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经头部MRI、CT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蒙特利尔(MoCA)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并根据是否伴VCI分为2组,伴VCI的患者48例为研究组,未伴VCI的患者72例为对照组,分析2组基础资料、血管性因素、病情等。结果 2组年龄、受教育年限、饮酒史、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糖尿病、白质疏松症、脑缺血发作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病部位(丘脑)、卒中面积(大面积)、运动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高龄、受教育年限短、有吸烟和饮酒史、有高血压、白质疏松症及缺血性脑卒中史、发病部位为丘脑、大面积卒中、伴运动障碍为VCI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受教育年限短、有吸烟和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白质疏松症及缺血性脑卒中史、发病部位为丘脑、大面积卒中、伴运动障碍均为缺血性脑卒中VCI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基于缺血性卒中分型系统TOAST分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160例为脑卒中组,非脑卒中患者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HTG)。结论年龄、高血压、HTG是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8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5年随访,并对卒中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 88例患者随访期间,19例发生急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9.5%.出血性脑卒中占1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较无相应合并症者脑卒中发病率均明显增高(P<0.05和P<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与脑卒中发病明显相关。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的作用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冠心病对脑卒中发病危险性的作用依然存在,而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消失。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于并发脑卒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冠心病为脑卒中发病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胆固醇血症可增加脑卒中发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疼痛(poststroke pain,P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卒中严重程度增加、年龄、女性、饮酒、抑郁症、高脂血症、糖尿病7个危险因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严重程度增加及抑郁症为PSP发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严重程度增加及抑郁症患者更易患PSP,应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伴高血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对连续缺血性卒中伴高血压患者进行脑核磁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脑微出血,在入院24 h内测量患者动态血压,并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MBs与动态血压指标的关系。结果 186例缺血性卒中伴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24 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脑微出血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24 h平均收缩压与脑微出血相关。结论在缺血性卒中伴高血压患者人群中,24 h平均收缩压是脑微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SCI)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住院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8例,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PSCI组和非PSC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SCI的可能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PSCI的总发病率为53. 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脑梗死病史、发病部位是PSCI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PSCI常见,高龄、脑梗死病史、发病部位是PSCI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差异,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0.0%,性别、年龄、吸烟史、酗酒史、病灶部位、病灶分布和卒中部位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抑郁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病灶体积≥10cm3和NIHSS评分≥8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史、无糖尿病史、病灶体积10cm3和NIHSS评分8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分析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呈正相关(均rs0,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密切相关,高血压、糖尿病、病灶体积≥10cm3和NIHSS评分≥8均为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CIND)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19~80岁汉族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起病后3个月采用简易智能量表和美国精神疾病统计和诊断于册第4版修订本进行认知测定,利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CIND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185例研究对象纳入统计分析,42例诊断为CIND,占2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面积和中等面积梗死(OR:4.687,P<0.05;OR:4.734,P<0.05)、糖尿病(OR:2.887,P<0.05)是缺血性卒中后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梗死面积是缺血性脑卒中后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了解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卒中后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确诊的脑卒中后发生癫痫的患者80例为病例组;脑卒中未发生癫痫患者8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脑卒中类型、脑卒中部位、心电图检查结果和血清学检查结果等资料,分析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资料录入采用Epidata3.2,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房颤、卒中部位累及皮质、颞叶、血清钠值、氯值与卒中后癫痫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卒中部位累及皮质(OR=3.53,P=0.002,95%CI=1.62~7.69)、卒中位于颞叶(OR=3.06,P=0.015,95%CI=1.28~7.35)和血清氯值(OR=1.21,P=0.012,95%CI=1.04~1.40)是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结论卒中部位累及皮质、位于颞叶和血清氯是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构成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06我院收治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TOAST病因分型;并与同期中青年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发病危险因素。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中青年缺血组不明原因型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缺血组与中青年对照组相比,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心脏病、Hcy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缺血组与老年缺血组相比,糖尿病、心脏病、男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吸烟史、心脏病是诱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及其亚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o dementia,VCIN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的49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前期已建立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数据库记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信息、病史、体格检查、血管危险因素、生化及影像检查信息,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Essen评分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卒中试验(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于发病(10±2)d进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临床痴呆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依据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中VCI的诊断及分类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和VCI组,VCI组包括VCIND组和Va D组,分析上述各项因素的组间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49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VCI占69.86%,其中包括37.68%的VCIND和32.18%的Va D患者。