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连续收集2017年7月~2018年8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4例,所有患者经过MMSE量表评分后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组(PSCI)及卒中后认知正常组(PSCN),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血生化检查结果及卒中病灶部位等指标。结果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有41例,发生率为39.4%。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血清hs-CRP水平及病灶所在的部位等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位于基底节与认知障碍可能相关(P=0.0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PSCN组相比,PSCI组患者的年龄更高(OR=1.087),基底节病灶的发生率也更高(OR=3.935),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高龄和基底节病灶是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首发或二次复发的缺血性卒中患者PSCI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6-07~2010-05在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患者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评估人口学因素、临床因素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PSCI的关系.结果 共有791例纳入研究,PSCI的患病率为10.1%(80/791);不同卒中文化程度的患者PSCI的患病率不同,大学及以上者PSCI患病率最低,为2.5%;中学、小学、文盲卒中患者PSCI的患病危险分别是大学及以上组患者的3.51、6.63和6.05倍.非腔隙性脑梗死(P<0.01)、二次复发卒中(P<0.01)、抑郁状态(P<0.01)及ADL依赖(P<0.01)是PSC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在本组60岁以上的缺血性卒中人群中,PSCI的患病率为10.1%;文化程度、卒中发作次数、卒中类型、卒中后的抑郁状态及卒中后ADL状况是PSCI患病率的影响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PSCI的患病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与早期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入院第2天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随访12个月,记录卒中复发的类型及时间。于发病后3个月随访时剔除再发脑卒中者,其余患者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根据3个月MoCA分值将患者分为早期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组与早期卒中后无认知功能障碍(Non-PSCI)组,比较两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分析确定HOMA-IR与卒中复发的关系。结果共收集243例首发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随访时剔除18例,纳入研究225例。PSCI组的HOMA-IR[3.17(1.42,29.15)vs 1.94(1.25,7.84),Z=2.872,P=0.004]显著高于Non-PSCI组。HOMA-IR(OR=1.032,95%CI 1.010~1.055,P=0.004)是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危险因素;当HOMA-IR≥2.36时,其与PSCI的关联强度显著增强(HOMA-IR:2.36~<15.24,OR=6.589,95%CI 1.203~36.037,P=0.030;HOMA-IR:≥15.24,OR=9.238,95%CI 1.362~62.634,P=0.023)。随着HOMA-IR水平的升高,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1年内卒中复发率显著升高(Log Rank检验:χ2=10.54,P=0.014)。结论胰岛素抵抗是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危险因素,还会增加其1年内的卒中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卒中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2019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 者,采用MMSE、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将其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和无认知障碍(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两组,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卒中后发生 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16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59.79±6.71岁,男性97例(59.9%);PSCI组78 例(48.1%),NCI 组84例(51.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上教育水平(OR 0.153,95%CI 0.052~0.454)、既往卒中史(OR 2.915,95%CI 1.262~6.730)、大面积梗死(OR 7.710,95%CI 1.591~37.364)、脑萎缩(OR 4.494,95%CI 1.210~16.698)是PSCI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PSCI的发生比例较高;高教育水平是PSC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既往卒中史、梗死面积大、脑 萎缩是PS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 连续入选1978例发病7 d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血管病危险 因素和发病时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包括梗死灶的部位、数量、急 性梗死灶的分布特征及责任动脉、责任动脉有无严重狭窄、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随访患者1年内 有无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复发,通过多元Cox回归分析缺 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 95例(4.8%)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缺血性卒中病 史、缺血性卒中发病前3个月内反复TIA、责任脑动脉狭窄程度≥70%和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是1年内复发 的危险因素。 结论 后循环梗死、有责任脑动脉严重狭窄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病史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 发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09-2018-09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神经内科的首发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20例,采用MMSE评分、MOCA评分将其分为PSCI组57例和N-PSCI组63例,对2组一般资料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有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其影响程度。