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云南复烤烟叶(K326)异地醇化过程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通过形态特征观察、18S rDNA序列分析研究了异地醇化过程中真菌菌群的结构。结果表明,从220份复烤烟叶样品中共分离、纯化到2 963株可培养真菌。4个醇化地烟叶表面真菌数量随醇化时间的延长呈"下降-上升-下降-趋于平缓"的趋势。结合形态特征和18S rDNA序列的分析结果,共鉴定出39个属(种)的真菌。不同醇化地、不同醇化时间复烤烟叶表面真菌的种群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均有差异,但根霉属真菌始终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2.
云南复烤烟叶不同地点醇化过程中可培养真菌种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较全面的了解云南复烤烟叶在不同地点醇化过程中真菌多样性,挖掘其中的有益微生物,提高烟草醇化品质,以复烤烟叶为试验材料,利用18S rDNA克隆测序技术,系统研究了其醇化过程中可培养真菌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醇化过程中,复烤烟叶叶面真菌数量除曲靖仓库在6月有所上升外,其余各地均随着醇化的进行而逐渐下降,其中曲靖和楚雄两地非常接近,元江最少;通过形态特征及18S rDNA鉴定,烟叶叶面真菌包括根霉属真菌、青霉属真菌、曲霉属真菌等24个真菌属(种)。不同地点,不同时期烟叶叶面真菌的数量、种类及优势种群不尽相同,而根霉属真菌始终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3.
对山东不同产地库存正常和霉变片烟表面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从正常和霉变片烟表面分离鉴定了17属51个真菌菌株,3属8个细菌菌株和4属10个放线菌菌株。正常和霉变片烟表面真菌类群以曲霉、青霉、根霉、毛霉相对分离频率较高,且多数真菌可致使烟叶霉变,以黑曲霉、黄曲霉、总状毛霉、匍枝根霉、黄柄曲霉等致霉力较强。诱致山东仓储片烟霉变的主要霉菌类群为黄柄曲霉、黑曲霉、黄曲霉、桔青霉、纯绿青霉、产黄青霉、总状毛霉、匍枝根霉。正常片烟表面微生物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霉变片烟表面微生物数量为真菌细菌放线菌。与正常片烟相比,霉变片烟表面真菌菌相单一,真菌菌落密度大幅增加,细菌与放线菌菌落密度相对变化较小。正常片烟真菌带菌量约在80~1100cfu/g,平均为400cfu/g。霉变片烟真菌带菌量最低5000.0cfu/g,平均达1.3×107cfu/g,是正常片烟平均真菌带菌量的3302.5倍。真菌带菌量的增加是片烟霉变的显著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价了由曲霉属真菌引起霉腐的烟叶制成卷烟后的吃味和烟气的递送,以及造成的损害.霉变烤烟样品取自试验室贮存和商业贮存两处.鉴定的致霉真菌为匍匐状曲霉、赤曲霉、黑曲霉、棕曲霉及黄曲霉;交链孢霉属和枝孢霉属被认为是田间真菌.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引起海南雪茄烟叶霉变的微生物种类并筛选其拮抗菌株防治烟叶霉变,分别从海南霉变雪茄烟叶表面分离、纯化得到霉变微生物和拮抗微生物,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微生物种类。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引起海南雪茄烟叶霉变的微生物主要为篮状菌属、帚霉属和曲霉属,得到3株霉变菌株分别为Talaromyces funiculosus、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和Aspergillus occultus。筛选到2株拮抗效果良好的拮抗菌株,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引起海南雪茄烟叶霉变的微生物主要为篮状菌属、帚霉属和曲霉属菌株,筛选到的2株芽孢杆菌对致霉菌有良好的拮抗作用,为雪茄烟叶霉变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西仓储烟叶霉变微生物的分类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查清广西各烟叶仓库中引起烟叶霉变的微生物类群,进行了烟叶霉变调查.并在广西钟山、富川、柳州、南宁、武鸣的烟仓采集霉变烟叶标本,经分离、致霉性测定,选取发生普遍的9株曲霉,进行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等研究.鉴定结果分别为:匍匐散囊菌原变种(Eurotium repens var. repens)、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谢瓦散囊菌(E. chevalieri)、菌核曲霉(A. sclerotiorum)、中文名称不详 (A. elegans)、米曲霉原变种(A. oryzae var. oryzae)、黑曲霉(A. niger)、孔曲霉(A. ostianus)和聚多曲霉(A. sydowii).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核桃仁在适宜霉变条件(温度25 ℃、相对湿度85%)下的真菌侵染过程,揭示其霉变过程中真菌群落的结构与真菌群落样性变化。