概念:亚致死损伤,潜在致死损伤,致死损伤;早、晚反应组织的不同生物效应;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靶区的4种情况;肿瘤放射生物学的4个R: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repair of radiation damage),周期内细胞的再分布(redistribution within the cell cycle)。氧效应及乏氧细胞的再氧合(oxygen effect and reoxygenafion)和再群体化(repopulafion)。提出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优越性。复习国外系列报道,分别从治疗适应证的选择,是否配合全脑放射,作为复发或未控的挽救治疗,治疗多发转移瘤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疗效评价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姜黄素对人鼻咽癌CNE-2Z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璋  崔敏  孙宁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9):1232-1234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cumin)对人鼻咽癌CNE-2Z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姜黄素药物毒性,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其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FCM)技术分析对CNE-2Z细胞周期分布和姜黄素联合辐射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于CNE-2Z细胞后,其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在较低浓度(10μmol/L)时,即可降低放射后CNE-2Z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其放射增敏比为1.52±0.25。姜黄素以及姜黄素联合辐射作用CNE-2Z细胞24h后,细胞周期主要阻滞在辐射敏感时相G2/M期。结论:姜黄素对CNE-2Z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葡萄糖酸锗对小鼠Lewis肺癌放射增敏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物肿瘤模型实验方法探讨葡萄糖酸锗对肿瘤的放射增敏效应。结果显示 :治疗后单药组与对照组肿瘤平均体积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 ,用药加放射 2 0 ,2 5 Gy组肿瘤平均体积分别明显小于单放 2 0 ,2 5 Gy组 (P<0 .0 1) ,当肿瘤体积达到 4 .4 cm3 时 (原照射体积的 4倍 )测得放射增敏比为 1.5 8~ 1.7。说明本药具有放射增敏作用 ,并能使肿瘤放射敏感性提高 5 8%~ 70 %。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肝癌组织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以及肝癌细胞中SKP2表达对人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使用TCGA数据库中肝癌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的测序结果,分析SKP2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使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放射照射前后SKP2蛋白水平表达变化。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肝癌细胞SKP2基因的启动子和第1外显子,建立SKP2基因敲除的PLC/PRF/5和Hep3B肝癌细胞系模型,并进一步进行放射照射。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KP2基因敲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变化情况。结果对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织比较,SKP2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对SKP2高、低水平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进行K-M法分析,结果显示SKP2高表达肝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其5年生存率为34.6%,SKP2低表达肝癌患者则为50.6%(HR=2.18,95%CI为1.46~3.27,P<0.001)。体外细胞实验显示肝癌细胞受到放射照射后SKP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CRISPR/Cas9敲除SKP2^(-/-)肝癌细胞中,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KP2^(-/-)肝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较SKP2+/+明显增加。结论SKP2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高表达者较低表达者预后差。放射可上调PLC肝癌细胞SKP2的表达水平,而敲除SKP2后其放射敏感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高级别恶性脑胶质瘤治疗效果差 ,探索新的综合治疗方法依然是当前的热点。笔者对脑胶质瘤细胞SHG 4 4的热放射增敏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SHG 4 4细胞 (苏州大学附属二院脑研究室惠赠 )在RP MI 16 4 0培养基中培养 ,培养条件 :5 %CO2 ,37℃。单纯加温共分 4 0、4 1、4 2、4 3、4 4、4 5℃ 6个组 ,加温时间分别为 0、10、2 0、30、4 0、5 0、6 0min。然后进行成克隆试验 ,每个点设平行样本 3个。加温联合放射设 3个组 :(1)单纯放射 ;(2 )放射 +40℃加温 ;(3)放射 +42℃加温。放射剂量分别为 0、2、4、6、8Gy,…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特异性短发夹样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联合射线对人喉癌Hep-2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存活的影响,研究hTERT基因在放射增敏中的作用。方法根据hTERT mRNA编码序列设计RNA干扰(RNAi)靶点,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shRNA-hTERT,构建成功后,转染Hep-2细胞并作射线处理,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方法(TRAP-PCR- EHSA)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动态变化,采用克隆形成分析方法观察质粒pshRNA-hTERT对Hep-2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计算放射增敏比SER_(SF2)。结果转染质粒pshRNA-hTERT后,Hep-2细胞的hTERT mRNA表达抑制率为60.8%,质粒pshRNA-hTERT不仅能够抑制Hep-2细胞的端粒酶活性(P<0.05),而且还可以抑制辐射诱导的端粒酶活性上升(P<0.05)。照射前经pshRNA-hTERT处理24h,明显降低了2Gy照射后Hep-2细胞的存活分数(85.7%),与单纯放射组(67.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hRNA-hTERT的放射增敏比SER~(SF2)为1.27。结论RNAi显著抑制了靶基因hTERT的表达,质粒pshRNA-hTERT能明显抑制2Gy照射诱导的Hep-2细胞端粒酶活性升高,并显著提高其体外放射敏感性;质粒pshRNA-hTERT的放射增敏作用可能与端粒酶活性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龚唯  徐晓婷  李莉 《中国癌症杂志》2015,25(11):906-910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收治的31例初治宫颈癌患者三维腔内放疗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剂量分布和临床结果,观察影像引导宫颈癌三维后装放疗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放射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行根治性放疗的31例初治宫颈癌患者,FIGO期为Ⅱa~Ⅳ期。每例患者接受4~6次CT引导下的三维后装放疗,单次高危临床靶区(high risk-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TV)给予400~600 cGy处方剂量,31例患者共计153次施源器置入,采用192Ir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实施腔内放疗。分析内外照射的HRCTVD90、膀胱D2cc、乙状结肠D2cc、直肠D0.1cc和直肠D2cc,采用EQD2进行剂量计算。按照RTOG/EORTC放射反应评分标准和RECIST 1.1评价标准分析放射反应和近期疗效。结果: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均无3级及以上急性或慢性放射反应。2例患者发生后期直肠出血(2级),经止血和灌肠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放疗后1~3个月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为93.55%(29/31),1年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LCR)为93.55%(29/31),1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90.32%(28/31)。结论:CT引导的三维腔内放疗联合外照射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定位精确,靶区剂量充足,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可见、可控、可信,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耐受性,避免了重度放射反应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陈婷  张瑜  郭文浩  孟茂斌  莫显明  卢铀 《癌症》2010,29(3):290-297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在结直肠腺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非肿瘤干细胞(non-cancer stem cells,non-CSCs)相比,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更具放射抵抗性,并且是影响放射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人结直肠腺癌CSCs特征性染色体结构及组蛋白修饰方式对肿瘤放射抵抗效应的作用。方法:收集人结直肠癌手术标本并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免疫组化检测人手术标本和异种移植动物肿瘤的组织来源。流式细胞仪分选人结直肠腺癌标本与移植瘤模型中放射干预前后CSCs(CD133+)与non-CSCs(CD133-),并检测CSCs表面标志物CD133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133+及CD133-细胞核中异染色质标记物(H3K9me3,HP1-α,H3K4me1)和常染色质标志物(H3K4me3)的表达情况。结果:人手术标本和异种移植动物肿瘤的组织来源相同。人结直肠腺癌中CSCs与non-CSCs染色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CD133+细胞染色质为致密斑块状结构,CD133-细胞染色质结构则明显呈疏松片状或网格状,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SCs细胞核中存在的致密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