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赫捷  陈万青  李兆申  李霓 《中国肿瘤》2022,31(6):401-436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食管癌高风险人群接受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够有效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将促进中国食管癌筛查的同质性和规范性,提高食管癌筛查的效果。中国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委托与指导,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整合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考虑中国国情和食管癌筛查的实际经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针对食管癌筛查过程中的筛查人群、技术、流程等给出了基于证据的推荐,旨在保证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效果,为中国的食管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食管癌高风险人群接受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够有效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将促进中国食管癌筛查的同质性和规范性, 提高食管癌筛查的效果。中国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委托与指导, 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 联合多学科专家, 整合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同时考虑中国国情和食管癌筛查的实际经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 针对食管癌筛查过程中的筛查人群、技术、流程等给出了基于证据的推荐, 旨在保证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效果, 为中国的食管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摘 要:中国食管癌高发,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但早期食管癌症状隐匿或者缺乏,诊断率低,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机会性筛查是食管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途径,是现阶段可行的早期食管癌诊疗策略。为了推进早期食管癌机会性筛查的路径规范化,现组织健康体检中心、胸外科、肿瘤内科、内镜专业、流行病学以及从事癌症筛查方面等多学科专家,针对筛查对象、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评估、筛查方法、筛查流程、随访和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整理,规范适合体检机构的食管癌筛查路径,以期能通过本共识提高体检机构的食管癌筛查和早诊能力。  相似文献   

4.
杜灵彬 《中国肿瘤》2023,32(10):747-752
浙江省是我国最早开展肿瘤防控工作的省份之一,始于1971年12月21日。为有效减轻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浙江省构建完整的肿瘤防控网络,建立了完整的肿瘤登记体系,对重点癌种开展筛查及早诊早治,发起慈善救助等,防治成效显著,成为省级肿瘤防控典范。全文就浙江省肿瘤防治机构情况、肿瘤防治网络构建、肿瘤随访登记和癌症筛查工作进展等作一总结,并对未来浙江省肿瘤防控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3—2018年安徽省淮河流域食管癌高危人群的内镜筛查参与率和病变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8年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淮河流域40~69岁常住居民面对面进行健康因素问卷调查和食管癌风险评估,对评估出食管癌高危人群进行临床内镜筛查,比较不同特征对象内镜筛查参与率和病变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18年共筛查发现食管癌高危人群22 096人,高危率为39.55%(22 096/55 868),内镜筛查参与率为41.23%(9 111/22 096),2018年的高危人群食管癌内镜筛查参与率最低,仅为26.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中学及以上、不吸烟、肥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史、食管炎病史、胃肠炎病史、癌症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更愿意参加食管癌内镜筛查(P<0.05)。共检出食管癌及癌前病变174例(1.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40~44岁人群相比,60~64岁(OR=2.086,95%CI:1.129~3.855)以及65~69岁(OR=2.7...  相似文献   

6.