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核桃仁霉变过程中的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子囊菌门是核桃样品霉变的主要真菌门类,相对丰度在27.41%~99.98%范围,其次是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在0.01%~32.56%范围。在真菌属水平上,霉变过程中的主要优势种群为镰孢菌属、链格孢属、赤霉属与曲霉属。1周内核桃仁的霉变过程可大致分为Ⅰ期(0~2 d)、Ⅱ期(3~4 d)、Ⅲ期(5~7 d)3个时期,Ⅱ期与Ⅰ期相比镰孢菌属出现明显的富集,Ⅲ期与Ⅱ期相比镰孢菌属、链格孢属与曲霉属出现明显的富集,Ⅲ期与Ⅰ期相比镰孢菌属、链格孢属与曲霉属出现明显的富集。结论:核桃仁霉变过程中真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分为3个时期,真菌多样性呈下降趋势,镰孢菌属、链格孢属与曲霉菌属是其霉变的优势真菌种群。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可培养方法跟踪分析了勐海百中堂茶厂普洱茶发酵过程不同阶段的真菌多样性,采用多相鉴定方法准确鉴定了可培养真菌的分类学地位。可培养方法共分离到真菌107株,包括11个属,16个种,优势种为琉球曲霉(Aspergillus luchuensis)、新黑曲霉(Aspergillus neoniger)、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青霉(Penicillium sp.)、枝孢菌(Cladosporium sp.)、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伞枝横梗霉(Lichtheimia corymbifera)、食腺嘌呤芽生葡萄孢酵母(Blastobotrys adeninivorans)、法布里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fabryi)、布兰克假丝酵母(Candida blankii)。高通量测序共分析到真菌69个属,189个OTU,优势属包括枝孢菌属(Cladosporium)、芽生葡萄孢酵母属(Blastobotrys)、假丝酵母属(Candida)。结果显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前期真菌多样性较后期高,研究结果为发酵普洱茶微生物安全性评价及功能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仓储自然醇化片烟真菌的群落多样性,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云南沾益、贵州长顺、福建尤溪、河南确山的上、中、下3个部位共12份自然醇化片烟样品中真菌IT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2份样品共获得1 155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的样品分别是福建尤溪B2F和C3F自然醇化片烟。(2)12份样品的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云南沾益C3F、X2F自然醇化片烟优势菌属为茎点霉属(Phoma);河南确山B2F、C23F、X2F自然醇化片烟优势菌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贵州长顺X23F自然醇化片烟的优势菌属为Monographella;其余6份样品的优势菌属均为曲霉属(Aspergillus)。(3)上、中、下部叶4个产地共有的OTU个数分别为121、79、168个,共有OTU的reads数占各样品OTU总reads数的70%以上(除福建尤溪C3F外),同一部位不同产地自然醇化片烟真菌群落结构差异主要体现在优势菌属的占比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雪茄烟叶工业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随霉变发生的变化情况,以德雪一号雪茄烟叶为实验材料,采用微生物学计数方法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雪茄烟叶工业发酵过程中正常烟叶和霉变烟叶进行霉菌数量及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烟叶相比,发酵第30 d霉变雪茄烟叶中,霉菌数量最高(8.3×104 CFU/g),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最低,OTU数量最少;在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发酵第30 d霉变烟叶中为绝对优势菌门,平均相对丰度为99.82%;在属水平上,曲霉属(Aspergillus)为整个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优势菌属,在发酵第30 d霉变雪茄烟叶中平均相对丰度最大(92.32%);发酵第30 d霉变雪茄烟叶与正常烟叶相比在物种组成上具有明显差别,其中曲霉属既是优势菌属,又是组间差异菌属,且在各样品中平均相对丰度均最高,推断其为引起雪茄霉变发生的关键菌属。