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低剂量联合迭代算法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在首次检查均应用常规剂量扫描(120 kV,400 mAs),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薄层重组,保守治疗后结石未排出.复查CT应用低剂量扫描随机分为3组(A组:120 kV,200 mAs;B组:120 kV,150 mAs;C组:120 kV,100 mAs)后分别行6级迭代算法薄层重组.由2名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读片并对图像质量做主观评分,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辐射有效剂量(ED);测量图像的客观噪声值,计算信噪比,测量结石CT值及最大长径,记录结石检出数.结果 常规组:CTDIvol(23.51±0.79) mGy,DLP(1166.38±52.78)mGy·cm,ED(17.50±0.79)mSv;A组:CTDIvol(11.78±0.38) mGy,DLP(584.68±25.47) mGy· cm,ED(8.77±0.38) mSv;B组:CTDIvol(8.34±0.13)mGy,DLP(462.87±24.76) mGy· em,ED(6.94±0.37)mSv;C组:CTDIvol(5.47±0.21) mGy,DLP(268.20±19.03)mGy·cm,ED(4.02±0.29) mSv;各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组的iDose l ~6图像结石检出数、结石CT值及大小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组的iDose4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及iDose 4—6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6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 l~6各组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算法诊断输尿管结石是可行的,可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明显减低辐射剂量.管电压120 kV情况下,在iDose6水平管电流150mAs为最低临界扫描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甲状腺增强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例),4组分别为:A 组,120 kV、180 mA;B 组,120 kV、100 mA;C 组,100 kV、180 mA;D 组,100 kV、100 mA。主观评价图像质量并评分,统计甲状腺 CT 值、图像背景噪声(N)、图像信噪比(SNR)、CT 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组图像主观评分为3.90±0.31、3.75±0.44、3.70±0.47、3.60±0.60,SNR 为26.34±3.13、25.08±1.87、25.86±2.38、24.87±2.20,四者无统计学差异(P >0.05);甲状腺 CT 值为(168.55±13.39)HU、(170.70±11.34)HU、(185.20±22.35)HU、(190.55±21.38)HU,N 为(6.48±0.84)HU、(6.83±0.45)HU、(7.19±0.86)HU、(7.66±1.01)HU, CTDIvol 为(10.95±0.00)mGy、(6.08±0.00)mGy、(6.59±0.00)mGy、(3.66±0.00)mGy,DLP 为(145.67±8.79)mGy·cm、(84.58±4.94)mGy·cm、(89.86±3.26)mGy·cm、(50.20±1.89)mGy·cm,ED 为(0.73±0.04)mSv、(0.42±0.03)mSv、(0.45±0.03)mSv、(0.25±0.01)mSv,四者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多层螺旋 CT 低剂量扫描技术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有效降低甲状腺增强 CT 检查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宝石能谱CT和常规剂量宝石能谱CT在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并行宝石能谱CT引导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共94例,随机数字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120kV,100mA)宝石能谱CT扫描,观察组采用低剂量(120kV,30mA)宝石能谱CT扫描,观察并比较两组扫描方式的CT图像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统计分析两组活检阳性率、肺内针道出血发生率、咯血及气胸发生率。结果两组CT图像的清晰均较好,二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CTDIvol[(2.52±0.160)mGy,(21.24±3.700)mGy/cm,(0.39±0.140)mSv/(mGy·cm~2]、DLP、E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活检阳性率为93.62%,高于观察组的89.36%,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为气胸5例、肺内针道出血6例、咯血5例,对照组为气胸6例、肺内针道出血8例、咯血5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宝石能谱CT的扫描图像质量较高,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满足经皮肺穿刺活检术需要。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探讨低剂量技术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 连续选取100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检查.将患者分为常规组(C组)和低剂量组(L组),每组50例.C组采用标准采集方法 ,L组采用低剂量采集方法 ,然后对C组和L组图像质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进行评估. 结果 C组和L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6±0.54)分和(3.62±0.57)分,图像噪声分别为27.54±4.52和27.30±6.1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和L组的CTDIvol分别为(87.91±8.38) mGy/cm和(43.11±4.38) mGy/cm,ED分别为(17.96±1.71) mSv和(8.75±0.83) mSv,L组的CTDIvol和ED均明显低于C组(P< 0.05). 结论 低剂量采集方法 既可明显降低受检者的射线剂量又能满足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低剂量CT扫描在胸部穿刺活检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局限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在16排CT引导下行胸部穿刺活检术患者共80例,其中常规剂量扫描A组(200mA,重建层厚2.0mm,螺距16mm/rot)和低剂量扫描B组(10mA,重建层厚2.0mm,螺距23mm/rot)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穿刺CT扫描剂量、图像质量和穿刺结果成功率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常规剂量扫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23.64± 2.41) mGy和(172.37-± 17.63)mGy·cm,穿刺成功率为90%;低剂量扫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1.22±0.12)mGy和(8.56±0.88)mGy·cm,穿刺成功率为85%.