1VCI组低受教育程度(P0.001)、糖尿病(P=0.005)、心脏病(P=0.045)、卒中家族史(P=0.005)、幕上病变(P0.001)的比例及卒中次数(P=0.014)、D-二聚体水平(P=0.001)、Essen评分(P=0.024)、NIHSS评分(P0.001)显著高于NCI组,女性(P=0.004)、幕下病变(P0.001)的比例及受教育年(P0.001)显著低于NCI组,差异均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幕上病变和高D-二聚体水平是VCI的独立危险因素。2与VCIND组比较,Va D组患者既往卒中史(P=0.013)、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P0.001)的比例及卒中次数(P=0.001)、Essen评分(P=0.03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P=0.005)显著高于VCIND组,TOAST分型中小动脉闭塞型梗死(P0.001)、幕下病变(P0.001)的比例显著低于VCIND组,差异均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次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是Va 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幕下病变患者发生Va D的风险明显小于幕上病变患者。结论 VCI及其亚型的影响因素不同,与NCI比较,低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幕上病变和高D-二聚体水平是VCI的独立危险因素;与VCIND比较,卒中次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是Va 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0年12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3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数目及性质,并评估研究对象脑梗死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高同型半胱氨酸,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形成相关(P<0.05)。并且年龄、糖尿病、冠心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等脑梗死危险因素可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冠心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高同型半胱氨酸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伴智能障碍的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7例LA患者分为伴有智能障碍组和无智能障碍组,对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及既往脑梗死病史等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和LA的严重程度均有显著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入选模型的变量是年龄、高血压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和重度LA。结论高龄、高血压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和重度LA,对LA是否伴智能障碍有独立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梗死初发以及复发患者阿司匹林(ASP)疗效,探讨缺血性脑梗死复发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关系,并对复发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复发组入院后即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初发组规律服用ASP后1 m进行TEG检测,比较初发组及复发组AR发生率。并对患者生化指标、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缺血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初发组AR发生率为28.57%;复发组AR发生率为56.76%。复发组AR明显高于初发组(P0.01)。糖尿病、冠心病在复发组出现率高(P0.05);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型、BMI、TG、CHOL、LDL、HDL、HCY及hs-CRP的水平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P0.1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示AR、糖尿病与缺血性脑梗死复发明显相关。结论 AR能显著增加缺血性脑梗死复发风险;糖尿病增加缺血性脑梗死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改良TOAST分型危险性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5-01—2016-12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TOAST分型明确各亚型,收集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式了解改良TOAST分型下各亚型的相关危险性因素。结果高Lp-PLA2[Exp(B)=4.116,95%CI:1.629-11.081(P0.001)]、ApoB[(Exp(B)=3.335,95%CI:1.289~9.607(P0.05)]、ApoA1[Exp(B)=3.383,95%CI:1.162~8.428(P0.001)]水平是青年脑梗死改良TOAST分型下AT的危险性因素;高ba-PWV[Exp(B)=4.100,95%CI:1.396~10.850]及心脏病[Exp(B)=5.371,95%CI:1.698~13.518]是青年脑梗死改良TOAST分型下CE的危险性因素,高Fpg[Exp(B)=4.039,95%CI:1.258~9.705]及高血压[Exp(B)=3.367,95%CI:1.182~8.501]是青年脑梗死改良TOAST分型下SAD的危险性因素(P0.05),未发现改良TOAST分型下的SOD、SUD的危险因子。结论 Lp-PLA2、ApoB、ApoA1、ba-PWV、心脏病Fpg及高血压可一定程度上协助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改良TOAST各亚型的辅助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亚型及其危险因素与脑白质变性(LA)的关系。方法对213例伴LA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LA程度进行分级(LA1、LA2、LA3),分析其与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短暂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死、动脉血栓形成和心源性脑梗死)及其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的关系。结果213例伴LA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LA2和LA3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LA1患者(均P<0.05);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A3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缺血性脑卒中亚型(均P<0.05);与LA程度明显相关的因素为年龄(OR 0.69,95%CI:0.49~0.97)和腔隙性脑梗死(OR 0.01,95%CI:0.00~0.33)(均P<0.05)。结论与LA相关的危险因素是高龄和腔隙性脑梗死;可能的机制为穿支动脉硬化和血压调节障碍影响脑白质血流供应,引起白质局部坏死、腔隙形成或弥漫性LA。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 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显性脑血管病(出血性及缺血性卒中)及非显性脑血 管病(脑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一组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到痴呆的临床综合征。非痴呆 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是VCI的早期阶段,其中约一半 患者会在5年内进展为痴呆。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在治疗上尚未发现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又是唯一可以预防的痴呆。发现VCIND危险因素并进行早期干预,对于寻求延缓痴呆进展的二级 预防策略至关重要。现从VCIND的概念、流行病学、诊断标准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够 早期识别相关危险因素,防治VC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为加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3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及145例对照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并利用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行评价。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的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三酰甘油(TG)和胆固醇(TC)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糖尿病、TG及TC等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96,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吸烟、糖尿病、TG、TC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概率模型评价效果较好,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概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2-2013-12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4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MB组45例,非CMB组为87例,对比分析2组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比较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血脂、脑梗死、腔隙性梗死数目、脑白质改变、服用抗血栓药物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均为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2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显示,CMB组较非CMB组各项认知功能评分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脑梗死、脑白质改变、服用抗血栓药物及腔隙性梗死数目可能为CMBs的危险因素,防治上述因素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和认知功能障碍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