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手段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纯化得到69株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系统发育学分析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采用ITS区序列进行真菌的分子鉴定可将大多数的真菌鉴定到属,部分真菌甚至能够鉴定到种;浓香型大曲内分离获得的真菌类群主要包括曲霉属(Aspergillus)、红曲霉属(Monascus)、根毛霉属(Rhizomucor)、横梗霉属(Lichtheimia)、青霉属(Penicillium)、拟青霉属(Paecilomyce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德巴利氏酵母属(Debaryomyces)、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a)、锁掷酵母(Sporidiobolus pararoseus)等目前已报道的大曲真菌类群,同时也发现了Merimbla ingelheimensis、踝节菌属(Talaromyces),尾孢菌属(Cercospora)、枝孢菌属(Cladosporium)、Acremonium impicatum、脉孢菌属(Neurospora)等霉菌类群在大曲中分布。其中曲霉属是优势种群,其菌株数目和种类最多,分别占43.48%和20.69%。本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对浓香型大曲中真菌种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山东省部分地区2018年产玉米表面污染真菌进行调查。方法 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 PDA)上通过稀释涂布的传统分离培养方法获得真菌菌株, 利用传统的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真菌种类鉴定。结果 共获得真菌菌株169株, 经形态学鉴定隶属于8属: 镰刀菌属(Fusarium), 青霉属(Penicillum), 曲霉属(Aspergillus), 交链孢属(Alternaria), 枝顶孢属(Acremonium), 梗霉属(Lichtheimia), 枝孢属(Cladosporium)、篮状菌属(Talaromyces)。其中, 镰刀菌(Fusarium)、青霉(Penicillum)、曲霉(Aspergillus)分离获得的数量最多, 镰刀菌种类是引起玉米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 其污染主要来自于田间。随玉米仓储时间延长, 优势真菌改变为青霉属和曲霉属。结论 山东地区玉米真菌污染初期以田间污染为主, 储藏过程中优势菌群受环境影响发生改变; 需要根据真菌污染状况改进提升传统果穗囤藏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霉变棉织物上霉变微生物的种类,文章采用PDA培养基划线分离纯化,从霉变棉织物上得到5种霉菌,然后采用真菌形态学和显微形态学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棉织物霉变的微生物主要为曲霉属霉菌、青霉属霉菌和根霉属霉菌,其中曲霉属占比60%,为棉织物致霉的优势菌属.通过对纯化后的霉菌进行18S rDNA-ITS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14.
赵振军  童华荣  周黎  刘勤晋 《食品科学》2012,33(12):173-176
对从普洱茶中分离的曲霉、青霉和木霉属真菌进行纯培养,采用液相色谱法分析培养基中洛伐他汀的含量,鉴定普洱茶中真菌合成洛伐他汀的能力。结果显示:曲霉属真菌中1株塔宾曲霉、1株温特曲霉和1株烟曲霉具有合成洛伐他汀的能力,在察氏(CYA)培养基中检测到的洛伐他汀含量分别为(9.59±0.42)、(2.33±0.21)、(2.77±0.13)ng/g;青霉属真菌中只有产黄青霉在CYA培养基上能检测到洛伐他汀的存在,检测含量为(3.36±0.69)ng/g;而从普洱茶中分离到的2株木霉属真菌--棘孢木霉和橘绿木霉均具有合成洛伐他汀的能力,在CYA培养基中检测到的洛伐他汀的含量分别为(4.8±0.17)、(1.47±0.36)ng/g。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旨在基于可培养方法分析中国不同城市家用冰箱中真菌卫生状况及多样性。选取哈尔滨、北京、青岛、成都、广东5所城市的15台冰箱为研究对象,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 PDA)和麦芽汁琼脂(malt extract agar, MEA)培养基,分别于28℃和6.5℃条件下培养,对冰箱果蔬篮、冷藏室门搁架、冷冻室内壁、冷藏室空气4个不同采样点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冰箱中接触表面的平均真菌菌落数为170 CFU/cm2,冷藏室空气真菌总数平均<1 CFU/m3。可培养方法在60个采样位点共分离获得39个属57个种的216株真菌,其中嗜冷真菌共13个属,47株。冰箱中的优势真菌主要有青霉属(Penicillium)20.37%、枝孢菌属(Cladosporium)18.98%、曲霉属(Aspergillus)12.96%、红酵母属(Rhodotorula)9.72%和线黑粉酵母属(Filobasidium)4.16%,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在5个城市中均有分布,且在不同采样位置中...  相似文献   

16.