两组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分级均能满足穿刺活检的需要,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低剂量CT扫描引导胸部穿刺活检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螺旋CT颈椎低剂量扫描及重建的临床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颈椎低剂量扫描及重建的临床价值及其可行性。方法:将需行颈椎椎体扫描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其中常规剂量组(CDG)10例,低剂量组(LDG)20例;并选择同期行椎间盘扫描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CG),记录辐射剂量、有效剂量,原始图像及重建图像均传输至PACS系统,由2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椎体周围肌肉及背景(空气)的CT值。采用F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DG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为6.5 mGy,剂量长度积(DLP)为(98.21±2.47)mGycm,有效剂量(ED)为(0.53±0.01)mSv;CDG的CTDIvol为19.1 mGy,DLP为(287.84±27.94)mGycm,ED为(0.53±0.01)mSv;CG的CTDIvol为26.5 mGy,DLP为106.0 mGycm,ED为0.57 mSv。统计分析发现,CDG与LDG、CDG与CG的D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DG与CG的D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CDG与LDG、CDG与CG的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DG与CG的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椎体扫描低剂量组的辐射剂量少于常规剂量组。LDG原始图像得分为(4.48±0.24)分;CDG的原始图像得分为(4.60±0.23)分;CG图像得分为(4.51±0.19)分。组间比较椎间盘的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G的图像得分均高于4分。LDG的肌肉组织及背景(空气)CT值的标准差(SD肌肉=6.1;SD背景=20.5)均大于CG(SD肌肉=3.2;SD背景=13.9)和CDG(SD肌肉=5.8;SD背景=2.3)。结论:采用螺旋CT行颈椎椎体扫描并重建具有可行性。优化参数可以明显减少辐射剂量。与单纯椎间盘扫描相比,该检查方法并没有增加患者的辐射剂量,而提供的信息却大大增加,因此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电脉冲(ECG-Pulsing)技术和Mindose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作用。资料与方法按照不同扫描方法随机将拟行双源CT扫描的13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标准组49例采用标准的ECG-Pulsing扫描,优化组87例采用优化后的ECG-Pulsing条件合并Mindose技术扫描。记录扫描后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扫描图像质量采用双盲法评分。两组CTDIvol值、ED值和图像质量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优化组CTDIvol值及ED值明显低于标准组(42.82±18.00mGy vs64.86±10.63mGy,11.72±5.16mSv vs17.26±3.3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75、t=-7.575,P<0.01),平均剂量降低约33.41%。标准组和优化组冠状动脉各段图像质量平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6±0.38分vs3.60±0.24分,P>0.05)。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时应用ECG-Pulsing合并Mindose优化技术,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颌骨埋伏阻生牙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埋伏阻生牙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检查,根据管电流分为200、100、50和20mA四组,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成像(VR)、曲面重建、齿科软件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对不同扫描参数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100mA组、50mA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但与200mA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100mA组、50mA组的CTDIvol分别为11.67和5.84mGy,DLP分别为58.59和29.30mGy.cm,100mA、50mA组CTDIvol、DLP分别较200mA组下降约50%和75%。结论:颌骨埋伏阻生牙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有所下降,但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辐射剂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眼眶部外伤检查时MSCT扫描的最适低剂量.方法 选择30例眶壁骨折患者的横轴面骨折层面影像,通过图像空间添加噪声软件模拟出30、70、100、140、170、200 mA 6种低剂量影像,根据影像质量及骨折等显示情况进行评价,找出满足诊断需求的最适球管电流量后进行临床应用.同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影像质量按影像层次、噪声、解剖结构及能否满足诊断要求的显示情况而采用好、较好、一般、差、很差的5级制评价.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在使用常规剂量300 mA扫描条件时30例眼眶外伤患者图像中显示眶骨骨折30例、眶内气肿19例、眼肌损伤12例、眶内异物1例.在低剂最模拟图像中,不同剂量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009,P=0.000).当剂量降低至70 mA时上述所有临床征象仍可清晰显示和准确诊断,但图像质量评价为好1例、较好8例、一般21例,无差及很差.当模拟剂量管电流降低至100 mA时,图像质量评价为好9例、较好17例、一般4例,无差及很差;且同常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实际应用100 mA管电流检查20例眼眶外伤患者,所得图像质量为好5例、较好13例、一般2例,无差及很差.CTDIvol、DLP、ED分别为20.84 mGy、125.04 mGy·cm、0.29 mSv.与常规剂量(300 mA)CTDIvol、DLP、ED分别为62.53 mGy、375.18 mGy·cm、0.86 mSv,比较管电流100 mA进行扫描时,ED下降了70%.结论 眼眶部外伤进行MSCT扫描时,管电流为100 mA所得图像即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可明显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管电流低剂量容积数据高分辨率CT(VHRCT)在肺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体检的3356例健康人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n=1678,120kV、50mA)、对照组A (n=839,120kV、100mA)、对照组B(n=839,120kV、150mA),观察比较三种不同剂量螺旋CT对肺部疾病的检查结果及图像质量。