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上海市学龄儿童电视和电脑使用对睡眠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上海市学龄儿童电视和电脑使用对就寝/晨起习惯、睡眠时间和睡眠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抽样,对上海市10所小学一到五年级的4 108名学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儿童电视和电脑使用情况、个人及家庭状况;采用中文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调查儿童的睡眠行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电视和电脑使用对儿童就寝/晨起习惯、睡眠时间和睡眠问题的影响.结果 4.1%的儿童平时(非周末)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2 h,周末看电视时间≥2 h的儿童占49.2%.88.2%的儿童"偶尔"(0~1次/周)使用电脑,11.0%的儿童"经常"(2~4次/周)使用电脑,0.8%的儿童"几乎每天"(5~7次/周)使用电脑.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看电视时间>12 h和"经常"使用电脑的比例逐渐上升.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电视和电脑使用可使儿童就寝时间和晨起时间推迟,睡眠时间缩短,并且是导致儿童就寝习惯不良、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睡眠焦虑和异态睡眠的危险因素.结论 看电视和使用电脑对儿童睡眠行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就寝/晨起习惯和睡眠时间上,而且会导致多种睡眠问题.关注电视和电脑使用对儿童睡眠行为的潜在不良影响,有助于促进儿童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和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儿童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减少儿童睡眠障碍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门诊5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导睡眠监测、儿童睡眠习惯问卷和睡眠日记综合评估和诊断儿童睡眠障碍。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人口统计数据和与睡眠障碍潜在危险因素相关的信息因素,按照是否有睡眠障碍,分为睡眠障碍组和无睡眠障碍组。分别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导致儿童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477份问卷,其中106例儿童患有睡眠障碍,371例儿童无睡眠障碍,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儿童体重、是否肥胖、是否早产儿、父母是否打鼾、有无过敏性鼻炎、夜间环境有无噪音、有无哮喘病史、睡前1 h是否看电子产品、睡前1 h是否活动、睡前1 h是否饮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有过敏性鼻炎、夜间环境噪音、有哮喘病史、睡前1 h看电子产品、睡前1 h活动、睡前1 h饮食是儿童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肥胖、过敏性鼻炎、夜间环境噪音、哮喘病史、睡前1 h看电子产品、睡前1 h活动、睡前1 h饮食会影响睡眠, 减少并预防儿童睡眠障碍对促进儿童身心发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合肥市856名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为改善儿童睡眠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合肥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于2018年4~6月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对合肥市瑶海区、新站区856名3~6岁儿童家长进行调查,观察比较学龄前儿童就寝时间及夜间睡眠时间,分析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合肥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日就寝时间为21:39,夜间睡眠时间为(9.72±0.62)h。23.01%儿童就寝时间晚于22:00,61.45%儿童夜间睡眠时间<10 h。总体睡眠问题发生率为790名(92.29%),以睡眠焦虑774名(90.42%)、就寝习惯不良757名(88.43%)、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580名(67.76%)、白天嗜睡576名(67.29%)最常见,儿童与家人同床睡眠率高达667名(77.92%)。同床睡眠是儿童睡眠质量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88,P<0.001)。结论 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睡眠习惯不良较为普遍,应引起家长和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国儿童课余时间内静态活动和体力活动的分布模式。【方法】采用2006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数据,选择666名6~11岁的在校儿童,比较和分析静态活动和体力活动的时间分布。【结果】不论周中或周末,6~11岁儿童花费时间最多的静态活动依次为看电视,做家庭作业,读书、写字或画画。周末每天看电视≥2 h的孩子明显多于周中(P<0.05)。不论周中或周末,60%~70%的儿童每天做家庭作业≥1 h,40%~50%的儿童每天读书、写字或画画≥30 min,大多数儿童很少参加体育活动和家务劳动。【结论】中国6~11岁儿童大部分课余时间用于静态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长沙市2~12岁儿童的睡眠时间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间,作者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长沙市调查3 756名2~12岁儿童的睡眠情况.采用一人一卷的一对一问卷形式,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负责对其家长或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12岁儿童每天平均睡眠时问为10.60 h.从2岁到12岁各年龄组儿童的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12.26,11.57,11.33,11.26,10.95,10.64,10.62,10.45,10.28,9.83和9.61 h.