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茶多酚-猪油乳化体系的抗氧化效果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抗氧化剂茶多酚(TP)难溶于油脂的特性,限制了其在油脂食品中的应用。本文采用乳化方法形成茶多酚-猪油均匀分散体系的新方法,显著地增加了TP与油脂的作用界面,充分发挥其抗氧化作用。对猪油抗氧化试验表明:磷脂是理想的乳化剂;TP对猪油抗氧化的最佳作用量是400ppm。  相似文献   

2.
茶多酚—猪油和乳化体系的抗氧化效果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抗氧化剂茶多酚(TP)难溶于油脂的特性,限制了其在油脂食品中的应用.本文采用乳化方法形成茶多酚-猪油均匀分散体系的新方法,显著地增加了IP与油脂的作用界面,充分发挥其抗氧化作用。对猪油抗氧化试验表明:磷脂是理想的乳化剂;IP对猪油抗氧化的最佳作用量是400ppm。  相似文献   

3.
油茶籽多酚对茶油的抗氧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甲醇作为溶剂提取油茶籽中的油茶籽多酚,并以茶油为底物,研究了油茶籽多酚对茶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油茶籽多酚对茶油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单甘酯是油茶籽多酚-茶油分散体系的一种优良的乳化剂,有助于提高油茶籽多酚的抗氧化性,随着油茶籽多酚的添加量增大,对荼油的抗氧化性也进一步增强;油茶多酚的抗氧化效果不及BHT,但与抗坏血酸协同使用时,效果要优于BHT.  相似文献   

4.
二氢杨梅树皮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植物油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二氢杨梅树皮素(DMY)的抗油脂氧化的能力;pH、溶剂、铁离子到其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MY具有良好的抗油脂氧化的能力,抗氧化效果优于儿茶素、大豆异黄酮、翟根异黄酮,与TBHO的抗氧化效果相近;在0~0.1%的浓度范围内,其抗氧化效果随浓度增加而增强。DMY掘氧化作用的最适pH范围为4~5;乙醇溶的DMY抗氧化作用优于水溶的DMY的抗氧化作用。铁离子对DMY抗氧化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可以通过提高DMY浓度得到改善;因此,DMY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茶多酚对几种油脂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利用烘箱法和OSI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几种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发现茶多酚能有效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尤其是对动物油脂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效果,而对植物油脂的抗氧化效果略逊于动物油脂。与维生素E和BHT相比,三对植物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的顺序为:VE<茶多酚<BHT,对动物油脂的抗氧化活性是茶多酚明显强于VE和BHT。  相似文献   