赫捷  陈万青  沈洪兵  李霓 《中国肿瘤》2022,31(8):587-631
中国人群的肝癌存在生存率低、死亡率高的情况,如何有效降低肝癌相关负担仍是中国公共卫生和慢性病防控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而肝癌人群筛查策略优化是值得持续探索的重要抓手和方向。中国人群肝癌筛查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整合肝癌人群筛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新证据,兼顾中国国情及实践经验,针对肝癌筛查过程中的筛查人群、筛查技术、监测方案等呈现循证推荐,以期为中国人群肝癌筛查实践的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群的肝癌存在生存率低、死亡率高的情况, 如何有效降低肝癌相关负担仍是中国公共卫生和慢性病防控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而肝癌人群筛查策略优化是值得持续探索的重要抓手和方向。中国人群肝癌筛查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 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 联合多学科专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 整合肝癌人群筛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新证据, 兼顾中国国情及实践经验, 针对肝癌筛查过程中的筛查人群、筛查技术、监测方案等呈现循证推荐, 以期为中国人群肝癌筛查实践的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曹毛毛  陈万青 《中国肿瘤》2021,30(11):803-805
摘 要:癌症是导致我国居民早死的重要原因,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已成为降低癌症负担的主要策略。我国癌症筛查项目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长足进展,项目逐步有规模、并有计划地向高发地区、农村和城市地区推进,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滕熠  曹毛毛  陈万青 《中国肿瘤》2022,31(7):481-487
癌症是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为减轻癌症造成的疾病负担,在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我国在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现今我国癌症筛查体系日趋成熟,常见高发癌种的筛查与早诊早治项目逐渐推广和普及。但我国癌症筛查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政府仍需根据目前癌症筛查现状制定和推行相应政策,多措并举以提高我国癌症筛查效果。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结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是降低人群结直肠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参考国际指南制定标准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势在必行。本指南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针对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相关专业人员所关注的13个临床问题,给出了详细的循证推荐,旨在规范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实践,提升我国结直肠癌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尧河 《中国肿瘤》1995,4(7):20-22
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法及监测技术的研究将为食管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供有力的客观依据,同时对食管癌的!级预防和病因学各种假说的印证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该内容已被列为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目前,与食管癌有关的筛查方法和监测技术,国内外已有不少探索性研究。笔者从现场实际应用情况出发,对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法自60年代初沈琼等创建了“食管细胞采取器”这一简便的食管细胞学检查方法以来,细胞学拉网一直是国内进行食管癌高危人群普查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的食管癌检出率在门诊可…  相似文献   

12.
周琴  沈纪川  刘华章 《中国肿瘤》2016,25(6):418-421
大肠癌是我国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癌症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大肠癌筛查能够显著降低人群的死亡率,是降低大肠癌疾病负担的重要措施.广州市于2015年将社区人群大肠癌筛查纳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筛查实践.全文就筛查实践过程所涉及的技术要点和可能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为项目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山东省自2006年开始承担国家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研究旨在分析山东省2013-2016年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筛查结果,探讨食管癌筛查的改进策略.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3-2016年山东省内9个项目点的目标人群,年龄40~69岁,对符合条件的受检者采用内镜下碘染色观察和指示性活检技术进行筛查;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计算检出率、早诊率等,并进行统计检验.结果 9个项目点共完成筛查107 431人次,检出重度异型增生及以上病例1 093例,检出率为1.02%,其中早期病例941例,早诊率为86.09%;食管各级病变例数大致呈“金字塔”型分布,筛查可发现大量癌前病变和早期食管癌患者;社会性筛查带动了项目点食管癌诊治水平的提高,但不同地区间的检出率差异较大(P<0.05),食管癌检出率与当地发病率密切相关;与机会性筛查相比,食管癌社会性筛查具有“检出率低、早诊率高”的特点.结论 食管癌社会性筛查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应继续推广;推动“社会性筛查”和“机会性筛查”融合发展以及“补需方”和“补供方”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检出率和早诊率,促进筛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朱娟  王少明  陈茹 《中国肿瘤》2020,29(1):55-62