不同年龄组儿童全天睡眠时间总体存在统计学差异,而不同性别无差异.影响儿童每天总睡眠时间的因素有儿童年龄、家中是否喂养宠物(猫、狗、鸟等)、夜间睡眠就寝时间是否基本固定、入睡方式(抱睡或陪睡等)、饮食是否有规律、喘鸣、母亲年龄、母亲分娩次数以及母亲睡眠时间等9项因素.结论:长沙市2~12岁儿童每天睡眠总时间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2~5岁儿童睡眠时间偏少.儿童的睡眠时间受儿童年龄、睡眠环境、习惯、饮食、疾病及母亲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成都市学龄儿童的睡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05年9月~11月在成都5个城区随机抽取2848名学龄儿童,进行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的问卷调查.结果 成都市学龄儿童的睡眠时间随年龄增加而逐年减少,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58.08%.其中遗尿发生率为5.65%,梦呓为16.15%,睡眠不安为34.34%,梦游为2.84%,磨牙为22.86%,打鼾为10.92%,呼吸暂停为0.77%,呼吸困难为3.12%,梦魇为11.76%.男童梦游、打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睡眠不安、磨牙的发生率有年龄差异.影响儿童发生睡眠障碍的因素有是否参加补习班、特长班;是否服用影响神经系统的食物、药物;是否经常从事兴奋性活动;抚养人,母亲孕期及产后是否有情绪低落;是否患有食物或药物过敏等.结论 目前成都市学龄儿童的睡眠时间普遍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这一现象应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睡眠剥夺与儿童肥胖的关系。方法:对258例肥胖儿童和223例体质指数正常儿童进行睡眠时间及生活方式的流行病学调查,利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作决策树分析;并根据睡眠时间把肥胖组儿童分为睡眠充足、减少10%、减少20%、减少30%4组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睡眠时间对儿童肥胖的影响做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影响儿童肥胖的因素有:洋快餐;早餐、运动、牛奶;甜饮料、母亲BMI、睡眠时间、油炸食物。②睡眠减少20%时,BMI的增加已经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睡眠时间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随着睡眠时间的减少,发生肥胖的可能性也增加,相对于睡眠时间≥10 h/d的儿童,睡眠时间〈8 h/d的儿童其发生肥胖的OR(优势比)=65.36(95%可信区间为19.495-219.109)。结论:睡眠时间〈8 h/d是儿童发生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视频显示终端( VDT)不同使用时间及睡眠时间对干眼患者泪液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30例干眼患者(共460眼),进行双眼泪液分泌试验(SIT),记录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分析不同视频显示终端(分别为电脑、手机、电视)平均每天使用时间及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对其泪液代谢的影响。结果230例干眼患者中VDT相关干眼183例(79.6%),VDT2组(4 h<t≤8 h)及VDT3组(t>8 h)SIT结果明显低于VDT1组(0<t≤4 h)及NVDT组(t=0),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BUT结果均无显著差异。 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平均每天电脑使用时间、年龄与SIT显著相关(P<0.05),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年龄与BUT显著相关( P<0.05)。结论过多使用VDT可致干眼患者泪液分泌减少,且使用时间越长(>4 h)影响越显著。泪膜稳定性会随睡眠时间减少而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熊雪芹  刘佳  石菡  王荣  任丹  刘晓  刘娟  雷腾  成素望 《重庆医学》2018,(14):1917-1921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屏幕时间与亲子关系及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屏幕时间调查问卷、亲子关系自评量表、幼儿社会能力与行为评定简表(SCBE-30)对达州市866名3~6岁儿童进行抽样调查,运用单因素及多项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者占99.31%,每天玩手机者占81.87%,每天用电脑者占68.36%.平时屏幕时间平均为1.75 h/d,≥2 h/d占16.05%;周末屏幕时间平均为2.32 h/d,≥2 h/d占46.57%.单因素分析显示,男孩、留守儿童、独生子女、母亲务农或农民工或家庭主妇,每天屏幕时间更长(P<0.05);屏幕时间长会明显影响儿童的社会能力、行为问题(P<0.05);儿童每天和父母相处时间越长亲子关系得分越高(P<0.05);屏幕内容会影响亲子关系和焦虑退缩行为(P<0.05).儿童屏幕时间与社会能力及行为问题、亲子关系、接触屏幕方式等多项回归分析显示,屏幕时间与社会能力、亲子关系(家长及儿童问卷)得分有负效应关系(β=-1.115、-1.728、-1.909,P<0.05),与愤怒攻击和焦虑退缩行为得分、独自接触屏幕有正效应关系(β=0.982、1.474、0.877,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屏幕时间与亲子关系及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有关,父母的陪伴有利于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金坛地区1~5岁儿童及高热惊厥患儿的睡眠状况。方法2007年4~6月在金坛10个社区,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1749名1~5岁儿童,由专业人员对其家长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睡眠健康状况及高热惊厥发病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金坛地区1~5岁儿童平均睡眠时间为11.23 h,明显低于国外同龄儿童的平均睡眠时间需要量12~13 h。正常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9.03%,明显低于上海报道的46.97%,但高于国外0.2%~10%的报道,复杂性高热惊厥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和单纯性高热惊厥儿童。