6.
苹果多酚抗氧化作用及其清除自由基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苹果多酚是一类很强的抗氧化剂,具有较好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还有抗变异原性、防龋齿作用、抑制血压上升等生理功能,极具开发潜力.以猪油、芝麻油为底物,采用碘量法研究了苹果多酚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苹果多酚对油脂的脂质过氧化有良好的阻断作用,且抗氧化效果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加强.在油脂中按油重的0.5%添加苹果多酚,可延长芝麻油出厂期4d,过氧化值为10.49 mmol/kg,抑制率达到36.78%;对猪油的抗氧化性在第6天时达到最大,抑制率达到61.78%.由此可见,苹果多酚对延长芝麻油的保质期有明显的功效,对植物油和动物油均有较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在此基础上,对苹果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的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并与茶多酚比较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苹果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速度快,EC50值为0.07,而茶多酚的EC50值为0.075,表现出比茶多酚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柿叶黄酮类物质的乙醇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用乙醇提取柿叶中黄酮类物质的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了抗氧化性能的初步探讨。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柿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在提取时间为3h条件下的最佳参数组合为:乙醇浓度为80%,料液比为1:25,提取温度为85℃。抗氧化试验表明柿叶中黄酮类物质可有效地延缓油脂脂质过氧化反应,其抗氧化性明显优于Vc和茶多酚,表明黄酮类物质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天然、安全、高效的油脂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8.
紫苏中天然抗氧化物质的提取及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不同溶剂,从唇形科植物紫苏茎叶中制得各种提取物,用烘箱法测定它们在色拉油、菜油中的抗氧化性,并与茶多酚、VE比较。实验表明,体积比为8:2的乙醇与碱水混合物的提取物的得率最高,抗氧化性能优于其它提取物,将此提取物经上柱处理后,其抗氧化性比前者更好,且优于茶多酚,与VE相近。当达到最佳抗氧化效果时,其最小使用量为0.07%,柠檬酸对其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初步鉴定其活性成分为酚类,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茶多酚及其改性衍生物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食品添加剂,具有很多生理功能,如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辐射、抗菌抗病毒、抗炎症等,其中抗氧化是其主要功能之一,并且通过改性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其抗氧化性,因此本文对茶多酚及改性衍生物的抗氧化性评价及应用等进行了综述,研究者的体外研究表明,茶多酚能够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并且效果优于维生素C和维生素E,显示了茶多酚在抗氧化方面的优良性能.并且其抗氧化作用在体内也得到了证实.将茶多酚运用到肉制品和油脂上也证实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比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BHA还好,并且茶多酚的安全性高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而茶多酚的改性衍生物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性,但在其衍生物的生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活性有部分丧失,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解决,此问题的解决也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连素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稀硫酸水溶液作溶剂,采用浸渍法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利用SCHALL烘箱法,通过测定丙二醛吸光度值和过氧化值来评价黄连素、以及黄连素与其它抗氧化剂复配后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黄连素对油脂有抗氧化作用,而且具有计量效应关系;柠檬酸、酒石酸、茶多酚对黄连素的抗氧化作用均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特色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本研究以潮汕地区特有的乌龙茶凤凰单枞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茶多酚,以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温度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实验设计对凤凰单枞茶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探究所得多酚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凤凰单枞多酚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57 ℃、提取时间34 min、液料比42:1 mL/g,多酚得率可达18.18%±0.23%。该工艺条件下提取所得凤凰单枞多酚对DPPH·和·OH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清除能力与多酚质量浓度呈一定量效关系,其IC50分别为8.42和24.70 μg/mL,均低于相同质量浓度下的VC。此外,该多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IC50为7.24 μg/mL,抑制效果优于对照组阿卡波糖。该研究为凤凰单枞天然抗氧化及降糖功效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虾青素联合茶多酚对南湾鳙鱼进行保鲜的可行性。方法:三氯甲烷-乙醇法从南湾鳙鱼肉糜中提取鱼油,将虾青素和油溶性茶多酚的混合物添加到在烘箱强化保存条件下(60℃65℃)的鱼油中,定时测定鱼油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的变化,并和虾青素、茶多酚、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维生素E五种单一抗氧化剂对鱼油的抗氧化作用进行比较,考查虾青素和茶多酚联合作用对南湾鳙鱼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鱼油中添加抗氧化剂可明显抑制酸价和过氧化值的上升,单一抗氧化剂对南湾鳙鱼油的抗氧化性能表现为:TBHQ>虾青素>油溶性茶多酚>BHA>维生素E,虾青素联合茶多酚对南湾鳙鱼油的抗氧化作用和TBHQ相当,0.02%虾青素+0.02%茶多酚的复合抗氧化剂可使南湾鳙鱼油在20℃条件下的预期贮藏期从20d延长到120d。结论:虾青素联合茶多酚对南湾鳙鱼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鱼油中二者的添加量为0.02%虾青素+0.02%茶多酚。  相似文献   