徐闻牡丹珊瑚共附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牡丹珊瑚为原料,选用2种培养基,采用平板涂布法培养分离菌株,对照真菌鉴定手册,根据菌株的菌落大小、颜色、生长速率等菌落形态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个体形态进行分离鉴定,并根据ITS-rRNA基因序列特征进行分子鉴定,依照测序结果建立系统发育树并进行种群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从该样品中共分离到10株共附生真菌,分属于5个属,其中曲霉属有3株、肉座菌属有3株、有2株属于青霉属、1株顶枝孢属及1株白腐菌属。说明曲霉属和肉座菌属是牡丹珊瑚上的优势菌属。牡丹珊瑚与其它种类珊瑚比较分离到的真菌数量较少,但均匀度比较高。从牡丹珊瑚上分离到的肉座菌属和白腐菌属在海洋真菌的研究中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感染白粉病烟株的典型病级烟叶叶际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变化,在同一烟株上采集3级病级烟叶(BFn)和9级病级烟叶(BFl)样品,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叶际真菌群落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分析了各样品的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结果表明:(1)感染白粉病3级病叶真菌群落丰富度高于9级病叶;(2)在门水平上,所有样品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3)在属水平上,3级病叶真菌种类远多于9级病叶,3级病叶主要菌属为高氏白粉菌属(Golovinomyces,相对丰度99.47%)、曲霉属(Aspergillus,0.16%)、红酵母属(Rhodotorula,0.13%)、链格孢属(Alternaria,0.08%);9级病叶主要菌属为高氏白粉菌属(99.43%)、曲霉属(0.54%)和链格孢属(0.01%)。因此,3级和9级病叶主要优势菌属均为高氏白粉菌属,其丰度受病情指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利用优势微生物抑制烟叶霉变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研究了烟叶优势微生物对烟叶霉变的抑制作用。利用从烟叶中分离、纯化、培养出的优势微生物菌种对烟叶进行了抑霉试验。结果表明:从烤烟(C3F)中分离、筛选出5株优势微生物(M1、M2、M3、M4、M5)对培养基、烟丝和烟叶中霉菌的生长繁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M1菌株的抑霉作用最为显著。试验还对M1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分析鉴定。这一研究结果为利用生物技术抑制烟叶霉变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浓香型白酒酒醅可培养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浓香型白酒酒醅可培养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做系统发育分析。运用ITS1-5.8S rRNA-ITS2序列可将部分菌株鉴定到种的水平,可培养丝状真菌优势菌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红曲霉属(Monascus sp.)、根霉(Rhizopus sp.)。26S rRNA D1/D2序列可将所有分离酵母鉴定到种的水平,可培养酵母优势菌为假丝酵母属(Candida sp.)和毕赤酵母属(Pichia sp.)。  相似文献   

20.
从霉变成品卷烟中分离、纯化得到5种菌株,并采用真菌形态学和显微镜检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卷烟霉变的微生物主要为曲霉菌、青霉菌、链格孢菌和枝孢菌;通过18SrDNA-ITS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为5个种,分别为聚多曲霉、黄曲霉、极细枝孢霉、指状青霉和链格孢属霉菌;通过致霉性试验得出黄曲霉菌为导致卷烟霉变的主要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