结论目前金坛地区儿童睡眠时间普遍不足,复杂性高热惊厥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或可能症状性学龄期癫痫儿童的睡眠问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文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对54例学龄期(7~12周岁)原发性和可能症状性癫痫儿童及54例性别、年龄严格匹配的学龄期健康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癫痫组在CSHQ总分及8个层面中的6个(睡眠抵触、入睡潜伏期、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白天嗜睡)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癫痫组中,不同年龄段CSHQ总分及睡眠抵触、入睡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焦虑4个层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控制组和未控制组在CSHQ总分及除入睡潜伏期层面的其他层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作频率CSHQ总分及除睡眠呼吸障碍层面的其他层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作类型CSHQ总分和睡眠抵触、睡眠持续时间、睡眠焦虑、白天嗜睡4个层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作时间段CSHQ总分及睡眠抵触、入睡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焦虑、夜醒层面5个层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治疗组和多药治疗组CSHQ总分和入睡潜伏期、夜醒、异态睡眠、白天嗜睡4个层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控制与否、发作频率、发作类型、发作时间段、抗癫痫药物种类是CSHQ总分或其某些层面分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癫痫患儿较健康儿童更易出现睡眠问题,其睡眠问题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的变化,探讨OSAHS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5例(A组)确诊为OSAHS合并高血压的患者,95例(B组)单纯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所有患者体质指数、颈围/身高的比值、就诊时血压,完成至少7h的多导睡眠监测(PSG),同时测量睡前血压,夜间血压,醒后即刻血压,并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体质指数和颈围/身高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严重程度的OSAHS患者的最高血压高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吸紊乱指数(AHI)与醒时即刻-入睡收缩压差值,入睡-睡前舒张压差值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与入睡-睡前SBP差值及醒时即刻-入睡舒张压(DBP)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睡-睡前收缩压及醒时即刻-入睡舒张压的变化与AHI相关。通过夜间不同时点血压测定,避免对病人睡眠状态的打断及影响,有利于对OSAHS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更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睡眠时间与河北省中老年人群自我报告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北省抽取调查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选择其中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资料,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睡眠时间与自我报告糖尿病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睡眠时间为6~8 h/d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相关(OR=0.575,95%CI:0.407~0.813)。在女性、农村和45~59岁中老年人群中,每日适当时长的睡眠(6~8 h/d)能够将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降低至睡眠时间过短者(<6 h/d)的0.486倍、0.472倍和0.432倍(95%CI:0.327~0.724;95%CI:0.304~0.733;95%CI:0.221~0.844)。 结论 每日6~8 h的睡眠时间能降低河北省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患者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及其与睡眠对血压的影响。方法:打鼾就诊的374例患者经至少7 h多导睡眠监测及睡前、睡中及醒后血压测定。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睡前、醒后血压达到高血压标准情况比较。结果:①睡前血压与睡中、醒后血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较睡前升高。②除AHI<5外,OSAHS轻、中、重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OS-AHS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69.4%,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的高低成正相关,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80%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结论:OSAHS与高血压患病率关系密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血氧饱和度等睡眠相关指标与高血压患病率有统计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孕妇特质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的现状及两者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2018年12月1日—2019年6月30日期间招募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建档产检的孕妇309名,通过自设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用国际量表评估孕妇的睡眠质量及特质应对方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特质应对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研究纳入孕妇308名,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研究对象的得分为5.77±2.93,其中睡眠质量差(PSQI>5)的孕妇共140名(45.5%),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睡眠药物使用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维度上存在特定睡眠问题的人数分别有66(21.4%)、102(33.1%)、33(10.7%)、44(14.3%)、60(19.5%)、1(0.3%)、102(33.1%)。