13.
茶叶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碎茶末,本文采用超高压技术常温提取碎茶末中茶多酚,将其变废为宝.方法是通过正交实验,以茶多酚含量为指标,考察溶剂浓度、压力、保压时间、固液比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0%;压力200MPa;保压时间5min;固液比为1:20,得率是37.7%.并将其粗制品应用到鱼肉的保鲜中,实验表明茶多酚粗制品能有效延长鱼肉的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14.
硬脂酰氯改性对茶多酚抗油脂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雷  章建浩  靳国锋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8):159-163,167
茶多酚的众多亲水性酚羟基使其难溶解于油脂而影响其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为提高茶多酚抗油脂氧化性能,采用硬脂酰氯对其改性,以茶多酚与硬脂酰氯的摩尔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为实验因素,以添加改性茶多酚的油脂经高温氧化后的POV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并采用红外、紫外光谱表征分子结构,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与硬脂酰氯添加量对POV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即反应温度的临界值随硬脂酰氯添加量升高呈线性增加趋势;最佳工艺下油脂POV为5.711meq/kg,比对照组(添加普通茶多酚)降低33.9%;改性后出现亚甲基和直链脂肪基团的特征吸收峰,说明硬脂酰氯与茶多酚的酚羟基形成酯化交联,改善了茶多酚亲脂性,从而显著提高茶多酚抗油脂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现今对残次茶的利用和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不完善,以至于造成残次茶的浪费。因此,研究从残次茶中提取茶多酚的关键技术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试验以黑毛茶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的方法提取茶多酚,并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超声功率70 W,乙醇体积分数70%,浸提温度65 ℃,浸提时间30 min,料液比1∶25(g∶mL)。在此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率为7.44%。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071(2015)06-0094-05 doi:  相似文献   

16.
脂溶性茶多酚对共轭亚油酸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商品茶多酚的脂溶性较差,将茶多酚合成脂溶性茶多酚以及在茶多酚中添加乳化剂的方法增强其在共轭亚油酸(CLA)中的溶解性,同时试验它们对CLA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脂溶性茶多酚在CLA中的溶解度明显增加,对CLA的抗氧化作用好于BHT,它能抑制CLA中TBA反应物的形成,但对于CLA过氧化值的影响不如茶多酚大。添加乳化剂(span40,span60)及柠檬酸能增强茶多酚在CLA中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微胶囊油溶性茶多酚及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将水溶性的茶多酚通过冷喷雾法微胶囊技术变成油溶性的茶多酚,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壁材的组成是乳化剂A:B:C为8:0.3:1.7,其包埋程度达67.5%。微胶囊茶多酚在油中分散均匀,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效果明显优于BHA、PG。  相似文献   

18.
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D-异抗坏血酸钠、迷迭香、茶多酚对斑点叉尾鮰内脏精炼鱼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当抗氧化剂的添加浓度为0.02%时,抗氧化性能由大到小顺序为茶多酚>迷迭香>D-异抗坏血酸钠,茶多酚的抗氧化效果与其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添加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茶多酚的抗氧化效果均有协同增效作用,但维生素C对茶多酚抗氧化能力的增效略大于柠檬酸。  相似文献   

19.
茉莉花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溶剂法浸提茉莉花茶中茶多酚,研究发现,相对最优的工艺条件为:温度70℃,乙醇溶液浓度60%,提取次数1次,提取时间60min。在此浸提工艺下提取到茶多酚粗提物后用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得乙酸乙酯相过聚酰胺柱分离纯化,将得到的不同洗脱组分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发现:30%乙醇洗脱组分含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最高,60%乙醇洗脱组分中含有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95%乙醇洗脱组分主要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继而对不同组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得出:60%洗脱组分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最高;30%洗脱组分与60%洗脱组分对DPPH自由基50%清除率的浓度分别为0.1723mg/ml、0.1693mg/ml。  相似文献   

20.
生姜多酚的优化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姜为原料,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生姜多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探讨了溶剂种类、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以及提取次数等对生姜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鲜生姜60℃以下干燥,粉碎过60目筛,最佳溶剂75%乙醇,料液比1∶25,70℃条件下回流提取2次,每次2.5h,生姜多酚提取率最高达到1.79%。抗氧化实验表明,生姜多酚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且清除能力与浓度呈较明显的量效关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鉴定出35种化合物,其中多酚类化合物7种,相对含量达45.02%,表明了生姜的乙醇提取物中富含多酚类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