摘 要:食管癌作为全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疾病负担较重,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全球50%以上。焦虑、抑郁作为食管癌的常见共患病,是食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转归。该文就食管癌合并焦虑、抑郁的流行病学特点、可能原因和发生机制、筛查方法、影响因素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食管癌合并焦虑、抑郁的患病率异质性较大,可能受筛查诊断工具、诊断标准、研究对象及样本量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筛查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邢若齐  乔友林 《中国肿瘤》2003,12(9):519-522
胃癌、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筛查是早诊早治的关键,该文复习了近年来国内外几种常用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隐血珠检测、X线检查、内镜下碘染色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等,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赫捷  陈万青  李兆申  李霓 《中国肿瘤》2022,31(7):488-527
摘 要: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胃癌高风险人群接受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够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将促进中国胃癌筛查的同质性和规范性,提高胃癌筛查的效果。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委托与指导,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整合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考虑中国国情和胃癌筛查的实际经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针对胃癌筛查过程中的筛查人群、技术、流程等给出了基于证据的推荐,旨在保证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效果,为中国的胃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军  谢瑶  王栋 《中国肿瘤》2012,21(3):200-202
[目的]评价盐亭县2006~2011年食管癌筛查和早诊早治项目的开展情况及其其效果。[方法]收集2006~2011年盐亭当地人口情况、食管癌发病死亡登记资料以及2006~2011年间食管癌筛查和早诊早治的相关资料,比较筛查人群与当地非筛查人群的早诊早治情况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对项目组工作人员进行定性访谈。[结果]2006~2011年共计筛查40~69岁年龄段人群15065人,发现阳性病例1186例。除2006年,其余各年食管癌筛查的早诊率均超过了70%,总的早治率为96.58%。筛查人群中食管癌患者的1年、2年及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非筛查人群(P<0.001)。[结论]食管癌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确可做到癌症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在食管癌高发区开展筛查及早诊早治,对于提高当地人群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以及节省当地卫生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陈  龚巍巍  钟节鸣 《中国肿瘤》2020,29(12):899-903
摘 要:[目的] 结直肠癌位居浙江省恶性肿瘤发病第3位、死亡第4位,是威胁居民健康和生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开展结直肠癌筛查,实现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结直肠癌负担的有效手段。[方法] 2020年浙江省将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纳入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在全省范围内向50~74周岁户籍居民提供免费结直肠癌筛查服务。本文将重点阐述该项目的设计蓝图和实施方案。[结果] 项目充分考虑浙江省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和公共卫生资源状况,结合浙江省结直肠癌筛查经验和工作基础,制定了筛查策略。 [结论] 浙江省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为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结直肠癌筛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9.
曹小琴  郭兰伟  刘曙正 《中国肿瘤》2019,28(10):731-737
摘 要:[目的]探讨非高发区食管癌筛查人群的食管病理分布,评价食管癌筛查检出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食管癌发病率不高于河南省平均发病水平的3个县/市为研究现场,对当地40~69岁居民进行风险问卷评估,对高危人群开展以食管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为技术的食管内镜检查,并对内镜下异常的病变进行病理活检确诊。诊断结果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描述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人群食管病理分布。[结果] 参加食管癌内镜筛查人数23 733人,进行活检人数13 679人,活检率57.64%。食管疾病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食管炎性疾病、鳞状上皮轻度异型增生、鳞状上皮中度异型增生、鳞状上皮重度异型增生、食管早期癌、浸润癌。食管各类病变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在男性人群中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内镜活检病理人群中,各类食管异常病理占比39.92%,癌前病变及食管癌占比7.28%,早期癌及以上病变占0.69%。内镜筛查人群中,各类食管异常病理占23.00%,癌前病变及食管癌占4.19%,早期癌及以上病变占0.39%。[结论] 内镜下碘染色技术用于非高发区人群食管癌筛查,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高发区食管癌筛查检出率。非高发区人群的食管癌筛查策略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拟从经济学角度对食管癌高发现场内镜筛查进行初步评价.为其大范围推广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年在食管癌高发现场河北省磁县实施的内镜筛查成本进行调查,对干预组和对照组5年全死因和恶性肿瘤发病进行监测和随访。[结果]实施内镜筛查5年后,干预组食管癌累积发病率(729.4/10万),低于对照组(482.2/10万)51.3%;干预组食管癌累积死亡率(753.9/10万)低于对照组(412.2/10万)82.93%。平均每筛查1例原位癌以上患者需要3107元,每筛查1例食管癌患者需要14206元。从筛查成本看.每少发生1例食管癌需要6255.7元,每少1例食管癌死亡需要4526.3元。[结论]在中国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内镜筛查干预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