睡眠质量的7个维度中主观睡眠质量(1.07±0.67)、入睡时间(1.23±0.84)、睡眠紊乱(1.13±0.55)、日间功能障碍(1.37±0.83)4个维度的平均分均>1。积极应对与PSQI得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紊乱和日间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消极应对与PSQI得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紊乱和日间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结论妊娠期妇女的睡眠质量与特质应对之间存在关联性,且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孕妇睡眠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睡眠时间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速度和耐力成绩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9~15岁汉族儿童和青少年119 462名,测量身高、体重,测量50 m、耐力跑成绩并调查睡眠时间。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并对50 m、耐力跑成绩及睡眠情况进行判定。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比较不同睡眠情况组间优秀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睡眠时间与速度和耐力成绩的相关性。 结果:9~15岁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检出率为94.67%, 其中,女生睡眠不足检出率为95.26%,高于男生(睡眠不足检出率为94.09%,χ2=80.99,P<0.001);城市学生睡眠不足检出率为95.41%,高于农村学生(睡眠不足检出率为93.93%,χ2=128.48,P<0.001)。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优秀率略高(χ250 m=10.10,P50 m<0.01; χ2耐力跑=21.76,P耐力跑<0.001)。控制性别、城乡、学段、BMI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成绩优秀率较高(OR50 m=1.14,95%CI50 m =1.05~1.23,P50 m<0.01;OR耐力跑=1.21,95%CI耐力跑=1.11~1.31,P耐力跑<0.001)。分性别进行讨论,男生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优秀率较高(P<0.001),女生不同睡眠情况组50 m及耐力跑成绩优秀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城市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优秀率均高于睡眠不足组(P均<0.01),农村地区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耐力跑优秀率较高(P<0.01), 50 m优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学段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优秀率均高于同学段睡眠不足组(P小学耐力<0.001,其余P均<0.05)。BMI正常和超重组中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50 m优秀率高于睡眠不足组(P<0.05)。各BMI组别睡眠充足的儿童青少年耐力跑优秀率均高于同BMI组睡眠不足的儿童青少年(P营养不良<0.01,P正常<0.01,P超重<0.05,P肥胖<0.05)。将睡眠时间分层进行分析,睡眠时间<7 h的儿童青少年50 m优秀率低于睡眠时间较长的其余各组(P均<0.01), 其中睡眠时间≥9 h组儿童青少年50 m优秀率最高(P<0.001); 睡眠时间≥9 h的儿童青少年耐力跑优秀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1)。不同睡眠时间分层的儿童青少年50 m和耐力跑的优秀率无明显剂量反应关系。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检出率有所上升,睡眠不足情况严峻;睡眠时间充足的儿童青少年速度和耐力成绩略好,应继续改善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提高学生运动素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延边地区朝鲜族和双族小学生睡眠状况分布特征.[方法]于2011年6月-2012年6月间,选择8~12岁学生3147名(朝鲜族2207名,汉族940名)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睡眠状况的相关信息.[结果]朝鲜族和汉族男生睡眠时间(h)分别为8.38±0.71,9.13±0.67,女生分别为8.41±0.75,9.17±0.65,睡眠时间随年龄的增长呈显著降低的趋势(F朝男=56.673,F朝女=98.225,F汉女=15.468,均P〈0.001);朝鲜族和汉族男生就寝时间(h)分别为20.83±0.61和20.39±0.54,女生分别为20.78±0.65和20.35±0.58,就寝时间随年龄的增长呈显著升高的趋势(F朝男=38.044,F汉男=4.211,F朝女=81.110,F汉女=17.527,均P〈0.001);朝鲜族和汉族男生晨起时间(h)分别为5.61±0.52,5.91±0.43,女生分别为5.59±0.52,5.93±0.39,晨起时间随年龄的增长呈显著降低的趋势(F朝男=8.259,F朝女=8.227,均P〈0.01).睡眠时间〈8.6h,8.6~9.0h,≥9.1h者所占比例在朝鲜族男生中分别为45.6%,39.5%,14.9%,汉族男生中分别为13.1%,23.5%,63.3%,朝鲜族女生中分别为42.0%,41.1%,16.9%,汉族女生中分别为8.8%,29.9%,61.3%,不同民族学生睡眠时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χ2男=37.001,)(χ2女=17.567,P〈0.001).[结论]延边地区小学生睡眠状况及不同睡眠时间分布特征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且年龄与睡眠状况具有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