结果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CI的发生率高达47.5%,其中以延迟回忆和视空间及执行功能最为明显;单因素分析表明,2组年龄、高血压、静止性脑梗死、Fazek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静止性脑梗死为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CI的发生率较高,高血压、静止性脑梗死可能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患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认知评估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与调查,并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缺血性卒中后轻度VCI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卒中次数、发病部位及卒中面积有关;与性别、BMI、吸烟、饮酒等无明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VCI发生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卒中次数、发病部位及卒中面积是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VCI发生的危险因素众多,临床上可进行针对性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低白蛋白血症与卒中6个月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登记急性脑梗死患者,收集人口学、临床、实验室以及影像学资料,随访至出院6个月并完善MMSE量表检查;按照卒中后6个月内有无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分组,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期低蛋白血症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结果408例入组患者中57例(14.0%)合并低白蛋白血症,6个月随访时124例(30.4%)出现PSCI。PSCI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均值水平显著低于非PSCI组[(35.3±4.6)g/L vs.(38.6±3.5)g/L,P=0.033],且低白蛋白血症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PSCI组(20.2%vs.11.2%,P=0.017)。校正年龄,高血压,基线NIHSS和Fazekas评分等因素后,血清低白蛋白血症与PSCI显著相关(OR=1.989,95%CI:1.122~3.525,P=0.019)。结论脑梗死急性期低白蛋白血症是PSCI的危险因素,及时纠正可能有助于减少PSCI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经头部MRI、CT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蒙特利尔(MoCA)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并根据是否伴VCI分为2组,伴VCI的患者48例为研究组,未伴VCI的患者72例为对照组,分析2组基础资料、血管性因素、病情等。结果 2组年龄、受教育年限、饮酒史、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糖尿病、白质疏松症、脑缺血发作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病部位(丘脑)、卒中面积(大面积)、运动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高龄、受教育年限短、有吸烟和饮酒史、有高血压、白质疏松症及缺血性脑卒中史、发病部位为丘脑、大面积卒中、伴运动障碍为VCI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受教育年限短、有吸烟和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白质疏松症及缺血性脑卒中史、发病部位为丘脑、大面积卒中、伴运动障碍均为缺血性脑卒中VCI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既往的研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轻型缺血性卒中的远期预后关注较少。我们将对影响此类患者的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我们筛选了自2004年2005年间连续住院的TIA及轻型卒中患者。出院后定期对其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其发生缺血性卒中及死亡事件,截止至2012年6月30日。结果共278位TIA及轻型卒中患者入组。其中,53人(19.6%)发生了卒中,67人(24.1%)死亡。多因素非条件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心脏病史、缺血性卒中病史是TIA/轻型卒中患者远期复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龄、男性、糖尿病史及新鲜卒中病灶增加TIA/轻型卒中患者远期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心脏病及既往卒中病史是TIA/轻型卒中患者远期(>5 y)发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除高龄和男性两个因素外,急性病灶及糖尿病史是TIA/轻型卒中患者远期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1 6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感染组及无感染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年龄、住院时间、空腹血糖、NIHSS评分及吸烟史、脑血管病史、消化道出血、侵入性操作、吞咽障碍比率显著升高,GCS评分显著降低(P0.05~0.01)。两组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后循环梗死(POCI)比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龄、脑血管病史、消化道出血、意识障碍、神经功能严重缺损、侵入性操作、吞咽障碍、在院时间长、高空腹血糖、TACI和POCI是卒中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感染组卒中后1年死亡率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显著高于无感染组(均P0.001)。结论高龄、脑血管病史、消化道出血、意识障碍、神经功能严重缺损、侵入性操作、吞咽障碍、在院时间长、高空腹血糖、TACI和POCI是卒中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医院感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远期预后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卒中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展性缺血性卒中567例.依据其卒中进展形式分为5型,分别研究不同类型梗死部位比例及血管受累情况.并比较不同类型卒中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结果 从梗死部位分析,大面积脑梗死、脑叶及分水岭区脑梗死易于出现进展性卒中.从血管受累情况分析,进展性卒中患者血管狭窄比例更高,前后循环同时受累或单纯后循环受累多见.从血糖水平分析,进展性卒中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结论 不同病灶部位及脑动脉受累部位、程度均能预测脑梗死的进展,血糖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伴发癫(癎)的危险因素,以加强早期预防并改善预后.方法 根据斯堪地那维亚卒中评分(SSS)对101例发病<24 h的缺血性卒中伴发癫(癎)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同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心房纤颤、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电解质(血清钾、钠、氯),发病状态(安静、活动),缺血性卒中亚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梗死),脑梗死后渗血,病灶部位(脑叶、基底节区),受累大脑半球侧别(左侧、右侧、双侧),脑萎缩及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等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单纯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缺血性卒中伴发癫(癎)者缺血性卒中亚型(脑栓塞)、脑梗死后渗血、病灶部位(脑叶,其中额叶所占比例达48.72%)、受累大脑半球侧别(右侧),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30分)均存在明显差异(均P≤0.05);而性别、年龄、既往史、电解质指标、发病时状态、脑萎缩程度、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等因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脑栓塞(OR=0.152,95%CI:0.065~0.496;P=0.011)、脑梗死后渗血(OR=0.105,95%CI:0.020~0.549;P=0.008)、脑叶皮质受累(OR=0.099,95%CI:0.044~0.225;P=0.000)、SSS评分<30分(OR=0.145,95% CI:0.062~0.337;P=0.000)等因素为缺血性卒中伴发癫(癎)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右侧大脑半球受累(OR=0.638,95%CI:0.311~1.308;P=0.220)则不增加缺血性卒中伴发癫(癎)的风险.