结果三组肺部疾病检出率及各肺部病变征象评分基图像质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DLP为(157.66±23.71)mGy.cm、CTDIvol(3.22±0.57)mGy,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的[(439.83±45.94)mGy.cm、(9.38±1.19)mGy]及对照组B的[(443.42±46.87)mGy.cm、(9.42±1.23)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20kV和50mA的VHRCT诊断肺部疾病,射剂量减少而且能得到与常规剂量相同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低剂量扫描对颌骨埋伏阻生牙的应用。方法对80例患埋伏阻生牙的患者行128层螺旋CT检查,根据管电流分为200mA、100mA、50mA、20mA 4组,利用GE AW4.4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成像(V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对不同扫描参数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比较辐射剂量差异。结果①50mA组图像质量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与常规剂量组(200mA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50mA组的CTDIvol为5.84mGy,DLP为29.30mGycm,较常规剂量组(200mA组)降低了75%。结论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颌骨埋伏阻生牙既有效地保护了患者,减低了辐射损害,又能获取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  相似文献   

12.
CT引导肺部穿刺活检的低剂量参数优选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肺部不同扫描参数下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扫描在CT引导下肺部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CT引导下肺部穿刺活检的患者30例(肺穿组),扫描参数为10 mA,120 kV,层厚5 mm,螺距1.5,床速15 mm/s;30例患者(对照组)行胸部常规智能自动毫安扫描,参数为30~175 mA,平均(82.0±13.5)mA,120 kV,层厚10 mm,螺距1.5,床速30 mm/s;②分别比较两种扫描参数下的CT权重剂量指数(CTDIw)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图像质量及总扫描帧数。结果:30例肺穿患者在10 mA低剂量扫描参数下全部穿刺成功。肺穿组的CTDIw和DLP分别为(15.9±8.4)mGy和(2.9±2.3)Gy.c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10 mA低剂量扫描参数,不仅可以保证CT引导下肺部穿刺活检成功,而且能减少患者的受线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双源CT Flash扫描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双源CT检查的100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Flash扫描技术,对照对采用常规剂量扫描技术,对比2组的检查时间、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并比较2组图像的SNR及图像质量优良率。结果:研究组平均检查时间为(0.84±0.14)s,对照组(3.65±0.8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CTDIvol、DLP、ED平均值分别为(2.97±0.55)mGy、(106.33±22.63)mGy·cm、(1.49±0.32)mSv,对照组分别为(9.39±4.82)mGy、(290.52±64.28)mGy·cm、(4.07±0.91)mGy,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3处测量点的SN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采用双源CT Flash扫描技术,可明显缩短检查时间,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水平,且提高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6例临床疑似腺样体肥大儿童行16层螺旋CT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比两种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与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对显示鼻咽部的解剖结构及病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81)。对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两组腺样体CT值平均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256)。CT值标准偏差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313)。低剂量CT扫描显示儿童鼻咽部扫描参数中CTDIvol为4.35mGy、DLP为40.62mGy.cm,常规剂量CTDIvol为8.65mGy、DLP为81.23mGy.cm。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相比,其CTDIvol和DLP降低了约50%的辐射剂量。结论: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腺样体肥大的诊断结果与常规剂量均相同,故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临床疑似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完全能替代常规剂量的16层螺旋CT扫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MSCT( GE Discovery CTHD 750HD)胸部扫描中的应用,探讨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将100名拟行宝石CT胸部平扫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名.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扫描,A组预设噪声指数(NI)为15HU,B组预设NI为25HU,并采用不同权重的ASiR进行图像重建.记录两组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三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5分制).结果:A组CTDIvo1为4.22 mGy,ED为2.51mSv,B组CTDIvol为1.51mGy,ED为0.89mSv,分别比A组降低了64.22%和64.54%.A、B两组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使用ASiR重建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进行宝石CT胸部扫描,可以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源CT低kV和CARE Dose 4D管电流调节技术对降低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辐射剂量的价值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对临床拟诊主动脉夹层的53例患者行双源CT主动脉成像检查。并按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7例。扫描管电压为120 kV;B组:18例。扫描管电压为120 kV和CARE Dose 4D技术;C组:18例。扫描管电压为100 kV和CARE Dose 4D技术;3组其他扫描参数和重组参数均相同。