结论 具有脑栓塞、脑梗死后渗血、病灶位于脑叶(特别是额叶)、SSS评分<30分等因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易伴发癫(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桥接治疗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60例桥接治疗后出血转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组)及无出血转化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无出血转化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脑梗死桥接治疗出血转化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与无出血转化组比较,出血转化组大面积脑梗死、糖尿病及NIHSS评分≥18分比率显著升高(均P0.05),侧支循环建立比率显著降低(P0.05)。与无出血转化组比较,出血转化组发病至溶栓时间、发病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显著升高(均P0.05)。Logistic分析显示,糖尿病、大面积脑梗死、侧支循环未建立、发病至溶栓时间、发病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是缺血性卒中桥接治疗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糖尿病、大面积脑梗死、侧支循环未建立、发病至溶栓时间、发病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是急性脑梗死桥接治疗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房颤合并脑梗死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01—2018-01就诊于福建省老年医院的房颤合并脑梗死的高龄患者115例,分为卒中相关性肺炎组和非卒中相关性肺炎组,探讨引起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建立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评估模型。结果入院NIHSS评分(OR=1.15,P=0.25)、血胆碱酯酶水平(OR=1.09,P=0.047)、吞咽障碍(OR=0.39,P=0.03)是高龄房颤患者脑梗死后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综合应用上述3个指标对高龄房颤合并脑梗死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较高(AUC=0.62,P=0.03)。结论血胆碱酯酶、入院NIHSS评分、吞咽困难是高龄房颤合并脑梗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综合应用上述3项指标能更好预测高龄房颤合并脑梗死人群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连续选取791例7 d以内首次发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脑血 管病的危险因素,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包括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 的数量、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以及急性梗死灶的分布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白质疏 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分别有14例(1.8%)、38例(4.8%)患者在缺血性卒中发病1年内死亡、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复发。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存在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有 皮层新发脑梗死灶、入院后未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出院时未服用他汀药物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 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的死亡无显著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4 分、新发梗死灶的责任脑动脉闭塞或狭窄程度≥70%、出院时未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是缺血性卒中患 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缺血性卒中患 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复发无显著影响。 结论 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 性脑梗死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复发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基于缺血性卒中分型系统TOAST分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160例为脑卒中组,非脑卒中患者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HTG)。结论年龄、高血压、HTG是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对其干预以降低脑白质病变的发生率。方法 本研究连续入选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共483例,依据有无脑白质病变分成伴脑白质病变组和无白质病变两组,得出我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以有无脑白质病变作为因变量,各种血管病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我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为53.8%,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和病变严重程度增加(P均<0.01)。Logistic回归显示高龄[比值比(odds ratio,OR)=1.0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1.05,P<0.05]、高血压病(OR=1.77,95%CI 1.07~2.91,P<0.05)、卒中病史(OR=1.71,95%CI 1.02~2.88,P<0.05)、高血糖(OR=1.07,95%CI 1.00~1.15,P<0.05)和腔隙性脑梗死(OR=1.89,95%CI 1.17~3.06,P<0.05)是脑梗死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随年龄增长,脑白质病变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增加;高龄、高血压病、卒中病史、高血糖和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CMB)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根据有无CMB分为CMB组(45例)和无CMB组(57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并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组年龄、既往脑卒中史、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史、同型半胱氨酸、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既往脑卒中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分别为1.066、2.861、0.106,P均0.05)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MB的发生与年龄、卒中史、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为院前急救及后期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54例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例组)与270例同期未发生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着力部位、误吸、低血压、高血压病史、原发脑干伤、合并多发伤、颅底骨折等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原发脑干伤、低血压、着力部位(枕部)、误吸、年龄等因素与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原发脑干伤、低血压、着力部位(枕部)、误吸是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危险因素;高龄是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