测量气管分叉层面和肝门层面主动脉的CT强化值及图像噪声(SD),并由两名有经验的医师对3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比较A组和B组、B组和C组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扫描长度。结果 A、B、C 3组图像质量评分依次为2.94±0.24、2.89±0.32、2.94±0.23。A、B、C 3组CTDIvol分别为(7.2±1.8)mGy、(6.1±1.4)mGy、(3.7±1.0)mGy;ED分别为(6.0±0.4)mSv、(5.0±1.0)mSv、(3.2±0.9)mSv;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扫描方案下泌尿系统正常人群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40名行64层MSCTU且最终证实无泌尿系统疾患的正常人群影像资料,CT扫描包括四期图像(平扫期、皮质期、髓质期、5分钟延迟期),延迟扫描分2组(120 kV组和100 kV组),每组20名,均采用CARE Dose 4D技术,参照管电流175 mAs.将2组延迟期图像的辐射剂量[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和图像质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5分法图像质量评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20 kV组和100 kV组泌尿系统延迟期图像CTDIvol分别为(7.04±1.07) mGy和(4.60±0.66)mGy,DLP分别为(308.80±60.00) mGy·om和(201.80 ±34.86)mGy·cm,ED分别为(4.63 ±0.90)mSy和(3.03 ±0.52)mSv,两组比较,在100 kV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0 kV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00),而图像质量SNR分别为(102.34 ±29.66)和(109.87±33.21),CNR分别为(94.51 ±28.42)和(103.33±32.91),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93 ±0.73)和(3.90±0.58),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SCTU延迟期采用100 kV结合CARE Dose 4D技术能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明显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源CT肺动脉成像双能量扫描与普通扫描(单能量扫描)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临床怀疑肺栓塞并行炫速双源CT肺动脉成像单、双能量扫描患者各61例,按扫描方式不同分为A、B2组,A组为双能量扫描(80/Sn140 kV),B组为普通扫描(Care kV选择输出管电压).对2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及测量2组肺动脉CT值、空气标准差(背景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同时对2组图像的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2名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Kappa分别为0.705、0.827,2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右下肺动脉CT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肺动脉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图像噪声稍高于B组,SNR稍低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2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分别为(6.13± 1.09)mGy和(12.41±3.42) mGy、(172.49士41.35)mGy· cm和(332.16±115.65) mGy.cm、(2.41±0.58) mSv和(4.65±1.62) m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CTDIvol、DLP、ED较B组分别减少50.60%、48.07%、48.17%.结论 双源CT肺动脉成像双能量扫描(80/Sn140 kV)的图像质量与单能量扫描相近,X线辐射剂量较单能量扫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源CT大螺距模式下超低容量(30 ml)、低浓度对比剂(270 mgI/ml)、低管电压(80 kV)技术用于颈部动脉CTA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60例颈动脉CT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双低实验组使用超低容量(30ml)、低浓度(270 mgI/ml)对比剂、低电压(80 kV),常规对照组为60 ml高浓度(370 mg/ml)对比剂、高电压(120kV),比较两组间图像质量,包括主观评分、颈动脉各段血管CT值,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比较两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值.结果 双低实验组与常规对照组各段血管内CT值均在300 HU以上,双低实验组的各段血管平均CT值均大于常规对照组;常规对照组的CNR较实验组稍高(91.8 ±8.1、69.6±6.3,P=0.045),但主观评分图像质量两组间无差异(3.5±0.2和3.7±0.1,P=0.59),不影响临床诊断结果.常规对照组和双低实验组的DLP分别为(396.2 ±56.4)mGy· cm和(69.2±3.1)mGy·cm;CTDIvol分别为(13.2±2.2) mGy和(1.9±0.1)mGy,ED分别为(11.8± 1.4)mSv和(2.1±0.3) mSv,双低实验组较常规对照组分别降低85.6%、82.5%、82.2%,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总碘摄入量减少63.5%.结论 双源CT大螺距模式下联合使用30 ml超低容量和270 mgI/ml低浓度对比剂、80 kV颈动脉CTA检查,能在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同时大幅度减低对比剂使用量及X射线剂量,为高危患者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性更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64层CT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结合低电压在幼儿胸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行64层CT ATCM胸部扫描的幼儿(≤2岁)48例,其中A组(管电压100 kV)30例,B组(管电压80kV) 18例;并与既往采用固定管电流条件下的低剂量扫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C组(100 kV/60 mAs)30例;其余扫描参数一致.记录每次扫描的平均管电流(mAs)、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值(DLP),计算出有效剂量(ED)及剂量减低比值(DR),并比较3组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 A组CTDIvol为(1.11±0.19)mGy,B组CTDIvol为(0.99 ±0.11)mGy,C组CTDIvol为(2.38±0.00) mGy;3组数据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相对C组DR约51.07%,B组相对C组DR降低约58.20%.3组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结论 低电压联合ATCM技术在幼儿胸部扫描中可以广泛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且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